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的祖先是先秦时代从中原移民过去的汉人后裔吗?

一生三三生万物67893


和我国广西、云南接壤的越南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几千年的风雨历程中一直属于中华文化圈的范畴,就是后来脱离中原政权独立,也是中原王朝的附属国,一直纳贡称臣。



越南和中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时就开始了。秦朝时越南北方就属于大秦帝国的版图之中。


越南的史学家认为他们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炎帝是个称谓,共有八世(有说九世的),第一、第二世出生于陕西省宝鸡市清姜河畔,后代进入山西、河南、湖北一带发展。炎帝被汉、羌、苗、百越共尊为祖先。

秦始皇派五十万人南征百越,征服了越南北部。南征将士和当地的百越女子通婚形成了越南的京族,其后千年越南一直在汉民族的统辖之下。


现代基因研究大部分越南人和汉族拥有共同的父系祖先,说明他们是华夏民族的后代。 越南大部分是京族,南部地区有少量马来族和印度人后裔。


行云流水1437995


越南人的祖先是中国人——这个观点没错,但有点笼统。确切的说,应该是:北越人的祖先是中国人。但更精确地说,应该是:越南人中的蒙古人种是中国人。

但很遗憾,他们并不是从中原移民过去的。

1959年,越南国内杂志发表了《对探索越南民族起源提点意见》,此文从越南人种的起源出发进行研究,指出了越南有四种人种:即美拉尼西亚人种、印度尼西亚人种、尼格罗陀人种、蒙古人种。

这部分蒙古人种就是越南的“中国人”后裔,它原来的名字叫“骆越族”。

图为被视为古骆越族后裔的广西“仫佬族”在具有古骆越族文化传统的"依饭节"中表演。

也就是说,越南人里的蒙古人种是从我国原东南地区的百越族中的一支分支——位于广西南部与今天越南北部移民过去的古骆越族。


骆越族的种族属性,至今未有定论,但据信与其他东南地区的百越族应同为一族。因此,说越南人里的蒙古人种之祖先,是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迁徙过去的越族人,这结论可以成立。

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是从越南的南部——也就是从中南半岛,甚至是印度半岛迁徙过来的了?

答案很简单,因为历史上,南越出现人口繁衍就比北越慢很多,而且其文化程度至今仍然比较低级——南越人的宗教信仰多为印度教等南亚乱七八糟、明显带有封建性质的宗教。

而北越则很早很早——早在秦始皇时期,就已经纳入中华版图,开始接受先进的中原华夏文明。至三国士燮割据交趾时,完成了汉化,士燮把汉字与汉语带给了他们。

至今,北越的儒家文化,也就是中华文明的“烙印”——比南越不知道强多少倍。

由此可见,可以得知北越地区在宗教方面多信仰儒家人文文化就不难理解了。

上图为清末的越南人装束。

历史上,我国多次统治过越南,但基本上都在北越。因此,南方的美拉尼西亚人种、印度尼西亚人种、尼格罗陀人种,是不能算入到我们“中国人”头上的。


無風即風


孩子没娘,说来话长,话说商朝兴起后,商汤首先攻打的是靠近自己统治中心的夏朝属国,即昆吾、韦、顾、葛、楚!灭掉了昆吾韦顾葛,打跑了楚,楚人仓皇向西南逃走,经过商朝王师持续打击下,楚人逃到了到了云梦大泽西边的三苗之地,即现在的湖北西部荆山一带!

商汤杀逐了靠近自己的夏朝支属后,正式进攻驻河洛一带的夏朝王庭,当时夏朝最后一个王后桀昏暴狂妄,自称自己是永远不落的红太阳,神化自己,引起关中地区汾河流域的夏朝人民的愤怒,咒骂夏桀道“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所以夏桀在洛阳一带被商汤打败时,他们拒绝救援夏桀,并且还封住了夏桀逃回晋南关中的退路,夏桀众叛亲离只好带领心腹沿颍河向东南逃去,又由颍河而入淮河,曾在现在的怀远淮河两岸的涂山和荆山一带停留过,由于商朝大军的追击,夏桀再向南逃到今巢湖一带驻留,夏桀最后殁于南巢!此后这支夏桀后裔遗族继续南迁,过了长江又过了钱塘江,到了商末已经定居在会稽山一带即今绍兴,周初成为诸侯国之一的越国!越国是夏朝王族后裔,而楚国是夏朝掌管祭天火堆的巫祝即祝融的后裔,按周礼来定分,越国为夏之君族,楚国为夏之臣族!楚国后来灭掉越国是以臣弑君的大逆不道的悖逆行为!

越国亡后有遗族逃往闽赣粤,以后又陆续迁徙到交趾之地形成京族,京族即荆族(荆蛮一支),越人之支系也!所以越南人也是夏人的一支,总而言之,越人楚人越南人都是古夏人的后代,性情非常相似,都比较剽悍霸蛮不怕死!!!比如历史上蒙古大军能横扫欧亚所向无敌,把汉人都给打服了,灭了南宋,却在越南损兵折将大败而逃!越南猴还是比较喫得苦霸得蛮滴!!!


海岛浪速


“汉人”在汉朝才出现,而汉人是以华夏为主体的众多上古民族融合而成,所以并不存在“越南人祖先是先秦时代汉人移民”的说法。

第一,汉人的历史

汉人,在汉朝之前称作“华夏”,并非单一民族,华夏在演变成汉人的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合了东夷、三苗等大量少数民族,最终形成了汉人。先秦时代,根本没有所谓的“汉人”。



第二,中原与越南的接触

虽然在越南人的历史中声称,越南人的先祖是神农氏的子孙,但是在先秦时代,夏商周三代,即便是南方的大国楚国也并没有与如今的越南有过直接的接触。


岭南地区丛林密布、瘴气丛生,充满大量的毒蛇猛兽,再加上岭南山脉的阻拦,非常难以逾越。即便到了隋唐时代,岭南都是用来流放罪臣的地方,包括如今的越南。著名的唐朝大臣褚遂良就因为流放死在了如今的越南。

第三,中原移民与越南

秦始皇一统天下,迁移关中十万民众前往岭南,但并不包括如今的越南。直到南越国建立以后,才将领土延伸到了越南北部。然而,中原人与当地越人之间通婚等非常少,一直都局限在如今的两广地区,这也是造成后来越南脱离中原的重要原因。

所以说,越南人的祖先,是当地的百越人,最多融入过汉人而已。


澹奕


首先,对于这个问题,我说说我的回答:不是!很多人可能觉得,越南人和我们中国人长得非常相似,所以一直忍不住猜想,他们是不是就是我们中国哪一个朝代的人移民过去的呢?这个想法其实是错误的。越南人都一致的认为他们先祖就是神农氏,他们是炎帝的后代。从这一个方面来看的话,他们和我们中国人还是有着很深的渊源。毕竟在我们心中,我们也认为我们的祖先是神农氏。这样来看,越南人和我们汉人,应该也算是同出一脉。但如果说,越南就是我们汉人移民过去才形成的一个国家,那就真的是挺搞笑的一种说法。



在秦朝时期,秦军曾经来到过越南,并且还用武力收服了这个地方。既然有这样的一段历史,那所谓的秦朝人民移民的话语就经不起推敲了。其实越南人的祖先就是南越人,他们又被称之为是山越民族。这群人一直都是生活在南边。当初秦朝统一了天下,建立起了王朝制度。他们又带兵收复了这片南边地区,而这些山越民族,有一部分就和汉人在一起,最后渐渐汉化,成为了汉族中的一员。而还有一部分人,则继续往南边走,走到了如今越南的那个地方。



可能也是因为这样,有人才会觉得,这些越南人,是秦朝人移民到那边的。但其实,山越民族一直都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并非是由秦朝时期的人移民过去划分的民族。在秦朝还没有统治之前,山越民族便一直存在,他们最后跑到那边自成一国,也只是这个民族中的一段历史走向。在越南成立之后,他们有很多时间都曾是我国的附属国。一直都和我们国家有着密切的来往,有着极深远的渊源。



但即使我们两国关系彼此比较的密切,但也并不能表明着,越南的人是秦朝子民移民过去的后代。这一点从他们历史中就能看出,是这个国家的人先存在,然后才有了我们一统天下的秦朝。所以所谓的秦朝子民移民过去创建下了越南,这样的话语,当成一个小笑话听听就罢了,完全没必要相信。但是,如果说越南和我们中国人有着共同的祖先,有着共同的神话起源,那这句话倒还是真的,因为我们都是神农氏的后代,都是炎黄的子孙。


紫禁公子


越南曾经是中华文化圈里重要的组成国家,比之朝鲜,日本的关系更加要近。

如今的北越地区,在先秦时为百越支下的骆越的分部,初期范围大致在今天越南北部红河流域一带。到秦始皇时,征服了百越,在此设立“象郡,辖境北达今天的贵州南部,南至越南中部。

范围大致如上图,这一时期只是越南中的一小部分包含在了秦朝的疆域范围内。而秦朝的统治时间很短暂,并没有往这一地区大规模移民的记载,统治的居民主体大致上还是骆越这样的蛮夷。

秦朝灭亡之后,我们知道南方远征军团南海郡尉赵佗乘机封关,绝道,并且很快兼并了桂林郡、象郡,在前204年正式建立了南越国(南粤国),其疆域全盛时期,包括了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福建一小部分,以及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中北部大部分地区。

后来汉朝建立,到了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越南北部建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并不是羁糜管理,是等同于内地的。

从汉武帝设立三郡开始,越南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汉人王朝的传统统治区域。后来汉武帝在全国设立十三刺史部,将包括交趾在内的7个郡分交趾刺史部,后世称之为“交州”。

在此后的700年,两汉、东吴、两晋、南朝、隋朝、都对这一区域直接管辖。到了唐朝武德五年(622),唐政府先是在这里设立交州总管府,调露元年(679)改为安南都护府,自此成为唐朝六大都护府之一,治所维持不变,在今天河内。

唐玄宗天宝以后,隔壁南诏强大了起来,并于咸通元年(860)年,安南都护府府治被南诏攻陷,没多久就被收复,863年再次被攻破,于是安南都护府改为交州,移治海门(今天越南海防西北),没过一个月复立都护府。

公元866年,唐军复克安南旧治(河内),都护府移故地,但在此都护府设置了静海军,重筑安南城,由静海军节度使兼领都护,一直到唐朝灭亡。

唐朝末年时,在越南史上被称之为“曲先主“的曲承裕成为静海军节度使,曲承裕死后他儿子曲颢成为静海军的实际拥有者,进入五代十国后,南汉国主刘岩于930年将安南收归南汉领土,7年之后,交州兵变,越南本地贵族吴权叛乱占据交州自立为节度使。而刘岩是个十分迷信的人,为此他还取《周易》里的”飞龙在天“造了个“龑”作为自己的名字。吴权割据后,他封自己的儿子刘洪操为交王平乱,结果刘洪操不敌阵亡,刘岩认为不详,于是放弃了收复交州。

这一放弃,安南再也不属于汉人王朝,越南的历史也是从这个开始的,吴权拓土称王,到了968年,交趾地区的丁部领称帝,取国号为“大瞿越”,越南才真正意义上成为独立国家,而吴权也被越南历史尊为国父。

此后长达400年的时间里,越南作为朝贡体系里的附庸而存在,知道明成祖朱棣于1407年出师越南,7个月征服越南全境,并设置交趾布政使司。对越南进行直接统治。

但遗憾的是,在明朝短暂的时间里,越南发生了大小70余次的起义,最终明宣宗即位后,正式从越南撤兵,彻底放弃了这块“中华故土”。

梳理了一遍越南历史后,我们能很清晰的发现,越南的主体文化实际上就是中华文化,比较在长达一千年的时光里,这个国家的主要领土都是汉人王朝直接统治的。从这个角度而言,说现代越南人的大部分祖先,在文化上是中国人也没有什么毛病。


瞎写一通,大家凑合着看,如果看起来还成,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吾国吾史”也是极好的!


江畔初见月


越南的民族成分比较复杂。在历史上,北越和南越长期是两个人种、民俗、文化风马牛不相及的国家,北越是华夏文明圈,南越则是印度文明圈。北越地区除原住民外,应该说,相当一部分是中国移民。


最早的移民是古蜀国移民,战国时期古蜀国被秦国所灭,蜀国王族蜀泮率领部众迁徙到越南境内,建立了政权,史称瓯雒国。然后是秦朝移民,秦始皇曾经派遣大将任嚣、赵佗征讨南越(就是当时的瓯雒国),赵佗在灭掉瓯雒国后,趁中原大乱之际在越南建国称王,史称“越南赵朝”。

应该说蜀朝和赵朝的统治者都是中国移民后代,后代的越南皇帝,比如李朝(太祖李公蕴祖籍福建),陈朝(太祖陈守度祖籍桂林)都是中国移民,这些移民与越南土著融合 就形成了今天的越南主体民族——京族。




林屋公子


越南在历史上与中国的关系十分密切,甚至可以说越南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中国古代王朝的领土。因此,有一种说法认为越南人的祖先是来自于中国秦汉时期的中国移民。

《史记》称,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曾派遣50万大军征伐岭南,并在越南的北部设置了象郡。秦朝将大量的中原民众迁徙到这里,并让他们与百越人杂处。后来秦朝灭亡,大量留在岭南的秦人将士没有再返回北方,而是跟随秦朝官员赵佗(南越武王)建立了“南越国”。在南越国时期,有大量的士兵和民众都来自于中原和长江流域的移民,他们征服了越南的中北部,并与当地的土著混居。



直到公元前111年左右,这个南越王国才被西汉王朝灭掉,而越南也被纳入了中国版图,这就是越南历史上的“北属时期”。因此从汉朝时期开始,包括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共1200多年的时间里,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国古代王朝的领土,其制度、文化、民俗都与中原地区相近。在这段时间里,有大量的中原移民进入越南繁衍生息,并与当地的越人土著通婚结合。
汉代交州(南越国故土)


不过在五代十国时期,越南趁中国内乱选择了独立了。其后,越南自身也经历丁朝、黎朝、李朝、陈朝等朝的发展,不断往南扩张,吞并了南方的小国城邦取得南部海岸线,才奠定了今日越南的版图。

在很长一段的时间里,越南都把秦人赵佗的南越国当成自己的祖先,称他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文明,并把中国典籍里记载的“南越国”为越南历史上的“赵朝”。在越南民间,也有许多祭祀赵佗的庙宇。如果这样来看,越南人的祖先就是自于中原的秦汉移民和当地的百越土著相融合后的居民。不过在近代由于越南的民族主义觉醒,再加上胡志明的废除汉字运动,所以将赵佗定性为了来自北方的侵略者,并把南越国踢出了越南历史。



世界人文通史


越南古代曾使用汉字长达两千年之久,《大越史记全书》、《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大南实录》、《南国山河》、《平吴大诰》等越南古籍无不用汉字书写。越南阮朝的嗣德帝曾说“我越文明,自锡光以后,盖上自朝廷,下至村野,自官至民,冠、婚、丧、祭、理数、医术,无一不用汉字”。今天在越南的古代建筑和庙宇中还能看到看到很多用汉语书写的对联和和牌匾,越南人和中国人一样过春节、端午、中秋等佳节,越南武术深受中国南少林的影响,全世界下中国象棋的三个国家分别是中国、新加坡和越南。事实上在相当漫长的历史岁月长河中越南人一直存在浓厚的“小中华”思想:13世纪后期蒙古侵入越南,越南陈朝抗蒙将领陈国峻于1284年发表《檄将士文》,其中写道“汝等坐视主辱,曾不为忧;身尝国耻,曾不为愧。为中国之将,侍立夷酋,而无忿心!1334年陈朝太上皇陈明宗征讨哀牢(今老挝),得胜班师后命阮忠彦刻摩崖纪功文,劈头就写道:“皇越陈朝第六帝章尧文哲太上皇帝受天眷命,奄有中夏,薄海内外,罔不臣服”。1804年红毛(英国)人来越南请求定居、通商,被越南君主阮福映拒绝并义正辞严地表示:“先王经理天下,夏不杂夷,此诚杜渐防微之意也。红毛人狡而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可听其居留”。那么越南这种浓厚的“小中华”思想究竟从何而来呢?

原来中国古代在今天的江南、岭南地区生活着古越族,他们分布在今天的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这一长达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内。越族内部又分为于越、扬越、瓯越、闽越、南越、骆越等不同支系,合称百越。如今其他越族分支大多已融合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而且绝大多数就是融合在了中华主体民族汉族的血脉基因之中,事实上广东省的简称粤在古汉语中和越就是通用的,而今天的广东显然是以汉族人口居多的,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则因为中原人口的南迁;二则因为当地越族的汉化。古代的南越包括今天的两广地区以及越南北部。

那么古越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现代越南有和古越族有什么传承关系?这个民族在历史上和中原文明有什么交集?越南历史始于旧石器时代,是百越部族中的骆越后裔。关于这个民族的起源越南人自己所著的《大越史记》是这样记载的:神农氏三世孙帝明在南巡五岭时,娶婺仙女,生泾阳王(越南语:Kinh Dương Vương;名叫禄续,越南语:Lộc Tục)。帝明有意将帝位传给泾阳王,但本身已有长子帝宜,泾阳王“固让其兄”,放弃继承权,帝明便决定由帝宜继位,统治北方,并将泾阳王封到南方,实行统治,国号赤鬼国,以“壬戌年(公元前2879年)”为元年。这也是越南相对于其他东南亚邻国一直以小中华自居并优越感爆棚的原因——他们一直强调自己和中原文明同为炎黄后裔,尽管历史上越南也像其他藩属国一样对中国称臣朝贡,但其国内史书一直记载道:自古南北各帝一方。越南史籍一贯称中国为北朝,说白了就是认为自己是和中国平起平坐源于同一文明体系下的南北并立的两个王朝。

不过这么自说自话,中原王朝是否认可呢?事实上越南和中国历史上其他藩属国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两国文明的确是同文同种同根同源,而且在上千年的时间里越南就是中国郡县管治下的领土,而不是藩属国。纵观越南的整个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和中原王朝既交流又对抗的历史,事实上越南史籍所记载的这种交流和对抗的年代之久远可能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根据越南的野史传说(注意是越南单方面记载的,而且是野史传说):泾阳王具有“能行水府”的神力,并娶了“洞庭君龙王”的女儿,生貉龙君(越南语:Lạc Long Quân;名叫崇缆,越南语:Sùng Lãm)。其后泾阳王“不知所终”,由貉龙君“代治其国”。在传说中貉龙君 “事神术,变现万端”,拥有法力,并能出入“水府”(水中宫殿),又将领地治理得井井有条,“教民耕稼农桑,始有君臣尊卑之等,父子夫妇之伦。”貉龙君“或时归水府”,人民须要帮忙时向他呼唤,就会“龙君即来,其显灵感应,人莫能测”。传说貉龙君娶神农氏帝宜之孙,帝来之女妪姬,两人生下一胞,“胞中开出百卵,一卵生一男,乃取归而养之。不劳乳哺,各自长成。秀丽奇异,智勇俱全,人人畏服,其非常之兆”,“是为百粤之祖”。但由于貉龙君是“龙种,水族之长”,要经常出入“水府”,便与妪姬商量:“吾将五十男归水府,分治各处。五十男从汝居地上,分国而治。登山入水,有事相闻,无得相废。”!妪姬带领五十位儿子居于峰州,推举“雄长者为主”,称号为“雄王”(越南语:Hùng Vương),并使用“文郎”(越南语:Văn Lang)为国号。

还是根据越南的野史传说:中国殷代时雄王因“缺朝觐之礼”,而招来殷王率来袭(又称“殷寇”;而《大越史记全书·外纪·鸿厖纪》则说是“雄王六世”时期的“国内有警”)。正当大军压境时,仙游县(或作武宁县)扶董乡的一位三岁童子自动请缨,带领雄王军队来到殷军阵前,“挥剑前进,官军(雄王军)后从。殷王死阵前”,而童子亦随即“脱衣骑马升天”。其后雄王尊该名童子为“扶董天王”,立祠拜祭。关于这个传说的真实性近代越南学者陈仲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指出中国殷朝入侵的传说“实属谬误”,理由是:“中国殷朝位于黄河流域一带,即今之河南、直隶、山西和陕西地区。而长江一带全是蛮夷之地。从长江至我北越相隔路途甚为遥远。即使时我国有鸿庞氏为王,无疑也不会有什么纪纲可言,无非像芒族的一位郎官而已,因此他与殷朝无任何来往,怎能引起彼此间的战争。而且中国史书也没有任何之处记载此事。因此有什么理由说殷寇就是中国殷朝之人呢?”因此陈仲金将之视作“有一股贼寇称为殷寇”而已。

中国古籍里的越裳氏献白雉于周的说法,亦被越南传说所吸收——据《岭南摭怪》所说:“周成王时雄王命其臣称越裳氏,献白雉于周。”亦即是说当时统治越南的鸿庞氏王朝派出使节,以“越裳氏”之名,入贡于周。据中国的古籍记载:周公认为自己德行不足,于是退回了这次贡物,并赐以重赏,将来使送回。不过现在更多认为越裳氏其实是掸族。据越南古籍《越史略·卷上·国初沿革》所说:中国春秋时代的“越王勾践尝遣使来谕,碓王拒之。”亦即是说越王勾践有意招揽鸿庞氏的国君,但遭拒绝。所以今日越南民族的直系祖先和勾践的越国虽同属百越分支,但彼此并无统属关系。

公元前257年秦国灭亡古蜀国后蜀国末代王子蜀泮率领其族民,灭文郎国,建立瓯雒国,并自称为安阳王。传说中的文郎国和瓯雒国是越南古代国家的雏形。据越南史籍记载:瓯雒国都城为古螺城,在今越南河内东英县,其疆域主要包括今越南北部一带,后一度扩张到中国广西、云南部分地区。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公元前214年派大军越过岭南占领今日的广西、广东、福建,征服当地的百越诸部族,秦朝在这一带大量移民,设立了三个郡,其中越南北部(即骆越)归属于象郡管理。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公元前203年秦朝的南海尉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后改称“南越武帝”),首都在今广州,越南中北部成为南越国的一部份。由于南越国的疆域包括了今天中国岭南的两广地区和越南中北部,这也难怪嘉庆皇帝在听说阮福映打算定国号为南越时会怀疑其对两广暗藏野心了。南越国政权对越南进行了早期的开发建设,使中原的礼乐制度文明传播至此;与此同时南越国与海外也有相当的交往:主要的贸易港口有番禺(今广州)和徐闻(今徐闻),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刘邦灭秦灭项后重新统一华夏,南越国开始向汉朝称臣,成为汉朝治下一个维持半独立地位的割据政权。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后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国各朝代(汉朝、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汉)的直属领土,越南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北属时期”或“郡县时代”。这一时期越南人本身就自视为汉人,出生于今天越南清化的姜公辅在唐朝官至宰相,从没有人质疑他的民族属性。

公元10世纪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越南(当时叫安南)利用中国的四分五裂局面,摆脱了中国的控制:938年的“白藤江之战”静海军节度使吴权击败中国割据政权南汉,939年吴权称王,史称前吴王,建立吴朝,这是越南脱离中国之始。但吴权只有称王没有建立国号,而且未能有效统治越南北部,直至968年丁朝建立,越南(交趾)才正式独立。北属时期结束之后的越南成为中国的藩属国,并且仍未脱离中华文化影响,使用汉字,采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建立了多个封建王朝。968年丁部领(丁先皇)以武力征服境内的割据势力,建立国号大瞿越(丁朝),这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国号,两年后(970年)又自称皇帝,定都华闾(今宁平省宁平),后来接受中国北宋宋太祖册封为交趾郡王,宋朝皇帝承认越南是自治的藩属国而不再是中国直接统辖的领土。

越南在政治上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后在文化上并未脱离中华文明的影响,依然沿用汉字和中国的典章制度。越南因为受中华文明影响较深,因此在面对其他东南亚国家时有一种心理优势——越南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多以小中华自居,视东南亚邻国为蛮夷之邦并打着兴复华夏文明的旗号对邻国开战:1471年越南后黎朝灭占婆国,1698年越南阮氏家族出兵吞并下高棉(今湄公河三角洲),由此奠定了现代越南的版图,所以严格意义上只有越南国家起源的北部交趾地区才是华夏后裔,而南部地区多系被越南征服的当地土著民族同化而来。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赵佗在越南的地位类似箕子在朝鲜的地位,始祖有待商榷,教化之君毋庸置疑。

如今越南的主体民族为京族,意思是住在京畿里的人,但越南北部的少数民族称他们为“交人”,来源于历史上的地名“交趾”。

交趾指南岭以南,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南海郡尉赵佗割据岭南,建立一个世纪的南越国。南越国是汉朝的藩属国,由此中原文化传入岭南,铁器、文字、城市陆续在南越出现,标志着文明的出现。赵佗治理南越时期,“以诗书而化国俗”,教育越人“习汉字,学礼仪”。

因此,赵佗在越南的地位类似箕子在朝鲜的地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化之君。虽然朝鲜将檀君封为始祖,但在世宗时期,将箕子封为“朝鲜始祖箕子”。越南和朝鲜明显不同,越南自封“小中华”,因此越南绝不会像朝鲜那样。

如今在越南的历史教科书中,雄王(文郎国首任国君)已经成为越南的历史始祖,而赵佗和他的南越国,则是侵略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