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卜的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還是積極用世?

《易經》自問世後,集大成者非孔子莫屬。他通過《易傳》的著述,讓《易經》進入了儒家經典的象牙塔。在《易傳》中,孔子的說卦解卦登峰造極,出神入化,其思想高屋建瓴。


占卜的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還是積極用世?​孔子的思想有兩個顯著特點,一個是天命思想,即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一個是用世思想,即主張學而優則仕。他學生眾多,但深通"易數"的孔子似乎從未占卜預知過學生們的人生與前途。他賞識顏回,但顏回死在了他的前面,白髮人送黑髮人,令老先生傷心不己。子路出仕,最後死於非命,孔子送別時也未料及。在現存的史料中,沒有一件描寫孔子以高深的易學技能來預卜吉凶的事例。究其原因,與孔子內心深處根深蒂固的"天命"思想是分不開的,既然一切皆有定數,我們的任務就是在定數以內做好自己應當應份的事情就可以了。孔子的這一觀點既是無為而治與積極用世的辯證思維,也是對世俗人等的勸世良言,更是一種境界,所謂擅易者,不言易。

占卜的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還是積極用世?​世界上擅易者眾多,但言易的目的應該是順其自然,如逆天而行,必致天遣,引來無妄之災,甚至殺身之禍。《三國演義》中的于吉與左慈,易學功夫可謂了得。但他們最大的毛病就是干預天道倫常,對凡塵干預過深,最終於世無補,演出一場鬧劇而己。而另一個高手卻超然於世外,令曹操都肅然起敬,此人就是管輅。

占卜的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還是積極用世?​此人深明《周易》,仰觀風角,數學通神,兼善相術。但面對位極人臣的曹操,管輅的回答是:茫茫天數,不可預知,待後自驗。操曰:汝相吾若何?輅曰:位極人臣,又何必相。再三問之,輅但笑而不答,操令輅遍相文武官僚,輅曰:皆治世之臣也。操問休咎,皆不肯 盡言。當曹操許以封官,管輅以自己"只能泰山治鬼,不能治生人也"加以推辭。管輅是明智的,儘管對天下大勢瞭然於胸,但即然無力改變,提前說破又有何益?曹操的雄才大略不過是在完成註定的使命而己。還是那句話:善易者,不言易。

占卜的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還是積極用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