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一个高中学生家庭的升学之路,悔恨与希望

这是一个关于高中留学,但又不仅仅是留学本身的教育案例,值得你花三分钟的时间认真阅读,也欢迎把你的思考、想法分享出来。


案例分析:一个高中学生家庭的升学之路,悔恨与希望

出国留学越来越容易了,已经成为中国家长为孩子规划未来升学途径的一种常规方式。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高中及以下低龄留学的学生,已占出国留学生总数的35%。”

这篇文章,高老师主要是想通过一个案例来聊一聊,关于高中出国留学,作为高中生及其家庭,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沟通与准备工作,可能带来的一种严重后果。

案例分析:一个高中学生家庭的升学之路,悔恨与希望

案例记录

2018年高考前夕,高老师接访了一个高中家庭:爸爸妈妈都毕业于国内重点高校,双方各自的家族成员也都是国内外名校出身,现今的生活状况、社会地位也都很好,可以算得上是“书香门第”了,标准的“中产家庭”。

但是当妈妈讲完孩子的情况之后,看着激动、内疚、悔恨甚至自我质疑的妈妈,高老师也是五味陈杂、一时失语。

以下是妈妈讲述的内容,经笔者整理后发布。

我家孩子一直很非常乖巧懂事,很有人缘,学习也很认真努力,高中顺利考入了青岛58中(山东省重点高中,青岛最好的高中之一)。本来一切顺利发展,孩子考一个国内重点大学应该也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但是这期间,家里亲戚家的孩子都纷纷走上了出国留学的道路,去的都是世界名校,在国际上堪比北大清华。

我们做父母的肯定是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更美好光明的未来,也愿意给孩子创造可能的机会与条件,加上亲朋好友的劝说,我们也就动了让孩子也出国留学的心思。最终经亲戚介绍,选定了上海的一所国际中学,这所学校的孩子未来出国大多都能走进世界名校。

于是我们就开始动员孩子,一开始孩子虽然不大情愿,但是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终究还是去了。我们也觉得,孩子只是现在还小,等去了慢慢适应了,以后上了好大学,也会认可今天的决定。

在上海读书期间借住亲戚家,因为这个亲戚把自己家的孩子教育得很好,我们也很放心。没想到,亲戚严格、认真、负责的管理方式,完全得不到认可,而且恰得其反的激发出了孩子心中的怒火,于是不断的对抗、争执,最后反而导致他对亲戚也越来越反感。我们做父母的当时并没有想的很严重,就觉得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不理解大人的苦心,花这么多钱、去这么好的学校,一切不都是为了你(孩子)的前途嘛。

终于,熬到孩子申请到了英国一所很好的大学,也是他自己喜欢的化学专业。我们想,终于拨开云雾见日月了。

谁知道,在去上大学之前,孩子再一次爆发了,就是不想去。你想想,已经花了这么大的代价、付出了这么多时间精力甚至亲情,我们怎么能允许?就连逼带哄,最终让孩子出国了。我就记得走的那天,别人家孩子都跟父母拥抱甚至流泪,但是我家孩子就直接扭头走了,连声再见都没说,现在想起来我都还是很伤心。

读书不到半年,有一件让我们震惊后怕的事情发生了,孩子不再经常跟我们联系,甚至开始不接我们的电话、微信!做父母的的肯定会想,孩子是不是出什么事情了?是不是学坏了?还有没有在正常读书?反正一切不好的联想都开始来了。好在孩子还会通过他在英国留学的国内同学给我们反馈一些信息,学习还算正常、人身也是安全的、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当时就觉得真是太煎熬了。

就这样,到了大一的暑假,我们是在是忍受不了了,就决定飞到英国去把孩子接回来,然后好好聊一聊,他到底是怎么想的,未来到底应该怎么办?我跟老公商量好了,不管怎样,一定要好好听孩子说话,让孩子发泄出来也好,最终能心平气和的把想法说出来,一家人一块想办法解决。

终于,我们弄清楚了孩子的想法,原来他是真的不想出国,他很喜欢国内的环境(同学、老师),他在上海很孤独、彷徨、无助、交流,他并不追求所谓“成功”、志向就是好好当一个高中化学老师。原来,很多事情真的是我们父母一厢情愿。反复沟通、琢磨之后,我们决定支持孩子,让孩子退学,在国内找一个学校复读,参加国内高考!

以上就是这个家庭关于留学的故事。其中有太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思量琢磨了。

家长找到高老师,就是希望让高老师再跟孩子交流一下,打开心结、坚定信心,毕竟孩子已经有三年的时间没有接触国内正常文化课内容,当年要好的同学也早已进入国内名校就读,这时候他也会有压力、有失落。同样的,因为孩子真的很争气、很优秀,复习大半年,已经能达到国内一本线左右了,家长希望高老师能给孩子报一个好志愿,为孩子以后能顺利实现教师梦,创造更好的平台。

最终,孩子高考成绩不错,去了国内一所老牌的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实力很强,学校每年的考研率很高。

后来,家长说,孩子现在已经开始不再逃避去面对亲戚朋友们了。

当然,故事并没有结束,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也祝愿他越来越好。父母的智慧与勇气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也值得所有家长学习。

不管是通过高考、留学、自招综评还是其他,追求优质的教育并没有错,但是走什么样的路、如何走好,还是需要考生及其及家庭用足够的智慧去沟通、协商、判断。

不要以学生还小为借口把他排除在决策之外,要知道直接承受这个结果的不是别人,正是孩子本人。

春天到了,飞鸟衔来一粒种子,秋天来了,种子已经长成一棵健康的树,虽尚未参天,但已然是根繁叶茂。

案例分析:一个高中学生家庭的升学之路,悔恨与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