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姑死以后连着筋,姨死以后断了根”为啥姑比姨好呢?

牛妈love牛牛


从血缘关系上来讲,姑姑是父亲的姐妹,而姨姨则是母亲的姐妹,按说,不存在哪边远,哪边近的。但在农村,素来有“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说法,这很明显表明这和姑姑家关系的特殊性。

自古以来,农村人都会觉得和姑姑家的关系比起姨姨家要近便的多,究其原因,是因为这姑姑是奶奶的女儿,逢年过节都会回家看望自己的母亲,所以与姑姑之间见面,多是在自己家里,长此以往就会觉得姑姑不是外人,是自家人。况且姑姑是和自己一个姓的人,虽然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但在一些大事小情方面,姑姑作为自家人,还是有参与表决权的。

而姨姨是母亲的姐妹,一般来说,只有姥姥家有事的时候,才会常见面。所以,与姨姨见面多在姥姥姥爷门儿上。而自己作为外孙,显然不是姥爷家一员,属于外人。这姨姨去姥爷家,人家作为闺女去的,当然也是表哥的姑姑,姑姑亲侄子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而自己是姨姨的外甥,有时候的待遇就不及人家的侄子,所以对于姨姨的感情就会有些疏远。

姑死以后连着筋

姑姑家的孩子,与自己是姑舅弟兄或姑舅姊妹。姑姑在的时候,姑姑回娘家肯定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所以这兄弟姐妹的感情,是从小就建立起来的。那时候外甥住舅舅家,是常有的事。当姑姑不在以后,姑姑家的孩子,作为父亲的外甥,在家里遇到什么大事的时候,都会将自己的父亲请去主持大局,因为父亲是他们的娘舅嘛。所以即使是姑姑不在了,这与姑姑家之间还是经常走动的。

姨死以后断了根

姨姨家的孩子,我们这里称作两姨弟兄或两姨姊妹。通常情况下,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兄弟姐妹们都会去姥姥姥爷家探亲的时候聚在一起,但去了以后,都属于客人,即使在一起玩耍,与姑舅弟兄间的感情就是不一样。等姨姨不在以后,这份感情也差不多了。毕竟这“中间人”没了,这亲情走着走着就淡了。

至于是姑姑好,还是姨姨好,这一点我倒是觉得没啥区别,姑姑也有坏的,姨姨也有好的。这主要是看一个人的本质,这与血缘关系没有半点关系。不过,亲戚之间素来讲究礼尚往来,不管是姑舅亲也好,两姨亲也罢,只要经常走动,才能维系亲情。如果平日里老死不相往来,即使是姑舅亲,照样也会疏远。你说是不是这样?


建行渐远


首先姑姑是堂亲,姨姨是表亲。堂亲那就是和你的爸爸是一个姓,表亲姨姨那就是和你妈妈一个姓,着很显然,姑姑要比姨姨亲一些,最起码在我甘肃农村老家都是这样认为的。

先来说姑姑,在没有嫁给你姑父之前,那就是你家的一口人,在农村很多地方就是这样子,当然嫁了之后,你和你姑姑家就算是最亲的亲戚,当然还有你舅舅家,到你长大了你老丈杆子家,这三家是我们那边认为最亲的亲戚。

首先姑姑嫁人,不隔亲戚,姨姨嫁人就隔你舅舅家一家亲戚。

你算,你姨姨和你舅舅本来就是姐弟或者是兄妹关系,你和你舅舅家本来也就是亲戚,然后当你姨姨嫁人,你就有了姨夫,你和你姨夫就算是亲戚,你舅舅和你姨夫就算是你和你舅舅的亲戚关系一样,所以中间就隔了一家亲戚,那就是你舅舅家。所以这就算比较远的表亲了,中间还隔了一家人。

拿我来说,我没有姨姨,因为我妈没有姐妹,只有一个兄弟,那就是我舅舅。但是我有一个姑姑,所以在我从小到大的印象当中,姑姑自然就是最亲的了。

那有些就截然相反,没有姑姑,只有一个姨姨,这样的情况也是很多的,那么在还在从小到大的印象当中自然就姨姨是最亲的亲戚了。

还有就是根据两家亲戚的关系,是否经常走动,是否对小孩子很关心,这样也是衡量的一个重要的标准。

按照传统的家族血缘关系来说,自然姑姑就要比姨姨好,比姨姨亲。但是依照现在生活的一些条件和思想观念的一些转变以及生活境遇的发生,这还真不一定,毕竟每一家人的实际情况都是不相同的。不管哪个亲,反正都是亲戚,都要咱们作为晚辈的以后经常走动,经常打电话去问候。


宁宁说的话


首先姑姑是堂亲,姨姨是表亲。堂亲那就是和你的爸爸是一个姓,表亲姨姨那就是和你妈妈一个姓,着很显然,姑姑要比姨姨亲一些,最起码在我甘肃农村老家都是这样认为的。

先来说姑姑,在没有嫁给你姑父之前,那就是你家的一口人,在农村很多地方就是这样子,当然嫁了之后,你和你姑姑家就算是最亲的亲戚,当然还有你舅舅家,到你长大了你老丈杆子家,这三家是我们那边认为最亲的亲戚。

首先姑姑嫁人,不隔亲戚,姨姨嫁人就隔你舅舅家一家亲戚。

你算,你姨姨和你舅舅本来就是姐弟或者是兄妹关系,你和你舅舅家本来也就是亲戚,然后当你姨姨嫁人,你就有了姨夫,你和你姨夫就算是亲戚,你舅舅和你姨夫就算是你和你舅舅的亲戚关系一样,所以中间就隔了一家亲戚,那就是你舅舅家。所以这就算比较远的表亲了,中间还隔了一家人。

拿我来说,我没有姨姨,因为我妈没有姐妹,只有一个兄弟,那就是我舅舅。但是我有一个姑姑,所以在我从小到大的印象当中,姑姑自然就是最亲的了。

那有些就截然相反,没有姑姑,只有一个姨姨,这样的情况也是很多的,那么在还在从小到大的印象当中自然就姨姨是最亲的亲戚了。

还有就是根据两家亲戚的关系,是否经常走动,是否对小孩子很关心,这样也是衡量的一个重要的标准。

按照传统的家族血缘关系来说,自然姑姑就要比姨姨好,比姨姨亲。但是依照现在生活的一些条件和思想观念的一些转变以及生活境遇的发生,这还真不一定,毕竟每一家人的实际情况都是不相同的。不管哪个亲,反正都是亲戚,都要咱们作为晚辈的以后经常走动,经常打电话去问候。



游戏人超超


农村有很多俗语,值得我们去挖掘,因为这些俗语都是古人经过不断的生活实践总结出来的人生哲理。那么,“姑死以后连着筋,姨死以后断了根”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呢?



“姑死以后连着筋,姨死以后断了根”的理解

“姑死以后连着筋,姨死以后断了根”,这句俗语有一个更长的版本,还有一个压缩版本。长版本是这样的,“两姨亲不叫亲,死了姨断了根;姑舅亲才叫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而压缩版本是这样的,“姑死连着筋,姨死断了根”。三句俗语的意思基本一致,就是说姑姑过世之后,自家与姑姑家还会保持联系,两家人还会来往。而姨妈过世之后,自家与姨妈家就由此不往来了,关系慢慢会疏远了。这是一句饱含农村人情世故的俗语,说的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姑死以后连着筋,姨死以后断了根”对此的个人看法

姑是父亲的姐妹,跟我们是同一个姓氏,逢年过节都会回来,特别是春节的时候回来窜门是习俗,经常走动,关系自然比较亲。然而,姨是母亲的姐妹,跟我们也有血缘关系。然后,姨出嫁之后,她外嫁的家庭跟我们似乎没有多大关系,也没有经常往来的习俗,慢慢的也就疏远了。所以,这句农村俗语总结的还是蛮有道理的,个人比较认可。

但是,有句俗语也说的好,叫“远亲不如近邻”。虽然,我们跟姑姑存在血缘关系,她外嫁之后,如果不经常连续,走动,关系也会变得疏远,还不如一个经常见面交流的邻居。这就是在高诉我们,亲戚之间也要经常走动,联系,才能够更好的维持。



好了,以上关于“姑死以后连着筋,姨死以后断了根”这句俗语的看法,就分享到此,欢迎评论探讨交流。


终归农村


要想回答为啥姑姑比姨娘好,还得从血缘说起。

在这里,我们来打个比方。看下图:

图中可见,一棵瓜蔓上结出的两个瓜,这两个瓜源出一个根、一个蔓。看到这图应该可以想象得到,你姑姑和你父亲就像这两个瓜。


再来看看姨娘和你家的关系。只是因为婚姻你家和你姨家才成为亲戚,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在里面。就像下图中的两个瓜,来自于两根瓜蔓。


所以说“姑死以后连着筋”,那是因为你姑家的表兄弟身体里面留着一半的和你同源的血脉。

《红楼梦》中,贾宝玉为什么只和林黛玉亲近,和薛宝钗疏远,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林黛玉是贾宝玉姑姑的孩子,薛宝钗是姨家的孩子。虽然同是表兄妹,可是骨子里分的是非常清楚的。也正如贾宝玉所说: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眼前分明外来客,

心底却似旧时友。

这是骨子里的亲情!


一株吊兰


农村很多俗话是很有道理的,都是在现实生活经验基础上积累起来的,比如题目上这句,还比如,“老婆死了人满街,男人死了没人抬”。再比如“飞不高,跌不着”,“惯子如杀子”等等,无一不包含着很深的生活甚至是人生哲理。

“关于姑死了连着筋,姨死以后断了根”,其根本原因是,姑姑是奶奶家的人,如果姑姑比父亲小,甚至小很多岁,那么,这孩子自小是跟姑姑生活在一起的,甚至,是姑姑看大的。

过去孩子多的时候,很多大家庭里有未嫁的小姑,小姑带着侄女儿打草挖菜踢毽子,是生活的日常,成天生活在一起,能没有感情吗?而且,这些小姑出嫁的时候,也都是孩子的母亲也就是姑姑的嫂子帮着忙活张罗的。

即便姑姑嫁了,姑姑也是经常回娘家,仍然能经常见到姑姑。

至于姨,虽然与姑有着等量的血缘关系,但是,在过去那种交通基本靠腿、通讯基本靠吼的情况下,你一年能见几回?是不是经常是逢过年特意走个亲戚才能见到?或者,你外公外婆过生日,特别聚会时才能见到?这种情况下,感情会有多少?

虽然你妈和你姨更亲,你妈还可能和你姑是仇人,但是,你和你姑比和你姨更亲是比较普世的事实,是现实生活造成的,并不是你天生的就亲。


金粟


按道理都亲,一个爸爸的姊妹,一个妈妈的姊妹,但是姑姑心里亲,有血缘关系,还有人问是姑姑亲还是舅舅亲,打心眼里还是姑姑亲,感觉姑姑是亲人,舅舅就是客人,姨也属于客人,心眼里没有当做亲人,所以姑姑就是自己的亲人,从来没有当做客人。

即使姑姑过世了依然还是亲戚,还有老表,依然来往,老表逢年过节看舅 ,这种亲戚割舍不了,姨一般都是姨不在了从此断亲,有句俗话说的很好,姨娘亲姨娘亲,死了姨娘断了亲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姨从来就不是亲人,只是表面的亲戚,一种不得不来往的亲戚,也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亲戚。

姑姑是自己家走出去的人,从情理上说有血缘关系,是爸爸的姊妹,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缘,内心就特别亲近,总感觉是自家人,现实也是这样,很多时候都是姑姑一马当先,爷爷奶奶有病都是他们伺候,所以姑姑是最亲近的人。

和姑姑亲近也是因为爷爷奶奶,只要有老人在姑姑就会经常来串门,因为来往密切所以姑姑是最亲近的人,爷爷奶奶去世姑姑也是伤心欲绝,悲伤流泪,因为爷爷奶奶是大伙的财富才感觉特别亲近,确实也是因为血缘关系。

姑姑是自家人,血脉相承,只要有爷爷奶奶大伙总能聚在一起,内心就感觉亲近,现实也是这样,家里有什么事,姑姑总能站出来,姨呢?只是来往,随礼,办不了什么真实的事情,所以姑姑最亲近。


大海传媒


我是容姐,河北石家庄村里人。在我们这里有这样的俗语,“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两姨亲不算亲,死了姨姨断了根”其实这俗语跟题主所说的俗语,道理是一样的。那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呢?又为啥说姑比姨好呢?现在容姐来为你揭晓答案。



姑死以后连着筋

在我们这里,有外甥拜年的说法。每年初二初三的时候,姑姑家的结婚的儿子,都会到姥姥家拜年的,很多孩子拜年的时候,做父母的也都会跟着一起去的。如果姥姥姥爷去世了,那就由舅舅接待。在这种情况下,姑舅家的孩子,就会每年都会见面的,因为亲戚经常走动,所以关系也就亲了。如果姑姑去世了,她的儿子还是会每年要给舅舅去拜年的,所以姑舅的孩子还会连着筋。


姨死以后断了根

本来姨姨在我们印象中,也是很亲的,可是为什么姨死以后断了根呢?事情是这样的,姨在世的时候,会经常去看她,她也很亲外甥外甥女。可是如果姨去世以后,她的孩子也各自成家了,那外甥外甥女就很少去了。除非是有孩子结婚看满月的时候走动走动。

虽然两姨家结婚的儿子,也会经常会在舅舅家碰面。因为都要去给舅舅拜年。可是因为不经常去彼此的家中,所以虽然见了很亲,但是关系却会慢慢的疏远了。这也就是姨死以后断了根的由来。



为啥姑比姨好

俗语“姑死以后连着筋,姨死以后断了根”,跟姑好姨好没有关系。而是因为有每年的外甥拜年,所以姑舅亲会连着筋。至于说姑亲姨亲,我觉得都亲,因为姑姑是爸爸的兄妹,而姨姨是妈妈的姐妹,所以都会亲的,所以没有可以比较的。




我们这里对于这句俗语的解释,就是这样的。当然了三里不同乡,也许你们那里的解释跟我们这里会不同的。那你们那里的解释是什么呢?


容姐花语


这个也是农村的老俗语了,在我们山东这边不怎么说,在山东这边是说“姑表亲辈辈亲,姨表亲一辈亲”,其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个为什么会这么讲呢!?下面姐夫就来给大家说一说。


先看看姑表亲和姨表亲的关系

虽然姑妈和姨妈的血缘关系基本一样,但是在后天的亲缘走动上,姨妈这边远不如姑妈这边频繁,这个主要是因为,姑妈和姨妈都是属于闺女有什么事情都会回家照顾和看望一下,那这样的话同是一个舅舅的情况下,就形成了以舅舅或外祖父为中心的局面,相对舅舅的孩子的话就都会和姑妈走的要近。

亲疏表现在哪些方面

大家知道,两个同为姐们的人的孩子,一般会在一方去世后就会自然的疏远了,因为一样的是对方也有姑妈那边走动更频繁一些,并且在传统思想舅舅的孩子和姑妈是一姓人,姨妈的话就不是这个情况了,一般作为闺女的姑妈都会说舅舅的孩子是娘家人。

其实现在来说已经不怎么适用这个说法了,姑表亲不走动的也大有人在,姨表亲走得很亲密的也有,这个都是以前传统思想为中心的情况下遗留的产物,现在的人更现实一些,人总是都有各自需求的。

欢迎大家点击关注按钮,关注我的头条号【吕家姐夫】,我们一起探讨更多关于农村的家长里短。

吕家姐夫


农村俗语,姑死后连着筋,姨死后断了根

姑死后连着筋,指的是姑姑与娘家侄子是同姓,即便是姑姑不在了,姑表兄弟之间的关系也不会疏远。

姨死后断了根,指姨和外甥之间没有同姓关系,一旦姨不在了,姨表兄弟之间会因没有同姓关系而更加疏远。

这是封建思想,当时是重男轻女的思想,现在妇女社会地位明显提高,表兄妹也一样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