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部糖尿病足指南指出:综合管理是关键,根据病程选预防措施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下简称《指南》)指出,在过去,治疗糖尿病足大都参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指南、糖尿病血管病变治疗指南以及国外糖尿病足相关指南,我国并没有专门的指南。这部《指南》是我国第一部糖尿病足防治指南。那么,对糖友来说,《指南》有哪些需要了解和学习的呢?为此,记者采访到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冉建民。

我国首部糖尿病足指南指出:综合管理是关键,根据病程选预防措施


综合管理降低截肢风险

冉建民指出,这部《指南》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强调了综合管理,尤其是提倡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到疾病管理中来。

在过去,糖尿病足的治疗仅仅是病人和医生接触,在治疗后,病人是否能够遵从医嘱并没有一个完善的监督措施,导致很多糖友多次反复发生糖尿病足。而《指南》指出,糖尿病足的治疗需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综合管理,需要病人、各个科室的医生(包含内分泌科、血管外科、骨科、创面外科、感染科、影像科、介入科等)、护理人员、营养师以及患者家属成立综合管理团队,对糖尿病足的病情进行评估、治疗以及护理、监督。

其次,综合管理不仅表示人员配置的综合,更是对病足全过程的综合管理。冉建民指出,糖尿病足的前期病变是下肢血管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后期是溃疡、坏疽。以前医生接触到患者时,往往已经出现溃疡或坏疽,但综合管理要求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在前期病变时就参与进来。在出现前期病变时,开始进行针对性治疗和家庭管理。家庭管理包含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饮食控制等;生活护理,如穿合适的鞋子、检查足部有无破溃等。

冉建民强调,有明确证据表明,患者以及家属参与程度越高,其愈后越好,溃疡、坏疽、截肢的发生率越低。 

我国首部糖尿病足指南指出:综合管理是关键,根据病程选预防措施


根据病程选择预防措施

除综合管理外,《指南》还特别强调了糖尿病足的预防,这也是糖尿病患者以及家属的重要工作。冉建民指出,《指南》将糖尿病足的预防分为整体预防和局部预防。但在具体实施上,患者需根据自身病情选择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预防下肢血管病变。

糖尿病足的一级预防很难做到,但是对于下肢血管病变的一级预防措施是很明确的,而如果可以成功预防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就不会出现糖尿病足。所以,患者需要积极控制三高,即血糖、血压、血脂;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减体重等;必要时服用抗凝药。

我国首部糖尿病足指南指出:综合管理是关键,根据病程选预防措施


二级预防:预防溃疡和坏疽。

对于一级预防失败,已经出现下肢血管病变,应积极预防溃疡和坏疽。整体上,治疗要更加积极,对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需要更为严格,积极服用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物。此外,还需注意足部的局部预防,需要选择合适的鞋袜。患者如有足部解剖结构的异常,如扁平足、足部关节炎等,需提高警惕,避免过度摩擦或挤压。如患者有周围神经病变,有周围感觉缺失的话,需学会识别危险因素,避免接触高温、尖锐等伤害性物体,家属要帮助患者排查危险因素、监督和帮助完成日常检查,如足部是否有磨损、水泡等。有胼胝或嵌甲的患者要到接受过糖尿病足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处进行处理,避免破溃。

三级预防:预防截肢。

三级预防是针对已出现溃疡或局部坏死的患者,此时除需接受专业的创面处理外,可能需要接受血管扩张、支架治疗等,在血运重建的基础上,避免截肢。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此时患者需要做的就是听从医嘱,家属更要监督好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通讯员/孙冰倩

图/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