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派最厲害的是“混元功”,但為什麼會有近百年的“劍氣之爭”呢?

Zack8


大家好,我是司徒少雄,我非常喜歡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說,因此也經常寫點文章在頭條號上,有喜歡武俠小說的朋友,可以幫忙點個關注。下面我就對題主的問題,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雖然《笑傲江湖》讀的已經有點久了,但是我記得在這部小說裡面,華山派是沒有混元功的。這部小說裡面,嶽不群會的是紫霞神功。

至於為什麼會有近百年的劍氣之爭,這就要說到什麼是劍氣之爭了。簡單點說,就是華山派兩名弟子去南少林做客,晚上睡不著,偷偷的看了一部《葵花寶典》的武功秘籍,兩人覺得裡面的武功非常高深,但是由於時間有限,兩人便一人抄錄一部分。

回到華山之後,兩人一參照,竟然兩部分的很多基本常識都相反,牛頭不對馬嘴,兩人都懷疑是對方抄錯書了,所以都堅持自己的方法來練習武功,漸漸的分成兩派。一派為劍宗,他們認為,只要劍術耍的好,不要內功也能成為絕頂高手。而另一派,氣宗,他們認為如果沒有內力作為支撐,劍術耍的再好,也是花架子,好看不中用。

兩派誰也說不服誰,鬧到最後,兩派人人自危,往往一眼不可,便有性命之憂。終於在最後,華山派發生了慘烈的自相殘殺,一夜之間諸多高手消失,華山派因此實力也受到了極大的消弱。等到嶽不群當上了掌門的時候,華山派高一輩的弟子,就只有他和他老婆了。

這個時候,他們還是排斥劍宗的方法,堅持氣宗的正確性。令狐沖無意之間耍了一招劍宗的功夫,都遭到了嶽不群的訓斥。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劍氣之爭呢?

說簡單點,劍氣之爭,已經由最開始的武學之爭,轉化為後來的權利之爭。嶽不群如果否定氣宗,那便是否定自己掌門人身份來源的合法性,所以打死嶽不群,嶽不群也不可能為劍宗正名的,儘管他自己在暗中還藏了幾首劍宗的絕招。

這是我個人的小小意見,如果覺得正確的話,就點個贊吧,不對之處,多多指教。


司徒少雄


這是因為《碧血劍》和《笑傲江湖》裡的華山派不是一個體系的。

前者講究劍法和內力並重,而後者因為《葵花寶典》和《紫霞秘笈》的設定,於是分裂為劍宗和氣宗,這才有了劍宗和氣宗之爭。


首先,《碧血劍》是金庸早期的作品,他的武林架構還沒有全部展示出來,華山派作為男主角袁承志學武的門派,是沒有缺陷的。

袁承志平時一邊練習華山劍法,一邊修煉混元功。

而非常有意思的是,華山派掌門穆人清外號叫做“神劍仙猿”,說明穆人清是以華山劍法聞名當世的,而他的二徒弟歸辛樹則是“神拳無敵”,卻是以拳法和內力著稱的。至於袁承志兩者都比較平衡。


這說明《碧血劍》裡的華山派比較開明,每個人的造詣全憑個人興趣修為,不做強求和統一規範。

其次,《笑傲江湖》裡的武林情況就要複雜多了,華山派成了五嶽劍派之一,被人為貼上了標籤,是以華山劍法聞名江湖的。

可是因為《葵花寶典》的存在,華山派嶽肅和蔡子峰盜取後因為對此見解不同,華山派正式分裂為劍宗和氣宗。

兩宗矛盾日益加劇,終於釀成了自相殘殺的慘劇。


第三,因為氣宗是最後勝利者,又為了完善嶽不群的形象,華山派就有了《紫霞秘笈》的存在。

金庸這樣做,無非是想告訴讀者一個信息,強調嶽不群的內力不錯。但非常諷刺的是,嶽不群的外號叫做“君子劍”,這就顯得不倫不類的。

以至於在嵩山比劍奪帥之時,被左冷禪當著群雄的面奚落和調侃。


孫少俠品金庸


如果看小說的原文,那麼金庸的意圖很明顯,氣劍之爭其實就是權力之爭,跟武學無關,跟門派無關,跟江湖正邪更加沒有半毛錢關係。

小說裡無數次讓氣宗弟子用劍法來克敵,讓劍宗弟子用氣功來制勝,所以極盡諷刺之能。

金庸的意圖如此明顯,我不認為有什麼可以再從中解讀出來的。

至於混元功和秘籍,前者是因為碧血劍構思太早,所以弄了個混元功。


男人和槍


華山九功,紫霞第一。嶽不群作為掌門人修煉了紫霞神功之後,在江湖上躋身一流高手。華山派眾所周知,本來令狐沖是可以修煉紫霞神功的第一人選,最終也是沒有得到傳承。後來紫霞秘籍被盜,嶽先生又不幸逝世,紫霞神功就差不多中斷了,華山派的混元功應該是後任掌門人憑著對師父嶽先生的點滴而創的,混元功應該是出自紫霞神功而又弱於紫霞神功的,直至傳到袁承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