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的愛情——杜拉斯的《情人》


似是而非的愛情——杜拉斯的《情人》

1984年,杜拉斯寫了《情人》,已年過七十。

1987年,有人問她,您對那個男人還留有什麼其他的記憶?

杜拉斯回答,我不喜歡他那中國人的身體,但我的身體讓他有快感。徹徹底底的慾望,超越感情,不具人性的,盲目的,沒法形容的慾望。我愛這個男人對我的愛,還有那情慾。

她不愛他。是的,她不爰他。


似是而非的愛情——杜拉斯的《情人》


這本書是杜拉斯帶有自傳性質的回憶,在她的記憶裡,她貧窮且自尊,父親客死異鄉,母親投資失敗致使家中破產。她有兩個哥哥,大哥在母親的溺愛下為所欲為,乖戾好賭;二哥善良向上卻常年被大哥欺壓,雖然她很喜歡經常疼愛自己的二哥,但可惜,二哥卻英年早逝。她就在這樣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中長大。

15歲那年,在渡船上遇到一個比自己大12歲的華裔男子東尼,東尼是坐黑色大轎車的闊少爺。他是華僑富翁的獨生子,東尼喜歡這名白人少女便去搭訕,兩人便搭上了。

東尼對她一見鍾情,主動用自己的黑色大轎車送她回家。

十五歲的她實在太窮了。她在寄宿學校裡知道有的女生在外賣淫,她也想找個有錢人試試,因此很主動與東尼交談。

上岸後兩人逛了西貢,還一起上館子吃中國飯菜,東尼並用汽車送她回學校。

第二天剛放學,黑色汽車就等在校門口了。

東尼把她帶到一個小公寓,這是中國富人們常用來金屋藏嬌的地方。

從那以後,他倆在這裡幽會、洗澡、玩耍,有時晚上也不回學校。

東尼瘋狂地愛著她,但15歲的她當時只知道享樂,

她想要的,其實是對方的錢。

她需要他的錢為臥病在床的母親治病,供荒淫無恥的大哥尋歡作樂,甚至想用他的錢去改變自己窮困潦倒的家。

她家裡人是瞧不起她的這個中國情人的,但也默認了。因為這位黃皮膚的情人可以帶著他們全家,去高級餐館,去逛夜總會,滿足他們那可悲的虛榮和自尊。

她在與他在長達一年半的時間裡,兩個人不斷地幽會,盡情地滿足雙方情感和慾望的需要。

在中國區的房間裡,當他們發生關係時,她對東尼很溫柔。但之後她可能會毫無感情地說她不太喜歡中國人。

東尼也負氣的告訴她,他現在甚至不能娶她:因為她不再是處女的了。

東尼有時帶她出去和她的母親和兄弟們吃昂貴的晚餐,他們狼吞虎嚥,喝得酩酊大醉,從來不和他說話。他們接受這段關係是因為男人給了女孩錢。他們從來沒有想到她可能會愛上他。畢竟,他是中國人。

從事情的開始,她和這個男人都知道這不會持續太久。

她預定要回巴黎。

而他要和一個真正的中國姑娘訂了婚。

原本,她以為自己似乎並未真正愛過這個中國男子,但在她將要離開越南,倚在船欄處看著遠處車子裡的中國情人時,她瞬間流下了眼淚……這個時候,她已經愛上了他。


似是而非的愛情——杜拉斯的《情人》


杜拉斯在開頭說的那句話,她強調慾望,似乎在迴避愛。

儘管杜拉斯字裡行間表明了獨立,對家庭的不屑,對越南女人的可憐和可鄙之情,但背後是:對自己價值深深的不確定,不確定自己的未來,是否被別人理解關愛。僅十幾歲的杜拉斯作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叛逆少女,字裡行間充斥著不願與媽媽哥哥為伍的態度。為了感受到自我價值,杜拉斯的選擇是談戀愛。

在她完全孤獨的情況下(街上沒人同她說話,家人也不會誇她好看),那她此時如若被肯定,她是非常樂意接受的。正好她撞上了湄公河上的中國高富帥,其風度翩翩,年少多金一方面多少也滿足了少年杜拉斯的虛榮心。重要的是,此人對杜拉斯一見傾心,其“小心翼翼”的態度與他懦弱的性格,更讓杜拉斯從某種程度上感到了自己的重要性,哪怕是具有欺騙性質的“自我重要性”,這法國少女也是不會輕易放手的----因為她沒有別的選擇了,她沒有什麼別的朋友了。

她本身又是在一個很缺愛又窮困潦倒的環境下長大的,母親無理由盲目甚至瘋狂的偏愛他那吃喝嫖賭樣樣精通的大哥,二哥跟她關係好點但是身體極差以至於後來英年早逝,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她是比較自卑的,而且容易被打動。她很需要一個人來疼愛她帶她離開這個陰暗潮溼的家庭,而此時的男主便成了一根救命稻草。

她選擇每天和她情人混在一起,吃飯睡覺,被自己的情人一遍遍肯定:你是獨特的,我是愛你的。

兩個人的相處模式,表象以杜拉斯為主導,她往東高富帥不會往西。但其實,如果以更加需要對方的程度來看,卻是杜拉斯更離不開她的情人。

重要的是,這種相處模式杜拉斯是喜歡的,她感到了自己的重要性和力量,即使這是脆弱的。

但她的家庭教育告訴她法國人是高貴的,中國人是低劣的。

然而現實是她們流落在越南,家庭貧困,兄弟墮落,她的命運註定是坎坷;而這男人家底殷實,父親獨斷專橫而財政在握,他的命運也是身不由己的。她依賴他的錢財,像是用自尊偷來的虛榮;他渴望她的青春,有力度的任性的態度。兩個人在情慾之中,融合。又不得不分開,女人不能戰勝膚色和民族的偏見,不得不離開,回巴黎定居。男人也掙脫不了家庭封建禮教的羈絆與壓力,不得不尊從父母之命,與一位素未謀面的中國姑娘結婚了。兩個人都是叛逆的,但也都是懦弱的。多年以後,她再回想,那是愛嗎?

這些原因糾葛在一起,女孩對這個男人的感情是複雜的。

她真的愛他嗎?不愛又怎會寫得這麼深情。


似是而非的愛情——杜拉斯的《情人》


似是而非的愛情——杜拉斯的《情人》


似是而非的愛情——杜拉斯的《情人》


似是而非的愛情——杜拉斯的《情人》


似是而非的愛情——杜拉斯的《情人》


很慶幸寫出這篇故事的是70歲的杜拉盺,而不是15歲的故事裡的小姑娘。

我相信在她年輕時必然寫不

出這樣飽含深情的文字,淡淡憂傷裡埋藏著年輕的悸動。

年老的回首,退暮的追憶,70歲已然閱盡世事,也已然滄桑


似是而非的愛情——杜拉斯的《情人》


似是而非的愛情——杜拉斯的《情人》


似是而非的愛情——杜拉斯的《情人》


她想起的是她15歲時的第一個男人,雖然在開頭時是一

場各取所需的交鋒。

但歲月強大,足以磨平

過去的罪與邪,只留下生澀虞誠讓人動容。

我們不能責怪杜拉斯試圖美化那場身體與金錢的慾望交易。

故事最後,中國男人在轎車上目送女孩離開,他默然不語,女孩卻消然淚下,這使人看到,這場從慾望到愛情的跋涉終於昇華。

或許愛情,當日並不存在,只因為有了回憶的濃妝豔抹・愛オ以情初開的面目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