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栽水稻田的萵筍長得慢,怎麼辦?淺根系葉菜,加強兩時期的管理

我國南方一些地區氣候比較好,一年可以種兩季水稻即早稻跟晚稻,

收晚稻後也進入了冬季,溫度、光照等氣候條件不如夏秋季節、水田裡的水也相對少了,水稻田看起來跟旱地差不多,水稻田裡不能再種水稻,也不適合種玉米大豆等旱地農作物,但人們又不想讓水稻田荒著幾個月光長雜草,一般是翻耕水稻田然後移栽種上些當季的蔬菜,像萵筍就是很常見的一種,平時不單可以摘葉吃,等肉質莖粗大了又可以整株拔回來吃莖,很划算。


移栽水稻田的萵筍長得慢,怎麼辦?淺根系葉菜,加強兩時期的管理

萵筍

趁著收晚稻後不繼續種植水稻的空檔期,拿水稻田來種植萵筍,其實就是種植上說的水旱輪作,相對於常年種植蔬菜的菜地來說,更好種植管理,病蟲害少,人們不用刻意防治病蟲害,平常的管理就是施肥澆水除草摘葉這樣;儘管在水稻田種植萵筍有一定的優勢,然而種到水稻田裡的萵筍有時候會出現一種現象就是:萵筍長得慢,這又是什麼一回事呢?其實,萵筍生長有自身的特性,加上平時的粗放管理影響,萵筍長得慢也就不奇怪了,這種現象的發生一般是在移栽萵筍後的生長早期、莖部肉質形成期,下面來說說:

一、移栽萵筍後的生長早期

移栽之前,萵筍幼苗不是在水稻田裡生長的,水稻田對於萵筍幼苗來說是個陌生的環境,水稻田裡移栽種上的萵筍幼苗一般要經歷3-5天的緩苗期才會明顯的紮根活株穩,生長也逐漸明顯,要是生長得慢,有可能是以下幾個原因影響:

1、穴裡不施底肥就移栽

一般專業種植萵筍來賣的種植戶在移栽萵筍時會先在穴底施足底肥再定植萵筍幼苗到穴裡,而一般的農戶可沒有那麼講究,因為是剛種植過水稻的稻田,水稻田也還有一定的肥力,農戶認為先移栽了等過一週或者10天這樣再施肥也沒什麼,像鄉居小菜的媽媽以前就這麼做過。


移栽水稻田的萵筍長得慢,怎麼辦?淺根系葉菜,加強兩時期的管理

移栽後不久的萵筍

其實,這樣的做法不太好,萵筍是淺根系葉菜,葉子多,即使是在緩苗期,萵筍也吸收少量的肥水,之後隨著紮根穩,吸收會更多些,不施底肥就靠水稻田殘餘的肥料是不夠的,而且水稻田泥土一般粘性比較強,是冷性泥土,這樣的泥土土溫低,土壤中的養分釋放慢,這樣一來,新移栽的萵筍就算紮根穩了,吸收到的養分不夠,長得也就稍慢些了。

解決對策

知道是不施底肥造成的影響,那我們要做的就是及時施肥,施肥建議選擇腐熟的農家肥!

若水稻田泥土不是很粘,而且土壤水分也不足,使用腐熟的人畜糞水、豬糞水更合適,有肥有水,不用再額外澆水讓水稻田泥土過溼,加重粘性影響吸收了;施肥時直接澆萵筍根部所在的穴裡。

若水稻田泥土比較粘,水分足,除了不用澆水,還應該選擇腐熟的幹糞便農家肥來用更合適,如雞糞、鴨糞、鵝糞、羊糞;施肥時在萵筍根部旁邊挖開土施入再覆蓋上細泥土,利於萵筍根系吸收利用養分,同時疏鬆土層,讓根系伸展生長更多,吸收到更多的水分養分來生長。

2、穴裡不澆足水就移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就是,菜園裡的菜葉前一天看著還挺小的,第二天再看,竟然長大一截了,其實條件適宜,蔬菜生長不慢的;根系是萵筍吸收水分養分的最主要部位,根系上長有根毛,根毛是萵筍吸收水分養分的重要結構,長得很細小、嬌嫩,在溼潤的環境下數量很多,當土壤乾燥或者萵筍植株水分不夠時,根毛容易萎蔫而枯死,影響整個根系水分養分吸收,之後再澆水是可以,但需要幾天的時間才能長出新的根毛吸收水分養分。


移栽水稻田的萵筍長得慢,怎麼辦?淺根系葉菜,加強兩時期的管理

新移栽的萵筍幼苗本身根系不夠發達,根系上的根毛少,移種到水稻田裡需要比較多的水分才能更好的紮根生長,若是覺得水稻田泥土不幹燥,不在穴裡澆足水溼潤整個土穴環境,就直接移栽種上去,等到過半天或者一天才澆水,那時候的萵筍幼苗已經有些焉了,正是緩苗期,這水澆得遲了些,相對來說同樣的時間內會比穴裡澆足水再移種萵筍幼苗的長得慢、差一點。

解決對策

移栽前,穴裡不先澆足水已是失策,萵筍幼苗葉多又嫩,緩苗期內容易受水分影響焉苗、紮根長得慢,所以及時的澆足水還是很有必要;澆水時,應該整穴澆足水,而不只是根部那一小圈地方,因為泥土有一定的滲透性,只澆根部,隨著水滲流往各處,土壤水分容易不足。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想要萵筍幼苗恢復生長快一些,還要看情況防曬!萵筍是喜陰冷、不耐高溫的蔬菜,生長不需要太多的光照,而移栽後的早期因為澆水不足而受負面影響了,光照下,焉苗更明顯,恢復生長會更久,所以,可以用紮成小堆的稻草直立著散開擋光,有助於萵筍恢復生長。


移栽水稻田的萵筍長得慢,怎麼辦?淺根系葉菜,加強兩時期的管理

拔出來根部帶土多的萵筍小苗

3、不帶土移栽

萵筍移栽是拔苗床上的萵筍幼苗移種到水稻田裡的,而育苗的苗床泥土一般比較疏鬆透氣,拔苗的時候若是泥土乾燥些或者是拔的時候太隨便,拔出來的萵筍幼苗粘的泥土太少甚至幾乎沒什麼泥土就種上去了也就是不帶土移栽,這樣的話萵筍幼苗要去適應土壤環境,經歷的緩苗期會稍長點,相對來說也就長得慢了。

解決對策

移栽的萵筍幼苗想要長得好,主要是看其根系扎土裡怎麼樣,不帶土移栽的萵筍,對其根系影響最大的是水分,所以澆水溼潤土壤是要做的。


移栽水稻田的萵筍長得慢,怎麼辦?淺根系葉菜,加強兩時期的管理

小扎的稻草堆

帶土移栽因為自帶一層泥土,根系根毛粘泥土上,移栽後也更容易吸收利用水分,而不帶土移栽的萵筍幼苗要重新紮根在水稻田泥土了才更好的吸收水分,期間若溫度高、光照多,更不利於紮根,要用稻草罩一罩,營造陰涼的適宜生長環境。

二、莖部肉質形成期

莖部肉質形成期,萵筍生長慢,並不不見,除了不可控因素——天氣影響,主要是跟農戶摘葉過多、施肥不夠、不培土有關。

1、摘葉過多

農戶在水稻田種植的萵筍是供自家吃的,在採收萵筍整株之前,農戶平時會摘葉來吃,若是冬季裡種植的葉菜不多,經常摘萵筍葉吃,植株上也就剩幾片嫩葉長,等到那些嫩葉再長大到可以再次摘葉,需要的時間就比較長,半個月左右,也就顯得萵筍生長慢了。


移栽水稻田的萵筍長得慢,怎麼辦?淺根系葉菜,加強兩時期的管理

長得慢的萵筍

解決對策

萵筍是種植物,需要進行光合作用才能生長得更好,而光合作用接收光照靠的是葉子,摘走了大部分的菜葉,接收到的光照少,植株生長也受到了影響,其實每次摘葉不用一株上摘那麼多片葉子,也留些中等大小的葉子,而不是隻留偏嫩的小葉,這樣肥、水也施夠了再過一週這樣萵筍又長得很旺盛了可以再次摘葉吃。

2、施肥不夠

萵筍莖部肉質形成期,吸收的養分不單是供葉子生長需要,也供莖部膨大、長高需要,需要的養分更多,若是還像之前那樣施肥,不能滿足生長需要,長得慢也就不奇怪了。


移栽水稻田的萵筍長得慢,怎麼辦?淺根系葉菜,加強兩時期的管理

莖部膨大、長高中的萵筍

解決對策

萵筍根系淺,吸收養分能力弱,而植株生長又有需要,那我們可以通過“少量多次”勤施肥的方式來滿足萵筍生長需要,如平常是10天半個月施肥一次,那在莖部肉質形成期,可以7天這樣施肥一次,也就是每次摘葉後順便追肥。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萵筍莖部肉質形成期是萵筍的莖部在膨大、長高,需要比平時稍多的鉀磷等營養元素,而萵筍也是葉菜的一種,農戶追肥一般喜歡施糞水,營養不夠豐富,還應該施些草木灰或者腐熟的雞糞。


移栽水稻田的萵筍長得慢,怎麼辦?淺根系葉菜,加強兩時期的管理

鉀磷等元素含量豐富的草木灰

3、不培土

在農村,農戶種植蔬菜,管理是比較粗放的,見蔬菜能生長,一些細節的管理也就忽略了;像水稻田裡種萵筍,平常施肥澆水了見萵筍也沒長得怎麼差,可以摘葉吃,莖部也不細小,也就懶得培土了。


移栽水稻田的萵筍長得慢,怎麼辦?淺根系葉菜,加強兩時期的管理

粘在硬土塊上的萵筍根系根毛

萵筍是直根系幼苗時側根少、短,移栽後隨著生長,側根根系長更多,伸展到的範圍更廣,而到莖部肉質形成期已超過一個月,那麼長的時間不培土,土層在澆水、下雨等外力作用下被壓實成塊了,根系不好伸展,影響吸收水分養分,生長緩慢,這種情況在黏性大些的水稻田表現更明顯。

解決對策

若是莖部肉質形成期的晚期,不用多久就要採收了,那可以不用再培土;如果是在莖部肉質形成期早中期的話,生長的空間很大,建議培土為好,鏟萵筍根部附近的泥土搗碎細些然後沿著莖部一圈堆高3-5cm的土層;培土疏鬆加厚土層了不單利於吸收肥、水,同時也是在保護不斷長大的植株,防倒伏,還可以防止冬季突然變冷土溫太低影響生長。


移栽水稻田的萵筍長得慢,怎麼辦?淺根系葉菜,加強兩時期的管理

長勢逐漸變好的萵筍

總結:農戶用收晚稻後的水稻田種植萵筍,萵筍生長慢,主要是跟農戶平時的種植管理有關,一般表現在移栽生長早期跟莖部肉質形成期,包括施肥、澆水、摘葉等幾方面,及時採取措施解決是可以的,以後再種植,稍注意下避開那些不得當的做法,萵筍會生長更好,萵筍本身不難種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