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适当体罚学生,以便更好的教育,你同意吗?

天下笑唱


曾经我是学生,我不同意;如今我是老师,更不同意!

体罚的定义:指对未成年人身体的责罚,特别是造成疼痛,来进行惩罚或教育的行为,可以表现为打屁股、打手心、罚站、罚跪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体罚的形式又演变了更多新的套路,比如罚干体力活、鼓励他人孤立学生、安排角落座位等也变成了变相的体罚。作为教师,进行更好的教育、追求更有效的使之进步的方法有很多,体罚恰恰是最不聪明的做法。非但起不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有时候反而会变成众矢之的和围攻对象。

个人观点:绝不同意体罚,下面结合典型案例来分享体罚的因素、体罚非必要原因、体罚的影响、体罚的替代方式:

一、体罚的深层因素

1. 孩子不听话导致教师体罚

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其特点,低年级比较单纯,需要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孩子见解世界的美好;五六年级开始就有些孩子表现出了叛逆,更有甚者在初中阶段愈演愈烈;高中阶段已经有比较独立的人格和个性,不是随便轻易能够改变他们的想法,更多的心事他们不善于表现出来,往往埋在心里越积越多。这些内心的潜在情绪是恶劣表现的根源之一,另外就是破坏他人的平衡和平静使得有些孩子得到心灵上的快感和满足。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需要多对孩子进行了解。

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进行定期的谈心,多了解孩子内心的动向,及时将“捣蛋大王”类的孩子心里的想法做到心中有数,每个孩子绝不会无缘无故捣乱或进行破坏,一定有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可以进行不定期的微信、电话、视频等方式的家校沟通,走进孩子的生活,了解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对教师有信任感而不是站在对立面。还可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家访结合,真正的走进家门,深入了解家庭内部情况,寻得孩子表现“特殊”的真正原因。

2. 教师情绪失控导致体罚

教师是崇高的职业,也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师德素养是教师摆在做前列的评判标准之一。但不是每一名教师都是圣贤,不是每一名教师都是大师级别,他们也可能犯错,也可能情绪化。孩子特别的对抗,破坏纪律,都使得本身压力大且心情不好的老师爆发了自己的情绪。但肉体的痛苦,并不能根除孩子内心的躁动,往往会在某些时机变本加厉往更坏的地方发展。

在我的中学时代,我的班主任是学校出了名的“严厉”,她三令五申要求中午不能出校门买东西吃。没有人敢买东西吃,但小李子同学为首的几个孩子偷偷通过围墙的栏杆与小商贩进行交易,小李子还偷溜出校门偷拿摊贩的瓜子和糖。一天小李子和两个小跟班中午进教室自习迟到了,被班主任抓个正着,一顿盘问加搜身(变相体罚)使得他们供出了事实,两个跟班被罚站到放学(直接体罚)。小李子当着全班的面,被老师打了几个耳光(直接体罚)。由于当时没有体罚的概念,三个同学本身就是学渣和差生行列,自己并没有回家告诉父母。

然而,老师的这次体罚并没有让他们真心悔改,照样进行违反各种规定的活动。抄作业、溜出校门快速进出、付钱买别人作业参考、霸凌等层出不穷。最终也没有变成一个好学生。课件体罚不是方便更好的教育,只是暂时克制住孩子不当的行为,思想并不能因此而净化。

多年过去,我回想起这件事,也许我的班主任应该这么做:(1)个体击破,江湖气对江湖气。比如:你们三个迟到了,相信原因你们心里清楚,你们分别在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然后老师告诉他为了给他点颜面,不在全班面前揭穿,也不告诉家长,但是问他学校和老师的规定被公然挑衅和打破了,这个面子老师怎么找回来?如果有下次将请家长到校领回家或全校面前做检查。(2)同理心切入。比如:老师也喜欢出去溜一圈,心里舒服,但是你和我都在学校,必须听学校的,否则就送去管教所,因为别的地方管不住你的腿。如果你像吃零食,可以到我这里拿,我也喜欢吃,愿意跟你分享。(3)联系家长问清原因。是因为想吃没得吃,还是没有零花钱;还是就是喜欢溜达,违反规定获得快感。(4)责任制。比如:你改正以后,就让你做检察员或卫生员,所有的进出、零食问题由你监督负责,没有问题老师写信或家长会点名表扬你,有类似问题你要负责解决。

二、适当体罚没有必要

1. 没有“适当”界定

2019年7月9日,《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提出,将保障教师依法享有教育惩戒权。反对体罚,不是反对教育惩戒。教育惩戒是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是具体方式方法没有规定,体罚绝不在内。“适当”只能是惩戒,不是体罚。比如:今天语文课交头接耳影响别人,罚你背诵两遍古诗,以后不可以违反纪律,想说话可以下课说。这应当不算做体罚,而是惩戒。

2. 不利于教育

教师进行体罚的时候,自己带着情绪,孩子也对你有了抵抗情绪,哪怕表面或暂时没有显露出来,但已经在内心萌发。有空子可钻的时候,依然会以其它方式表现出来。只是,他们采取更隐蔽,更安全不让老师发现的方法,进行其他的捣乱行为。

初中有一个同学,成绩不算差,是个中庸的孩子。她本身不算漂亮,但是迷上了化妆,不知从哪里弄的化妆品,画眉、口红、各种发饰。被老师发现后叫到办公室狠狠的批了一顿,亲子动手擦掉了她的眉毛颜色和口红。这让她非常生气,但是第一次她没有做过多的反抗,因为除了暂时的恐惧害怕老师责怪,她认为老师擦掉,批评,还对动手,非常讨人厌,她并没有多余的感触,更认为老师和同学是羡慕她的美丽。于是她开始偷偷改变化妆的方式,早上离开家门进校之前画一点妆,班主任老师上课之前轻轻擦拭或掩盖刘海遮住,还跟同学分享这种快了和刺激。但天真的想法,最后还是被老师发现,在班级内顶撞老师大吵了一架。最终她的这个心理需求和爱美需求仍然没有解决,还刺激她参加课外活动或周末时更明显的化妆打扮不符合中学生形象的行为。

如果老师能够将她爱美的心态,引导只干净整洁、引导至女生自安于气质,高圆圆、刘亦菲等气质美女根本无需过多的修饰,有才华有气质才会真的受人爱戴。在深入一些,引导至学识与才华、文字的优美、歌声的动人、列队的英姿、考卷的出类拔萃,更是中学生之美。这样,可能比动手体罚学生更合适。

三、体罚的影响

1. 对学生的影响

毋庸置疑会造成几种影响:(1)害怕、恐惧,但不彻底改变。(2)短时间的规范。(3)怀恨在心,寻求报复。(4)变相隐藏违规行为。

想彻底改头换面是不可能的,有压迫就有反抗,有暴力终究会被更暴力的事件取代。前些天一则新闻传遍网络:河南栾川,“男子20年后打老师”案一审宣判,因寻衅滋事罪,常某获刑一年六个月,当庭表示上诉。

虽然情节不足以恶劣到人神共愤,但是打人始终是不对的,量刑由法院的裁决为最终解释。那么我倒想问问,多年前老师“削”这个学生的时候就是可以原谅的行为了吗?

2. 对老师的影响

影响也不难挖掘:(1)因自己的冲动懊悔,可能无法在挽回学生的心。(2)宣泄情绪再昧着良心磨平真相。(3)养成动不动就准备体罚的习惯。(4)堕落了自己深入研究孩子行为和心理的教育态度。(5)被举报后学校通报批评或区内通报。(6)被学生或家长伺机报复。(7)曝光后被学校开除。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一时痛快,暂时性压制学生,用体罚根本无法对教育产生什么“方便”。而不利影响确实一大堆。所以真心奉劝教师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实在气不过,建议先冷静自己以后,再做对学生的处理。

四、 替代体罚的方式

无论什么方式,都是充满爱的,充满教育的智慧和艺术。

(1)保持严格但却友好的对话。如果你平和,孩子也会平和,大家冷静思考和交流,是最好的探讨方式。

(2)记忆存档。像《爱情公寓》中的关谷和悠悠一样,暂停现场的尴尬,防止矛盾激化,先继续该做的事,等冷静后处理。

(3)正确示范与引导。如果要体罚他记住错误,不如让学生再做一遍正确的过程,比如:把“你太过分了,你凭什么弄花黑板报?罚你站在门口一节课!”改成“板报你弄花了,这是老师和同学们讨厌的行为,因为你没有尊重别人的劳动,我喜欢你要弄就好好画一个图案上去,需要帮助可以告诉我。”可以示范画一朵花。

(4)正面表达。比如:“你怎么还没有做出来?罚你抄20遍!”改成“你再试试,只要有思路了就告诉我,我会帮助你的,也会表扬你的努力。”

(5)动之以理。用学生感兴趣的存在去说明原理,让学生说出利弊。比如:你弄脏了别人的新课本?是故意的吗?如果是的话放学来告诉我理由。但我告诉你,如果你喜欢破坏,你想当奥特曼里的哪只怪兽?

(6)给予机会。比如:把“你不要再说话了,罚你站到前面听课!”改成“我们该认真挺好了,下面的内容考试很容易出现,再让你跟同学说一句话,老师给你时间,但说完,请把时间还给老师,好吗?”

(7)自我提升。想要改变孩子觉得困难,那是因为教师本身没想过改变和提升自己的方式方法。改变自己是不是更容易,查过资料吗?看过处理方式的建议吗?

总之,教师通过不能界定的“适当”的“体罚”,是不能最终解决问题的。教师的惩戒权不等于可以体罚,希望将来惩戒权有更明确的指示。但我始终认为,一个好的老师,一定能想办法走进一个学生心里,也一定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更应该能用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可以通过文中讲到的各种贴近孩子的引导、特殊情景下的劝说、保持家校联系和家访等方式,改变“体罚能帮我们方便教育”的想法,用教育的智慧,去影响、去引导、去感动、去带动、去建设孩子的健康发展。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教师真的认真去了解孩子了,不是仅仅知道孩子的名字、爱好。一味动粗不会便于教育,只会惹到麻烦。

以上是妙视界对“让教师适当体罚学生,以便更好的教育,你同意吗”的个人观点,欢迎指导和交流。

妙视界


其实对于犯错的学生,除了体罚之外还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并且进一步改正错误。老师会体罚学生,大部分的原因是失去了教育的耐心。当然这也难怪,一个老师往往要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尤其是班主任,一天要是有那么几个学生捣蛋,往往焦头烂脑失去耐心。

体罚应该是教育效果很差的一种手段,对于很多问题孩子来说,天生有逆反心理,而且肯定不止被体罚一次,所以对于体罚有天生的免疫力。你今天罚站了,明天他还是照样违纪捣蛋。

去年,我班上就有这样的一个学生,出奇的捣蛋,班主任都拿他没办法。经常隔三差五的看到他被老师赶到教室外面罚站,一个学期了,被罚了无数次,也不见其有什么变化,依旧我行我素。有一次,我上课时因为平板被阳光照到,刚好他坐在第一张桌子。我就叫了“某某同学,帮忙拉上窗帘。”他照办后,我说了声谢谢,他还有点不好意思。

以后上课的时候,我总是叫他拉窗帘,总是不忘说谢谢。渐渐,我发现他开始上我的课不睡觉了,有时候还跟着大家一起朗读。以前上课他基本就是睡觉,睡够了就玩自己的东西。后来,我跟班主任谈到这件事的时候,我建议班主任开班会的时候在全班面前表扬他把班级的窗帘管理得很好。班主任还分配了他一个任务——管理班级的所有窗帘。

他开始变得积极了,至少在管理窗帘方面。以后上课的时候,只要老师要用平板,他就迅速拉窗帘遮光,都不用老师强调。在得到老师的“谢谢”后,他也不好意思睡觉了。

课间休息时间老师们坐下来聊天,谈到他,"某某,最近表现还不错”,“你们班的那个窗帘长真是创意呀!简直是人工智能,别的班我都要叫一阵才有人去拉”“上星期好像都没被扣分,班主任是不是试了妙招啊?”.......

我笑而不语。

我也没想到,小小的一个窗帘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心态。为什么呢?我想原因大家都哼容易理解,那就是尊重和肯定。

对于问题孩子,如果你一开始就揪着他身上的问题不放,往往得到的结果要么抵触,要么破罐破摔。不妨先放下他身上的问题,忽视他的缺点,把他放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去尊重他。就像一开始我的一生“谢谢”就让他得到一种难得被尊重的喜悦。而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他的同学就能赢得他的尊重,这样就建立了沟通的桥梁。然后,我就让他管理窗帘,因为这种工作难度极低,他很容易胜任。班主任的及时全班表扬终于让他渐渐找回了信心。我想,接下来,一步一步引导他去挑战更大的任务(比如完成简单的作业),肯定没问题。

我讲这个故事,不是要批判体罚学生的老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等我们渐渐长大之后,我们会明白,绝大部分的老师是恨铁不成钢,是怕我们走失方向,荒废大好年华,才不得已去体罚孩子。现在,社会上反对体罚学生的呼声很高。经常见到某某某老师因为体罚学生而被处罚的新闻。很多老师一下子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我想,反对的都是有道理的。但是,我还是提倡站在理解的角度去看待老师,毕竟他们的出发点是教育孩子。




港水569


完整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从古到今,体罚一直存在,那么体罚到底需不需,到底该不该存在,我们该怎么理解体罚,体罚的程度应该怎么样?

通过一些案例,我们分析一下:

案例一:

这件事曝光以后,当地教育局已发布通报,初步调查结果面向社会公开:

1、对河西镇新庄小学予以全市通报批评

2、对涉事教师停课处理,责令其写深刻检查,并在全镇师生大会上做检查!

3、责成河西镇新庄小学立即召开事件所涉及班级家长会,通报相关情况,并向学生家长道歉。


像这样的事件爆发出来以后,网友的评论一般都是分为2种,一种是必须打,有的孩子不打不行,另一种是不能打,体罚学生是错误的行为。

先不发表该打还是不该打,我们在看下一个案例:

案例二:

事发时间为10月24日12时许。一名身穿西装的男子拿着雨伞,走进教室,其身后冲出一名身穿校服的学生,双手拿砖头,往男子头部砸了9下,整个过程持续约10秒,后男子倒地不起。

打人学生是城北实验初级中学初三年级学生,今年15岁,被打者是其班主任,30余岁。起因是该学生在学校内违规骑自行车载人,被班主任批评教育,招致该学生不满。“被打的时候那个老师没有防备,发生这样的事令人痛心。”

经查,当日中午,仁寿县某中学学生颜某(男,15岁)因对老师日常管理不满,在教室内用砖头将老师黄某头部打伤。目前,黄某正接收治疗,颜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因为老师日常管理不满意,就下狠手殴打老师,造成严重后果。那学生对老师的敬畏之心在哪里,是什么让一个学生对老师都没有一点尊敬呢!


这样的案例很多,发生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事情都存在,一个老师打学生,一个学生打老师,我在说说我们身上经历的事情。

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想很多人都受到过体罚,尤其是80后,90后的这些人,当时的体罚我个人认为其实挺重的,尤其是男老师体罚学生,那是真打,而且下手特别重,我现在都是中年人了,一提到体罚这个话题,我就能想起,小学的班主任是怎么打我们的,虽然我是班里的乖孩子,好学生,依然没有逃脱挨打的时候,我们班里基本上男孩子都被打过,当时是4年级,开学第一天,我们换了一个男性班主任,在开学一次班会上,这名班主任给所有同学安排了一个任务,每人从家里拿一个竹竿到学校,我们班里50人,就拿50根,就是那种很细很短的竹竿,当时我们一头雾水,拿这个干嘛,是要做什么东西么,当第二天拿来之后,当天下午就使用了竹竿,那就是打人,一顿操作,竹竿折了,完成体罚教育,我们都傻眼了,原来竹竿是干这个的,可那50根竹竿不到一个学期就用完了,最粗的那个有1米多长,3厘米宽,依然被打折了,可想体罚力度有多大,打学生就是常态。


当我们成年之后,我身边的同学当了老师,却变了一个样子,提起体罚学生,都是说“现在还敢打学生,能不让学生打就不错了,快省省心吧,挣那几个钱,惹那麻烦干嘛,可不像咱们小时候,经常挨打”我说,遇到特别难管的学生怎么办?同学说“上次我们学校有个老师踢了学生一脚,学生举报到教育局,那个老师被通报批评”感觉到老师这个职业变得那么难。

不论是什么案例,教育的根本是什么?教育根本就是培育人,培养人,我们老师并不会培育学生怎么去打人,也不会培养学生目无尊长,发生这样的事情,是我们缺失了传统美德的培养,“圣人多其爱而少其严,厚其德而简其刑,以此配天。”【译文】圣人多仁爱而少严苛,加重品德修养而简轻刑罚,以此与正常的社会生活相适应。这句话送给打学生的老师,‘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送给那些不懂的尊重老师的学生。


我们经常说因材施教,我非常赞同,在管理学生上面,也应该因材施教,古代老师惩罚学生的戒尺,并不是为了打学生,不能像小竹竿一样,打断一根又一根,它更像是一种警示,在学生严重犯错的时候,并屡教不改的时候,作为震慑之用,怎么教育好学生,尊师爱幼才是根本,这样,老师也不会以打作为管理学生的方法,学生也不会对老师不满,就动手打老师。

体罚可以有,但不是主要管理学生的方式,体罚应该适度,这个度量怎么去平衡,怎么去使用,真的让人深思考虑。


教育未来说


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是内心有很大触动的

第一,作为一个好老师,不一定要体罚学生,才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上学的不同的阶段,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或者见到过不同的老师,当然,有些老师有体罚学生的习惯,并且美其名曰说,这样以便更好的教育学生,关于这个观点,我是不同意的。

第二,因为体罚学生,就如同父亲体罚孩子,所谓棍棒之下出孝子,可能就是这么来的。

我们先不说这个体罚的好处有多少,也不论现实生活中,体罚对孩子的成长到底能带来什么有益的作用,但是至少可以明确一点就是,体罚是不可取的,这是传统习惯养成条件下的教育方法,所以在现在的教育体系中,何况我们的国家法律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禁止学校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如果你是未成年人的话)还有教师法,里边也规定了体罚学生经过教育依然不改正的,教育局或学校应当予以辞退。其实你的这种情况,很多法律法规上都可以找到相关的条文。如果你是未成年人,那么教师的行为更加恶劣。”

仅从体罚这一项,法律都是不允许的。

第三、虽然有很多人认同体罚才可以有好的教育效果。我们不反对这个方法带来是实际效果,哪怕我们多人从下到大的成长过程中,都是经历过体罚的过程,我们的父辈们都有过对我们的体罚成长,所以这是非常不好的方式,我们不赞成。

总之,教师体罚学生,哪怕是适当体罚学生,都是不对的,并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结果。


老郭说


第一、教育在手段上原本就必须宽严适度、恩威并重。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教育对象是一群半生不熟的孩子,一味地强调以德服人、以理服人,显然是对牛弹琴。古人早就给予了我们足够的警示“玉不琢,不成器”;毛老人家那个年代更是对教育一再强调“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骂要变坏”!没有惩戒权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教育。

第二、目前,老师不敢管学生,还在于学生和家长戾气太重,长辈对学生的过分娇惯和纵容等,容不得老师管教自己的孩子,孩子没有建立起基本的规则概念,区分对错的界线不清,因此不服老师的管教,家长如果再“护犊子”,那么积怨一成,必然造成麻烦。

近年来,因为老师惩戒某些学生,被家长报复或被学生集体报复的事件不在少数,所以行使惩戒权的方式和分寸,应该得到家长和学生的理解。

现在家长或学生只要对老师的教育方式产生质疑,学校及上级领第一时间处理老师,通过委屈老师的方式来平息家长的怒火,求的事情的解决,这让老师成为即使有委屈也无处诉说的弱势一方。如此一来,老师必然“明哲保身”,不敢管学生,如果老师在合理行使自己的惩戒权时,也有一层保护伞,那么老师才能真正直起腰板来行管教学生之权。

老师没有惩戒权,就如同让老师开一辆没有刹车的汽车,惩戒就是教育的刹车,要认识到不是老师要惩戒学生,而是规矩要惩戒那些学生,学生不是向老师低头,而是向规则低头,要向真正良好的,有价值观的素质去低头。

现在一部分家长歪曲了教师惩戒的目的和用意,让教师们面对无理取闹的家长们无所适从,举步维艰,更有一些学校为了息事宁人,采取牺牲教师的权益去让家长满意的做法,这不仅仅是学生的悲哀、教师的悲哀,更是整个教育的悲哀。在一些引起社会广泛热议的教育事件中,我们看不到尊师重教的痕迹,看到的只是教师的无奈委屈和心灰意冷。

很多时候,不要让个别“害群之马“教师,影响了整体大多数投身教育事业的教师工作热情,不可否认有师德败坏的教师,但是,不能以此为借口,就让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不敢管,不想管、不去管,现在是平静了一时,怎知这些没有被管教好的学生在将来的日子里,会做出什么”不平静“的事情?教师不怕寒暑假要加多少班,完成多少培训或额外的工作任务,教师也不怕工资收入让旁人嘲笑的眼光,就怕在教育的工作岗位上干着已经失去”教育意义“的工作。

虽然,近年来因为体罚学生而被处分的老师有很多,但是目前没有一个老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因为教学是一个集体活动,如果没有基本的管理能力和学生必须遵守的课堂纪律,那将让课堂陷入僵局,这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最不应该造成的局面。所以,即使目前形势如此严峻,即使有可能会因为管理学生不当而被处分,但是老师依然在寻求一种可以被社会、家长和学生都能接受。

其实,目前老师在管理有错的学生上的困境并不是管不管的问题,而是如何管的问题。如果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面对种种情况,老师行使惩戒的方式和分寸的话,老师惩戒起学生来,必然又陷入来自社会各方的质疑,因此,想行惩戒之权谈何容易?

0 赞 踩 评论
分享

聚才圈小主


适当的体罚学生,我是同意的!但是千万不能过度,有很多老师就掌握不了这个度。比如说,之前一个新闻,陕西榆林一小学老师把在课上调皮的小学生下体踢坏,导致学生下体流血,体罚千万不能到了动手动脚的地步。教育上的惩罚和社会对违法犯罪的惩罚是不同的,教育的惩罚应该首先是批评教育,其次是处罚,先纠正学生的错误,在考虑体罚的事情。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犯错所要承担的后果,他才能知道该如何正确地生活,好好的学习。但前提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即使他犯了错,如果在班级所有的同学面前进行体罚,非常容易打击受处罚学生的自尊心,也影响老师在学生心理的印象,是尽量用合适的处罚代替体罚,可以采用抄写题目,知识点,联系家长共同协商来处理,毕竟目的是为了让他改错,而不是惩罚。抄写题目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记住知识,既达到了惩罚也能促进学习。作为教师,社会给予管理学生的职能,体罚这一项在学生管理上可以使用但是尽量不要用,使用了就一定要注意“适当”这个词,有很多的老师认为的适当对于学生来说可就不适当了,经常会出现迟到几分钟罚站好几个小时的事情,在这件事情的把握上一定要更加的严谨。





优学测评小赵老师


从理性角度考虑,老师体罚学生确实是不被允许的。现在社会上又有适当体罚一说,其实怎样算适当真的很难界定。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比如罚站算是适当的体罚,但是对于一些面子比较薄,自尊心比较强的同学来说,如果罚站,他可能会接受不了,因为这些孩子的内心是比较脆弱的。而对于一些大大咧咧调皮捣蛋成绩差的孩子来说,罚站连体罚都算不上,他们根本不当回事,他们反而感觉很有面子,平时学习上很没有存在感,通过调皮捣蛋反而会受到很多关注,这反而促进了他犯错。

对于适当,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老师和学生和家长的理解也不一样。如果老师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适当体罚了学生,在这里我要说一句,绝大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是通情达理,支持老师工作的,也理解老师的苦心,但是往往决定事情发展的就是那些极少数。如果老师体罚了那些极少数的学生,那老师这一段时间就不用消停了,学生故意气你你也要受着,故意使坏你也没招,他们再添油加醋告诉家长,家长来学校一闹,你就等着被处罚吧!现在不是有很多影视剧,以学生时代给老师自行车放气,整蛊老师为荣吗?美其名曰青春。

当然,不能以极少数盖全,绝大数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都是融洽的,即使平时学生捣蛋调皮,即使老师有时不耐烦。

最后回到问题上,适当的体罚属于伪命题,我国明文规定老师不能体罚学生,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师尊生恭。


陈同学Mr


让教师适当体罚学生,以便更好的教育,你同意吗?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交流这个问题,我赞成适当的惩戒措施。

明确体罚与惩戒的界限

我不否认惩戒是属于对学生的体罚。我们的惩戒是如何演变成我们今天一听到就感觉有点让人不可思议的体罚。我想这和某些老师滥用惩戒权不无关系,更有甚者以伤害学生为“荣”,认为“打是亲,骂是爱”。我见过也听过一些这样的“惨案”,我这里姑且就用这个词,场面确实让人触目惊心。我们要问‘惩戒的目的是什么?’,我想答案所有老师和家长都知道,都是为了孩子。但我们不能以关爱孩子的名义去伤害幼小的心灵,教育中形成这种较为严重的事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在这我恳请所有老师在惩戒学生的时候,要做到先教育后惩戒,注意惩戒的程度,不要抱着恨铁不成钢的“狠心”。


戒尺自古有之

我搜了一下百度,对戒尺是这么说的:戒尺,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这里面就说了戒尺是体罚的工具了,戒尺的本意是这么说的:“戒尺”这个名字起得好,“戒”,警戒,惩戒;这么一看,就是个警戒的作用。我们切不可把它的“权利”放大了,这时小小的教育一下就可以了,不可发生诸多其他问题。

若私塾先生无了这把戒尺,说不定就有很多学生回家斗蛐蛐玩了。若今天的教师没有对学生的一点点惩戒,怎么管得了学生,教师的威信如何建立起来呢?“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矩要有,措施要有,但不可乱用“权利”。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

教育部在2019 年11月22日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的通知,在微信教师助手中发布。由文件可以看出,适当的惩戒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教育部的出动,必然带来教育新的风向。具体的惩戒要求,大家可以去相关发布查看。

适当惩戒并不代表我们去伤害孩子,也不能去伤害孩子,把握好惩戒力度,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修远课堂


教师适当体罚学生,是有利于更好教育,不赞成如此做。

首先,教师适度体罚学生,这个度并不好掌握,有传教师法要修改,还教师惩戒权,也会对相关的度予以考量。度很重要,适度,也能让孩子为自己犯的错负责人,培养孩子责任感。但这个度,如何监督和考量。

第二,基于惩戒权,很多家长是心存忧虑的,怕这个度不好掌握,给孩子身体,特别是心理有伤害,留下阴影。在教师法不允许教师体罚学生之前,学生没挨过打的,真是少之又少,给孩子造成的身心伤害,甚至影响一生。

第三,就目前完全不允许体罚学生,但其实现实中,也有不少教师都有适度体罚孩子的,因为教师法的相关规定,这个度,一般不会很重,前几天听一个学生说,有一个老师,因为背诵知识点不熟,用尺子打学生屁股,打偏打到腿上,都打青了,疼了好几天,全班无论成绩好赖,几乎没有不挨打的,甚感心惊。

要不,就把戒尺还给教师,如古代私塾,只打手,别乱来。

让教师适当体罚学生,需要慎重慎重呀。


吉吉数学


我同意这种观点,教师适当的体罚学生的确可以更好的教育学生,但关键是这个“适当”的量是很多教师把握不好的,即便是现在很多家长要求适当的体罚学生,许多的教师也不会这样做。其原因有:

  1. 法律规定不允许体罚学生,这样做侵犯了学生的正当的权益,有法律给学生做坚强的后盾,老师们也不敢随意体罚学生,毕竟情节严重,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许多老师也就不愿冒险去管教学生,。想当年,我们读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就经常被老师体罚,不是我们不听话,是我们作文写得不好,错别字写得多,老师就用手用力扯我们的眼皮和用手指关节敲我们的大脑,当时一堂作文课下来,运气不好的人,眼皮会被扯红,头脑会长几个“乒乓”,老师还会无情的骂我们是一群猪,是造粪机。

  2. 现在的学生脾气爆,戾气重,老师不敢管。当年我们的语文老师打人、骂人都有一手,结果在教我表弟这届学生时翻车了,当时好像是打了一位学生,那男同学个子很高,胆子也很大,当场就去课桌下拿出一把水果刀说要杀了老师,从这件事后,我们曾经的语文老师再也不敢随意打骂学生了,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可惜的是那同学被校长开除了学籍。
  3. 老师也怕得罪家长,不好交代,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身子女,父母的心肝宝贝,父母都舍不得动他们一根头发,怎么能让老师体罚他们了,老师体罚轻了又达不到教育效果,重了又得罪了家长,引起家长强烈不满,因此老师也是左右为难,与其这样还不如不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