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栽水稻田的莴笋长得慢,怎么办?浅根系叶菜,加强两时期的管理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气候比较好,一年可以种两季水稻即早稻跟晚稻,

收晚稻后也进入了冬季,温度、光照等气候条件不如夏秋季节、水田里的水也相对少了,水稻田看起来跟旱地差不多,水稻田里不能再种水稻,也不适合种玉米大豆等旱地农作物,但人们又不想让水稻田荒着几个月光长杂草,一般是翻耕水稻田然后移栽种上些当季的蔬菜,像莴笋就是很常见的一种,平时不单可以摘叶吃,等肉质茎粗大了又可以整株拔回来吃茎,很划算。


移栽水稻田的莴笋长得慢,怎么办?浅根系叶菜,加强两时期的管理

莴笋

趁着收晚稻后不继续种植水稻的空档期,拿水稻田来种植莴笋,其实就是种植上说的水旱轮作,相对于常年种植蔬菜的菜地来说,更好种植管理,病虫害少,人们不用刻意防治病虫害,平常的管理就是施肥浇水除草摘叶这样;尽管在水稻田种植莴笋有一定的优势,然而种到水稻田里的莴笋有时候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莴笋长得慢,这又是什么一回事呢?其实,莴笋生长有自身的特性,加上平时的粗放管理影响,莴笋长得慢也就不奇怪了,这种现象的发生一般是在移栽莴笋后的生长早期、茎部肉质形成期,下面来说说:

一、移栽莴笋后的生长早期

移栽之前,莴笋幼苗不是在水稻田里生长的,水稻田对于莴笋幼苗来说是个陌生的环境,水稻田里移栽种上的莴笋幼苗一般要经历3-5天的缓苗期才会明显的扎根活株稳,生长也逐渐明显,要是生长得慢,有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影响:

1、穴里不施底肥就移栽

一般专业种植莴笋来卖的种植户在移栽莴笋时会先在穴底施足底肥再定植莴笋幼苗到穴里,而一般的农户可没有那么讲究,因为是刚种植过水稻的稻田,水稻田也还有一定的肥力,农户认为先移栽了等过一周或者10天这样再施肥也没什么,像乡居小菜的妈妈以前就这么做过。


移栽水稻田的莴笋长得慢,怎么办?浅根系叶菜,加强两时期的管理

移栽后不久的莴笋

其实,这样的做法不太好,莴笋是浅根系叶菜,叶子多,即使是在缓苗期,莴笋也吸收少量的肥水,之后随着扎根稳,吸收会更多些,不施底肥就靠水稻田残余的肥料是不够的,而且水稻田泥土一般粘性比较强,是冷性泥土,这样的泥土土温低,土壤中的养分释放慢,这样一来,新移栽的莴笋就算扎根稳了,吸收到的养分不够,长得也就稍慢些了。

解决对策

知道是不施底肥造成的影响,那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时施肥,施肥建议选择腐熟的农家肥!

若水稻田泥土不是很粘,而且土壤水分也不足,使用腐熟的人畜粪水、猪粪水更合适,有肥有水,不用再额外浇水让水稻田泥土过湿,加重粘性影响吸收了;施肥时直接浇莴笋根部所在的穴里。

若水稻田泥土比较粘,水分足,除了不用浇水,还应该选择腐熟的干粪便农家肥来用更合适,如鸡粪、鸭粪、鹅粪、羊粪;施肥时在莴笋根部旁边挖开土施入再覆盖上细泥土,利于莴笋根系吸收利用养分,同时疏松土层,让根系伸展生长更多,吸收到更多的水分养分来生长。

2、穴里不浇足水就移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就是,菜园里的菜叶前一天看着还挺小的,第二天再看,竟然长大一截了,其实条件适宜,蔬菜生长不慢的;根系是莴笋吸收水分养分的最主要部位,根系上长有根毛,根毛是莴笋吸收水分养分的重要结构,长得很细小、娇嫩,在湿润的环境下数量很多,当土壤干燥或者莴笋植株水分不够时,根毛容易萎蔫而枯死,影响整个根系水分养分吸收,之后再浇水是可以,但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长出新的根毛吸收水分养分。


移栽水稻田的莴笋长得慢,怎么办?浅根系叶菜,加强两时期的管理

新移栽的莴笋幼苗本身根系不够发达,根系上的根毛少,移种到水稻田里需要比较多的水分才能更好的扎根生长,若是觉得水稻田泥土不干燥,不在穴里浇足水湿润整个土穴环境,就直接移栽种上去,等到过半天或者一天才浇水,那时候的莴笋幼苗已经有些焉了,正是缓苗期,这水浇得迟了些,相对来说同样的时间内会比穴里浇足水再移种莴笋幼苗的长得慢、差一点。

解决对策

移栽前,穴里不先浇足水已是失策,莴笋幼苗叶多又嫩,缓苗期内容易受水分影响焉苗、扎根长得慢,所以及时的浇足水还是很有必要;浇水时,应该整穴浇足水,而不只是根部那一小圈地方,因为泥土有一定的渗透性,只浇根部,随着水渗流往各处,土壤水分容易不足。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想要莴笋幼苗恢复生长快一些,还要看情况防晒!莴笋是喜阴冷、不耐高温的蔬菜,生长不需要太多的光照,而移栽后的早期因为浇水不足而受负面影响了,光照下,焉苗更明显,恢复生长会更久,所以,可以用扎成小堆的稻草直立着散开挡光,有助于莴笋恢复生长。


移栽水稻田的莴笋长得慢,怎么办?浅根系叶菜,加强两时期的管理

拔出来根部带土多的莴笋小苗

3、不带土移栽

莴笋移栽是拔苗床上的莴笋幼苗移种到水稻田里的,而育苗的苗床泥土一般比较疏松透气,拔苗的时候若是泥土干燥些或者是拔的时候太随便,拔出来的莴笋幼苗粘的泥土太少甚至几乎没什么泥土就种上去了也就是不带土移栽,这样的话莴笋幼苗要去适应土壤环境,经历的缓苗期会稍长点,相对来说也就长得慢了。

解决对策

移栽的莴笋幼苗想要长得好,主要是看其根系扎土里怎么样,不带土移栽的莴笋,对其根系影响最大的是水分,所以浇水湿润土壤是要做的。


移栽水稻田的莴笋长得慢,怎么办?浅根系叶菜,加强两时期的管理

小扎的稻草堆

带土移栽因为自带一层泥土,根系根毛粘泥土上,移栽后也更容易吸收利用水分,而不带土移栽的莴笋幼苗要重新扎根在水稻田泥土了才更好的吸收水分,期间若温度高、光照多,更不利于扎根,要用稻草罩一罩,营造阴凉的适宜生长环境。

二、茎部肉质形成期

茎部肉质形成期,莴笋生长慢,并不不见,除了不可控因素——天气影响,主要是跟农户摘叶过多、施肥不够、不培土有关。

1、摘叶过多

农户在水稻田种植的莴笋是供自家吃的,在采收莴笋整株之前,农户平时会摘叶来吃,若是冬季里种植的叶菜不多,经常摘莴笋叶吃,植株上也就剩几片嫩叶长,等到那些嫩叶再长大到可以再次摘叶,需要的时间就比较长,半个月左右,也就显得莴笋生长慢了。


移栽水稻田的莴笋长得慢,怎么办?浅根系叶菜,加强两时期的管理

长得慢的莴笋

解决对策

莴笋是种植物,需要进行光合作用才能生长得更好,而光合作用接收光照靠的是叶子,摘走了大部分的菜叶,接收到的光照少,植株生长也受到了影响,其实每次摘叶不用一株上摘那么多片叶子,也留些中等大小的叶子,而不是只留偏嫩的小叶,这样肥、水也施够了再过一周这样莴笋又长得很旺盛了可以再次摘叶吃。

2、施肥不够

莴笋茎部肉质形成期,吸收的养分不单是供叶子生长需要,也供茎部膨大、长高需要,需要的养分更多,若是还像之前那样施肥,不能满足生长需要,长得慢也就不奇怪了。


移栽水稻田的莴笋长得慢,怎么办?浅根系叶菜,加强两时期的管理

茎部膨大、长高中的莴笋

解决对策

莴笋根系浅,吸收养分能力弱,而植株生长又有需要,那我们可以通过“少量多次”勤施肥的方式来满足莴笋生长需要,如平常是10天半个月施肥一次,那在茎部肉质形成期,可以7天这样施肥一次,也就是每次摘叶后顺便追肥。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莴笋茎部肉质形成期是莴笋的茎部在膨大、长高,需要比平时稍多的钾磷等营养元素,而莴笋也是叶菜的一种,农户追肥一般喜欢施粪水,营养不够丰富,还应该施些草木灰或者腐熟的鸡粪。


移栽水稻田的莴笋长得慢,怎么办?浅根系叶菜,加强两时期的管理

钾磷等元素含量丰富的草木灰

3、不培土

在农村,农户种植蔬菜,管理是比较粗放的,见蔬菜能生长,一些细节的管理也就忽略了;像水稻田里种莴笋,平常施肥浇水了见莴笋也没长得怎么差,可以摘叶吃,茎部也不细小,也就懒得培土了。


移栽水稻田的莴笋长得慢,怎么办?浅根系叶菜,加强两时期的管理

粘在硬土块上的莴笋根系根毛

莴笋是直根系幼苗时侧根少、短,移栽后随着生长,侧根根系长更多,伸展到的范围更广,而到茎部肉质形成期已超过一个月,那么长的时间不培土,土层在浇水、下雨等外力作用下被压实成块了,根系不好伸展,影响吸收水分养分,生长缓慢,这种情况在黏性大些的水稻田表现更明显。

解决对策

若是茎部肉质形成期的晚期,不用多久就要采收了,那可以不用再培土;如果是在茎部肉质形成期早中期的话,生长的空间很大,建议培土为好,铲莴笋根部附近的泥土捣碎细些然后沿着茎部一圈堆高3-5cm的土层;培土疏松加厚土层了不单利于吸收肥、水,同时也是在保护不断长大的植株,防倒伏,还可以防止冬季突然变冷土温太低影响生长。


移栽水稻田的莴笋长得慢,怎么办?浅根系叶菜,加强两时期的管理

长势逐渐变好的莴笋

总结:农户用收晚稻后的水稻田种植莴笋,莴笋生长慢,主要是跟农户平时的种植管理有关,一般表现在移栽生长早期跟茎部肉质形成期,包括施肥、浇水、摘叶等几方面,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是可以的,以后再种植,稍注意下避开那些不得当的做法,莴笋会生长更好,莴笋本身不难种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