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口罩、消毒,这些应对瘟疫的策略,原来在清朝就有了


封城、口罩、消毒,这些应对瘟疫的策略,原来在清朝就有了

一直以来,提起鼠疫就令人心惊胆寒,早在1910年,清朝就爆发了一场非常严重的瘟疫。宣统二年10月25日,在满洲里一家客店,突然有一个食客出现剧烈咳嗽症状,然后就吐血身亡了,很快这家客店的很多客人和店主相继死亡。

店主全家合计53人,一时之间死了32人,很快周边村庄也陆续出现人员死亡的情况,不消多久,这里就成了一个鬼村,尸体呈现紫黑色。半个月之后,周边铁路工人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这时这种瘟疫开始通过铁路向整个东北地区蔓延。一个月不到,死亡人数达到了1万人,12月东三省总督锡良将疫情情况上报给了朝廷。朝廷安排伍连德前往东北地区着手疫情控制工作,伍连德是留学英国剑桥大学的高材生,主修医学专业,是当时医学领域比较知名的专家了。

封城、口罩、消毒,这些应对瘟疫的策略,原来在清朝就有了

伍连德于12月24日到达东北,直接到了瘟疫最为严重的哈尔滨地区,他尝试了很多办法,依旧没有将疫情进行控制。结合当时的医疗条件,各种控制疫情的药都是极度缺乏的,伍连德面临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他们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考虑到瘟疫是鼠疫,便认定老鼠是根源,总督便发出命令,2个铜板收购一只老鼠,以此来鼓励全面开展灭鼠活动,以期从源头控制瘟疫。

然而伍连德以自己的经验知道,瘟疫的元凶并非是老鼠,而是人们身上穿的皮衣原料——土拨鼠的皮。东北地区比较寒冷,人们为了御寒便大肆抓捕土拨鼠来制作皮衣。想到这里,便着手进行研究,结果不出所料,在土拨鼠的皮上找到了相关病菌。另外,东北的冬天比较寒冷,人们就紧闭房间,这也是出现人传人现象的主要原因。

封城、口罩、消毒,这些应对瘟疫的策略,原来在清朝就有了

由于没有更好地控制鼠疫的药物,为了避免疫情的扩散,在经过全面讨论后,总督和伍连德决定实施隔离政策,将东三省进行全面隔离,避免因人员流动出现人传人问题的扩大。在形成方案后便上报朝廷,在1911年1月13日清朝正式封锁了山海关,所有进出东北的铁路停运,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因疫情实施的大面积隔离政策。

封城、口罩、消毒,这些应对瘟疫的策略,原来在清朝就有了

另外,为了更有效应对鼠疫,还发明了防疫口罩,这种口罩和西方的医学口罩有很大区别,将口罩分为不同颜色,以做好区域的划分,不同区域佩戴的口罩不一样,明确要求同样颜色的口罩必须在规定区域活动,避免出现因大范围活动引起人传人的问题。

封城、口罩、消毒,这些应对瘟疫的策略,原来在清朝就有了

接着为了治疗染上鼠疫的病人,政府还临时搭建了隔离病房,用的是火车车厢,每个车厢还配备火炉,据相关资料可知,当时建了1300个,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所规模最大的瘟疫隔离医院。最后对因染上瘟疫死亡的人进行火葬处理,确保病毒全部被杀死。同年3月1日,开始出现0死亡,到4月23日,清政府正式宣布东北鼠疫已得到全面遏制。

由此可知,清朝应对鼠疫的方式可以说创造了很多第一次,发明的封城、颜色口罩及隔离医院等都为现在控制瘟疫工作方面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