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什麼認為進學修身要從學詩開始?

小仙仙賢


孔子認為進學修身需從詩開始的觀點出自《論語》:“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對此東漢經學家包鹹將其中的“興於詩”解釋為:學詩是進學修身的第一步。學詩之所以在進學修身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主要源自詩自身的特點。

首先,需要明確孔子所說的“詩”具體指什麼。根據孔子時代有限的思想參考文獻,以及《詩經》在《論語》中的出鏡頻率高達14次等依據來看,此處的“詩”不是泛指一般意義上言志抒情的文學體裁,而是特指先秦時期的《詩經》。

其次,孔子將《詩經》作為宣揚周禮文明的基本教材一事在《史記·孔子世家》中亦有記載,即“孔子以《詩》、《書》、《禮》、《樂》教”。而《詩經》之所以備受孔子青睞主要有以下兩個客觀原因。

一方面是基於《詩經》的文本功能。詩經作為一部詩歌總集,自然具有一般詩歌以情感人、驅動心志的藝術功能。但在孔子眼裡,詩經的價值遠不止於此,它更核心的價值在於社會教化功能。在孔子推崇的上古社會中,社會教化需要通過禮來實現,而詩經之所以具有社會教化功能,也是基於其自身包含周代大量的禮儀規範、禮樂制度。

詩經根據樂調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風中有些詩歌配樂被用於民間很多禮儀活動中,比如《周南》、《召南》;雅主要分為大雅、小雅,小雅中的詩歌配樂多用於諸如宴請賓客等宴饗(饗,讀作xiǎng, 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請人受用)禮儀中,大雅中的詩歌配樂多用於諸如君王接受諸侯、使臣朝拜等朝聘禮儀活動中。頌中的詩歌配樂多用於祭祀或重大典禮等禮儀活動中。

另一方面是基於《詩經》在當時社會中的傳播廣度。詩經內容題材廣泛,涉及當時的社會風貌、風土人情、百姓生活,可謂膾炙人口、人盡皆知。具體表現在其他著作比如《左傳》、《國語》、《禮記》、《荀子》、《孝經》,連人們日常生活中也多次引用《詩經》中的內容,所以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

正是因為詩經具有社會教化功能,以及有廣泛的受眾基礎,所以成為孔子宣揚禮樂文明的基礎教材,而人接受禮樂教化是進學修身的主要途徑,因此在孔子那裡進學修身需要從學《詩經》開始。


東方國學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進學修身,繼而齊家、治國,平天下。

萬丈高樓平地起,學詩,就是為了打好地基,通過《詩經》三百篇來純正自己的思想。

如果思想不純正,滿腦子邪念,學的越多,對自身和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的危害就越大。

這在後世的《弟子規》裡被列為第一要義:“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意思是你先把思想品德學好了,覺得還有餘力,才能開始學習文化。

古人講話,委婉含蓄。遠不及我們直接了當。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詩魔獨孤求踹


孔子開館授徒,非常看重詩教,這裡面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美妙的樂曲能讓人的精神產生,讓人心情愉悅。另一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源於《詩經》本身所具有的社會功用,有一次在談到《詩經》的社會意義時,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這是對《詩經》社會作用的具體概括,被孔子凝練總結為“興觀群怨”四個字。

“ 興觀群怨”,是孔子的美學觀點,這四條《詩經》都具備。


興,《詩經》具有激發感情的功能。

觀,《詩經》具有觀察瞭解人間萬象的作用。

群,《詩經》能夠讓人致中和,便於人們相處。

怨,《詩經》能排解內心的哀怨,民眾可以用詩的這一形式來指責抨擊為政的過失,表達自己的不滿。

在孔子看來,《詩經》的社會作用是具體的,“興觀群怨”面面俱到,雖是藝術的形態卻絕不抽象,離生活如此之近。接著“興觀群怨”之後,孔子又說:“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就是說通過對《詩經》的學習,近可侍奉父母親人,遠可侍奉國君,還可以多認識動物植物的名稱。

由於《詩經》所具有的這些特點,所以孔子特別重視《詩經》教學。



靜說賢論


孔子教子

原文:(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對曰:“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對曰:“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

有一天,孔子一個人在庭院裡站著,孔鯉從父親身邊恭敬地從庭裡走過,孔子見到就把他叫住,問道:“你學《詩經》了嗎?”孔鯉答道:“沒有。”孔子聽了開導他:“不學《詩經》,就不能用很好的言辭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於是孔鯉就遵照父親的教誨,開始專心致志地學習《詩經》。

又有一次,孔子獨自站在庭院裡。孔鯉又從父親身邊默默地走過,孔子又叫住了他,並問道:“你學《禮記》了嗎?”孔鯉回答道:“沒有。”孔子便又開導他:“不學《禮記》,就不懂得怎樣立足於社會。”於是孔鯉又遵從父親的教導,開始認真地學習《禮記》。

從孔子教子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對於學詩的態度看法。不學《詩經》不能用很好的言辭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只有先學會了溝通表達,才可以與他們交流,思考進步。孔子將《詩經》作為弟子的啟蒙教材,發揮其獨特的教育作用。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學詩有助於完善人格,有助於提高修養,有社會教化的功能,養浩然之氣。



詩歌子寧


原文:(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對曰:“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對曰:“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

有一天,孔子一個人在庭院裡站著,孔鯉從父親身邊恭敬地從庭裡走過,孔子見到就把他叫住,問道:“你學《詩經》了嗎?”孔鯉答道:“沒有。”孔子聽了開導他:“不學《詩經》,就不能用很好的言辭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於是孔鯉就遵照父親的教誨,開始專心致志地學習《詩經》。

又有一次,孔子獨自站在庭院裡。孔鯉又從父親身邊默默地走過,孔子又叫住了他,並問道:“你學《禮記》了嗎?”孔鯉回答道:“沒有。”孔子便又開導他:“不學《禮記》,就不懂得怎樣立足於社會。”於是孔鯉又遵從父親的教導,開始認真地學習《禮記》。

從孔子教子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對於學詩的態度看法。不學《詩經》不能用很好的言辭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只有先學會了溝通表達,才可以與他們交流,思考進步。孔子將《詩經》作為弟子的啟蒙教材,發揮其獨特的教育作用。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學詩有助於完善人格,有助於提高修養,有社會教化的功能,養浩然之氣。


爽爽的大跟班


詩言志,人生唯有立於志向而方能有所成就。今人學而為錢,那就得讀財富經吧。


俠客遠行


詩由心而發,可以養心養性。


遇見秦雨


詩言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