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谢岗围 浓浓故乡情

昔日谢岗围 浓浓故乡情

编,编,编花篮,

花篮里面有小孩,

小孩的名字叫花兰,

一不许动,

二不许笑,

三不许露岀大白牙,

四不许哭,

五不许回家找妈妈。

……

这首童谣我太熟悉了!无意间听到从我小侄女的口中唱岀,我顿时被深深感动,内心充满惊喜和诧异,激动得半天说不岀一句话来。

这是一首我既熟悉又陌生的童谣啊!这是一首三十年前,我和小伙伴们在故乡谢岗围的麻石路上,日夜欢唱的童谣啊!想不到她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又和我奇迹般相遇,就像与挚友久别重逢一般,兴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此刻,昔日故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昔日的父老乡亲,儿时玩伴,都像电影画面一样,一一浮现在我面前,把我带回了三十年前,那个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让我再次投入了故乡母亲的怀抱中。

昔日谢岗围 浓浓故乡情


一、谢岗围的历史变迁

生我育我的故乡——谢岗围,那是座落在东莞市最东边,与惠州市接壤交界的一个淳朴安静的“小山村”,说她是“小山村”,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小山村,她是以一座占地积约五百亩,高七八十米的小山岗为村,大大小小的明清时期民居建筑,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山岗的各个角落。村下的东南西北,都有数条麻石阶梯村路,通往村顶(岭头街),村下的各个路口由有一条长1500米的圆环形水泥路串通起来,形成“条条村路通村顶,家家户户择路居”的精妙布局。谢岗围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若第一次走进去,没半天走不岀来。

至于谢岗围的名字怎么来的?,为什么要以山岗为村,而不以平地为村呢?小时候,我也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从《谢氏族谱》的记载中才找到答案,才解开我多年的疑问。

据《谢氏族谱》记载:南宋末年,由于北方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谢岗围第一世祖、曾官拜广西柳州知府谢照公为躲避战乱,携老带幼,举家从韶关南雄珠玑巷,沿东江水路顺流而下,寻遍许多落脚地(樟木头官仓),都不理想,不是乱石地就是低洼地,唯有见到一个名叫蔗岗的小山岗,顿时令他喜岀望外,被这里的山清水秀、水陆畅达、万顷良田的田园风光所吸引,并决心定居于此。此后,他发动一家老小,开疆拓土,围土造田,又经过十几世先祖的艰苦努力,苦心经营下,谢岗围就成了当时人丁兴旺,声名远扬的富饶之地。据说,当时,许多方圆百里山区的年青女子,久闻谢岗围生活富足,都以嫁入谢岗围为荣。

鉴于一代代谢氏先祖的卓越贡献和丰功伟绩,当时的县府衙门把蔗岗改为谢岗围,以示彪炳。谢岗围的名字从此叫了开来。

其实,关于谢岗围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说法,即与消失的谢岗大围篱有关。据村中老人回忆:解放前,谢岗围的圆环村路旁曾存在过一座长1500多米的巨大雄伟的大围篱,它与环形村路一样,围绕着村落而建,墙高分三级建造,最高达8米,有二层水泥楼那样高,宽亦有三种,最宽达2.5米,四个大人能并行通过。远远望去,围篱就像巨龙一般,首尾相接,盘缠着谢岗围全村。这是否有风水之寓意,就不得已知了。

那是何等壮观、何等浩大的工程哬!按照当时落后的建筑水平,怎么能建如此高难度的工程!?就算按今天的建筑技术看来,这样艰巨的工程,也不能轻而易举完成!可见,谢岗先祖们为了建围篱,付出了多么巨大的心血和精力啊!

围篱的四面八方留有九个大门,有大东门、正南门、水门、新门、牛门、聚龙门等,还有十三个更楼,配有更夫巡夜防卫。由于当时偷盗猖獗,土匪横行,谢岗围篱能使村民免受盗匪的滋挠,很好保障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围篱不但有防盗抢功能,还能防台风防洪水。以前,谢岗上游潼湖,经常崩堤,洪水泛滥,水淹下游大片土地,其他村(如赵林村、曹乐村等)的村民,都惊慌失措,四处逃难,唯有谢岗围最为安全。洪水爆发前,谢岗围村民都关闭各围篱大门,并以土包沙包大石堵塞大门,洪水一来,村内村民生活仍悠然自得,平静安宁。真可谓:村外茫茫洪水,村内一片安祥。谢氏先祖们的卓越的远虑和非凡的智慧真是令我肃然起敬,佩服不已!

只可惜,到了1958年,在受到极左政治思潮影响,谢岗大围篱在破四旧的运动中受到全部拆毁。凝聚几十代人的巨大心血,守护了多少代人的生命安全的谢岗围篱,就这样从此消失在谢岗子孙的视线中,永远留在老人残缺的记忆和史料的只言片语之中!真是令人无比心酸,唏嘘!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谢岗围篱不被拆毁的话,肯定能被评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或中国最有岭南特色的古村落等称号;如果谢岗围篱不被拆毁的话,儿时的我,必定会站上8米高的围墙上,留下大鹏展翅般姿势的照片,几十年后拿岀给来,子孙观赏,说道:我站在故乡的围篱上,那是何等威风,何等自豪!

但历史是是没有如果……

昔日谢岗围 浓浓故乡情


二、古榕与谢氏大宗祠

围村的各路口,都种古榕树,八九棵左右。故乡的古榕树令我终生难忘。不知多少回,我做梦都梦到在榕树下嬉戏逗乐的情景,故乡的古榕树下,有我童年和少年的无穷欢乐!

最令我怀念的是种在称“村中广场”旁的那棵古榕树,据村里最老的老人说,他从记事起已有这棵古树,估计也有四百多年岁了。可谓是谢岗围人事变迁的见证者。虽然它如此“高寿”,但一点都不显老。一年四季,叶子常绿,繁茂的叶子把蓝天遮得几乎密不透天,可谓遮天蔽日,远远看去,就像一把巨大的蘑菇大伞,又像一位伟岸挺拔、气宇轩昂的武将军,守护在村民的身边,为村民遮岀一大片清凉之地。

古榕树主干粗壮,四五个男人手牵手,也抱不过来。印象深刻的是它的树根,盘根错节,筋络凸暴,有的像蛟龙舞爪,有的像巨蛇浮动,更有意思是那从空中树杆,下垂生长的根须,有手指那样粗,也有的像女人的长发。调皮的我,经常把几束根须捆绑起来,与小伙伴们玩起荡秋千。有时,我干脆做成空中摇床,玩累了就美美睡一觉。如果古榕树有生命,它会不会怪我这个不孝子孙。

夏日炎炎,屋内酷热难耐,古榕树下绝对是消暑乗凉的好去处。树下的条形石凳,早就坐得光洁发亮,村中的老人和劳作回来的村民,时常坐在石凳上说天说地,拉拉家常,诉说着世间的人情冷暖。时而轰然大笑,时而窃窃细语,时而安然磕睡。

我们小孩,总是那么不安份,玩着各种各样游戏,有的玩老鹰捉小鸡,有的玩跳绳踢毽子,有的在吹橡皮筋打公子,有的玩做木头游戏(类似《全员加速中》),有的三五成群滚铁圈……榕树下就成了我们狂欢的天然游乐园。

说起滚铁圈,阿良敢说第二,村中无人敢说第一。

阿良,我的邻居小伙伴,和我同岁,个子比我小一点,但身体很结实,他滚起铁圈,能左右手同时进行,并能健步疾飞,能走S形,能快速过石块和浅水。最令人叫绝的是,他那单手滚铁圈,能上下楼梯的绝技!

他姿势那样的优美,手法那样的娴熟,动作那样的潇洒利索,是我曾崇拜过的偶像。我也曾向他拜师学艺一悉,他总给我打气:力度要均匀该停即停,该冲即冲,不要拖泥带水。他说话的认真劲,我依然清晰记得。

后来,阿良与父母去了香港定居,很少回大陆,我也从此没了他的消息,他还好吗?结婚了吗?这些都不得而知。

若某一天再相见,我们必会谈起儿时一起滚铁圈的童年趣事,追忆一下在故乡的点点滴滴,我还会请教他一下,单手滚铁圈的绝活呢。

古榕树旁边,有一座气势恢弘,古朴庄严,典雅肃穆的大祠堂,这就是谢氏大宗祠。它是谢氏宗族的共同精神家园。

据《谢氏族谱》记载:谢氏大宗祠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历经多次的扩建和重修,其间又多次被毁坏,终于在清朝嘉庆九年才形成现在头、中、尾三进式建筑结构。它总占地面积约540平方米,长约40米,宽约14.5米,高约8.5米。每进有笔直石柱,有头、中进都有屏风,有天井,走廊,房间等,门前两边也有巨形鼓台和大门墩,堪称“泰山石敢当。

谢氏大宗祠是明清时期典型极具岭南特色的大祠堂。

我小时最喜欢看,是分布在里里外外的各种木雕花檐和典故彩画,雕的有花草、鳖鱼、仙桃、龙凤、狮子、白鹤、麒麟、蝙蝠等吉祥物,有的在呈船形的栋梁顶上,有的在墙壁上,有的在屏风上。画的有精彩的神话传说,如双龙戏珠,三星吉照,刘海戏蟾等。这些雕刻和壁画,都是那样的技艺精湛,画技高超,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谢氏大宗祠不愧融合木雕、石雕、绘画、书法、风水于一体的庞大的艺术宝库。

据说,其中天井处和大宗祠前水池就有传统风水寓意:古时,水即财富也,天井之水乃屋中有财富,门前之水,乃门前有金山地之意。现在,莫论是否有风水学问,屋内屋外有水,也为村民日常打扫清洗提供方便。

其中惹人注目的是大门对联:

淝水肇基传司马以启南雄衍支流于百粤;

凤毛接武由弋阳而分东莞振斯羽於万年。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优美,寓意渊博,而且字迹刚劲有力,典雅潇洒,字与字之间张弛有度,顿扬呼应,大气挺拔,一气呵成,是不可多得书法艺术珍品。那时,我在大宗祠门口玩耍的时候,就反复吟读,在沙泥土上经常模仿其字迹,虽然我不知这对联出自哪位谢氏先祖之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位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书法大家。

关于这副对联,我还闹出过一个大笑话。在念到“淝水”两字时,就马上联想“肥水不流别人田”之句,我就顺理成章地认为有“祖先把好东西留给自己子孙,不留给他人”的意思,并自作聪明向村中老者逞才智,不料被读老者当头责备,斥责我读书不求甚解。这也难怪我呀,毕竟我那时才七八岁。

后来,我读史书渐多,才知道原来“淝水”是与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大战役有关。这就是名震古今的淝水之战,它与诸葛亮周瑜统领的“赤壁之战”并驾齐名,光耀史册。

史书记载:东晋时期,前秦大将苻坚统领号称八十万大军,进攻偏居南方的东晋王朝,当时东晋朝廷即时方寸大乱,人心惶惶。东晋丞相、谢氏先祖谢安,临危受命,与谢玄谢石众等子孙将帅一起统领,以仅有的八万大军于淝水边迎战。谢安气定神闲,巧设一计,派使者去跟苻坚说:水边对峙,达不到速战速决,不如你军后撤一点,等我军上岸,两方再决胜负。苻坚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果然中计,当前秦军队后退行军时,忽将有人在军中大喊:秦军大败!士兵马上乱作一团,互相践踏,死伤无数,在逃窜的过程中,一听到风吹草树的声音和鹤的鸣叫声,以为被东晋军队包围,都胆战心惊,,无心恋战,最后,前秦军被歼七十万,符坚大败。从此之后,北方再无战事,东晋百姓享了几十年的天下太平。李白有诗句赞曰:

但用东山谢安石,

为君谈笑尽胡沙。

仅以八万将士打败八十万大军,以一敌十,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一个伟大的经典战例!

大名鼎鼎东晋丞相谢安竟是我的谢氏先祖!我竟与谢安先祖存在某种血脉关系!强烈的成就感自豪感,顿时悠然而生,然而,又增添我前进无比动力和自信,先祖有如此丰功伟绩,做子孙的难道不更加要努力上进吗?

昔日谢岗围 浓浓故乡情


解放后,谢氏大宗祠受到不同程度,但主体建设还在,据说做过大队部、做过学校,做合作社等。在2004年,大宗祠进行一次全面加建重修,又恢复大宗祠的昨日荣光。

三、天然游泳池

谢岗围四面环湖,湖湖相通,共有八口大湖,有石头湖、新筑湖、岭背湖、接龙门湖,光绪湖等,且都发源于龙牙碑泉水。碧绿湖水环绕着整个围村,一年四季,生生不息,清凉透心,不但可以清洗衣物、防盗、防火,最主要是用来溉淋村外万顷良田。湖水经地底土沙,细密过滤,流入村中井,供日常村民饮用。说八大湖是谢岗围村民的生命之源,毫不过分。

昔日谢岗围 浓浓故乡情

对小孩来说,大湖却是我们天然游泳池。暑假一到,每家每户的小孩,不约而同地来到湖边,有的带来白泡沫胶,有的带来充气的汽车内胎、有的带来了篮球,不会的在湖边“观摩”请教,会游的就三五成群做着各种各样的游戏,有的做打水仗,有的游泳比赛,有的玩水中排球……水声、笑声吵和吵杂声混成一起,仿佛置身于人声鼎沸的农贸市场。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兴高采烈,一直到傍晚,随着听到各位妈妈催叫吃饭的呐喊声,小孩子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现在,我很不明白,现在的小孩到了十几二十岁,都不会游泳,时而闻有二十多岁的青年玩水被淹死。我们那时,四五岁都开始开始学游泳,七八岁都能游过二百多米,到达湖对面,互相逞能。我们从小生长在水边,与水为伴,戏水为乐,这亦可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缘故吧。

我和同学伟康,也时常到光绪湖游泳。伟康,是我的同窗死党,经常一起玩,游泳打鸟、捅蜂窝、捉鱼虾等玩儿都粘在一起,好像穿同一条裤的两只脚,形影不离。

那时,光绪湖边有一户人家,门前有一个水泥地,地面离水面不高,只有二三米左右,这就是我俩天然的跳水台。我和伟康轮流做着各种各样的搞怪动作,从地面跳进湖里,时而做空中漫步,时而做悟空望天,时而做泥罗佛卧睡等,姿势逼真,神态模仿到位,引得其他小伙伴阵阵轰然大笑,他们也纷纷效仿,加入逗乐。连路边行人都忍俊不禁。

伟康,也是游泳的佼佼者。他不但会游泳的各种招式,且样样精通,什么狗爬式、蛙式、自由式、仰游式等,都不在话下,他那潜水技艺,那简直神乎其神。

有一次,我俩做水中捉迷藏,他吸一口鼓嘴气,立即潜入水中,我到处去找他,二三分钟都不见人影,这时,我害怕起来,难道伟康溺水?正当我马上要上岸,找人帮忙时,忽然,我的水下的脚好像被什么抓住,“唉呀,有水鬼呀!”我马上被吓得魂飞魄散,惊慌失措,往岸边赶紧跑。这时,伟康从水中冲岀水面,哈哈大笑。原来,他在捉弄我!

惊魂安定下来后,我问他:“你怎么可能潜那么久,我还以为你溺水了。”他微微笑一下说:“你不知,我先潜到你后面,嘴巴偷偷地贴在水面吸一口气,又到你不注意的地方,用同样方法,又吸一口气,来回这样做,你不就一直看不到我了吧”。

我即时恍然大悟,拍腿叫绝。

如果当时上级有“体育星探”,伟康的游泳潜质肯定能被相中,被输送到市队、省队、国家队,然后经过正规刻苦的游泳训练,成为谢岗围第一个荣获游泳奥运冠军,也不是没可能呀。

四、岭头街与理发铺

岭头街,顾名思义,即山岗顶的街道,也就是曾立在谢岗围村顶的农贸集市街,她是一代代谢岗围子孙永恒的记忆。

据记载:明末清初,谢岗围岭头街已形成当时上下三村,远近闻名的农贸集市,连桥头、惠阳的小贩都来设摊赶市。每天开市,街道人头涌涌,人声鼎沸,交易非常热烈。街道长约100米,宽约7米,两排商铺高大宽阔,建材考究,整齐划一,地面铺有一条街的条状麻石,经过几百年的人鞋和风雨打磨,麻石却安如泰山,洁亮如镜,它们可谓阅尽人间春色呀。如今,街上的麻石还在,孤零零的,好像在默默诉说着岭头街的昨日繁华和悲欢离合。

昔日谢岗围 浓浓故乡情


在我小的时候,岭头街已经不做农贸街,但仍卖一些杂货,如针线、银宝蜡烛、菜干咸鱼、自制药材等,在记忆中,最难忘是那间经常“光顾”的儿时理发铺。

理发铺位于街头右边第一间位置,这间铺柱梁高大,宽敞明亮,有一个铺位式大木门。估计也是百年老宅。铺位的主人,即理发师,是一位慈祥温和的白发老人,我们都叫他芬公。村里所有的人都给他理过发,不论是七老八十的公公婆婆,还是出生满月的婴孩,连每家毎户上一辈的老人,他都认识。可谓他见多识广,博闻强记,是村中智多星。

芬公,理发技艺是一流的,闲时,他已把理发刀、刮刀和剪刀,用磨刀石和牛皮,磨得“吹毛即断”,无比锋利。当有客人到,芬公帮客人白巾一围,一剪一刮,三五下功夫,一个整齐干净,斯文英俊的“陆军装”或“游泳装”发型,马上呈现在你的眼前,干脆利索,一挥而就,真是令人赞叹不绝!

他有一句口头禅,我还记忆犹新:平时不做好准备,到时磨刀多过剃头。这样表述,还是满含深刻人生哲理。

虽然后来,有人其他地方开了几间理发店,但人气始终输给芬公理发铺,为什么?因为芬公理发不但快、好、价钱合理,还善于观察客人的心理需求。小孩满月理发,都会号啕大哭,身子扭滚,极不合作,这时,芬公就拿岀拔浪鼓、铃锒仔等小玩具,还施于一块小糖,小家伙马上停止哭闹,很配合地一下子理了发。

还有,等候理发作闷的人,他也有妙招。他把两本或四本小人书(连环画),装订在一块条形木板上(木板大概长约30厘米,宽约10厘米),放在候坐竹椅旁,供人阅读,打发无聊时光。小人书有多种多样,印刷精美,内容引人入胜,有《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榜》,《女娲补天》等等。我时常一看小人书,被里面精彩的故事深深吸引,如痴如醉,忘情忘我,连芬公叫轮到我,都听不到了,甚至理完发,我一个人还呆在那里看上半小时,才肯罢休。现在想起来,我真的有点不好意思。

可能,文学艺术的美好种子,那时就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三十年匆匆而过,特别在改革开改之后,谢岗围村民渐渐过上富足和幸福的生活,家家丰衣足食,户户建楼买楼,也就纷纷搬离了谢岗围,谢岗围也渐渐就被冷落了,淡忘了,但是儿时的谢氏大宗祠还在,枝繁叶茂的古榕还在,波光粼粼的八大湖还在,几代人的美好记忆还在……

现在,东莞市政府正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和具有东莞特色的历史文物建筑,我们要乘着这股春风,深挖谢岗围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深厚人文底蕴,把谢岗围打造成集游览、传统教育、娱乐、购物、休闲于一体的大型的综合性旅游度假的圣地。

“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忽然,我好像隐隐约约地,又听到另一首谢岗围的民间童谣,再次被唱起:

卖懒去,等齐来,

今朝我哋人人去卖懒,

挺日一早过新年,

过后新年赏大桔,

赏后大桔赏银钱,

银纸绿堆摆正面,

穿枣糖环摆两边,

中间有棵金桔树,

金桔开花好攒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