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國家級心理治療師的“備考良方”接納焦慮 直面疫情

稿源: 瀋陽日報 2020-03-07 09:21:00

  疫情防控期間,雖然“停課不停教、不停學”,但原有的複習計劃被打亂,孩子們的自學能力、自控力存在差異,無論是考生還是家長,內心會不自覺地緊張、焦慮。國家級心理治療師、瀋陽市安寧醫院六療區主任醫師王雪梅表示,接納焦慮,直面疫情帶來的壓力,才是最積極的解壓良方。

  王雪梅認為,考生不良情緒的產生,主要源於對未來的未知感,除了擔心考試成績不理想、開學以後是否能跟得上學習進度外,還有就是疫情帶來的自己是否會感染生病,生病了會不會影響學習或耽誤考試等等。家長對未來“不確定感”的焦慮,體現在擔心孩子經歷了超長的假期後,能否快速進入備考狀態、能否考上理想學校等?家長和孩子處於多重壓力之下,一旦一方情緒失控,親子矛盾就會升級,使孩子原本效率不高的學習再度受到影響,加劇雙方焦慮的程度,形成惡性循環。

  王雪梅表示,家長和孩子要覺察並接納自己的各種情緒,分析情緒背後的欲求和渴望。然後,給自己以積極的心理暗示,並制定相應的行動計劃。

  一是家長要克服自身的壓力和緊張感,調整好情緒,給孩子做好後盾。家長減少關注疫情信息和升學考試信息,注意不要把緊張、急躁等情緒傳染給孩子。在孩子學習時,父母不監視、不打擾;在孩子休息時,多與之交流,瞭解孩子想什麼,焦慮什麼,傾聽孩子的各種想法,給予理解,耐心引導。

  二是要保持上學時的作息。家長提醒或協助孩子制定切實、可行、高效的學習計劃,列出複習時間表,保持良好的學習節奏。比如,理順知識點串成思維導圖,在精神狀態最好的時段學習弱勢學科,在犯困的學習時段去做題,有效提高學習效率。一旦孩子看到學習的效果,心情就會放鬆下來。

  三是要動靜結合,適時適量做一些室內運動。比如仰臥起坐、俯臥撐、健身操、瑜伽等,每天堅持運動且達到一定的量,家人的抗壓能力會提升,抑鬱焦慮等不良情緒就不容易出現。也可以聽音樂、看電視節目,或一起做家務等,以釋放壓力。

  四是共同營造寬鬆溫馨的家庭小環境。這能有效緩解考生和家長的焦慮情緒,但對於少數極度焦慮的孩子,需要求助於專業的心理諮詢。也可以撥打心理熱線或者求助網絡向心理專家進行諮詢。

  王雪梅表示,疫情對所有考生的影響是一樣的,停課不是問題,關鍵是自己能否主動應對,利用好這段時間,這也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次“大考”。(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嶽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