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新疆的区划图,怎样看都是圆墩墩的一块,有人说像兔子,有人说像牛头,可是怎么看都像一块烤肉。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新疆有个叫安集海的地方,你听说过没有?据说这是一个假名字,那里没有海。

在新疆天坡山北农田绵延的地方,有个叫安集海的小镇,这里有着辽阔的的万顷良田纵横阡陌。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安集海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碎叶古道的咽喉,是沙湾县历史最为悠久的古驿站之一。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新疆图志》卷:“安集海乃安济哈雅之音”。明代此地属“卫拉特”领地(蒙语)。意思是“采药的地方”。这里不仅牧草丰茂,而且盛产药材。每年春夏之交,都有不少蒙古族牧民到此地采药。

安集海并不是海,辽阔的牧场,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现在都已经定居为稳定的农业户口。

安集海是我的家乡。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我的一个长辈,因为出生在这里,取名叫“安生”。这是我妈告诉我的。我觉得这名字很有诗意。从此记在心里。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安集海并没有海,唯一与海有关的水库也不大,驾车行进的路上隐约可见。

大地广阔、良田绵延。以农业为主产区的村镇,这里既有相同的富饶,又有别样的生机。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正是肥沃的土地、热烈的光照资源和地理优势,使这里有着接天连日的平整田地,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农人正忙碌耕种,盼望收获。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安集海的历史乏善可陈,没有什么人杰地灵的英雄豪杰历史人物,更谈不上从这里走出去的富甲名流。

今天立于地图之上的安集海,完全是因为这里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盛名而起。

百度安集海这个小镇,马上就会出现红彤彤的“中国辣椒之乡”的航拍图片。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一方水土之下,才有了“中国辣椒之乡”“ 花生之乡” 的美名。

虽然安集海没有海,但是却有着另外一幅美丽壮阔的景像,每到秋季这里简直是红色海洋。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安集海的辣椒好到什么程度呢?也许今天你吃进嘴里那一餐的辣椒,就是从安集海走出去的。

新疆人吃辣的水平,大概都是由安集海辣椒锻炼出来的。更不用说街面上大大小小的拌面馆、大盘鸡店里炒菜所用的辣椒出处。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安集海的独特,也许在于它那份农人依赖于土地,牧人之于牛羊的那份彼此信任与交付。土地因勤劳守耕,而丰华富足。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小时候参加班里的勤工俭学。每个人都要下地干活挣到一定数额的上缴费用,算是学校生活的一部分,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相应的劳动所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给同学家里掰玉米。那时候的农庄七队,现在已经改名,不知道叫什么了。我们每个人站一排玉米,分好行列,在一人多高的玉米杆上准确地找到玉米棒子再把它从粗壮干枯的枝杆上拧下来。

那并不是多辛苦的事情,但是闷热的天气在四面不见人且密不透风、时有飞虫惊起的玉米地里,整个人就像被包围在一个真空的玻璃罩子下面,一边怀着不要被落下的焦急心情,一边忍受着脸和胳膊被锋利的玉米叶片划出的道道伤痕的闷热。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那时候,总觉得自己的那行玉米怎么也掰不完,地头的终点怎么都看不见。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都饿坏了,不由分说,先拿起一个大馒头就往嘴里塞。那时候男同学都特别能吃,女同学都边吃边窃窃私语。


那顿饭我们吃的是炒白菜和炒包菜,里面竟然还有肉片,热气腾腾匆匆忙忙的午饭,吃得我们大汗淋漓意犹未尽。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吃完饭稍事休息,马上投入到激烈的谁先掰完谁回家的劳动中去。


那是最最普通的饭菜,却是吃起来最香的一顿。


后来我们又去拾棉花。平时看起来文静沉默的女生都手脚利索地跑到了最前面,落在后面的都是人高马大的男生。我开足马力也追不上那些只干活不说话的同学,只好闷在她们后面。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新疆的棉花地一眼望不到边,光照充沛才有饱满的棉桃。雪白的棉朵绽放在齐腰高的枝杈上。


这边以为摘完了,可是一转头,发现身后竟然还有张开嘴的棉花像咧嘴笑偷笑的同学。越追越慢,终于心甘情愿落在最后面。


腰疼得实在直不起来的时候我心里想:如果躺在棉花地里睡一觉,那该是多好的事情。后来我试着躺在棉花垛上,以为就像躺在云彩上,却发现后背被棉籽硌的有点疼。


棉堆上的太阳味道,让人总禁不住想打个喷嚏。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太阳落山的时候大家都直不起腰,每个人在收工的时候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多出几公斤,称重的叔叔笑眯眯地说一看就知道谁摘的棉花干净。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在遗憾和打趣声中我们蹬上自行车回家。回家路上的黄昏拉长了我们的身影,那时候夕阳很美,我们都着急着回家帮家里养鸡喂鸭。

田间烈日下的每一顿饭比任何时候的都香,吃得都多。好像突然之间,我们每个人手掌都不知不觉有了老茧,好像一夜之间我们都长高长大了。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一年之中,我们的节日莫过于冬天。

那时候雪下得很大,刚刚下完雪,有时候我们会推着自行车去上学。一边怕迟到急急赶路,一边小心着脚下。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但是路面被压平之后,光滑得像面镜子,放学骑车回家小心翼翼,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摔个人仰马翻。

冬天也是大人们最轻松的季节,因为整个冬天都会在家休息。

妈妈会把旧衣服拿来打鞋底,先熬一锅浆,把旧衣服平平整整粘在一起,放在生了火炉的土火墙上整个贴上去,烘干再扒下来,照着报纸剪好的鞋样一个个剪好…….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邻居家的阿姨总会跑去我家跟我妈要几个鞋样,仿照它们的样子一丝不苟地剪出自己家的鞋底。

来年的农忙时节,这是依傍他们的脚掌丈量田地秘密的线索。一双穿坏了再拿一双新的。最热闹的就是几家的阿姨凑在一起纳鞋底。家长里短欢声笑语。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还有村里的叔叔们会在一起下象棋,几个人围成一圈,神色凝重,托着下巴谁也不说话。忽而,马上拥起一片激烈的争吵“马不能走那个地方”“车退回来”,“你怎么能悔棋”?诸如此类,吵吵嚷嚷。

好好的几个大人,竟然像孩子一样激烈地争吵,又因为一颗棋子像马上就要扭打在一起,继尔新一局开始,空气瞬间沉静下来,刚刚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不记得我们会在那样大雪纷飞的天气做什么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做完作业看看书,实在无聊也坐在一边观看大人们这些不同寻常的举动,会觉得好玩和温暖。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那是劳碌一生的农人,最温情和孩子气的一刻吧。

最有记忆的画面是冬天里爷爷给我们讲故事。外面雪花纷飞,低矮的土房里炉火正旺,炉灰里深深埋着土豆和红薯。

那是爷爷为我们埋进去的礼物。我们围绕着火炉而坐,在映红我们脸颊的炉火旁,我们听了不下十遍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孙悟空火焰山借铁扇公主芭蕉扇……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爷爷的故事讲来讲去就是那么几个,吃在嘴里的土豆和红薯总是甘甜滚烫,窗外突然下起了雪,哥哥说,不如我们去捉麻雀吧。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安集海,

是我的故乡。

故乡其实早已,

不是这样子了,

所有的叙述,

不过存在于回忆中。

梦不见的远方,

回不到的故乡,

就这样,

两两相望。


一眼新疆|安集海,没有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