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之所以四渡赤水,其實最主要原因,還是要把這支追敵給甩掉


毛澤東之所以四渡赤水,其實最主要原因,還是要把這支追敵給甩掉

(電視連續劇《偉大的轉折》)


從5月4日到5月9日,中央紅軍大部都在皎平渡渡江。整整五個晝夜,江中七隻渡船像七條大魚一樣在兩岸穿梭來回。兩岸山坡上到處都是部隊、馬匹和行李擔子。

其間,身兼渡河司令的劉伯承光著頭,頂著烈日,在曬得燙腳的沙灘上來回走動,親自指揮部隊渡江。指揮渡江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比如,為了防止敵機低空襲擾,在江邊等待上船的人馬不能聚集太多,可如果不集結一定數量的人馬在江邊待渡,等船過來了再叫部隊,又會耽誤許多時間。組織時,劉伯承所安排的待渡人馬就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其它方面,諸如部隊如何坐船,騾馬如何泅渡,怎樣使船的載重適量平衡,做到既安全又不浪費時間,劉伯承都親力親為,考慮得非常細緻周到。

5月9日,全軍渡完。劉伯承在北岸迎來了殿後部隊,即他曾經指揮過的紅五軍團。南岸的沙灘上,已空蕩蕩不見一個人影,劉伯承遂以渡河司令部的名義下令沉船。


毛澤東之所以四渡赤水,其實最主要原因,還是要把這支追敵給甩掉

(電視連續劇《偉大的轉折》)


在巧渡金沙江之前,中央紅軍後面一直跟著薛嶽部隊這一尾巴,之所以要四渡赤水,也就是要把它給甩掉,但薛嶽仍舊跟得很緊。直到渡過金沙江,才算是真正把薛嶽這個“尾巴”給甩開了一大截——薛嶽追到金沙江南岸已經是5月16日的事了,而且那裡渡江船隻已被全部損毀,他只能望江興嘆,徒呼奈何。

“川康王”劉文輝的侄子、川康邊防軍司令劉元璋並沒有把重兵佈防於金沙江沿岸,這是中央紅軍能夠順利突破金沙江的一個重要條件。劉元璋之所以如此部署,是因為他認為金沙江岸線過長,不易防守,一處被突破,即全線崩潰。

按照“守江不如守城穩當”的觀點,劉元璋將兵力主要分佈於會理、德昌、西昌三線,並且前輕後重,目的在於分段遲滯紅軍,保存實力。

在劉光輝、劉元璋看來,薛嶽部隊正在中央紅軍後面緊追,只要他們守城能守住幾天,追兵一到,紅軍自然離去。

確實,從5月8日起,陸續過江的紅軍就已經包圍會理,但經過七天七夜的猛攻,卻未能攻克城池,只得繞城而去。


毛澤東之所以四渡赤水,其實最主要原因,還是要把這支追敵給甩掉

(電視連續劇《偉大的轉折》)

今日薦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