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大佬是怎樣養成的?

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悄然來襲,在這個由科技主導的鉅變時代裡,我們看到勝出的是一批擁有創新思維的領航者。

究竟這些創新大佬們在成長過程中有什麼不一樣的經歷?他們的父母又擁有什麼獨特的培養方式?在採訪了上百位領航者嘉賓後,我看到了一些共性,希望和大家分享。


(點擊收看精彩視頻)


領航名人館

內森·布萊卡斯亞克

Nathan Blecharczyk

Airbnb的聯合創始人

丹尼爾·扎夫曼Daniel Zajfman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院院長

歐迪·肖斯耶夫Oded Shoseyov

希伯來大學教授,

以色列頂尖科學家

郝景芳

雨果獎得主、童行學院創始人

米雯娟

VIPKID創始人兼CEO

張璐

NewGen Capital創始合夥人

張亞勤


創新人才培養秘訣一:

家庭環境是土壤,動手實踐培養興趣

我發現,其實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比什麼都重要。家庭平日的環境、氛圍就好比好的土壤,可以釀造興趣,讓孩子從小在動手玩樂中探索興趣所在,不斷在自學和取得小成就的過程中累積自信。

布萊卡斯亞克:自主探索,

自學成才,累積自信


Airbnb的聯合創始人內森·布萊卡斯亞克(Nathan Blecharczyk)出生在波士頓一箇中產家庭,他十幾歲就學會寫代碼,靠寫代碼,中學就賺到了近百萬美金,而且同時他的學業竟然沒有受影響,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了哈佛大學,連學費都是自己交的,後來因為創業成功,成為全世界最年輕的億萬美金富翁之一。

布萊卡斯亞小時候是如何與編程結緣的?又是什麼造就了他創業成功的特質?

創新大佬是怎樣養成的?


布萊卡斯亞克早在12歲時,就開始自學編程,這得益於他父親是位工程師,“他總會把工作帶回家,而我總喜歡把電子產品拆開”

在他12歲時,因一次生病在家休息,他偶然從書架上找到一本關於如何在電腦上創建簡單程序說明的書。這本書激發了12歲布萊卡斯亞的好奇心“我讀了這本書,開始在電腦上搗鼓。這成了我的一個愛好!之後,我開始向父母要電腦編程的書做為聖誕節和生日的禮物。”

布萊卡斯亞笑稱那些書都非常厚,但因為對編程的興趣,還是啃完了那些大部頭。“小時候,人會對身邊的事物充滿熱情。我把它當做一個愛好在做這件事。”

創新大佬是怎樣養成的?


“我在網上發佈了我的作品,並留言道“如果你喜歡我發佈的內容,請給我5美元”從來都沒有人給過我五美元。然而,在我14歲時,我接到了一個電話說:“我偶然看到你在網上發佈的內容,我想花一千美元,請你來做一個類似但有點不同的東西。”

當布萊卡斯亞告訴家人,網上有人聲稱要付他一千美元讓他編程時,他的爸媽笑了,認為那像是一個騙局。但14歲的布萊卡斯亞卻並無所謂,“反正這是我的愛好,我一直以來都在免費做。”

三十天後,布萊卡斯亞真的收到了一千美元的付款,而且這個客戶又把他轉介給了其他客戶。就這樣,他開始了一門生意,“從十四歲開始,在接下來的四年半里,我在高中開辦了一家公司。通過這項業務,我在高中時期賺了近一百萬美元。”


創新大佬是怎樣養成的?

少年時就因為一個因興趣而開始做的項目而成為百萬富翁,但布萊卡斯亞並不止步於此,他認為比賺到錢更重要的是從這件事裡學到的經驗:“第一,我可以自學所有技能。雖然我沒有接受過培訓,也沒有在學校裡學,但我可以通過閱讀自學,教自己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第二,我突然間看到,我能創造出人們需要的東西,而且他們會付錢給你。就決心和信心而言,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課”

正是出於這一點,布萊卡斯亞意識到自己想成為一名企業家。但在絕大多數人都在埋頭苦讀、面臨高考壓力的高中時期,他從哪裡找來這麼多自由時間來做這些“副業”呢?

“我從來沒有浪費過任何時間,所以我在高中很忙。”在高中時期,他不僅開展公司業務,畢業時成績拔尖,考入了哈佛大學,還是學校田徑運動員。“我全年無休,放學後花幾個小時去跑步、比賽,然後回家做作業,這通常需要很長時間,在週末還經營著自己的事業。”

這種抓緊每分每秒努力的好習慣,布萊卡斯亞認為是受家庭的薰陶“我父母是非常努力工作的人。我的父親是一個動手能力很強的人,他從沒有請人來家裡幫忙做什麼。他從不看電視,他放鬆的方式就是做事。這就是我長大的環境,總是忙著做你喜歡的事情。”


創新大佬是怎樣養成的?

布萊卡斯亞非同尋常的高中創業經歷,給他形成了一個非常強的正向反饋。“你付出多少努力,你就做出多少成果,而且有人會給你積極的反饋並且付錢給你。這讓人很有幹勁。”


丹尼爾·扎夫曼:

通過實踐驅動對原理的學習


家庭環境的影響十分關鍵。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研究院之一、有“以色列科技研發大腦”之稱的魏茨曼科學研究院(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的院長丹尼爾·扎夫曼(Daniel Zajfman),對科學的興趣,也是來自於小時候家裡的工程氛圍和寬鬆的環境。

創新大佬是怎樣養成的?


“我的父親是一名電氣工程師,在我知道如何閱讀和寫作之前,我就已經可以製作電路了。其他孩子玩樂高積木和其他的玩具,我喜歡玩電線和電阻,電晶體和燈泡。” 當扎夫曼還在幼兒園時,他每晚都會在家裡的小實驗室裡盡情去玩。

“我其實被電擊過幾次,他們還是讓我玩。對我來說,這是在玩,這沒什麼,但我學到了很多關於電力和電子的知識,然後試圖瞭解它是如何運作的”。扎夫曼認為,動手實踐是一個開始,實踐的成功會激發他對原理的好奇和思考。

創新大佬是怎樣養成的?


雖然不明白做出來背後的相關原理會讓扎夫曼感到沮喪,但“挫折可能對激發激情驚人地有效,我試圖通過閱讀書籍來克服困難,我認為必須要理解這些問題”,這讓他決定學習物理。

而在多年以後,他才明白了自己實驗成功背後的一些原理。“我甚至記得作為一名本科生,有一天我理解了某種物理學原理,突然讓我想通了我12歲那年做的一件事情。我意識到了這種聯繫。我對我正在做的事情充滿激情,並且想了解它。”

創新大佬是怎樣養成的?


就像扎夫曼反覆強調的:“科學就像沒有謊言的魔法”,通過動手實踐啟蒙了孩童時代他的興趣,也驅動了成年之後的他繼續探索。


歐迪·肖斯耶夫:

父母的信任保護了他的創造力

父母支持孩子們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對孩子們未來選擇的路徑有很大影響。我們的另一位嘉賓對科學的興趣和創造力也是來自於從小在家動手搗鼓小實驗,但這些興趣卻使他成為了傳統意義上的“差學生”。他就是以色列希伯來大學裡的科研明星歐迪·肖斯耶夫(Oded Shoseyov)。他發表了超過180篇科學著作,擁有50項專利,更是12家科技公司的創始人。

創新大佬是怎樣養成的?


肖斯耶夫的父親是農民,母親是一名幼兒園老師,與肖斯耶夫的研究領域化學新材料相去甚遠。但父母對他的信任,卻有著非同尋常的影響力。“每次我和我的哥哥去問父母要錢,為我們在家自建的化學實驗室添置電晶體和各種實驗用品時,他們不明白我們在做什麼,但他們會說,好吧,你們只需列出一份清單,然後告訴我們需要付多少錢。”

很難想象肖斯耶夫作為現在這麼多產的發明家,曾經卻被大學拒絕錄取。“實際上我在高中的時候是一個很差的學生。我覺得學校很沒有意思,我對其他事情很感興趣。我喜歡化學,我在家建立了我的化學實驗室。但是當我申請大學時,我沒被錄取。”

創新大佬是怎樣養成的?


但他不接受“不”作為答案,努力解釋和爭取說服他們。在獲得入學機會後,他“暗無天日”地學習,竟然在一年中創造了平均成績99.7的記錄,並獲得了獎學金,向學校和老師證明了自己。


他的哥哥也有相似的經歷,“我的哥哥實際上被高中開除了,不過後來他成了一名醫生,他回到了正軌而且做得很好。”

年輕時的經歷,改變了做教授後的肖斯耶夫對學生的態度。“任何時候,當有人寫電子郵件給我,問我是否可以跟我讀碩士或博士學位,我都不會看成績。我會邀請他們來面試,我認為每個人都需要一個機會。”

創新大佬是怎樣養成的?


我們看到,這些領航者們從小自我探索,找到興趣所在,在這個過程中,逐步獲取自信與追求自己夢想的動力。父母真心相信孩子,賦予他們自信十分關鍵,賦予成長的空間讓他們自己摸索、做決定也很重要。


創新人才培養秘訣二:

給予自由發展空間,適當留白


在現代社會,家長往往傾向於把孩子的時間填得滿滿當當,除了在課內時間安排非常多的課程,還會在課後安排很多補習活動,其實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卻不一定是件好事。很多領航者都不約而同地把自由發展的空間看作是創造力培養和人格健全發展的秘籍。


郝景芳:父母從不把時間填滿

作為亞洲第一位雨果獎女性作者的郝景芳,不僅是科幻作家,同時還涉略物理、經濟學研究和兒童教育等領域。她的這種跨界學習能力,是如何養成的呢?這得益於在家,她有開明的父母和寬鬆的環境,在學校,她也得到了自由發展。

創新大佬是怎樣養成的?


“我就是一個求知慾驅動的人。”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郝景芳就會去學習和旁聽。同時郝景芳也非常感恩父母,沒有非常強烈的迫使她每天必須學習,從來沒有把她的時間佔滿,讓她百分之百都學習在學校內的東西。

“我父母都一向覺得,我只要作業寫完了,考試能達到一個基本水平就可以了。剩下的時間,我可以自由選擇做什麼。所以我剩下百分之五六十的時間,從小到大嘗試過各種玩。但是後來我發現,各種各樣的這些玩,其實都不如找到一些自己特別感興趣的領域,但它是在校內知識之外的,就是真正讓自己產生熊熊熱情這樣的一些領域,更讓我有長久的動力。”

例如天文學,郝景芳從七八歲開始,通過閱讀《十萬個為什麼》這類科普書,就對它產生了熱情和好奇心。

到高中,對於這個領域的讀書和學習,就特別有興趣,大學也就學了這個專業。


創新大佬是怎樣養成的?

“我覺得從小到大,對於我來說,成長最有幫助的精神源泉,就是這種空間,這種自由度,其實一個人要從能夠自主選擇的空間裡面,獲得給自己的能量。”

對於閱讀習慣的培養,郝景芳的啟蒙來自於她母親的閱讀陪伴。“我媽媽就是小的時候給我讀書,《三百六十五夜》是我小時候唯一的一本書。父母陪伴我讀書的感覺給我很好的啟蒙,所以後來我自己就很喜歡閱讀”。

而對於保護閱讀興趣的一個方法,就是不限制孩子的閱讀選擇“父母從沒明確地要求我進行功利性閱讀。其實閱讀,還是興趣非常重要,保持興趣比必須要掌握這些知識更重要。”

創新大佬是怎樣養成的?


有了很多很好的輸入之後,郝景芳也開始主動輸出。她在初中時,就在班級裡組建了一個文學俱樂部。郝景芳感恩當時有個好老師,能夠鼓勵自己自由創作,給予肯定和點評。“而且我也很希望能夠寫好。在這樣的一個最初的嘗試和體驗之後,我就會有意識地去讀一些文學作品,就會有意識地想要去學習。”慢慢地自己就開始摸索,在文學的道路上發展,創作出了《北京摺疊》這樣充滿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優秀作品。


米雯娟:父母讓她自己去做決定和解決問題

全球最大的在線青少兒英語品牌VIPKID的創始人米雯娟,13歲自學英語,17歲開始創業。她的父母放手讓她自己去做決定,但也要承擔後果。這給予了她很大的自我成長空間,走出了屬於自己的一條路。

創新大佬是怎樣養成的?


米雯娟小時候,在河北張家口長大,初二時隨家人去了哈爾濱讀書。“有一次在數學課上,因為我剛剛轉學,課程沒有完全同步,所以我在數學課上看科幻世界的雜誌,老師就說你是最笨的學生,然後就把我趕出去了。”

在全新的環境下,又在全班同學面前,原本就因為160斤的體重而沒有太多自信的米雯娟受到嚴厲的批評,心中滋味可想而知。

創新大佬是怎樣養成的?


但米雯娟回家後,她爸爸告訴她,要自己去解決問題,回去跟老師求情。於是米雯娟照做了,自己跑回去跟老師認錯。“但是我到現在很理解我的老師,因為我覺得當一個老師很不容易。因為他一個人要教60個小朋友。”

創新大佬是怎樣養成的?


就是因為這次經歷,她知道一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為這樣那樣的打擊而失去信心,所以她17歲還沒有讀完高中,就決定跟隨叔叔去創業,開始教英語。她想要在課堂之外打造一個連接世界的教室,通過打造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平臺,用科技驅動加速教育的效率,不僅幫助孩子,還讓老師的工作變得更加輕鬆。


創新人才培養秘訣三:

叛逆調皮不代表就是差生,

好奇心驅使走不一樣的路


張璐:骨子裡的叛逆讓她掙脫束縛

張璐20多歲已經成功創業,賣掉公司,在硅谷創辦了自己的風險投資基金,還被美國《福布斯》雜誌評為風險投資領域“30歲以下30位俊傑”,也是首位獲得該領域“榮譽主題人物”稱號的華人,是許多年輕人的榜樣。但原來這位斯坦福學霸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有叛逆的一面。

創新大佬是怎樣養成的?


張璐回憶起大學時,全班同學互相評分,選所謂的優異學生,評獎學金。在其中有一項“遵紀守法”的評分上,張璐得分倒數第二,而倒數第一的是班上一個經常打架的男生,原因是她經常翹課。

創新大佬是怎樣養成的?


張璐認為,她真正的叛逆是在骨子裡的。“我是希望能夠掙脫開,比如說有些時候大家給你設定的一些女孩子或者說是你在這個年紀應該做的事情,或者有些時候會希望你成為一個和大家一樣的人,集體意識比較強。這個當然在某些階段是好的,但我可能就是由於這種叛逆的心態,對自我的這種追求非常明確,我要做我自己,我要成為一個特別不一樣的人,我要按照我想走的方式去走。”


張亞勤:好奇心驅使一路前行


從12歲考上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到留美博士,從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到百度前總裁,張亞勤在科技和商業領域締造了一連串的傳奇,但原來在讀書時也是一位特別調皮的學生。是什麼驅使他一路向前呢?

創新大佬是怎樣養成的?


“我想是好奇心吧,我比較喜歡新的東西,從小就喜歡問問題。小的時候我和我的外祖母一起生活,她總是鼓勵我去問問題,她也會問我問題。”

在大學時,除了本專業的無線電、計算機領域,張亞勤也會對物理、生物等其它領域的演講和講座感興趣,去旁聽。“大部分時間聽不懂,但我還是覺得挺有意思的。所以我現在也是保持那樣的心態,在不同的領域,我儘量去學習。”

創新大佬是怎樣養成的?


我們看到擁有創新力的人不一定是現有體系評價標準下的“好學生”,但當然,他們都足夠聰明,自學能力很強,一發奮就可以迎頭趕上。他們喜歡把時間精力花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上,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


而對於培養興趣、發現興趣而言,家庭環境和氛圍很重要,如何保護孩子們那顆炙熱的好奇心和各種與眾不同的想法,支持他們動手搗鼓,讓他們有探索的空間去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也順從他們的興趣讓他們朝那個方向一路發展下去,幫助他們逐步累積自信,在追夢的路上大膽前行,找到實現自我的人生意義!


創新大佬是怎樣養成的?

你呢,回想在成長的路上,是什麼造就了今天的你?父母又有什麼不一樣的培養方式呢?或作為父母的你,從我們的分享中有得到什麼嗎,會決定採納對待孩子什麼不一樣的培養方式嗎?


創新大佬是怎樣養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