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又有5个特色小镇被降格、9个被警告,这6颗地雷为何防不胜防

浙江又有5个特色小镇被降格、9个被警告,这6颗地雷为何防不胜防

浙江又有5个特色小镇被降格、9个被警告,这6颗地雷为何防不胜防

浙江又有5个特色小镇被降格、9个被警告,这6颗地雷为何防不胜防

近日,浙江省再次公布了省级特色小镇降格警告名单,并且找来名单上的小镇单位进行约谈。省级特色小镇对于投入资金和建成年限有硬性要求,其中不乏因为资金周转问题被刷下来的小镇,但是许多老生常谈的问题还是存在。


浙江又有5个特色小镇被降格、9个被警告,这6颗地雷为何防不胜防

浙江又有5个特色小镇被降格、9个被警告,这6颗地雷为何防不胜防


之前国家发改委公布419个“问题小镇”的时候,编辑研整理过一篇文章,里面提到有的小镇完全是借名在搞房地产开发,这次被降级的安吉天使小镇也是如此:网上全都是卖房信息,还只有建筑设计图,售楼部居然成为规划重点之一……


特色小镇为什么“屡建屡败”?这次问题又出在哪里?这次我们扒一扒通告中提到的六个问题:“目标责任不实、前期谋划不够、特色产业不强、产出效率不高、融合程度不深、政策理解不透”。一起来看看,到底这些小镇做错了什么。


1 目标责任不实

“特色”二字,是任何一个想要跻身特色小镇行列的地方的“终极目标”。哪怕没有历史或者行业上的过往优势,也应该独立创新,达到特色的标准。 浙江为省转型升级产业基金出资10亿元,带动市县以及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形成了总规模100亿元的省特色小镇基金,极大地促进了各地搞特色小镇的热情。 但是有很多地方掏空心思想要分一杯羹,反倒忽略了打造特色小镇的目标和责任到底是什么。就拿本次被降格的青田千峡小镇为例,除了有千峡湖旅游区这么一个长处之外,从规划到建设,都难以让人有“特色”之感。


浙江又有5个特色小镇被降格、9个被警告,这6颗地雷为何防不胜防

千峡湖

千峡小镇的项目定位是“依托千峡湖特有的‘峡湾风光’优势,融合‘侨乡文化、畲乡文化、刘基文化、农耕文化’等特色,打造以旅游休闲、会议会展、健康服务产业为主的特色小镇”,这本来与普通的旅游景点就难以找出差别,把最后的“特色小镇”换成“旅游度假区”也毫无违和感。


而实际上,千峡小镇在游客眼中也不过是个“完整的旅游度假区”,里面的西餐厅、咖啡厅、音乐餐吧在别处也比比皆是。真正和千峡湖本身有关的内容,就是在船上听首山歌,看看鱼鹰捕鱼。


浙江又有5个特色小镇被降格、9个被警告,这6颗地雷为何防不胜防

千峡小镇

就这点“特色”程度而言,甚至比不上宜昌的三峡人家,可别忘了,三峡人家是景点,和特色小镇根本不沾边。


建造特色小镇,是为了充分发挥某个地点的资源、产业、人文等等优势,打造一个高端的产业生活综合体,这是目标,也是拿着投资的人的责任。用最精华的内容达到高质量的发展,这和“建镇”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如果没做到这一点,特色小镇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2 前期谋划不足

规划上的失败,是许多小镇失败的原因之一。规划失败除了前述的特色不足以外,还有一种情况——理想很美好,想象力很放飞,但是却误把“目标”当成了“做法”。 从2017年签约之后就悄无声息的浦江水晶小镇,就是这个问题的典型代表。水晶小镇立志成为“国内最大的水晶产品研发设计与展销集散中心”,把近60亿的资金按照示范区、科研中心、接待区等不同区域“画饼”一样分配好,这里用28亿,那里用3亿,那里用5亿……


浙江又有5个特色小镇被降格、9个被警告,这6颗地雷为何防不胜防

水晶小镇效果图


接下来就是展望美好的未来:预计年总营运收入130亿元、年接待旅游人数达60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带动小镇内80%以上农民增收、固废资源化利用率100%……


这不禁让我想起最近网上的一个段子:距离我在那家健身房办卡已经七个月了,我一点都没瘦,或许我是时候过去一趟,看看到底哪出了问题。


浙江又有5个特色小镇被降格、9个被警告,这6颗地雷为何防不胜防

水晶小镇主建筑如同空壳


特色小镇前期谋划中,目标当然要有,但是更重要的是为了达到每个目标,想好做法蓝图,

没有钱也许建不成特色小镇,但是光砸钱是绝对建不成特色小镇的。


打造特色小镇,不只是产业的问题,还是征用土地、解决民生、复杂财政的问题。如果不提前为这些障碍想好解决办法,难免像滨江智造小镇一样,万事俱备,却卡在了拆迁这个难题之上……


3 特色产业不强

特色小镇的“特色”二字是不可替代的。现在很多小镇以所谓的互联网产业、智能产品和电商为“特色”,背后却往往只是一些建网站,搞声控小家电的创业公司聚集体,这些零星的小企业自身都难保,更不可能支撑起一整个小镇的“特色产业”。 本次被降格的慈溪小家电智造小镇、滨江智造供给小镇等以“制造业”为发展特色的小镇,在约谈会上就被指出面临“入驻项目体量普遍较小”“缺乏行业标杆企业引领带动”的困境。


浙江又有5个特色小镇被降格、9个被警告,这6颗地雷为何防不胜防

慈溪小家电智造小镇效果图

“智造”二字看起来门槛低,要干出特色却是需要产业和技术的沉淀的,小公司小企业,哪里来的钱搞真正的智能技术研发?没有技术核心,除了把那些低端到可以无条件公开的技术放到旧的电器上,打造一些诸如“声控冰箱”、“定时洗衣机”等等的产品之外,基本别无出路。


这也是行业标杆企业对于特色小镇的必要性所在,搞产业容易,搞特色产业难,不是门槛低,公司数量多就能堆积出来的。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为什么连地理信息这种看起来如此冷门的行业都能搞得风风火火?正是因为产业的“特色”有了支撑: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在这里签约,亚洲最大微波测量实验室落地于此,还发射了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德清一号”。


浙江又有5个特色小镇被降格、9个被警告,这6颗地雷为何防不胜防

德清地理信息小镇

过了招商这个门槛,德清小镇为了培育龙头企业还出台了《地理信息企业培大育强三年行动计划》,一年已有两家“亿千”企业。


花时间、花精力、有规划地培养一批重点企业,是促进一个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手法,只可惜有的地方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简单的搞个有主题的商铺街,更别谈做到了。


4 产出效率不高

萧山湘湖金融小镇的警告原因里,提到了其“市场活力不足,入驻机构、从业人员以及持牌金融机构数量等指标,均远低于同行业同批次特色小镇水平”;

秀洲智慧物流小镇降格原因里,提到了其“高端要素少,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仅19人,‘新四军’仅33人。”


这已经不是入驻机构数量的问题,而是质量的问题,这也直接影响了产出效率和投资的不成正比。


浙江又有5个特色小镇被降格、9个被警告,这6颗地雷为何防不胜防

秀洲智慧物流小镇效果图

就拿浙江的省级特色小镇评选标准而言,信息经济、旅游、金融、历史景点产业特色小镇完成总投资需要达到30亿元,环保、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特色小镇,完成总投资要达到50亿元,这已经成为硬性要求。


而这样的投入也有相应的回报,2018年省级特色小镇亩均产出高达781.3万元,总产出8741.9亿元,税收就已经达到582.1亿元。


在这样的投入与回报的大背景下,特色小镇的产业效率必须远高于城市里的任何一处产业园或者商业聚集体。如果小镇里的商铺宛如广州老街区的五金店一条街一样,用最没有创意的方式卖着最常见的产品,却和其他特色小镇一样消耗着如此巨大的资金,注定会被淘汰。


5 融合程度不深

产镇融合是建设特色鲜明、产业发达、绿色宜居特色小镇的内在要求,产业和小镇本应该是两个相辅相成,彼此缺一不可的概念。

我们谈及特色小镇的时候,不能忘记各地常见的“产业园区”这一概念。而当一个特色小镇和产业园区之间没有拉开差距的时候,小镇就该反思是不是已经自己把自己“降格”了。


特色小镇产镇融合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融合。一是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和功能融合,二是人居生活与城镇空间和功能相融合,三是人居生活与产业发展相融合。


浙江又有5个特色小镇被降格、9个被警告,这6颗地雷为何防不胜防

法国莫奈小镇


特色小镇是“产、城、人、文”发展的空间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水平多个方面都需要齐头并进。但是我国特色小镇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追求高投入,快发展,往往会忽略产镇融合之间的必备条件,没有将镇域的发展纳入产业的规划统筹中考虑,更没有把人居生活对于产业能够起到的作用与产业本身共同思考。


以法国普罗旺斯的格拉斯香水小镇为例。格拉斯作为香水小镇,发达的不仅是这里的香水制造业,更是香水文化本身。


浙江又有5个特色小镇被降格、9个被警告,这6颗地雷为何防不胜防

法国格拉斯小镇


每年这里都会举办国际玫瑰博览会和“茉莉花节”,可以说只要是在这里举办的盛大活动,无一不与香水和鲜花有关,这个“特色”已经融入整座城镇居民的生活之中,融入到村民对于自己故乡的认知之一。


负责单位要意识到,产业的发达不等于小镇的发达。产镇融合,不是每个人都去当地的金融公司或者什么行业的公司上班,而是发展产业的同时,挖掘特色产业的文化核心,融入到小镇生活的角落里,让全镇成为一个完整的IP。

6 政策理解不透

从2016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开始,住建部、农业部、国土部都相继出台过不同的通知和意见,不过多赘述,只挑其核心来看其变化。


特色小镇的“一”大目标,是在2020年左右培育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三”大原则,是坚持突出特色、坚持市场主导、坚持深化改革;“五”大培育要求分别是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边界完善的设施服务和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缺一不可。


其实这些最基本的要求里,早就涉及了前面所说的产业特色、产镇融合等内容,但是却总是在小镇建设过程中被“选择性忽略”。


随着特色小镇的发展,问题也逐渐出现,于是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中就开始针对问题提出要求:


以引导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以严格遵循发展规律、严控房地产化倾向、严防政府债务风险为底线,以建立规范纠偏机制、典型引路机制、服务支撑机制为重点,加快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释放城乡融合发展和内需增长新空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浙江又有5个特色小镇被降格、9个被警告,这6颗地雷为何防不胜防

借特色小镇之名搞房地产的塞拉维小镇


为什么把这些作为重要文件来发布?必然是因为“踩坑”的人太多,不得不提出来让大家有意识地规避。正确解读国家政策,其实是窥视业态的最佳途径之一。

浙江又有5个特色小镇被降格、9个被警告,这6颗地雷为何防不胜防


大规模发展特色小镇是目标,这个目标需要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基础设施配套等等举措来铺垫,而不是跳过最基础的这些东西直接搞“架空”小镇。


如果不考虑区域发展差异和广大城镇的实际条件,大规模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盲目开展造镇运动,不但不能通过创新形成特色,反而导致同质化建设,造成千镇一面、恶性竞争的局面,浪费大量社会资源。


对于广大小城镇,除了选择试点探索特色小镇建设之外,主要精力更应该放在打基础上。一方面,做好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保护,留住青山绿水和乡愁。另一方面,通过政府投入逐渐改善基础设施,补齐历史欠账,缩小城乡差距。


认真思考和挖掘“特色”文化或产业的价值,发展起一座小镇的经济与文化,绝不止步于当地一家公司、一个行业的兴旺发达。


浙江又有5个特色小镇被降格、9个被警告,这6颗地雷为何防不胜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