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道选择题,十年前人们做错了?

2道选择题,十年前人们做错了?

本期内容从一盘非常著名的棋局说起吧……


2005年第10届LG杯半决赛,古力执黑对李世石,最终古力漂亮的取胜,中国棋手包揽LG杯决赛,在那个韩流肆虐的时代,这一场胜利振奋人心。


这盘棋的内容,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不过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似乎有些新的内容可以探讨。


先看看这盘的开局:


2道选择题,十年前人们做错了?

古力执黑,黑5小飞低挂后7位再挂很有想法,实战白8稳健拆二后,黑再于上方反挂后回拆,这一系列操作在当时看来可谓是行云流水。


逻辑是什么?


(1)黑9转身之前先于7位交换一下,被视作先手便宜。否则左上白子力增多后,黑7和白8很可能交换不到。


(2)实战黑7先挂一下,再于9位转身,此后白即使成空也有重复之嫌。


那么在当时,黑9是必然且愉快的一手。


看一个“反面教材”


2道选择题,十年前人们做错了?

(变化图1)


由于左边白拆二较为坚实,黑再飞压属于“不合时宜”,黑棋外势的方向不佳,此图的黑棋并不被人们接受。


继续看看这盘棋后来的实战:


2道选择题,十年前人们做错了?


面对黑方新奇的套路,李世石选择白1守左下角,但效果不佳。


实战古力直接掏空白棋,白实地压力极大,且通天外势不易发挥,布局黑顺风顺水。


那么当时普遍认为,白棋被动的原因是白1的小飞守角。


如何改进呢?


我们再看一盘棋,第8届韩国麦馨杯决赛,李世石对朴正祥。


类似的开局在当时不胜枚举。


2道选择题,十年前人们做错了?


白12尖是该布局的改进版,先牢牢控制住左上角实地,再伺机发展左边,这是当时极为流行的开局,被广大职业棋手认可。


局部而言,白12的尖被认为“只此一手”,因为——


2道选择题,十年前人们做错了?

(变化图2)


白1的飞好不好呢?由于此前白棋三间低夹,如此飞罩是不可接受的一步。


因为白棋补了一招并没有实质收获,未来黑A、B等手段可以轻松活出,白棋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由古力大战延伸出的经典布局套路风靡一时,整体的思路大致如此,各位是不是觉得言之有理呢?


2道选择题,十年前人们做错了?


十年后,人工智能出现了


我们抽象出来两道选择题:

(不考虑脱先的情况)


第1题


2道选择题,十年前人们做错了?

问,黑先,选哪个?

A位灵活转身的反夹

B位按部就班的飞压


此前人们选A,然而AI选择B


第2题


2道选择题,十年前人们做错了?


问:白先,选哪个?

A位脚踏实地的尖顶

B位竹篮打水的飞罩


此前人们选A,然而AI选B


2道选择题,十年前人们做错了?


注:

(1)以AI的视角,A和B并不是只有微妙的差别,胜率上B明显优于A。

(2)在李世石-古力的时代,本文提及的布局在职业棋战出现频率非常高,职业高手均选择A的下法。

(3)本系列所有AI分析基于星阵围棋,且计算量足够。


那么为什么选B呢?人们之前的判断有偏差?我们下期再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