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为什么不是211或985?

周维麟


在当初的学校评估中,教育部是准备将西南政法大学并入重庆大学一起作为985大学建设的,但是西南政法大学很有骨气,就是不合并,这也导致重庆大学在综合实力上相对于同等级985高校略有欠缺,比如作为一个985建设高校,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都没有。

同时西南政法大学作为一所纯文科的大学,综合实力方面比较不足,不过一些文科是真的强,学校以法学为主,经济学、文学、管理学、哲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

西南政法大学师资情况:

拥有“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人、全国教学名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人、“国家特支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人。

还包括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8人、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个人3人、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3人。


用户6145693084673


说来可惜,

“法学半壁归西政”,

“政法届的黄埔军校”,

“中国十大名校”

以及神一般存在的“78级校友”……

西政以前多辉煌,就不科普了。

可如今居然是所三非院校:非985、非211、非双一流……

其中过程可以说是曲折离奇,阴差阳错。

一是985。

在世纪初,高校合并潮中,重庆市本想将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几所本地名校合并,打造一所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大学。

但重医和西政拒绝了。

重医因为是由上海医科大学援建的,此时上医被复旦大学合并,上医来的老领导希望重医能够保留上医的仅存火种,所以坚决反对。

而西政却是看不上。

此时的西政风头正劲,而重大只是个末流重点,西政怎么会允许被不如自己的高校合并?于是发生“护校运动”,最终两校合并告吹。

未能跟重大合并的西政,随后单独申请985。

但985院校的名额稀少,只有39个。而高校的门类众多:医学、理工、财经、农林、交通、电子、科技、海洋、师范……还不说一堆的综合性大学,分摊下来每个专业院校没几个名额。而法学专业本来就窄,最终只给了一个名额。

这时,西政的劲敌出现了——北京政法大学。

说起来,两校还有渊源——北京政法,正是当年部分西政师资北上组建的,靠着位于首都这一地利条件,发展迅速。

在申请这个政法届唯一985名额时,一个是政法届老牌名校,一个是位居首都的后起之秀,双方各有千秋,争得头破血流。

为了平衡,最终两所学校都被否决。

这也导致,985高校里,没有一所政法类高校。

西政,随后也被下放到地方管理。

(后来,北京政法又和西政争夺“中国政法大学”的名字,结果北京政法凭借地利争赢了,并顺利进入211。)

二是211。

211一期,数量少,并且都是顶级名校,不多说。

关键是第二期。

在评选第二期211高校时,正值重庆准备直辖的时候。

由于四川担心“分省”后,重庆带走大量优质资源,此时各种资源分配上,都不向重庆倾斜。

而211高校采取由所在省份推荐的模式。

在给四川的6个名额中,只象征性给了重庆一个名额(重庆大学),其他5个全部留在四川。

最明显的,唯一一个农业院校名额,作为培养出袁隆平、西南唯一一所农林类重点高校的“西南农业大学”没有获得,却给了位于雅安,当时籍籍无名的“四川农业大学”。

如此,西政尽管实力雄厚,却再次失之交臂。而第二期211,是扩张幅度最大的一次,高达76所,此后,标准提高,严格限制。

到了2007年,评选第三批211高校。

此时,重庆已直辖10年,由于名校太少,所以又给了重庆一个名额。

本来,重庆政府属意的是西政,或者重医,在两者中选一个。

但重庆另外两所曾经同样是重点大学,后来也没进入985、211的高校——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得知自己单独申请无望,干脆合并,成立“西南大学”,强强联手,共同申请,最终虎口夺食,拿到这个名额。

西政再次错失。

3.双一流

在失去了一次次机会后,西政成为一个非985、非211的地方院校,无论是得到的资源,还是招生质量,均大幅度下滑。虽然依旧实力雄厚,但也大不如前。

到了评选双一流的时候,西政最拿手的法学专业,已被中国政法大学、人大超过,仅获得A等。

由于不是专业顶级,也未能入选“双一流”。

……

西政就像一位时运不济的绝世高手,虽然自身实力雄厚,但总是命运多舛,运气不佳,令人唏嘘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