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就唱出來!“戲城”界首音韻在流淌

界首無疑是一座戲城!"當我與一位國內文藝界的知名藝術家說起界首戲曲的起源和輝煌後,他情不自禁的翹起大拇指這般稱讚地道。說實在的,我從內心深處也十分贊同他的這種評價和稱謂!


愛就唱出來!“戲城”界首音韻在流淌


界首坐在落在安徽西北角的豫皖邊陲,袖珍般的小城,處處散發著濃郁的文藝氣息,魅力無窮。如今,當你徜徉在界首的大街小巷,你都會聽到瀰漫在那每個角落的"吱吱呀呀"戲曲聲,就像你漫步在廈門的"琴島"鼓浪嶼,不經意間就會聽到悠揚悅耳的琴聲。

一彎沙河水自河南省桐柏山一洩而下,奔騰向東,亙古不息。豐盈的沙河水滋潤著中原大地並養育著兩岸的黎民百姓,界首人由於地理區位原因,深受中原文化風俗習慣的影響,中原戲曲文化藝術薰陶了一代又一代界首人。


一、著名的戲曲劇種 發源於斯


說起界首戲曲,你也許會不曾想象到有三個戲種發源於界首這座小城:大名鼎鼎的淮北梆子、被稱為戲曲"活化石"的界首漁鼓和草根味很濃的界首扁擔戲。如今,淮北梆子和界首漁鼓分別於2011年、2006年被列為了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界首扁擔戲於2011年被評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愛就唱出來!“戲城”界首音韻在流淌


在界首,還有一個輻射豫皖魯蘇四省、有較大影響力的、擁有200百多年曆史的古老演出平臺——苗湖書會,苗湖書會於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6年,在中央電視臺《叮咯嚨咚嗆》欄目,苗湖書會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苗清臣老先生與流行樂壇當紅歌星"電音女王"尚雯婕,把古老的傳統戲曲界首漁鼓與現代流行歌曲元素進行完美的結合,共同創作出來了一個揉合戲曲歌曲於一體的新作品,三上中央電視臺,驚豔了電視臺現場中的文藝界大腕級人物李谷一、蔡國慶和趙忠祥等,也震撼了電視機前的億萬觀眾,讓界首漁鼓在國人面前大放異彩,名聲遠播。

愛就唱出來!“戲城”界首音韻在流淌


二、眾多戲曲名家 成名於斯


特別是抗戰時期,當時素有"小上海"之稱的界首十分繁華,光城區唱戲的舞臺就二十多個,劇種紛呈,豫劇界的有馬金鳳、徐豔琴、毛愛蓮、閻立品和田岫玲等,京劇界的有張菊隱、張畹華和李旭東,評劇有李桂花、鮮靈芝,曲劇有陳萬順、洋白菜,越調有大寶貝、小寶貝,令人驚豔的是清末皇帝溥儀的堂弟溥儇也輾轉到界首,他唱青衣花旦,《貴妃醉酒》《霸王別姬》《回荊州》《武家坡》等戲,演得十分嫻熟,唱做俱佳……諸多戲種和眾多演員雲集界首,這在全國的縣級城市都是十分罕見。後來的豫劇"四大名旦"馬金鳳、閻立品、毛蘭花、徐豔琴戲曲表演藝術家,當時她們都是在界首嶄露頭角,唱紅成名,走向全國。著名戲曲藝術家馬金鳳後來曾回憶在界首的那段日子,十分動情地說:"1942年到1943年,在界首那段時間,是我藝術生命成長的關鍵時期,我將終身難忘!""界首是我第二故鄉!"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不可否認,這一大批戲曲界精英在界首的空前雲集,的確把界首人的戲曲素養和戲曲愛好帶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戲曲在界首得到了充分地傳播和普及,戲曲走進了每個界首人的心田,滲透到了每個界首人的靈魂深處。


三、眾多戲曲名劇 誕生於斯


在抗戰期間,不僅戲曲演員雲集界首,而且大批戲曲劇作家趨之若鷺地也都來到界首,從而有力地促進了戲曲的極大繁榮發展。如《秦雪梅弔孝》(後來改為《秦雪梅》由河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寇準背靴》《冷雪雁》《紅娘》(後來改為《西廂記》由河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等一大批飲譽全國的著名戲曲劇本,都在界首創作問世,並走向全國,唱響全國。

四、如今戲曲隊伍依然紅紅火火

目前,界首註冊戲劇演出團隊有 100 多家,常年活躍在廣闊的農村田間地頭和城市的街頭巷尾,其中,薄戰士為代表的戲曲演出劇團最為著名、影響最大,他的演出深受魯豫皖三省觀眾歡迎。薄戰士於2009年被評為"十大江淮戲曲明星",他的戲曲藝術團於2016年被評為安徽省民營藝術院團"百家院團"。


界首的這種戲曲現象,像是綻放在中國戲曲藝術界一朵璀璨耀眼的奇葩!真是很獨特、很厚重,魅力無窮,界首,真的無愧於"戲城"的稱號!我曾暢想能把界首作為"戲曲名城"申報國家級或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該多好呀!如果能申遺成功,界首"戲城"這張名片將會擦得更亮,熠熠生輝!


作於2018年6月5日-界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