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宗族 王者之風

劉氏宗族 王者之風

劉氏宗族 王者之風

  劉姓複姓始祖——士會

  劉累是有史記載的劉姓始祖,然而他和他的後人先後改稱御龍氏、豕韋氏、唐氏、杜氏、司空氏、範氏等,其本氏“劉”反倒不常見。

  後來,劉累後裔士會的一支子孫,生活在當時的秦國,才又複稱劉氏。劉氏是在什麼背景下“復興”的?“複稱劉氏”的始祖是誰?

  城濮之戰

  士會:劉、範、隨等姓的

  共同顯祖

  浙江財經學院副教授劉佑平在《中華姓氏通史·劉姓》一書中說,在劉姓的早期歷史中,除了劉累之外,還有一個著名的人物,就是士會。劉累是有史記載的劉姓始祖,而士會的一支後裔,則是劉氏後人公認的“複姓始祖”。

  公元前632年,晉楚之間爆發了一場著名的戰役,就是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之戰。

  當時,楚國聯合陳國、蔡國、鄭國、許國,出兵十餘萬,晉國派出的軍隊,只有五萬多人。這場戰役實力懸殊,楚軍志在必得,而晉軍採取了“退避三舍”的戰略方案,最終大獲全勝,從此奠定了晉國的霸主地位,這場戰役也成為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當時,士會在軍中代任戎右之職,作戰十分勇猛,在戰役中起了關鍵作用。戰後,他受到重用,先後輔佐了晉文公、晉襄公兩位霸主,成為晉國的股肱之臣。

  因為功勳卓著,士會在原有封地隨(今山西介休西南)的基礎上,又加封了範邑(今河南範縣)。所以,他不僅是劉姓的顯祖,也被範氏、隨氏後人尊為得姓始祖。

  複稱劉氏

  士會後裔在秦國複稱劉氏

  公元前621年,晉襄公去世,太子夷皋年幼,為了國家命運,大臣們商議後決定廢太子,改立晉襄公的弟弟公子雍。士會與先蔑出使秦國,迎接在秦為官的公子雍回國繼位。

  不料,士會和公子雍返回晉國的途中,晉國政局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大臣們迫於晉襄公夫人繆嬴的壓力,立年幼的夷皋為國君,並派兵阻擊秦軍,阻止士會和公子雍回國。士會被迫出逃到秦國避難,開始了長達7年的流亡生涯,他的妻兒、族人也先後逃到秦國與他會合。

  士會在秦國也很受重用,成為秦軍的謀士,幫助秦國奪取了晉國多座城池。公元前614年,晉國大臣集會商議後,決定為士會平反昭雪,並最終請他回到了晉國。

  《左傳》記載,士會返晉後再受重用,後來更執掌國政。在他的治理下,晉國“端刑法、緝訓典、國無奸民”,國力日益強盛。後來,士會在範邑去世,諡號為“武”。

  士會歸晉後,他的一部分子孫留在生活了7年的秦國。這支子孫沒有自己的領地,也沒有任何官銜,便去掉了杜氏、士氏、隨氏、司空氏等稱號,複稱祖先劉累的劉氏。至此,劉氏才算最終固定下來,但已經不復顯赫,在秦國的地位幾乎與普通百姓沒有兩樣,同樣要承擔秦國繁重的徭役。直到400多年後,這一支劉氏子孫中的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劉氏才又重新輝煌起來。

  河南商報記者看到,在中華劉姓始祖苑的世界劉氏紀念館裡,士會的塑像赫然在列,旁邊的牌子上註明為“累公三十六世裔孫”。

  宗族文化

  劉姓的宗族文化,有一種王者風範

  每個中華姓氏,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宗族文化。比如,朱姓尚武崇學,孔姓崇文重禮,黃姓看重孝道和開拓精神,蔡姓的家規一半與讀書有關,等等。

  劉佑平認為,與其他姓氏不同的是,劉姓的宗族文化中,透露的是一種王者風範。

  如今,不少劉氏族譜上,都會寫上“御龍精神”4個字,相當一部分劉姓望族以“御龍堂”為堂號,劉姓子孫常被教導:“你是幹大事的人。”中華民族自稱“龍的傳人”,而劉氏則以“御龍”自居,這種自命王者的霸氣便可概見。

  如今,劉姓的“王者之風”和“御龍精神”,早已脫離了王侯將相思想的桎梏,成為劉氏子孫激勵自己奮發向上的精神動力。

  三祖遺訓

  劉姓的“三祖遺訓”

  河南商報記者發現,不少劉氏族譜上的“祖訓族規”中,都謄抄著三則祖宗的遺訓,這就是“三祖遺訓”。

  這些遺訓中的一些名句,其實也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傳統價值觀念。這些遺訓的“作者”,在歷史上全都赫赫有名: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蜀漢昭烈帝劉備。

  西漢高祖遺訓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而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克,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東漢光武帝遺訓

  捨近謀遠者勞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故曰:廣文地者荒,務文德者強;有其有者安,貪人有者殘。

  蜀漢昭烈帝遺訓

  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善惟德,可以服人。

  另外,劉姓著名的“祖訓”,還有明初劉基的《傳家寶》,其中的一些語句,在民間流傳極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