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学校教师工资有三六九等,而工作任务却平均分?大家怎么看?

绿色人生539


题主所说的工资和工作量都是引起教师之间矛盾的诱因。

一、关于工资

1.工资分配不均

要说清楚工资分配不均,首先要搞清楚教师工资的组成。老师的工资一般是由岗位工资(与职称有关)、薪级工资(与学历和教龄有关)、绩效工资(与每个月的工作量有关)和地方性津贴(与工作单位地理区域有关)这几部分构成,所以无论哪一方面具有差别,都会造成工资不等。因此经常看到,同一年入职同一单位工作的教师,十年后工资会相差一大截,大家都被工资制度划分为了三六九等。


2.工资引起的问题

拿我们这个地区来说,同一年入职同一单位的老师,薪级工资和地方性津贴没有差别。绩效工资也因工作量相当而差别不大,所以拉开差距的就是岗位工资,它完全由职称高低来决定。如果在入职5年后,甲老师评上了中教一级职称,他每月会比乙老师多拿大约300多元;如果10年后,甲老师评上了中教高级职称,乙老师还是中教二级,那么工资差距会达到每月1000元左右,一年下来就是1万多元,关键是这还影响了五险一金的比例。所以说为了缩小工资差距,老师们就拼命的去评职称,可是职称哪那么好评!首先有名额限定,接着是论资排辈,好不容易准备齐全评职称所需要的条件,结果条件又变了。所以说评职称除了靠能力之外,关键靠的是运气和人脉。正因为如此,现今的老师绝大多数都支持取消职称评审,因为评审过程中的苦和痛,只有老师们自己知道。


二、关于工作量

1.工作量分配也不均

题主所说的工作任务平均分,我没有体会过。在我们这里,工作任务根本不可能平均分配,往往都是教龄短的,职称低的,工作量最大;教龄长的,职称仍然低的工作量次之;教龄长,职称又高的,基本上属于捡闲差。说起来似乎都很有理,第1类人大多年轻,年轻就要多干吗,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第2类人基本属于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工作起来非常有经验,那就多干点,另外不是没评上职称吗?通过增加工作量,来取得评职称的条件;第3类人年纪偏大,评上高级职称后基本也快退休,体力和精力都跟不上了,无论从管理层还是一线的老师都会对其进行谦让,所以工作量很少。


2.工作量带来的问题

如上所述,不同人有不同的工作量似乎无可厚非,而问题就在于时间长了大家都觉得理所应当,年轻老师就该多干,中年老师就该挑大梁,而年纪大的老师就该是闲着。所以就出现了分工严重不均等,有人整日奔波还干不完,有人却无所事事。最让人生气的地方在于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靠工作量带来的绩效工资差距最多不到300元,而靠职称、教龄带来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差距却可以高达2000元,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我干的多,为什么还拿的少?所以说工资组成部分中的不同差距也造成了教师之间的矛盾。时间长了之后,无论是年轻的、中年的还是年纪大的,都不愿意再干活,谁不喜欢歇着。


后记:按劳分配大家都无怨言,缩小差距不会激化矛盾。教师队伍1700万人,期盼职称评审和工资分配能够朝民心所向的方向进行改革。



紫木玉


今日头条中关于中小学教师的话题最多的就是工资,还有教师职称的。这两者联系紧密,后者决定定前者,所以大家对职称关注度高,职称也饱受诟病。

教师工资的构成有如下几大块:①、岗位工资 这块占大头,比如中一职称的靠十、九、八三级,副高职称的靠七、六、五三级,剩下的五、四、三、二、一是正高,相当于教授级别的,数字越小工资越高。特别是正高职称普通教师想都不想,为少数人设置的。②、薪级工资 这部分主要跟教龄有关,俗称一年滚一档,也就是晒太阳,撑死你工作四十来年,非议的少。③绩效工资 这些在温总理时候实行的,现在也纳入工资,实行考核。④政府性奖励 我们这近两年才发的,由于公务员发放这类钱,教师低人一等没发,是在教师上访后才有的,对照公务员,各地区有差异,这也正常。


教师工资出现三六九等原因是: 首先是职称门槛导致的。职称评定的苛刻条件把一部分人挡在门外,初级职称不存在,主要是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职称评定条件和学校指标是罪魁祸首,特别是指标和学校还不等,人为操纵,滋生腐败。其次职称中档位受指标限制。比如中一职称中,八级分到你学校有几个指标只能聘几位,后面的人没机会了,除非有的老师退休或升高职空出来。

人总是追随利益,好处大家抢着上。学校也不例外,拿着高工资的不一定想多干事,年轻人觉得自己工资低待遇差也不想多承担任务。所以不少学校在分课程的时候,要求每位教师达到平均工作量,虽然实行绩效考核制度,也就是绩效工资这块,学校在职的每位老师都拿出相同的钱数,学期结束考核往回得,况且每位老师也不想在绩效考核中多拿别人的钱,好说不好听。因此学校多数情况下任务平均分,除非个别特殊情况,或者年老的教师工作量少点,其他的任务差不多。



【结束语】 教师的职业是光荣的,可是教师的待遇不尽人意。所以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从事教育,更留不住年轻教师在农村小学。当前中美贸易战比拼的就是科技人才,这从那里来?肯定是教育,社会需要进步需要发展,更需要教育。


江南烟雨220667845


一个学校工资分三六九等,工作却平均分,依我看,这还算是好的了!有些学校工作多的拿得少,基本不干活的反而拿得多,你又如之奈何?

学校里工资差距主要成因无外乎三项:一是岗位工资,也就是职称工资,从初级到中级、高级,差距每两级之间便有千元/月。现在中小学设到正高,差距更惊人了。

二是薪级工资,也就是工龄和岗位任职年限交叉形成的工资,年限越长职称越高的薪级工资就越高。

三是绩效工资,扣除每月随卡走的基础绩效后,奖励性绩效差距其实并不大。比如中级十级与副高七级只有70余元/月的差距。

所以,只要职称高、薪级高,哪怕工作量畸低,奖励性绩效几近于无,也比低职称的、刚入职的、工作量大的老师工资高。

各校在计算奖励性绩效时,还有很多对于行政后勤人员的倾斜政策,将他们按职务折算工作量,稀释了一线老师的付出,造成了新的不公平。

但是,绩效工资总量这么多,还是从教师应发工资中扣除的,不可能差距悬殊,所以,干得再多也抹不平因职称、薪级产生的差距。

最好的办法是一方面规定高职称者应该承担更多的基础工作量,否则,就按完成量来核减工资。另一方面,筹措奖励性绩效工资资金,不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而是另起炉灶,并且分开档次,完全按工作量来衡量,与职称全脱钩。这个差距至少要与职称产生的工资差距持平,才有意义,否则,就是隔靴搔痒,没啥实际意义。



剑客谈教育



我想对这个问题我应该有发言权。我工作20多年,2017年才评上职称,比起我们同学至少差了一级,一个月大概要少两百多。

1.老师工资为什么会有三六九等。

老师工资不同,主要是因为职称不同。特别是对于新学校的老师,老师们从四面八方调入一所学校,有的工作二十年都没评上职称,有的工作十来年就评了职称,再调入新学校,工资差距就大了。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义务制学校。小学老师和初中老师评职先后不一样。即使同时参加工作,评职称的时间也不一样。就拿我和我同学来说,我评的是小教职称,他评的是中教,尽管是同一所学校,但是中教职称有名额,小教职称却没有名额。所以我们的职称是一拖再拖,这就导致我比他的工资低了很大一截。

除了打卡工资以外,高级职称在加工资时普遍要多一些,以前的差距还更大,这就导致初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的工资差距越来越大。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是绩效工资。做的工作量不同,效果不同,所得的绩效工资也不一样。


2.在很多学校存在工作量分配不均衡。

大部分学校工作任务是比较均衡的,但是我们学校一直就存在工作量不均衡的情况。因为有的老师宁可少拿钱也不想做事,有的老师好说话,做事踏实,领导也喜欢安排他们做事,找这样的老师做事领导们省心,也放心。

我们学校有两位老师带的是上自习的班级的主科,担任教研组长。我就上了六年级语文,当班主任,还当教研组长,另外担任学校报道员,还是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室的联络员。不是因为我的工作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我比较好说话,领导一安排我做事,我就乐意接受。

我们学校有的老师工作量就比较少,因为学校领导一安排他们做事,他们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理由。被拒绝了一两次,领导也就不再找他们了。

3.工资多少学校没有发言权。

目前,我们的工资依然主要是以职称为依据,而职称评定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分配名额,自己还要符合条件。

给谁评职称并不完全由学校说了算,老师自己还要努力。

而绩效更主要的是看你的工作量以及工作效果。只要有足够的工作量,工作效果比较好,那么绩效工资相对就高得多;反之,则会出现较大差距。

有的学校老师对绩效工资发放意见挺大,平常学校安排工作时推三阻四,但是等到领钱时发现自己领的少,又埋怨领导不给他安排工作。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教师的工资的确分三六九等,但是工作量从来不会平均分。

一、工资分等级

一个教师工资的多少会有很多因素的制约,比如教龄、职称、学历等。

即使同一年分配的教师,由于学历的不同,工资也会有所差别。

其中教师间工资拉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职称。一级教师每个月会比二教教师多出700多元,高级教师又会比二级教师多出1000多元,其中五险一金也会相应的上涨。

但是职称的晋升会很困难,需要一定的教龄、公开课证件、教学成绩证件作为保障。每张证件的背后却需要付出大把的时间和辛勤的汗水,只有评过职称的老师才懂得里面的辛酸。

二、工作量不会平均分

题主所说的工作平均分,这种现象根本不可能。

学校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学校的教学工作都是以年轻教师为主力军,教龄越短,职称越低,工作量越大,他们主要教学语、数、英等主要学科。

2、年龄偏大的教师、职称偏高,他们不会考虑继续晋级,并且精力有限,只是在熬年限、等退休。所以他们主要教美术、体育、音乐、实践等考试不会考到的学科。

3、学校中高层,他们也会代课,但是都是教小科,每次上课都是以各种理由不去上课,让班主任代上。

累死的累死,但拿不到证件;闲死的闲死,但每次都能拿到证件。

上课的时候不见人,抢证件的时候比谁都积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在教师这个行业可谓体现的淋漓尽致。


数学微课


每个教师身上都有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就是职称。教师就是被不同的职称划分为三六九等。暂且不说这职称是否与教师的实力相符,单从职称定三六九等工资来说,我想试问一下:这三六九等的工资等级是否代表相应的工作量和质?

题主所言的工作量平分,大概指每周课时数彼此相当,这是相对的平均。

工资是以职称为主导,有什么职称就有什么样的对应工资。也就是说工资是和职称发生了关系。而题主是按正常的工资本义来考虑的,工资本来是与工作实际发生关系的,有什么样的劳动就有什么样的工资。两种思考方向不同,结论自然就不同。职称工资制度是跳过劳动实际,直接以职称套工资的,它不考虑劳动量的多少和教学业绩的优劣,因此它是武断、任性的,它自身对劳动价值的否定,导引着教师对劳动的否定甚至歧视。现实中那些职称低、工资少而工作量并不少甚至还多的教师饱受被歧视的痛苦。工作量相当又业绩合格甚至优良,而工资却少,这就是一种分配制度上的差别对待的歧视。那些仍然认为依职称定工资具有合理性的想法,是顽固不化、对教育和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哪怕依课时量来定基础工资,也比职称套工资强一万倍!

职称套工资制度的初衷是调动积极性,可是这种正面作用非常有限。职称工资制度已演变成一颗毒瘤,是引发教育内诸多矛盾、教师积极性整体不高、教师身心健康受损(因职称而身心疲惫或心力交瘁)、教师职业道德上不去(只爱职称就好、何需爱岗敬业)的重要原因。职称套工资制度,可谓”罪孽“深重,已严重阻碍并扰乱了中国的教育!

百姓茶馆呼吁:教师职称套工资制度亟需改革,刻不容缓!





百姓茶馆话人生


在今日头条上看到一篇关于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的文章,文后跟贴若多,对此一直有看法,也就忍不住也跟了几句:

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是极其荒谬和极度不公平的。中小学教师一般都是担同等课程,譬如农村小学早些年一二年级都是包班,无论上课批改作业等等,完全没有任何差别,那时大家和睦相处,很和谐的。但因职称评定,有人高级,有人一级,或二级,工资立马拉开距离,而且差别很大,一样干活出力,一样付出,却同工不同酬,想想是多么的不合理。再说了,就是所谓的高级教师,也仅仅是所教班级的几十个学生受惠,(而且评职称里面猫腻很大),并没惠及全体学生。最主要的是中小学评职称无形中增加教师矛盾,大大伤害低级职称老师。(好在凡低级者均是弱势,只能含屈而忍)。中小学评定职称人为地制造不公,太失策了!


闲云61095578


编者按:学校教师工资有三六九等,这是由于职称评审制度完成的差距,这种差距是人为的不按劳分配的结果。这种职称制度不仅仅把教师工资分为三六九等,还把教师本身分为了三六九等,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等级制度,导致教育制度极度僵化,教师创新能力完全消失。



为什么教师工资差距如此之大,分为三六九等,让我们来一起来了解一下 。

经常会听人说,同样都是教师,为什么工资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造成教师工资差距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国家统计局曾公布了2018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2461元,其中从事教育类行业工资为年薪9.23万,这可把老师们给吓一跳,各地老师纷纷吐槽自己的工资严重拖了教育行业就业人员的大腿。

这个数字一出来,着实的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在大家的意识里教师的工资是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的,很多的老师纷纷表示自己到死,即使评上高级职称也仍然拿不到这个年平均数,还有的老师表示难怪人人都喊教师工资高,原来真有比你高很多很多的。

2018年事实上我国从事教育类行业的平均年收入确实很高,看到这个数字的我,都在想自己还能考教师吗?当然这是我的一句玩笑话罢了。



根据真实数据表明,目前全国各地教师的工资差距真的很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地区差异和城乡差距教师工资差距大。(重要因素)

相信这个大家都懂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就直接决定着薪资多少和消费水平,在一线城市的教师肯定比在四线城市工作的老师的工资高,在东部沿海地区的老师肯定比中西部地区老师的钱包要鼓的多,同地区对比的话,市区的老师工资比乡镇老师的工资高;即使你评上了高级职称,但你在落后偏远的地区,工资依然不是很高!

二、职称等级上的差异 (主要因素)

一般高级职称的工资远高于中级和低级教师的工资,而且很大一部分地区,每级职称的工资仅按最低岗位工资套现,即高级职称套专技七级的工资标准,中级职称套专技十级的工资标准,初级职称套专技十二级的工资标准,而中间的专技六级、五级、八级、九级和十一级工资标准却不设岗位,这样一来使职称工资的差距拉得更大。

工资差距大也就算了,在学校工作任务分配上却是平均分的,甚至初级职称的教师工作任务比高级职称的教师工作任务多得多,如此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导致优秀师范毕业生对教师职业都避而远之,造成无人竞聘的怪事。所以,只要取消职称制度,将会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加入教师队伍,促进教育良性发展。


孖无悔观教育


首先是必须明确,学校的工作任务是无法平均分的。

教师的主要工作包括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和教育学生等等。这些工作中,大多是无法具体量化的。比如辅导学生,管理班级等等。就是可以具体量化的上课节数,同样是每周18节,20节,但年级不同、科目不同、班级不同,其工作强度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不能说上课节数一样就是平均了。

其次是,教师的工资,不是完全按计件或计时发放的。涉及到教龄、职称和学历等多种因素。在一所学校中,教师的教龄、职称和学历往往存在事实上的差别。因此,教师的工资有区别是正常现象。

最后是,学校要确保教师工作量尽力平衡,避免差别过大造成教师心理不平衡而影响教学积极性。


老黄新观察


为什么一个学校教师工资有三六九等,而工作任务却平均分?大家怎么看?

子木老师将针对这个问题,认真分析,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在学校总有人在说工资的事情,似乎老教师工作量少些,拿工资少些,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1、老教师也年轻过,记得自己年轻时,同时带过三个班级的语文,工资70块钱,老教师比我多一倍多,也没有觉得自己冤屈。很多年轻人都是如此,只是觉得年轻时,正是锻炼自己的时候,出点力也是应该的。

2、老教师工作基本上都参加工作二三十年了,当年的工作条件更苦,生活也很苦,就是这样一年年过来了,努力工作,努力取得成绩,参加县区基本功大赛、优质课大赛,参加省市优质课大赛,取得较好成绩。发表论文,不是那些纯理论的,二是自己工作中的亲身经历的事情,分别发表在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杂志上。哪有时间去说三道四,跟人家比工资高低?

3、不排除有些人依靠着自己的各种关系评上的职称,但是大多数还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评上的,因为在学校进行初评,到县区再评,最后进入市里终评。也是需要条件的,你的条件比别人好吗?当别人在熬夜写论文时,你在看电视;当别人研究教学与教学方法时,你在享受天伦之乐;当别人不断进修时,你在喝酒;当别人工资拿得高时,你不淡定了。该你吐槽了!呵呵,有意思吗?

第二、那个学校、哪个单位的工作量可以平均分?工资必须相同?

1、不要说学校,任何单位的工作量都不可能平均分,因为各项工作都有,很难量化,不可能所有的工作都是计件工作,做一件给你一件的钱。尤其是学校,做后勤的、教学一线的,教干,工作量可能一样均分吗?

2、工作即使均分,工资就一定相同?第一年参加工作的和参加工作几十年的必须相同?工厂里的老板必须和工人同工同酬?学校领导必须和刚毕业的新教师工资必须相同?等你工作三十年后,你再说这话?有的教师连班主任都没有带过,让他跟那些老班主任一样的工资?还有的教的学生成绩总是比别人差很多,也得和别人工资一样多?

3、还有,谁能把学校的工作均分到让每个人都满意?学科不同,你怎么量化?教语数外的和音体美的老师的工作量如何均衡?也不要音体美老师也每天布置作业,每天批改?一周一检测?校长的工作量和一般教师的如何均分?

第三、为什么很多教师十分反感评职称?

1、职称,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有自己的一套评价系统。教师职称评定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的一种综合性评价,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职称本身没有什么错,这是进行操作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2、现实中在职称评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弄虚作假、按资排辈、人情关系等不公平的现象。这种现象很难真正完全消除。我们是个重视人情的国家,几千年都这样过来了,要想一下子完全改变,根本做不到;换做是你自己,你会超脱世俗吗?所以说,改变不了世俗,就想改掉职称评价体系,但是就目前而言,估计也很难。因为还没有其他相类似的评价系统来替换它。让大家很反感的,还有就是职称的名额限定问题等等。

3、其实在职称背后隐藏着更多的问题。比如职称改革的严重滞后,已经远远不能与教育发展变化相适应,使得职称不能准确 反映教师的德能勤绩,评定办法也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教育教学,成为一种与“金钱” 直接挂钩的“待遇”,越来越脱离职称设置的目的和初衷。

总之,怨天尤人改变不了什么,大家都是带着镣铐跳舞的人,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现有规则中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让自己走得更远些。或者说,让自己更强大些,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