作為一個過來人,你有什麼想對大一新生說的?

瑪希說電影


每年秋天來臨的時候,一屆一屆畢業生走,一屆一屆新人來。

“我的大學該怎麼過?”,每年都在重複這個話題。迎接新生時,學長和很多同學以及他們的父母交流過,並語重心長地告訴他們要珍惜時光,學習為重,健康第一;後來意識到當年迎接我們的學長也說過這番話語,可是畢業時更多的是遺憾甚至悔恨,就像一株禾苗:播種之前,無論農夫怎樣憧憬豐收後的喜悅,但是風雨、陽光、土質等等這些都無法改變它們的秋天——他們或飽滿或乾癟的秋天。

大學,是人生最肥美的土壤,是一生唯一一段心態閒適的時光。

一、踏實學習,是一種生命態度

你應該把學習當回事,當成最重要的事。這個要求不高,以你們的智商,順利畢業毫無問題,但是四年之後並非如此,很多不能順利如期完成學業,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沒有拿學習當回事,沉迷遊戲的、玩世不恭的、自甘墮落的、苦悶彷徨的皆有人在。在中國的大學裡很多制度都是在理想狀態下設計的,是為學習好的學生設計的。大學多以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的,價值取向非常單一,多重的價值評價體系還遠未建立,成績事關獎學金、入黨、人格地位、自信心等,一好百好,這一點都很重要。

二、健康、友誼、夢想

即便一切都可拋棄,這三點當要堅守,前兩者不復贅言。

大學之前,每個人都雄心勃勃地暢想過自己的未來,但是在這個環境裡,夢想隨著時間的流逝,會漸行漸遠。畢業時以至幾年之後同學之間的差別越來越大,究其原因也許就是越來越沒有夢想,畢業時有的人保研,留學,考研,找到體面的工作,有的卻無法正常畢業,不是聳人聽聞,每年不能畢業的人比例會在3%甚至更高,也就是說你們這一級4000人裡面,會有100多人當年與你們一起走進農大,卻不能一起昂首離開,想想,會有你嗎?你想成為其中之一嗎?這些人群裡,也許會有日後崛起者,但是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大學已經嚴重打擊和摧殘了他們的自信,走向社會,需要重新建立自信,否則就徹底沉淪。所以,考上大學,並非一勞永逸,仍然面臨淘汰,不是由於競爭而是自甘墮落。

三、注重大學的過程

加入一個社團。認真做一些事,擁有一份熱情,熟悉一個組織流程。

做喜歡的事,學感興趣的專業。大學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延續一個可怕的路子:渾渾噩噩苦悶地學著不喜歡的專業,突擊考試,掛科,重修,甚至延期乃至結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和長處是立足社會的根本,這個社會競爭如此激烈,以己之長尚不能佔優,更何況以己之短呢?要懂得揚長避短。有人會說這個專業就業好,這都是片面,一顆昂揚向上的心是事業成功的基石。大一時如果覺得專業吃力或沒有興趣,大二一定要轉,大三降一級也要轉,現在是學分制,只要修夠學分就不影響按時畢業。

斯蒂芬•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說過:“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他的人生途中,即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使命”,並由此展開,大學的意義不只在於鍛鍊人格,培養思維能力,還在於找到或者確定裨益終生的興趣。如果找到了真正屬於你的興趣,願意終生為此努力,即使沒有讀完大學,你的人生也一定是豐滿而有希望的。一個人,在他的有生之年,最大的不幸恐怕還不在於曾經遭受了多少困苦挫折,而在於他雖然終日忙碌,卻不知道自己最適合做什麼,最喜歡做什麼,最需要做什麼,只在迎來送往之間匆匆度過一生。

喬布斯這樣說:你須尋得所愛!

讀書要有意義。修讀真正喜歡而不是為了湊學分的課程,接觸自己真正喜歡的老師。為了大學我們十年寒窗苦讀,在我們生命最好的年華里,讀書要有意義,應該是為了思想和精神層面的提升以及自我的解放,不是為了學分,修讀毫無意義的課,不然我們會時時感到悲哀。

學會獨立思考。要有自己的判斷能力,辨別能力,思考能力。我們的大學,培養的要麼是死讀書要麼是不讀書的人,真正讀書且思考的人太少了,獨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這個社會很複雜,但是無論何時都要葆有一顆未泯的心,對這個社會和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一顆赤子情懷,如果追求學問,則要保持獨立的人格,和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四、讀一些人文社科方面的書

大學尤其是理工科專業如果僅僅啃了幾本乾巴巴的專業課本,那麼你的大學其實收穫很少,你對社會、思想、精神層面的思考深度沒有因你讀過大學而得到太多提升。新東方的俞敏洪老師建議大家四年至少讀400本書,任務艱鉅,但是讀書將會成為你最好的財富和最美好的回憶。

當今黨和政府的高層越來越多的是人文社科背景出身,那種技術專家治國的時代已經漸漸遠去,一個現代多元的社會,更加註重人文精神、民主法治、體現人文關懷,如只是專注某個專業領域,似乎狹隘,即使立志科研學術,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積累和修養也會對你的事業大有裨益。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這就是名師的魅力,很多課堂盛況空前,臺階上都坐滿了人,甚至連校工都趨之若鶩,聽了他們的課大家會覺得醍醐灌頂,即使花費不少時間也會甘之如飴。不像我們學校大多數課需要點名保持上座率,學生即使去了也是睡覺。我主張大家有空時去這些學校走走看看,你會有很多啟示。

我們所處的奔騰向前的時代,即便我們無力改變它的航程,但是我們至少應該知道它正在發生什麼。此外,言傳身教,名師大家傳道授業,也許會讓我們更有啟發和思考,會讓我們真正成長。

五、最重要的:學會保護自己,珍惜愛護自己的生命

每一個孩子,無論來自怎樣的家庭,都是父母的寶貝,都代表了一個家庭所有的夢想和未來,尤其是當我們跨過高考的獨木橋,走進大學。我們必須學會珍惜自己的生命,要懂得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生命都沒了,談精神還有意義嗎?對生命的漠視,是對天地父母的大不敬。


天地農大BBS


關於人際關係:

01別聽信“室友不是朋友”之類的話

大學四年,宿舍的關係和生活佔據大學日常生活一個很大的比重,畢竟共同生活在同一個空間,還要好幾年。如果一開始就打著“室友不是朋友”這種想法,那也是給自己先入為主地認為你們之間註定成不了朋友。

朋友都是相互作用的,一開始就抱著敵意就不配擁有好的宿舍關係。如果想擁有像《微微一笑很傾城》裡面那樣的宿舍關係,自己的心態首先要端正。進了同一個宿舍門,即使成不了朋友也不用都當作敵人。

02不用太巴結所謂的師兄師姐

我能夠明白那種對師兄師姐崇拜和羨慕的心態,尤其是進了社團、部門的人,會對師兄師姐更是崇拜。

但也不必太神化他們,很快你就會發現其實他們也只是很普通的人,他們大多數沒有你們想象中那麼厲害,只是他們比你更早一些入學,更快一步接觸到大學生活。與其在社團巴結這些師兄師姐還不如多認識一些與你志同道合的朋友。

03學會“收到請回復”就回復的禮貌和尊重

大學不比中學,老師佈置個任務還會親自到課室裡面開班會通知,事無鉅細地開個一節課的會議。在大學,通知都是老師直接發在班群@所有人,最後用一句“收到請回復”用作提醒大家。

回覆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自己的禮貌,沒有人有義務三番四次地催你看班群,所以如果錯過信息也不要怪老師沒通知或者同學、室友沒有提醒。做一個禮貌和尊重別人的人,也是塑造自我的一個關鍵。

關於學習方面:

01不要相信“沒掛過科的大學是不完整的學”

不要掛科,不要掛科,不要掛科。掛了科不是讓大學有別樣的完整,是讓你的成績單有別樣的缺陷。雖說補考或者重修也可以把學分補回來,但是也會耽誤自己的進度和時間安排。

02趁大一大二就把四六級給過了

很多學校都會把英語四六級作為畢業條件之一,所以一定要趁自己高考時候累積詞的匯量還沒有全丟完,基礎還紮實的時候把四六級過了。我大學裡有很多同學的到現在快要畢業四級都還沒過,每一次報考每一次都說自己要好好複習把四級給過了,可還是會被這樣那樣的事情耽擱,最後只能裸考,而每次的裸考都充滿了對結果的未知。而那些早早把六級也過了的同學,就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畢業問題,而且在自己的簡歷上也多一份優勢。

03別相信自己能夠在宿舍裡“好好學習”的決心

大學四年,身邊的人和感情都會不斷地變換和成熟。唯一不變的就是圖書館,因為你去或是不去,它都在那裡。

很多人都覺得學習只要有決心,在宿舍照樣也行,根據很多人親身經歷(包括我自己)來說,即使再有自律精神,也逃不過床和電腦的誘惑,學習的效率是極低。而且宿舍裡面的感染能力是最強的,如果只有你在那裡學習其他人都在睡覺看電視劇,自己心裡也會生出懈怠。

關於自我提升方面:

01可以加入一些社團,前提是自己力所能及以及開心

我也經歷過大一,也面對過大一社團招新的吸引力,也幻想過參加多少社團,有可以發展興趣的,也有學生會這些鍛鍊自我能力的。但是多便是“氾濫”。一到部門召喚開例會,自己就會變得分身乏力。

所以參加社團應該有取捨,選擇自己最想去的。我覺得在社團裡能學到的東西或多或少,如果到了大二大三,沒有想做管理層的決心和沒能做上管理層,可以適當退出。別把珍貴的時間都花費在社團,能讓你學習和成長的地方不僅僅是社團和師兄師姐們的教導。

02多出去走走,別總是窩在宿舍屬於你那一方小天地

大學四年很容易改變一個人,由內到外,從頭至尾。見過很多人嘴上說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可緊接著到了下一秒又說"可惜錢包那麼小 哪也去不了",因為錢包沒錢便成為阻礙自己的出去的藉口。

我也見過很多人,他們雖然沒有很多錢,可也去了不少地方。我認識一個朋友,他從大二暑假就開始四處旅遊,你說他不需花錢嗎?也不是,他是去一個地方之前就做好詳細計劃,買淡季的票,住便宜的民宿,吃街邊的小吃,喝幾塊錢的水。

對他而言,物質享受從來都是錦上添花,並不會成為他前行的目的和理由。一個人的眼界除了書本和原生家庭的培育,後天就是靠自己去養。等你去過高山望過大海,看過很多風景以後,眼界闊了心胸便對很多事情瞭然,而那些走過的路都會印記在你的氣質裡。

03戀愛不是大學的必修課,不要急著脫單

相信很多人都告訴過你"大學一定要談戀愛",可是真的不急著戀愛。四年時間那麼長,每一年我們對事情的判斷和審美都有改變,所以別急著想戀愛而脫單。單身再久你也要清楚,你是因為想戀愛才去找一個人,還是因為那個人才想去談戀愛。

要想清楚是不是因為喜歡才和他在一起,有很多事情都是這樣你跨出了一小步後面就會發生質的變化。如果真遇上了那個人,就大膽地去喜歡吧,不要想什麼畢業季分手季,留著真到了畢業那天再考慮吧。

04在大學,會感到孤獨是常態。

如果處在一個紛擾吵雜的環境久了,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和每個人都稱朋友,卻找也找不到一個知心的朋友,自己的內心也難免浮躁不安,這個時候就需要學會一個人獨處,叩問自己的心靈,深入自己的靈魂深處尋找自我和答案。

大學是個小社會,有校園的天真純潔,也有社會的虛與委蛇。學會與人交往,在校園裡學到的社交方法也會影響到以後出社會時候的人際交往。不是要你做一個合群的人,而是要你學會尋找如何在一個群體找到適合開口說話的機會,等你想融入時候毫無違和感,等你退出時候不著痕跡留有尷尬。

以上就是我想和大一新生共勉的建議,希望你們都能在大學裡收穫滿滿!


wiki欣欣vlog


從高中到大學,這不僅是學習環境的變換,更是生活成長環境的更迭,從高壓的狀態進入自主自由的環境,首先要注意心態的轉變。很多的大學新生剛入大學,會有迷茫、放縱等情緒,大學是個輕鬆的環境,但想要出人頭地,還是得多泡圖書館實驗室,需要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心,樹立好自己的目標,然後堅定地去實現它,這是入學前首先要考慮的事情。

其次,會有軍訓,把身體鍛鍊好,是革命的根本,一個人在外,要學會照顧自己了。

第三,要學會和不同人打交道,大學就是個小社會,你會遇見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大家生活環境、成長經歷、性格都完全迥異,學會和不同人和平相處,也是進入社會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