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种地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物以稀为贵,未来的农民会不会成为高收入人群?

农民小宋


作为地地道道的农民,就以我自己的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吧。拿我们村来说,全村100多户,贫困户占将近一半,除了过年过节会看到年轻人,平时年轻人都往广东、深圳、或者江浙一带打工,我以前也是外出打工的一员,只是现在迫于小孩逐渐长大,父母年龄也大了,不得不留在家。

虽然说物以稀为贵,个别农民成为高收入人群有可能,要整体成为高收入人群,几乎不可能。我们隔壁村之前就有个大哥,之前在云南矿洞打工,后面自己和几个人承包了几个小矿洞,就此发家致富,当然,这只是个例了,我认为之所以不能成为高收入人群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本身的文化水平决定的。拿我自己来说,以前读小学的时候连个像样的教室都没有,更别谈什么师资力量了,读完义务教育出去沿海城市打工是常态。我们村里除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手机电脑用的比较溜一点,留在农村的学会玩玩抖音、西瓜视频就算不错的了,我就准备好好学学电脑,以后好好运营我的头条号来着。

二、本身地理因素制约。我们村距离现成将近30公里,基本就是在原始森林里面,山路十八弯,交通极其不方便,以前每天还有一趟班车到县城,现在直接取消了,都说要致富,先修路,现在看来也不一定行啊。

三、农村资源困乏。拿我们村来说,祖祖辈辈就靠这一亩三分地,种水稻、地多的还可以种种茶叶,能养家糊口,供孩子上学就不错了,好在现在政府准备大力开发这边的旅游资源,希望以后这一块能够多增收些。

总结,综合以上三个方面来看,正常情况下未来的农民要成为高收入人群,真的是难于上青天啊。你觉得呢?欢迎大家留言交流讨论!


森林里的家小芬


作为职业农民说两句,首先农民已经不是一种身份,慢慢的变成了一种职业,和工程师、会计师是一样的,至于收入多少我自己有以下判断

1、既然是一种职业,收入最起码接近平均收入。虽然当下的情况是,农民的绝大部分收入还是依赖于种地以外的收入,但是现在也是一过度阶段。农业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农业需要的是新农人,具备农业理论知识又愿意扎根农村实践的新农人,显然现在的农业大学也没有培养这样的人,学农业转行的居多。最适合的还是本村出去的大学生,或者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

2、农业可以说自古以来就是发展的根基,即便当先社会国家也画出18亿亩的红线,为什么?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所以说咱们的共和国发展了70年回头一看农业还是一块烂摊子,需要收拾下,国家今年来政策打理支持,虽然国家并不知道农村适合什么路子,但是农村肯定会越来越好,不能以现在的眼光看未来,因为谁在20年前能想到现在房地产这个样子

3、国外很多的经验等着我们去抄作业,我们不去抄,非得说国内特色这就没啥意思了。从美国的大农场主农业到日本的精品农业,这就是开卷考试,我们不用考虑,确定好方向抄作业就行了,哪有那么复杂。但是有一点,我们的农业人口只需要1%,所以当下需要大批的农民工落脚在外,即满足农业需求又能在城里创造GDP

4、作为小农一个,我自己的追求肯定是农民越来越好,需要探索农村的新路子,希望能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能力给本村创造价值


烟台海一


你好,我是农人老李,一个老实本分的务农人员!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在我看来,农民能够成为高收入群体,但这不会是普遍现象,就像在任何行业里的二八定律一样!以我自身经历分析如下:

1、种地的越来越少,很多农民看到这种现象,开始主动承包土地,比如我们那承包土地的,500-700一亩,因为不懂经济作物运营和种植,只种植小麦和玉米,第一季小麦能够裹住每年的承包土地的钱和家里的日常开支,第二季玉米是纯赚,承包400亩地,每年稳稳当当纯利润在30-60万

2、赚取差价:因为承包土地,很多人知道自己承包土地,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每年很多卖化肥、种子、农药的公司都主动上门,给出很低的价格让自己帮忙售卖

3、其他收入:自己的粮食机械,每到收割季节,可以帮助别人收粮食、玉米,按每亩地多少钱,这笔收入也不错

除了这些,很多农民也在尝试调整,比如开草莓园、西瓜园、种植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农民开始做农产品加工,通过签订渠道售卖等等措施不断为自己创造更多收入!

所以我觉得,只要踏踏实实,农民成为未来的高收入群体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当然了,这必须要求农民一定要突破原有的固有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越走越远!


农人老李的日常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个人感觉农民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成为高收入人群的,原因有三。

首先,从历史来看,无论哪个年代,农民都是属于社会底层,只是靠种地的话,是没有办法成为高收入人群的,即使未来种地的人越来越少。

第二, 如果,农民成为高收入人群,就意味粮食价格肯定提升的很高,或者,国家给农民的补贴很高。但,粮食价格,如果提高,那物价肯定会相应的疯涨,国家是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所以从这方面看,粮食价格是不可能提升高的。从户籍上看,中国有将近9亿农村户口,除去儿童,老人,以及在城市里居住的农村户口,也有大约8亿农民,如果,靠国家补贴的成为高收入人群的话,那每年将是一笔庞大的支出,所以,这也是不可能的。

第三,农村会种地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物以稀为贵?不知道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农村会种地的越来越少,但是每年粮食的产量却没有降低,而是每年增加。现在随着机械化的普及,种地需要的人工也相应的越来越少,而且现在,土地流转,合村并镇,职业化农民,农业补贴的兴起,可能未来会出现,有人大规模承包土地,培养职业农民种地,暂且称之为农场主,这个农场主,首先得有庞大的资金支付流转土地的费用,购买农业机械,给农民发工资,那这样的农场主大多就不是农民了,所以,挣钱的是农场主,职业农民顶多工资会高点,但不会成为高收入人群。

所以,综上所述,即使未来农村种地的越来越少,农民也不会成为高收入人群的。


古怪的飞鱼


不会,首先种地不是高新技术,想要获得高收入是不可能的。相反,我们国家大部分的粮食种植是一种高投入低回报的项目,从事这个项目的也仅能满足自己的温饱。毕竟条件受限,人均土地太少,粮价过低,年年还要受到进口粮的冲击。再一个就是地理位置差,中国的耕地和水田,尤其是中西南部位置大部分是山地,难以实现机械化。

如果全靠人工去种植,那就意味着高投入低回报,机械化又实现不了,这永远是我们的短板。

另外,我国粮价有粮食直补,等于是反补农业,而且大多时候是靠保价收购,若飞如此粮价还会更低。因为这是没有办法的,我们每年必须进口大量的外国粮,直接冲击国内的粮价,可以说根本吃不完。有人说自己的粮都吃不完,那就不进口外面的了。

关于这个问题,这和国家政策有关,毕竟双边是贸易关系,人家买了你的工业产业,你不能只卖不买对吧?但我们本身工业产品充足,不可能再去大量买外国的工业品,那就只能买农业产品了,大豆粮食等等,就算吃不完也要硬着头皮买。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粮食供大于求的原因!!


西门吹雪割草喂猪


农民是否成为高收入群体,并不是由年轻人不种地决定的,“物以稀为贵”这句话没错,但还有一句叫“水涨船高”,哪怕粮食或者农产品价格高度上涨,其带来的连锁反应也是不可小觑的,因为也是基础性的原料,其涨价带来的连锁反应越是巨大,有可能粮食涨到了10元/斤,最终带来的确实以粮食为原来的产品价格全面上涨,物价上涨,带来的是通货膨胀,因此,农民收入再高也无济于事。

近几年,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农村劳动力已经大不如前,土地丢荒面积增大,但我国粮食产量却连年上涨,我们先不质疑这官方数据是否含有水分,但实际情况是,国家的粮食安全始终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其实早在之前,许多农村地区,尤其是我们这人多地少的丘陵一带,农民粮食生产很多时候都是自给自足的,如果没人种地,这部分自给自足的农民也将从市场购买粮食,需求量增大,反而带动粮食价格上涨。

我们这年轻的一代人,确实是不怎么愿意种地了,但物以稀为贵的局面应该是不会出现的,一方面,国家实行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这些农田是必须用于粮食生产的,只要土地性质不能改变,那么总会有个人或者单位来耕种。另一方面伴随着作物品种不断更新,产量上升,加上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替代了一部分人工。

我认为,想要使农民成为高收入群体,还是要和脱贫攻坚联系在一起,或者以产业带动。在将来,农民成为高薪职业是很有可能的,因为现在的今后的农民将更加倾向于职业化,这将直接使得农民收入增加。


Power泡儿


想太多了,农民成为高收入人群?你是说极个别农民还是所有农民,极个别还是有可能,但是所有的农民都不会成为高收入人群,按照我们这些农民工在深圳的工资来算,深圳去年的工资平均一个月9000多,我们累死累活才5000,深圳的GDP被我们这些农民工拉下多少,在老家一斤沙糖桔几毛钱,深圳可以卖多少钱,虽然价格翻了几倍,但是这些钱都不是进农民口袋。以前种地养活一家人,现在种地饿死一家人,不懂市场经济,埋头苦干,只能解决温饱,人家互联网公司动不动就值个几千亿,什么比,要是农民成为高收入群体,还要上大学干嘛,一直以来农民都是低收入群体,现在是,以后也是,这是不容改变的事实。


山村额赫


曾经有人说过,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现在这句话虽然不太有人提了,但我国国情基本面,并没有彻底改变:

现在农村种地年轻人越来越少,只是一些朋友个人感觉而已。实际上我觉得还是有不少年轻人在种地,只是这种方式与传统种地方式,已经有了较大之改变。

现在种地已不那么简单了,要懂科技,会管理,晓市场才行。

不久前,我们搞了一次农业田间培训,请县里专家来讲合理施肥,要先测量土壤,根据土壤酸、碱浓度来调整每一个区域土肥配方。

而田间管理贯穿了整个生产过程,其他不说,就是用水也开始先测量,再灌溉;从大水漫灌到精细操作,不经严格训练,掌握不了。

同时,机械作业,也伴随着生产每一个环节,劳动力自然也就少了。

每个行业都有高收入人群,也有低收入人群,就看谁造化好了:

俗话说得好,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成了状元,收入自然不会低了;但要成为状元,得付出多大努力,不用说,也都知道,不那么简单。

而就种地而言,风险也蛮大,风调雨顺,是所有种地人之希望,真是如此,收入高,人也少操心;风雨差些,能够强行调整过来,也还行,不过就是人苦些。

怕就怕碰到比较极端天气,水稻灌浆时,一连个把月没有雨;丰收在望,碰到连日暴雨,洪水泛滥;真是如此,只能是欲哭无泪。

所以种地要想收入好,除了个人努力,还得靠天帮忙。

靠天吃饭,还点消极;人定胜天,太乐观;靠天帮忙,是句大实话。

物以稀为贵,不适合用在做事方面:

在目前中国每个行业,都有蛮多人在做,所以不存在稀这个概念。硬要往里套,每个行业里高端人才,大约可以套一套。

但是要成为每个行业里高端人才,不付出极其艰苦之努力,拿不下。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国家提出乡村振兴,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美丽家园。

随着各项政策逐渐落实,农民收入一定会不断增加;至于能不能成为高收入人群,还需看实际情况。

明天会更好,肯定是;谁明天会更好,则要看条件。


以上是我个人之观点,希望对朋友能有所帮助。若有疑问,欢迎到我作品主页(海峰乡村题材原创作品)评论处留言、探讨。


朋友:看完了,顺手关注;是积善之举,必有福祐!



我是实实在在的农村人,个人感觉这个应该最近不会,现在种地真的不行了,物价什么都涨,就老百姓种的粮食不涨,一亩地辛辛苦苦到头来有的能挣个三几百,碰上天气不好收成不好了连种子钱,化肥农药钱都赔进去,现在真的有的农民叔叔阿姨,宁愿出去打个零工也不愿意在家种那二亩地,更别说让年轻人在家种地了,现在毕竟不比以前,现在各家各户合个方面开销都很大,必须得挣钱。期待有一天咱农民真的能成为物以稀为贵的农民……


今朝有酒今朝醉9011


农村人绝大多数都不会有高收入。因为种田只能解决吧饭问题,如,一人一亩田计,(只种两季计算)(自己劳动除外)大米700斤,收入1000元,小麦600斤,收入600元共计就1600元除去耕田费300元,种子100多元,化肥300元,农药100元(我不懂以少的算),一年下来就余800元再加上国家补贴的粮差,耕保基金300多元总共加起不过1200元,还有,我们国家总共有13亿多人就有11亿农村人,(做多种经营,立体农业除外,就是说集市上有11个卖米而买米的只有2个人,,,你说农民怎么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