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看终身未婚的奥斯汀如何用自己的作品去恋爱


《理智与情感》:看终身未婚的奥斯汀如何用自己的作品去恋爱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是英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女作家之一,一生短暂,从未嫁人,却留下数部以婚姻与爱情贯穿始终的作品,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

奥斯汀是用自己的作品去恋爱的女人,她用虚构的很多的情节,给了自己一个理想的世界。

《理智与情感》围绕着理智冷静的姐姐埃利诺与感性多情的妹妹玛丽安二人展开,奥斯汀藉由两姐妹的曲折婚事,以及在遇到人生变故、感情波折时,姐妹俩所表现出的截然不同的反应,展现了理性和理智的巨大作用。

书中折射出理智而成熟的婚姻观, 女人只有在情感、金钱、理智中探寻到平衡,才会得到幸福美满的婚姻,对现代女性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有人说,这是一部在恋爱决择、在婚前、在婚姻里、在失恋甚至有任何情感困惑都可以看的作品,她在《理智与情感》中构建的这6条爱情观和婚姻观你不可不知。

《理智与情感》:看终身未婚的奥斯汀如何用自己的作品去恋爱

1.把恋人放到人群中去了解

小说开头,两姐妹就遭遇了一场变故,父亲去世,诺兰庄园的合法继承人,也就是她们同父异母的哥哥约翰·达什伍德和自私自利的嫂嫂范妮搬了进来,对母女4人(母亲达什伍德太太、大女儿埃利诺、二女儿玛丽安、小女儿玛格丽特)颐指气使。

同来的嫂嫂弟弟爱德华心思细腻,体察到了她们寄人篱下的窘境,便不像别人一样不断地去打扰与询问,姐姐埃丽诺与爱德华渐生情愫。

但爱德华的姐姐和母亲,都嫌弃埃丽诺财产甚微,不希望爱德华娶她,埃丽诺在如此敏感的局面中,展现出与妹妹截然不同的处事观和择偶观:在彼此关系还不明朗的情况下,把恋人放到人群中去了解,看TA是如何对待周围人的。

她观察到爱德华初次见人是有些腼腆,但熟悉之后发现他为人正直、胸怀坦荡、有思想、有见地,每次在自己身边的时候,虽然并不多说话,但总是透着关切,特别温暖。

爱德华对人的态度,谈吐,风度,埃丽诺都在观察与审视。

正好如她所说:

“在没有彻底摸清他的真实思想以前,我想自己还是不要纵容这种偏爱,不要看得过高,不要言过其实。”

可以说,埃丽诺是在全方位了解爱德华之后,才爱上他的。

她并没有在头脑中给自己未来的恋人设置一个固定的模型,然后比对着这个模型去寻找。她是通过关系中的互动来观察别人,理解别人,从而找到自己心仪的另一半。

而妹妹玛丽安对恋人有着严格的规划,构建了自己的“恋人框架图”,她说:

“我世面见得越多,越觉得我一辈子也见不到一个我会真心爱恋的男人,我的要求太高了!他必须具备爱德华的全部美德,而为美德增添光彩,他又必须人品出众,风度迷人。”

她自己也感叹,这么多要求,这辈子也找不到适合的人选了。这其实也为她后来遇见一个符合她想象的“浪荡公子”威洛比出现时,在还没有完全了解,一头扎进去,最后被抛弃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恋人放到人群中去了解,看TA是如何对待周围人的”这条择偶观放在热恋之中的人身上同样适用。

威洛比风度翩翩,在妹妹玛丽安看来,符合她一切的择偶标准,是她的“完美恋人”,两人迅速陷入热恋之中。

但其实她对威洛比并不了解,姐姐埃丽诺提出质疑时,她告诉姐姐,有些人也许一辈子都无法了解,但自认为与威洛比相处七天便已经了解了,显然,陷入热恋之中的人只能看到对方头上的光环。

作者澳斯汀其实一直都在刻意描写威洛比是怎样对待周围的人----她的姐姐,邻居以及情敌布兰登上校,向我们释放一种此人并不值得信赖的信号。

威洛比对待周围人的态度,归结起来,就如文中说得:

“在任何时候,对自己的想法谈论得太多,不看对象,不分场合,他爱对别人匆忙下结论,注意力一旦被什么东西吸引住了,便专心致志地心情欣赏,通过的礼貌都不顾了,本来是一些符合人情世故的礼仪,他也动辄加以蔑视,处处表明他办事不够谨慎小心。”

可见,威洛比对待周围人大多数时候会受主观情绪的影响,并不那么客观,甚至带有高高在上的轻蔑意味。

试想,当两人过了热恋期,最初吸引对方的那个光环淡淡散去,那个光芒四射的恋人也就变成了那些周围的普通人,一位恋人如何对待周围人,将来也会怎样对待自己。即使威洛比与玛丽安走入了婚姻,漫长的相处,他也会渐渐轻视光环散去的普通人玛丽安。


《理智与情感》:看终身未婚的奥斯汀如何用自己的作品去恋爱

2.爱情是生活成分而非生活本身

达什伍德太太收到亲戚约翰爵士的来信,表示有一处合适的别墅,可以租给她们母女。达什伍德太太不想再受到儿媳的各种奚落,就带着女儿们离开诺兰的庄园,来到巴顿乡舍。

姐姐埃丽诺也因爱德华姐姐的阻挠,两人的关系在没有明确的情况下,就分开了。

这一部分,故事的主角就成了妹妹。那姐姐在干什么呢?澳斯汀对此着墨不多,爱德华的话题,也是由妹妹带出来的:

为什么到巴顿乡舍两个礼拜了,爱德华还没有前来拜访?为什么姐姐也没有表现出伤心和沮丧呢?

而且埃丽诺从不刻意让自己去独处,也不拒绝与邻居的日常交往,其实作者非常聪明地给我们传达了两条信息:

第一:来到新的地方,姐姐没有妹妹那么活跃。说明她内心肯定还是惦记爱德华的,而且也很担心他们这种并不明朗的关系。

第二:通过妹妹埃丽诺之口向我们传达了,姐姐埃丽诺正在努力的以正常的生活状态搁置自己对恋人的思念。她应该聚会就聚会,即使不去人群中畅谈,也不刻意的找个地方独立伤心。

我们再来看妹妹玛丽安在面对同样的爱情僵局时,她是怎么做的?

妹妹的恋人威洛比突然告知要离开一年,而且归期不定,且没有对他离开的原因给出任何可信的说明,并且在他离开之前没有对她许下任何诺言。

“整个晚上,玛丽安都处在极度的悲痛之中。她无法克制自己,也不想克制自己。别人稍微提到一点威洛比有关的事情,她马上就受不了”。

接下来的一周,她时常整夜不合眼,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哭泣不想说话,也不想吃饭,任何人劝都无济于事。

她常常独处哀伤,一个人散步,去他们去过的地方,读他们一起读过的诗,在钢琴前一坐就几个钟头,唱唱哭哭,哭哭唱唱,泣不成声,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她的悲痛,发泄起来便一发不可收拾,给家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玛丽安就是在不断的叠加和加工因恋人离开带来的纯粹的痛苦。

选择独处静思,将生活搁置,把情感的苦汁灌满内心。选择去他们走过的地方,将回忆的甜蜜反复拉进现在的痛苦之中,不断叠加。

选择切断邻里往来,心碎的痛无法躲藏,将全身心的关注都落在威洛比离开她的痛上,不断地重复加工这种痛苦

人生的痛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痛苦,另一种是加工后的痛苦。也就是痛苦的时候,从小到大,所有能扯上边的痛苦全部罗列到纯粹的痛苦上来,进行叠加,进而将这种 叠加带来的痛苦再度叠加上去,加工后的痛苦要比纯粹的痛苦沉重好多好多倍,玛丽安就是如此。

最令人痛苦的不是痛苦本身,而是对痛苦持续的关注和加工。

埃丽诺确保自己只遭受纯粹的痛苦,而不把它变为加工后的痛苦,这个痛苦就可将其控制在可以内化的范围内

,在远离恋人,又得不到恋人的消息,恋人也未曾到访的情况下,埃丽诺积极的投身到生活中,搁置对恋人的思念和自己的失落,这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实际和负责的态度。

她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重要的恋爱观:恋爱,无论多么美好,都是生活的成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是生活本身。

恋爱,是为了让我们内心更加丰盈,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拓展。如果这个成分暂时不能拥有,那可以退而求其次,用生活中的其他成分去填充,也可以去追求更加充盈的生活。

如果我们捧着这份恋爱去端详,去玩味,自然而然地就会人为的夸大爱的思念或爱而不得带来的痛楚,甚至导致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理智与情感》:看终身未婚的奥斯汀如何用自己的作品去恋爱

3.尽力去感知对方的脆弱

姐姐埃丽诺暂时搁置了自己的情感,尽力做好自己的各项职责,为什么她能做到如此平和?奥斯汀在此后给出了答案。即:她有感知对方脆弱的能力

爱德华来访的时候,埃丽诺在细心的体察对方的心境,体会对方的难处,感知对方的脆弱。

她推测,爱德华不能明确的向她表达爱意要归因为他的不能独立自主,归因为他母亲的脾气和心机,他不能随心所欲,他不得不顺从母亲的意志。

甚至后来,知道爱德华在五年前与露西订婚的事实,她依然尽力在感知他的脆弱。

文中这样写道:

“他向埃丽诺敞开了心扉——他供认了自己的全部弱点和过失一-并且带着二十四岁的人所具有的明哲和尊严,叙说了自己最初对露西的幼稚的眷恋。”

爱德华是在认识埃丽诺之前同露西订婚的,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露西的了解加深,便发现在他们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加上后来他又认识了埃丽诺,渐渐发现自己爱的其实是埃丽诺。

但他已经同露西订婚了。埃丽诺能够感知爱德华因为必须要履行承诺,不得已而为之的痛苦与脆弱,她并没有埋怨。

甚至认为爱德华也是一个有担当的男人,虽然遗憾自己年轻时的冲动鲁莽,虽然家里提出:如果不按照他们安排的婚姻,就取消他的继承权,他也仍然要娶露西,兑现承诺,爱德华的确是一个值得她爱的人。

在婚恋关系中,去感知对方的脆弱,能让我们做到有分寸的对待对方,每天都去想着对方的完美,只能把自己不能得到的东西神化,从而无限加大自己的痛苦,也容易记恨对方。

人都有脆弱成分,只是脆弱的点不尽相同,对方不是完人,TA也有痛苦,也有不能运转的人生链条。

去体察那份脆弱,会将自己的站位变得更高而有心境上的豁达感,也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有智慧,继而放过自己心中的某种执念。同时,也可以趁机考察对方是否真的适合自己,也更能让自己在平和的心态中把眼下的每一天过好,从容的面对生活。


《理智与情感》:看终身未婚的奥斯汀如何用自己的作品去恋爱

4.恋爱中切忌成为“成婴症患者”

“成婴症患者”即:成人的身体,婴儿的心理。

前面谈到玛丽安失恋后的状态,心疼之余,我们也应该从中学到一些情感的经验。

这个母女四人的家庭,因父亲离世,父亲家庭角色的缺失,姐姐埃丽诺就充当了父亲的角色,而妹妹玛丽安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将自己的全部喜好和身家都交付给了恋人威洛比,就像一个不愿意为自己负责的婴儿,希望自己的生活由别人负责,这就是典型的“成婴症患者”。

她没有养马的条件,想都没想,就接受了威洛比送的马,好在她心底善良,姐姐理性的劝阻起了作用。

她对未来家庭经济的规划,也是完全按照威洛比的财富来规划的,甚至未来住所的状况,也是由威洛比有可能继承的宅邸来作的计划。

她想见威洛比,就执意要跟着平时搭都不爱搭理的詹宁斯太太来伦敦,来到伦敦后,发现威洛比变心了,又不顾任何礼仪,马上要姐姐安排回家,完全没想过从伦敦到家这个遥远的路途应该如何解决。

通过奥斯汀深入细致的刻画,我们看见一个“任性的小孩儿”跃然纸上,也为玛丽安捏了把冷汗,她完全将自己的幸福交由别人来负责,这是一个危险的赌注。假使威洛比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但人的一生太长了,谁能保证能陪伴你一生呢?谁又能保证对方能长期的把你当孩子一样的来陪伴和爱护呢?

奥斯汀通过姐妹俩的对比,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婚恋观,那就是:在婚恋关系中,你永远不能保证别人怎么样,你可以把握的只有自己,做个成人,而非披着成人外衣的婴儿,自己的幸福才能被自己主宰。


《理智与情感》:看终身未婚的奥斯汀如何用自己的作品去恋爱

5.人在恋爱中,寻找的是自己心灵的缺口

奥斯汀对婚恋关系的理解,并非只是心灵鸡汤式的说教,而是对人性的深入探索

姐妹俩理智与情感的交锋,引发我们思考,人在恋爱中的基本诉求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多的异性,我们就在某个阶段对某个人产生好感呢?

这不是简单的被吸引,奥斯汀人物情节安排用意,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人在恋爱中,寻找的是自己心灵的缺口。

玛丽安是一个不愿长大的孩子,父亲过早去世,母亲也不够强大,她内心的潜意识里就想找到一位理解自己,把她当孩子的人,而威洛比是个情场老手,完全明白如何投其所好,从而让玛丽安认为威洛比就是她的“命中注定”。

其实哪有“命中注定”,有的只是人与人心灵缺口的对接。

玛丽安后来的丈夫布兰登上校同样也是在寻找自己心灵的缺口,他一直在遗憾自己当初没有机会照顾好自己表妹,而玛丽安特别像他的表妹,而且人物的性情,面临的境遇都是如此的相似,这是一种心灵缺憾的弥补。

爱德华因缺乏主见,一直受控于强势的母亲,她在埃丽诺身上找到了自己想兑现的人生追求,他想通过另一半给出一个活出自我的机会,而埃丽诺也正是一直承担着父亲的家庭角色,是处于关心和照顾别人的位置,但其实她内心同样是需要补关爱的,爱德华那种默默地,暖暖地关爱吸引了他,同样,在他身上也看到了怎样活成一个被人关照,被人照顾的模样。这就是他们心灵缺口的对接。


《理智与情感》:看终身未婚的奥斯汀如何用自己的作品去恋爱

6.婚姻的伟大不仅是恋爱的承接,更是人性的承接

恋爱中,我们都在寻找心灵缺口的契合,但是如果只带着缺口(也可以说是原生家庭的自我形象与自我意识)进入婚姻,势必会影响对伴侣的态度和评价。

学会擦拭伤口,弥补缺口,用更加成熟而客观的态度观察新建立的关系,从寻找缺口到个人成长,才能给我们的感情带来韧劲和弹性。

妹妹失恋后痛不欲生,也开始醒悟了。

文本中有一句话这样写道:

“如今到了十九岁,她发现自己屈从于新的情感,担负起新的义务,安顿在一所新居里,做了妻子,家庭主妇,一个村庄的女主人”

那个孩子式的玛丽安成长了,她不止是在一个新的恋情中去寻求庇护,她已经成长为一个妻子,一个家庭中的主妇,一个村庄的女恩主,她开始去尽她该尽的责任,她开始去关心和帮助周边的人,具备了超越婴儿心态的成熟与担当,

这是磨砺给她的结果,也是姐姐给她的指引。

所以,有时在感情中受了伤,走了弯路,其实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可以让你迅速成长,从寻找缺口的相契到个人的成长。

姐姐埃丽诺一直在拥抱成长,以自己超凡的坚毅斩断了作为女儿的依赖感,在父亲去世后担当起照顾母亲和妹妹们的责任,规划全家经济支出,周旋亲朋的往来,但她也过于理性,对妹妹的教育都是直接理性的说教,而不被妹妹接受,后来,在与妹妹思想与情感的碰撞中,她也有了改变,慢慢通过感性的共情赢得了妹妹的理解,二人敞开心扉,共度难关。

在与恋人爱德华的交往中,虽然她喜欢去照顾别人,并习惯帮人拿主意,但生活的磨砺也让她有所调整,她在自我付出的同时,也学会了拒绝别人,比如情敌露西不合理的请求。在与爱德华订婚时,鼓励他与母亲和好,争取婆婆给予基本的生活支持,她这种敢于求得照顾的做法,也是一种成长,一种对自我缺口的修复。

缺口让人依赖,成长让人独立,依赖与独立,虽相互矛盾但也是共生的,既可以让我们享受婚姻中彼此脆弱相对的心灵通达,更可以享受彼此富有弹性的自由空间,虽然很难,但这就是成熟婚姻应该给予双方的韧度,也是人性完整美好存在的境界。

婚姻的伟大不仅是恋爱的承接,更是人性的承接。

《理智与情感》:看终身未婚的奥斯汀如何用自己的作品去恋爱

结语:

《英国批评家》评论《理智与情感》时向女性朋友保证说:“阅读这本书能获得真正的利益和许许多多严肃而有益的生活指南” 。

的确,虽然简·奥斯汀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完美的婚姻, 但是她具有一个理智、成熟和现实的婚姻爱情价值观,她对婚姻的看法尤其是对女性婚姻的看法不仅仅是从她当时所处的时代出发, 更是远远超越了当时人们的普遍观念 ,因而具有强烈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她的作品都值得我们一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