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想学习、善学习、会做人是老师的职责还是家长的职责?为何?

为未来准备


这个问题提的好。只有成功引导学生想学习了,后面才有可能成功引导孩子善于学习,所以这个问题得分三大方面来回答。

第一,关于引导学生想学习方面。

在这方面,我想更多的是要靠家长引导。为什么呢?原因有二:

原因之一是:我们的带班老师除了教学任务重,带的学生多,同时要完成学校交办的任务,还要随时保持和几十名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我们的老师也是人,是人就会精力有限、时间有限,不可能时刻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

原因之二是:毕竟孩子是家长亲生的,没有人会比家长更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以及喜好,所以家长更有条件、更容易、也更有精力和时间去有的放矢地做好孩子的引导工作。

所以,老师如果发现了某个学生最近不怎么想学习,那么更多是会将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去做好孩子的引导工作。

第二,关于引导学生善于学习方面。

在这方面,老师就显得更为重要。如何引导学生善于学习,更多考验的是老师的讲课水平,要怎样讲学生才能更易理解,要怎样讲才能更好的激发和培养孩子的自主思考力、观察力和学习力,这些都是要靠老师在讲课中去影响和引导学生的。

所以,在好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肯定是会更善于学习的。

第三,关于引导学生会做人这方面。

在这方面,应该是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要求和引导的。老师的鼓励和引导是催化剂,学生会更愿意听、更愿意去做;

但毕竟学生和家长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从小到大受家长的影响也更多,同时学生做人方面有问题,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学生的家教有问题。

所以,在这方面,老师的引导,家长的严格要求都必不可少。

最后,我想说的是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但要想引导、教育好孩子,家长和老师的分工很重要。






小妮秋拾


引导学生想学习,善学习,会做人是家长的责任,更是老师的责任。有一句古语说得好“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诠释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也就是父母和老师共同担责。

先说家长的职责:

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孩子身上都折射出家长的影子。

如果家长德行有亏,他的孩子就不能明辨是非。说一个多年前的例子:那一年我教新一年,班上一个小男孩把一个小女孩的手帕(用来包饭盒的大手帕)偷偷拿回家,经过查证小男孩承认了,答应明天拿回来。第二天,我问他手帕还给小女孩了吗?他说:“我妈说我没偷”,我当时一刹那间无语了。小女孩说:“老师,手帕我不要了。他承认有这事就行”。这件事能看出两个孩子的家教,也说明了导人向善父母责任大

二、家长的行为习惯,以至说话的口头语都会耳濡目染影响孩子。

别小看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一年,我教的一个小男孩总爱拿别人的东西,小到铅笔、橡皮,甚至别的学生的零花钱。我教育多次,他改一段还犯。有一天,他把学生的饭盒拿回家。我调查时他承认。我问他:你把别人东西拿回家,你爸妈知道不说你吗?他说:“我妈说把饭盒放进柜子里”。还好,第二天,他把饭盒还回来了。我告诉他拿别人东西行为不好,会没有朋友的。养成习惯了长大容易犯法进监狱。一点点他变好了,再也没犯过这样的错误。他长大了走向社会,我听别人说他爱帮助别人,是一个热心人。

三、孩子从小和父母呆的时间长,好多行为习惯是父母养成的。

比如良好学习习惯,讲卫生,文明礼仪都是家长在教育的,家长功不可没。

老师的职责:

一、老师和家长同样重要,培养并强化了孩子的良好习惯。

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巨大。家教和老师教育都到位的学生越来越优秀。

二、学生“想学习”,老师引导有方,讲课引人入胜,就能做到。然后老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就“善学习”了。

三、学生“会做人”家长和老师共同责任。


老师的良好品质会影响学生,人格的魅力也会感染学生,但家长的教育也不能缺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家长都职责重大。只有一方面教育往往不完美。家座教育缺失的孩子有的成为“问题孩子”。


星辰灿烂


2019年《人民日报》上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家长最重要的事业》,文章中指出无论多好的学校,多好的老师,在孩子心中,父母的位置永远替代不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是只有老师的事,更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老师不能保证你孩子良好的品行,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教有关。

老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家长却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因此,想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关键,老师无能为力。老师给不了你孩子良好的习惯,麻将桌旁、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肯定和爱看书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差别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边看电视边督促孩子认真读书时,收到的往往是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也不想想,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能强迫孩子做到呢?

老师更多的交给孩子的是课本知识,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人道理、坚强的意志,这些都是要靠父母去培养的。老师没有义务帮你去培养,这些只能由家长从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孩子不是老师的,是你的,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榜样,请做个称职的父母!

说一千道一万,你的孩子只是老师N个学生中的一个,教育你的孩子也只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而已。但你不一样,孩子是你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远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另外,我还想说:您真心不能把孩子全托给老师。如果单靠老师,那就真的是耽误孩子了!但愿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我心飞翔2870


引导学生想学习、善学习、会做人

是老师的职责,还是家长的职责? 为何?

🌹🌹 从核心素养角度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适合终身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的人,是一个长远的问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是无人替代的角色,一个学生更多时期在学校里成长,学生、老师是他成长的主要群体,老师是榜样,一般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做事风格,人品等方面”,因此熏陶很重要的。

文化知识底蕴也是在校拥有的,很大成度上。

老师肩负着传授知识,培养人品的重任,

经过呕心沥血培养出品学兼优的人才,最终培养成有自主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的人,才是老师的真正职责!

所以教育的艺术性是培养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人!

🌹🌹 家长职责同样重要,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长作为不好,家分败坏,一般是教育不好孩子的,这方面有很多社会调查可说明问题的。如果一个学生热情大方,积极向上,言行举止到位,乐于学习,……那他的家庭一定是不一般的家庭,他的家庭教养是很好的,这不是无稽之谈,是多年的教育总结。因此家庭教育优为重要,同样担负着核心素养的教育任务!

🌹🌹其实学生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这样才能实现党的教育方针,才能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高素养的人。





听说教讲


这个问题提的好。只有成功引导学生想学习了,后面才有可能成功引导孩子善于学习,所以这个问题得分三大方面来回答。

第一,关于引导学生想学习方面。

在这方面,我想更多的是要靠家长引导。为什么呢?原因有二:

原因之一是:我们的带班老师除了教学任务重,带的学生多,同时要完成学校交办的任务,还要随时保持和几十名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我们的老师也是人,是人就会精力有限、时间有限,不可能时刻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

原因之二是:毕竟孩子是家长亲生的,没有人会比家长更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以及喜好,所以家长更有条件、更容易、也更有精力和时间去有的放矢地做好孩子的引导工作。

所以,老师如果发现了某个学生最近不怎么想学习,那么更多是会将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去做好孩子的引导工作。

第二,关于引导学生善于学习方面。

在这方面,老师就显得更为重要。如何引导学生善于学习,更多考验的是老师的讲课水平,要怎样讲学生才能更易理解,要怎样讲才能更好的激发和培养孩子的自主思考力、观察力和学习力,这些都是要靠老师在讲课中去影响和引导学生的。

所以,在好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肯定是会更善于学习的。

第三,关于引导学生会做人这方面。

在这方面,应该是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要求和引导的。老师的鼓励和引导是催化剂,学生会更愿意听、更愿意去做;

但毕竟学生和家长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从小到大受家长的影响也更多,同时学生做人方面有问题,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学生的家教有问题。

所以,在这方面,老师的引导,家长的严格要求都必不可少。

最后,我想说的是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但要想引导、教育好孩子,家长和老师的分工很重要。


岑巩三中沈智报道


小学生成绩好说明孩子努力,把自己的责任勇敢的承担起来了,我们引导孩子对自己的认识时候,孩子就会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归因。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用心地引导孩子成长,要引导孩子感恩家长、感恩老师,让孩子有一颗感恩之心,心中有他人之心。

但是,如果孩子成绩考差了,就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自己的挫折,在挫折中勇敢站起来,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如果我们在此时此刻,去分析是家长的责任还是老师的责任,即使我们不告诉孩子,他们也会从我们的日常举动中分析出来是家长的不是还是老师的不是。这实际是在给孩子传递一种推卸责任的意识,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是无法独当一面的。

所以孩子考差了,我们就要引导孩子自己去承担责任,而不是去怪罪家长或老师。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会正确的反思,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孩子成绩差应该怎么办?

孩子成绩差,原因会有多方面的,我们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一,孩子成绩差,主要是因为孩子缺乏学习的心态,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有趣好玩的东西所吸引,这一点我们成人也是一样的,喜欢对着手机屏幕看大半天。因此,孩子们的注意力就关注到好玩的事情上,对学习就不感兴趣了。这种情形下,我们家长就要严格地控制孩子的学习与玩耍的时间安排,并引导孩子合理地使用手机、观看电视等。

比如说,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和孩子尽量不打开任何的电子设备,保持一种安静地学习环境,让孩子集中精力完成作业。同时,排除各种做作业做一会吃点零食、上个厕所、喝口水之类的事情,一律在作业前完成,做作业时完全就是做作业的状态。

孩子使用手机、观看电视必须要有时间限制,保护孩子的视力不受伤害,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时间要控制好。

第二,孩子成绩差,可能是没有掌握基础的知识。

知识没有掌握,就要引导孩子去把基础的内容背下来,并尝试去引导孩子理解。如果家长做不了这样的事情,可以请老师帮忙引导,但我认为最好的方法还是要让孩子自己去弄明白。低年级的孩子家长多辅助,高年级的孩子更多还是要靠自己。

在这里,我们推荐一下语文和数学的学习方法,希望家长能让孩子好好利用,帮助孩子真正把基础知识搞扎实。

1、语文要抓阅读和写作。

阅读就是要读大量的书,大量的文章。因为阅读,孩子能让大脑思维产生新的连接,读一本书,孩子就聪明一些;读一页书,孩子就聪明一点……阅读是让孩子变聪明的最简单、最核心的方法。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写作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是训练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是思维输出能力的体现。针对于写作,我们要求围绕孩子自己来写,就是什么东西都围绕自己写,不要去编排什么不熟悉的内容,就是要想到什么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2、数学的学习中,一是强调计算,二是强调解题的能力。

计算就是要快速、准确,这个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每天坚持训练一定的口算题目,快速完成。我们可以与孩子进行比赛,故意的让孩子在比赛中获胜,让孩子对计算题目的训练产生深厚的喜悦感,对计算不再恐惧和害怕,然后再慢慢地提升孩子的计算能力。

解题最核心的是弄清楚解题的步骤、程序,在计算能力的基础上,步骤做对了,题目基本上就做正确了。解题我们可以按照以下五个步骤来进行

1、分析题目条件,将相关条件用画图的方式展现出来。

2、根据图画所表现出来的关系,分析出题目的数量关系式,写下来。

3、将相关的数字代入数量关系式,并进行计算。

4、检验核算题目的思维分析、计算是否正确。

5、将自己的分析思维,讲出来给家人听一听。

在整个过程中,最基础的是前面4步,而让孩子提升学习能力的是最后一步讲自己的解题思维。只要孩子敢于讲解自己的思考过程,孩子的思维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快速地进行深入地思考。通过这种讲解的方式,促进孩子的深度学习。这种方法就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在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被称为学习金字塔中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通过以上语文和数学的学习方法锻炼,孩子的学习能力会得到大大的提升,对基础的知识掌握也会非常扎实。

第三,可以适当的激励孩子,让孩子在责任的基础上,对学习获得进步的喜悦感。

赏罚分明,孩子才会觉得合理。孩子在成绩上取得了进步,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奖励,这一点要让孩子在精神上认识到。同时,我们也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物质奖励,让孩子看到自己进步所带来的实质的收获,增强对学习的价值认识。

奖励需要注意,不是物质奖励越多越好,而是以精神奖励为主,适当的物质奖励为辅,家长要弄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才能让孩子自觉、自动地去学习。如果物质奖励为主,孩子的欲望很容易被培养起来,更容易与其他人进行攀比,欲望的放大对孩子成长的伤害是非常巨大的。

结束语

孩子的成绩归因主要还是在孩子的身上,这是培养孩子责任意识最有效的方法。把恩情记挂到家长和老师身上,是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心中有他人之心,内心宽广。但把成绩变差,归因到老师或家长的身上,那就是忽略了孩子这个主体,让孩子学会去怪罪他人,把责任都推卸的不负责的态度,不仅不知感恩,还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大官子霸道曹长卿


这个问题提的好!“想学习,爱学习,会学习,会做人”这是谁的责任呢?答案很清楚是老师家长大人。这里最重要的是“会学习”这是最关键的问题,现实我们都想把孩子教育好,可是具体的怎么教,教什么的问题清楚吗?如,“聪明的小白羊在河边吃嫩嫩地草。“云,跑,红,在”这里有句子字,怎么教,教什么?养成孩子什么学习习惯?也就是说学句子要有什么学句子的习惯,这个习惯就是学句子的思维和思路。学名词要有什么习惯,学动词要有什么习惯,学形容词要有什么习惯……我们思考一下,老师家长是否教了这个。如,“跑着,跑过,跑了,快跑,飞快地跑”这里有什么知识点,这是不是老师家长教孩子找知识点的习惯呢?这是不是孩子的思维的培养?这是不是教孩子的学习思路?这是不是教孩子的学知识的方法?我们都想把孩子教好,可是不会教,不知道到具体怎么做,就解决不了问题的。因此,孩子的教育在老师家长。做一个真正的内行!


难得糊涂李学龙


都有责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学龄前阶段,父母的言行,一举一动,对生活的态度,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偶尔你会无意中发现,孩子说的某句话,方式和语气与父母某一方非常相似,又如从小爱玩手机的孩子,身边必有一个爱玩手机的亲近人。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对孩子的学习和做人方面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老师的责任不但是授业,解惑,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学习,学得开心,轻松,有成就感,爱上学习,比机械灌输事半功倍。学习书本理论知识只是孩子学习的一个方面,学会做人,如何与身边人友好相处,怎么处理与同学间的小矛盾,也是学问,当学生处理不当时,矛盾激化时,教师应适当引导,批评指正。


早起的莺儿


想学习,善学习,会做人,这三方面体现了一个孩子成长最重要的阶段。这三方面不能把他们分开来讲,而是分开的整体,另外,这三方面也不能把他们分成那些人负责,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存在!一句话,孩子成长的过程不能单纯培养他的学习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是每天直接或者间接培养多个方面,而家长,老师和社会是完美地结合体来共同教育!我说的话可能有点绕,但是,你理解我深层的意思是不难理解的,希望每一个家长,老师都能负起责任,不要推卸,我是专门做这个方面工作和发表的,一样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智慧的家长


引导学生想学习、善学习、会做人,是老师的职责,也是家长的职责。老师的主要工作是上课教学生,批改作业,教育学生,其中包含引导学生想学习、善学习、会做人,所以这是老师的职责。教育孩子健康成长,是家长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其中包含引导学生想学习、善学习、会做人。学生的教育、成长既要靠老师,更离不开家长,还需要老师、家长、社会共同合作努力。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