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邢台市全面打响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


聚焦“一城五星”重点区域和工业企业排放精准发力、搬迁重污染企业破解“重化围城”、市生态环境局主管局长包联50家重点企业…… 3月3日,全市“打硬仗、守底线、退后十”誓师大会召开,全面打响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

邢台要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2019年底,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PM2.5退出全国倒十目标,并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斗,是一场科学施策、精准发力的蓝天保卫战。

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武健

重磅!邢台市全面打响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


坚定信心,凝聚共识

全面打响蓝天保卫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赢蓝天保卫战,事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事关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和美丽邢台建设。

市委书记钱三雄在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以破釜沉舟的力度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好蓝天保卫战,力争到年底PM2.5平均浓度退出全国倒十。

市长董晓宇在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聚焦PM2.5“退倒10”年度目标,调高标准,依法管控,打一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的标志性战役。

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专题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按照PM2.5退出全国重点城市倒三十的标准,坚持高标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科学治理,坚决打赢PM2.5退出全国重点城市倒十这场硬仗。

冲锋号角已然吹响,目标导向已然明确。全市上下正在克服缘于地理环境和客观条件的“认命论”“输入论”“投降论”,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狠抓落实。

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发出助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倡议书,并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专题视察调研活动,同频共振,建言献策;

聚焦重点,舆论先行,自揭伤疤。市委宣传部迅速组织邢台日报社、邢台广播电视台开展大型新闻督查行动,公开曝光问题200余个;

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制定大气污染治理相关专件,严格组织考核,严肃追责问责;

市生态环境局新班子叫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敢打必胜”的环保精神,并提出,PM2.5平均浓度不退出全国倒十,班子成员全体辞职;

市住建部门对建筑工地扬尘防治进行全天候巡查,违法扬尘立即责令停工整改;

市城管部门开展建筑垃圾大整治热潮,针对大外环范围内建筑垃圾,进行彻底清理;

市公安交警部门加强主城区周边道路管控,实施精准打击、重点治理;

……

一场同心同向、群策群力、众志成城的蓝天保卫战在邢襄大地全面展开。

科学施策,全面发力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蓝天保卫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要动真碰硬,但绝不能蛮干,必须依靠科学。

我市坚持科学施策、精准管理、全面发力,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甚至壮士断臂、凤凰涅槃的力度,采取一系列超常规措施,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今年要重点在以下方面精准发力:在“一城五星”重点区域治理上精准发力,在重污染企业搬迁上精准发力,在全过程管控上精准发力,在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上精准发力,在工业企业深度治理上精准发力,在强化在线监测平台上精准发力,在散乱污企业整治上精准发力,在强化执法上精准发力,在应对重污染天气上精准发力,在扬尘污染管控上精准发力,在机动车污染整治上精准发力,在散煤污染治理上精准发力。

着眼长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更加坚定。我市把重污染企业搬迁作为解决“重化围城”问题的突出抓手,作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根本举措,对企业有意愿或影响市区大气质量的重污染企业,大力度督导搬迁,加快邢台钢铁搬迁退市步伐,12月底前中钢邢机完成整体搬迁升级改造。

一手抓环保须臾不可动摇,一手抓发展谋求高质量赶超。连日来,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各级各部门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战都要赢”总思路,聚焦“一高两低”,创新云招商方式,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以“妈妈式”服务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达效,打出赶超发展系列“组合拳”。各县(市、区)先后举办了多场网络“云签约”活动,共签约招商项目101个,总投资379.31亿元;各县(市、区)130余个重点项目陆续集中开工,总投资达340余亿元。

重磅!邢台市全面打响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


聚焦企业,精准发力

决不搞“一刀切”

疫情期间,大多数企业停产、工地停工、超市停市、物流停运、人员流动大大减少,但空气质量并没有明显好转。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最容易进行污染源解析,主要污染“源头”就是连续生产的企业。

生态环保工作将聚焦企业、靶向施策。对“一城五星”环城工业大户坚持“四个一”,即:企业无论规模大小、贡献大小、法人代表名气大小,排放出了问题一律平等、一视同仁、一个标准、一样追责。

然而,把企业管住,并不是把企业管死、把产业管死,而是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对企业“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做到一企一策、精准管控,决不搞一刀切。

当前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生态环境部门对即将复工复产的环保达标企业第一时间介入,开辟绿色通道,特别是做好治污设施调试运行、在线监控联网核准等工作,全力支持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步伐,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铁腕治污,依法治理

确保今年退出全国倒十

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必须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力度,铁腕治污,依法治理,确保今年退出全国倒十。

制定印发《邢台市进一步强化重点大气污染企业总量控制严格管控标准的实施意见》,对216家重点排放大户分级实施排污总量控制,重点是位于大气污染传输主通道的电力、钢铁、焦化、水泥、玻璃、炭黑等排名前50的排放大户,确保在2019年实际排污总量的基础上,今年6月底前下降30%,7月1日起下降50%。对216家重点企业实行属地政府县处级干部分包制度,排名前50家的重点企业同时由市生态环境局主管局长包联。对超总量指标的,公开曝光,开展解剖式检查;对违法排污的,依法治理,顶格处罚。

治沉疴顽疾需下猛药。连日来,市生态环境局高悬执法利剑,重拳出击,以市区周边工业企业和排污大户为重点,组织开展连续突击检查--

2月27至28日,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及“一城五星”分局,对6家重点排污企业及市区周边51家涉气企业(停产29家)进行突击检查,发现一批环境违法问题,依法严厉予以查处。

2月28日至29日,市生态环境局继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组织市县力量,重拳出击,严查快处,发现问题18个,立行立改11个,立案处罚90.1万元。

3月1日至3日,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市县力量,开展不间断检查,发现问题16个,立案处罚165.2万元,移交公安机关处理5起。

“不论哪个企业,只要违法排放,坚持顶格处理,该关停的关停,该移交的移交,该问责的问责,杀一儆百,真正起到了震慑作用。”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突击执法检查将常态化坚持,宁可得罪少数人,也要让全市790万人民早日呼吸上新鲜空气、享受到蓝天白云,助力邢台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

深度评论

天下难事怕登攀

邢台日报评论员

有着3500年建城史的邢台,自古以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曾是我们无数邢襄儿女的骄傲。然而,近年来却因一顶雾霾的黑帽子,让我们抬不起头来,好项目难引进,好人才难留住。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为全市高质量赶超发展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没有退路、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

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和市“两会”向全市人民做出庄严承诺,要以破釜沉舟的力度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好蓝天保卫战,到年底PM2.5平均浓度退出全国倒十。几个月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迅速形成共识,同心同向、积极行动,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全面打响了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日前,我市又召开誓师大会,生态环境等部门就“退倒十”发誓言、表壮志,决心背水一战,坚决打赢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

享受蓝天白云、和风丽日,是全市人民的向往、是全市人民的权利,更是党委政府为了改善民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障。没有好的生态环境,优质客商不会来,高端要素也不会来,外地游客更不会来,高质量赶超发展便无从谈起。惠民生、促发展,都需要我们必须打赢这场攻坚战。古时漳河边,今朝阴霾下,一样的破釜沉舟、绝境求生。前方唯有一条路,痛下决心治污染!

铮铮誓言在耳,戚戚蜚语亦生。痛下决心治污染,必须扭转有些人的认命论、投降论,认为老祖宗给我们选的地理位置不好,我们邢台天生就是这个命。地理地势当然有一定的原因,但怨天尤命无益,太行山不能炸,邢台城不能搬,再说这些也不是形成雾霾的充分条件。邯郸、保定和我们一样都是太行山山前平原,但是空气质量经过大力治理后,明显好于我们;还有一些人认为,是周边地区的输入性扩散影响了我们的大气质量。可有不少时期,四周地区的空气质量都比我们好,怎么能污染了我们?不难看出,真正的原因是有些地方和部门领导重视不够、工作标准不高、执法力度不严,让一些重污染企业心存侥幸,偷排偷放。疫情期间的环保督察、新闻督查都证实了这一点:还有大量的排污企业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一味强调客观原因,不从自己主观上找差距,治理大气污染就永远抓不好,邢台就永远没希望。

也有人认为,近年来我们邢台苦苦挣扎,始终徘徊在倒数一、二的位次,如今要在一年之内退出倒十,是长官意志,是脑子一热的武断。殊不知,这一目标的提出,既有科学分析,又有反复认证,更有精准摸排。只要我们横下一条心真抓、实抓、精准抓,就能实现这一目标,甚至更好。

痛下决心治污染,还必须纠正一些人将大气污染治理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认识。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治理大气污染并不是不要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高质量赶超发展,是通过恢复“绿水青山”来获得更大更好的“金山银山”。在实际治理中,重点治理的是那些重污染企业,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并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对所有企业拉闸限电、一关了之、一罚了之,而是在“精准、精细、精确”上下功夫。这次疫情,让所有污染源原形毕露,这个源头就是那些连续生产、正在排污的企业。市委、市政府要求:不搞一刀切,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区域和环节限期治理达标,推动企业规范生产、清洁生产;一企一策,坚持“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不污染或污染少的企业要鼓励其开足马力生产。

市委、市政府对推动全市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决心是十分坚定的,那就是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牢“一高两低”门槛,集中力量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并用“妈妈式”服务打造更加优良的软环境,推动经济驶入高质量赶超发展快车道,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近一段时间以来,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招商选资、优化环境、吸引人才等政策规定,打出助力高质量赶超发展的“组合拳”。尽管在疫情期间,我市发展仍势头良好,仅2月17日至23日,我市20个县(市、区)就先后举办了多场网络“云签约”,共签约招商项目101个,总投资379.31亿元。

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政治之责、民生所盼、转型之需、当务之急,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在这场战斗面前,谁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谁就在阻碍邢台高质量赶超发展,谁就是邢台的“罪人”,老百姓不会答应,党委政府更不会答应。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认识,坚决担负起环保政治责任,以超常的勇气和手段,分工协作,共同发力,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这场攻坚战。

实现大气质量好转,没有旁观者,全市人民都是局中人。邢襄儿女从来不怕压力、不服输,在大地震、大洪水、非典疫情等一次次历史考验中锻炼得更加坚强、更有战斗力和底气。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同样以全市上下的团结伟力,赢得了阶段性胜利。我们相信,在大气污染治理这场硬仗中,只要全市上下同舟共济、全力以赴,就没有攀登不了的高山,没有跨越不了的河流,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攻坚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