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弘时为什么勾结张廷璐泄露考题?他不怕雍正深究吗?

雨落眼角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张廷玉(1672-1755)其人,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康熙进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后加太保。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父康熙朝大学士张英。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康熙朝历任检讨、直南书房、洗马、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张廷玉的办事能力强,应是事实,清史说:“凡有诏旨,则命廷玉入内,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以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每日不下十数次”。由此不难看出张廷玉很受雍正重视,能够参与很多军机大事。

弘时泄露试卷怕不怕呢?这就像问那些造反的怕不怕呢?其实是怕的。但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因为他觊觎储君之位。他拉张廷路下水是想让张廷玉倒向自己。为自己的储君之路加一个筹码。





轻松依旧


《雍正王朝》中,雍正继位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就搞砸了,原因是弘时勾结张廷璐泄露考题。

不过,弘时此举真的是为了卖考题赚钱吗?弘时一个王爷,养尊处优,锦衣玉食,一辈子有花不完的钱、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电视剧中,一份考题也才卖一二十两银子(离考试时间越近越便宜),这么点钱,弘时又怎么会放在眼里?值得他冒险吗?

那么,弘时为什么要勾结张廷璐泄露考题呢?

我觉得,这件事情的逻辑应该是这样的:弘时想成为储君,将来继承大位。不过,雍正显然更欣赏弘历(乾隆),弘时觉得仅凭自己是竞争不过弘历的,要赢弘历,就要有朝中宗亲大臣的支持。换句话说,要想夺位,就必须结党,结成一个弘时党。

要结党,自然要先取得一些人的支持,怎么取得他们的支持呢?拿到考题呗!然后把考题送给愿意支持自己的一部分官员,这些官员的儿子们可能正要参加这一次的科举,有了考题,考中自然容易的多,弘时送了他们这么大的一份礼,对方又怎能不听从于他?

因此,弘时偷考题的目的不是为了卖钱,而是为了结党。

那么,考题后来又是怎么大规模泄露出去的呢?拿到考题的人本来应该保密的,但其中总会有一些纨绔子弟,这些人或出于炫耀,或为了赚点小钱,还是把考题泄露出去了,然后就像滚雪球一样,一传十,十传百,闹得沸沸扬扬,终于引起朝廷注意,最后在伯伦楼东窗事发,张廷璐被斩首。弘时虽然暂时保住了,但雍正只不过是引而不发而已,并不是真的不动他,也没有原谅他,后来雍正跟他老账新账一起算,逼弘时自杀,只应了那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啊。


孤舟钓江雪


老十三胤祥临终前,给雍正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总觉得在他的身上有八哥的影子。”这话并非空穴来风,病入膏肓的胤祥早已洞察出弘时跟老八胤禩的相似之处,处处结交朝臣、用名利笼络人心、办事狠毒老辣、野心极大……

弘时泄露考题的真因

雍正始终子嗣不旺,长子弘晖和次子弘昀先后夭折,于是排行第三的弘时便成为雍正实际意义上的长子。雍正帝皇后乌拉那拉氏在生下长子弘晖后再未生育,按照古代嫡长继承制的原则,弘时具备了继承皇位的优先权。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四弟弘历因为在热河围猎大会上,一番有理有据的讲话博得了皇爷爷康熙的青睐,将弘历接入宫中亲自抚育,俨然是把弘历做为王朝的接班人进行培养。康熙此举令弘时的优越感荡然无存,继承皇位的希望顿时变成了一种奢望。弘历因康熙的青睐成为众望所归的王朝继承人,雍正自然也不例外,自即位起便将弘历定为继承人,延请多位名士,加强对弘历的文化教育,并陆续两次派弘历代表皇帝祭祀埋葬康熙帝的景陵。

显然,弘时想要与弟弟一较高下,必须取得满朝文武和父皇雍正的认可,而拉拢朝臣的手段无非是名和利。弘时为了积攒自己在朝中的人望,秘密将雍正亲手封存的恩科考题偷了出来,交给了正主考张廷璐,让他照顾今科应试的四名举人。弘时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培植自己在朝中的党羽。

伯伦楼惊现恩科考题

既然弘时笼络朝臣用的是名和利,那么把考题泄露给看中的应试举子,使他们金榜题名,然后分到朝中为官,这样形成了一批忠于自己的党羽。可光有名只能笼络他们一时,要靠利来巩固这层关系。弘时不愧为龙子凤孙,头脑十分精明,他把从宫中偷来的考题,除了透露给张廷璐外,还派人到伯伦楼等举子聚集的地方进行贩卖,获利颇丰。出人意料的是,恰好在伯伦楼喝酒的副主考李绂无意中购得一套考题,李绂觉得事态严重,赶紧向旧主诚亲王允祉做了汇报。然而允祉觉得皇帝正在为山西官员欺瞒朝廷一案大伤脑筋,这种捕风捉影之事还是先不要上奏的好。于是,李绂就怀揣着从伯伦楼买来的考题进了贡院,担任雍正任命的副主考官。

李绂没想到,皇帝亲手交付的考题跟自己从伯伦楼买回来的考题竟然一字不差,他心知大事不妙, 连忙向正主考张廷璐汇报并建议立即停考和奏报朝廷。心怀鬼胎的张廷璐自然不会同意他的建议,两个人当场翻了脸,李绂弃官奔出考场,跑到雍正宠臣李卫那里搬来了救兵,揭开了这场震惊朝野的科场舞弊案。

弘时根本不怕雍正追究

弘时根本不怕雍正追究考题泄露之事,因为他了解自己的父皇是个极重脸面的人。锁在宫中金柜里的考题泄露,必定是皇帝最亲近的人中出了内奸。雍正继位后所办的两件大事:先是清理各省积欠因为山西通省官员欺瞒朝廷而闹得是灰头土脸,颜面尽失;如果科场舞弊案再牵涉到皇亲国戚,这让刚刚登基的雍正脸面往哪里搁呢?因此,弘时料定雍正不会深究此事,而是找个替罪羊把这件事做个了解。此外,弘时认为自己与张廷璐相互勾结的事做得极其隐秘,只要张廷璐不松口,绝不会有第二个人知道内情。他料定张廷璐不敢松口,只要这桩惊天大案东窗事发,身为主考官的张廷璐无论如何都难逃一死。既然免不了一死,那他何必要供出弘时这个皇亲国戚,给自己的家人惹来滔天大祸呢?

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精明的弘时没有料到张廷璐虽然没有当庭供出他这个主谋,但却将内情全都告诉了老八胤禩。胤禩用张廷璐的供词取得了弘时的信任,他鼓动弘时振作精神,与弘历展开殊死争斗,最终被雍正识破,并亲手除掉了这个逆子。老十三说得没错,弘时就是胤禩的影子,他收买人心、亲近胤禩、组织暗杀,这一切都是为了争夺太和殿上的那方宝座,这跟胤禩一直以来的企图完全吻合。为了不让九子夺嫡的惨剧重演,为了给弘历铺设一条康庄大道,雍正不得不痛下杀手,处死了自己的儿子……


历史茶坊


首先三阿哥弘时是雍正憎恨老八胤祀把他过继给他,这都造就弘时会向老八学的更多,更像。当他把手伸向考试的那一刻起,已经注定了他做为一个他的长辈们争斗的牺牲品的命运。

弘时泄露考题,他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获利,他的追求还没有这么“低级”。他的根本目的还是想通过向特定的人员泄露考题来笼络人心。

雍正这个三儿子弘时,小时就和他的八叔感情很好,并且是处处向他八叔学习,所以他是想通过泄露考题来结交类似于张廷璐这样的有实权的大臣。张廷璐夹带考生肯定是从弘时那里拿到了考题,然后“有偿”的夹带了几个考生,既为了挣点钱,也为了结交一些他自己认为需要结交的有用之人。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弘时泄露考题的时候,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件事会失控到“买卖考题”的程度,因为一旦考题被公开的明码标价的叫卖的时候,泄露考题这个事也就算是公开一半了,作为雍正朝第一次科举考试,怕是他担不起这个责任。

收买笼络人心的想法应该就是弘时泄露考题的唯一目的,他羡慕他的八叔在朝廷上下的人脉和人气,他也想学成他八叔的模样,这次学的不像,也为雍正除掉自己又埋下伏笔,简直是找死。





90二月评


弘时要想夺位,最大的障碍就是弘历,所以雍正帝即位以后,他的一切行为,主要目的就是压过弘历的势头。

可是他凭什么压过弘历呢?

就像邬思道曾经说过的那样,弘历这里占着“理”呢,不管是“法理”还是“情理”,都是弘历占优。

此时的弘时只记住了邬先生说的“但是又不能守死理”,于是开始想一些歪门邪道,如果他当初不被尿憋急,用心听了邬思道后面的关于不守死理的前提条件的话,我想他或许就不会这样做了。

不守死理的条件是:

“只要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只要你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那么可以不守死理,显然,弘时并没有占据这三项。

于是弘时在天时地利都不具备的前提下,想到了人和,只不过他的人和是畸形的人和:

他泄露考题就是为了笼络一批自己的人,能买得起试题的人,大都是官宦或者富裕之家,具备一定的话语权,只要笼络了这些人,就等于笼络了一个大财团和自己的坚定拥护者。他希望通过造势,也就是通过舆论来影响雍正帝,从而达到自己上位的目的。

其次,此举把张廷璐绑到了自己的船上,张廷璐是主考官,这一批高中了的进士们必然要拜师张廷璐,那时候的人们很重视师生裙带关系,有了这层关系,弘时就可以控制这一批进士,而不仅仅是买了考题的那几个人。

当然,他要想笼络人心,还是需要银子的,为了最终能与弘历抗衡,他必然缺钱,卖考题正是营收的一个手段,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嘛。

只是,他根本就没有学到邬思道的精髓,也没有学到老八胤禩的精明,他所做的一切都没有占住一个“理”字,最终落得个命丧黄泉的下场,真是可悲可叹啊!


菊长放映室


《雍正王朝》之中的弘时,着实是一个悲催的皇子!

相信当初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都知道,雍正也是有着不少的子嗣,但是其中最惨的应该当属身为三皇子的弘时了。有句话说得好“虎毒不食子”,但是弘时最后还是葬身在了雍正的手中。不过今天我们不聊这件事,我们就聊聊弘时当初泄露考题的事情。想想雍正应该是十分重视科举考试的,那么为何弘时要勾结张延璐去冒险泄露考题呢

第一,弘时想要拉拢张廷璐,想想张廷璐后面是谁,无非就是张廷玉了,那可是绝对资历的老臣,如果将自己和张廷璐绑在一起,那么张廷玉其实也就偏向自己这边了。按弘时的想法,张廷玉即使知道科考舞弊这件事,也没办法站出来揭发,只能默默地接受事实,站到弘时一边,成为他夺嫡的一大助力。不过最后弘时还是没能如愿,反而坑了张廷璐!

第二,作为雍正的子嗣,其实在他的心里最重要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夺嫡!虽然现在弘历得宠,但是只要是一个皇子基本就不会失去争夺皇位的心。所以泄露考题,可以用来培养自己的势力,毕竟泄露考题是大罪,如果那些考生真的考中了,最后还是和弘时绑在一起的,毕竟你的状元郎是抄来的!这也算是一种笼络人的方式,毕竟不可能看着弘历一家独大!

还有很多朋友说是弘时缺钱了,所以靠着卖考题来赚钱。但是你换个角度想想,就算弘时很傻,他会用这么大的风险来谋求那些财富么?作为一个皇子,即便缺钱,也不可能拿雍正如此重视的科举考试来捞钱,除非他真的傻了!





小诺视频剪辑


弘时想借助科考使自己的人顺利进入官场,进而培植自己的势力。弘时这么做很有可能是廉亲王在背后误导他。他和廉亲王之间也是相互利用。

廉亲王利用弘时当挡箭牌继续和雍正作对。弘时则利用八爷的旧势力培植自己的势力。表面上看八爷给弘时出的主意都是为了弘时夺大位,但实际上还是在经营自己的势力和雍正作对。

红石是有做皇帝的野心,但没做皇帝的头脑,最好成了牺牲品。




历史很精彩2019


《雍正王朝》中,雍正开科取士,目的就是为了国家招揽人才,给国家的行政体系注入新鲜血液,协助雍正推行新政。为了能笼络新进仕子们的人心,雍正皇帝不仅为王文昭掌灯,更是力排众议破格启用了刘墨林。但是雍正的亲儿子弘时,却故向外泄露了考题,险些让雍正的计划彻底泡汤,最终李绂向李卫求情,带兵清查考场,揭开了这个考场舞弊的事实,才没有造成更为恶劣的影响。

作为雍正皇子的弘时,为什么要故意泄露考题出来,原因当然还是为了皇位,虽然弟弟弘历自康熙朝开始,就受到康熙、雍正两代帝王的青睐,但是作为哥哥的弘时也不想就此放弃对于皇位的争夺,而这次就是他为争夺皇位所做为。

泄露考题,目的就是要笼络一批新官员到自己身边。

雍正开科取士,要选拔人才,让这些人才为己所用,并利用这些新上来的官吏来对原有的官僚队伍进行一次换血,雍正对于这些人也一定会非常的重视。

而弘时恰恰也是看到了这一点,但凡是能出得起钱购买考题的,一定是官宦子弟或者富裕家庭出身,这些人家的孩子不会像寒门学子一样满身读书人的尖酸与迂腐,便于日后为自己所用,同时对于一些主动上门求助的人家,弘时定不会拒绝,因为这是笼络人心、壮大队伍的最佳时刻。而新进的士子中,有了自己的人、自己的力量,特别是这些人也为雍正所看重,对于日后的夺位之路就是一种巨大的支持。

弘时要将张廷璐拉下水,控制在自己这一边。

张廷璐是当朝首辅张廷玉的弟弟,从张廷玉与张廷璐偶遇的对话来看,张廷玉并不希望自己的弟弟与皇子有过多的交集。但是弘时正是看重了张廷璐与张廷玉的特殊关系,一方面,因为牵扯上张廷玉的关系,对于张廷璐,满朝官员甚至是雍正处理起来都要留有余地,另一方面,也是弘时看到张廷璐可以借着这层关系一路高升,职务、地位也将远不及此。因而要借着这件事情把张廷璐拉下水,让张廷璐站在自己这一边,成为自己队伍里的骨干。

当然,按照弘时后续剧情中狠毒的性格,必然是对张廷璐利诱的同时,进行了威胁,不然张廷璐也不会除了想廉亲王说明外,致死都没有将弘时的事情对外公布。

当然,弘时也要考虑一下经济效应。

雍正是出了名的节俭和勤政,特别是《雍正王朝》中的演绎,所以对于皇子而言,并不会像康熙那样纵容,也不可能让他的皇子成为九阿哥胤禟那样的富翁,况且,此时弘时还没有被晋封,所领导的俸银也是非常有限,因而也需要做一点经济上的储备和积累,所以选择了铤而走险,泄露考题。

由于李绂的刚正不阿,主动揭发,最终弘时的计划没有得逞,也是因为如此,弘时失去了积蓄力量的好机会,因而选择了沉默,指导廉亲王胤禩找到了弘时,当众销毁了张廷璐的证词,重新激起了弘时的夺嫡之心,而弘时也成为了胤禩对抗雍正的工具,最终落得了非常凄惨的下场。







快看前面有个


导读:这话说的,不想当皇帝的皇子不是好裁缝。弘时也是没有办法,不得不通过科考来谋求财富和支持者的官位。因为按照正常来看,弘历从小就被皇爷爷康熙亲手教导是最稳妥的皇位继承人。弘时从小在八叔胤禩的耳濡目染下对于权谋和皇位的早就垂线三尺,如果不能出大招哪里还有夺嫡的希望。所以借助雍正元年的恩科来捞取钱财和夹带嫡系只是第一步,没有张廷璐这个副主考的配合操作起来也是困哪重重(正主考是清流李绂无法收买)。


虽然弘时弘历是哥俩不假,但是面对高高在上的皇位自然不可能关系融洽。弘历出头较早,从热河狩猎小弘历就脱颖而出受到康熙的看重。所以康熙把小弘历带到宫中亲手调教,在二月河的原著中雍正能够夺嫡成功除了自身努力外还用弘历这个圣孙的重要因素。原著中方苞作为康熙的幕僚说了一句几百年前解缙和明成祖朱棣说过的话:“观圣孙”。所以康熙选择了四阿哥胤禛做了继承人,而圣孙弘历就是妥妥的下一代继承人啊。所以雍正继位后弘时已经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弘时要通过雍正元年的恩科捞点钱、攒点人脉就不难理解了。为了科考舞弊的顺利进行,弘时就拉上了副主考张廷璐。而张廷璐也想抱上皇子的大腿,所以与弘时一拍即可。


从小被老八胤禩调教出来的弘时野心勃勃,从雍正登基就密谋在夺嫡中占得先机

在雍正登基之前弘时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除了跟随邬先生读书就是弘时生病时老八带着几个兄弟去探望的场景。弘时并不是读书的材料,在剧中场景多次出现弘时无法背诵或者利用尿遁逃脱考核的现象。如果弘时不跟老八走的那么近的话,估计也会安分做个和弘昼一样的太平王爷。但是因为和父亲的政敌老八胤禩走的特别近,所以耳濡目染之下才变得野心勃勃对皇位充满了渴望。历史上弘时也被恼怒的雍正过继给老八胤禩,可见这叔侄俩纯粹是一丘之貉。

孩子性格养成最重要的阶段,弘时都在跟着八叔身边自然学的充满了野心。所以在九龙夺嫡时,八爷党的狠辣的敛财和收买官员的手腕肯定学到了不少。虽然在雍正登基前没有施展的机会,但是在雍正登基之后为了早点占据嫡位就从雍正恩科开始了。而张廷璐与哥哥张廷玉不同,利欲熏心的他也想抱上弘时的大腿顺便在科考中夹带几个自己的人。


通过科考舞弊弘时捞钱只是第一步,学习八叔通过科举安排党羽出头才是核心

雍正刚刚登基就被山西藩库亏空的诺敏案给弄了个灰头土脸,而八爷党还鼓动朝臣放马后炮言外之意指责雍正执政能力。这让雍正很恼火,还是十三爷胤祥提出要通过恩科培养自己人才。所以雍正元年的恩科承担着为新朝培养嫡系人才的重任,从雍正亲自手书题目、亲自密封考题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

而弘时毫无大局观,丝毫不管这些。当确定正副主考后,立刻找到副主考张廷璐商量。两个臭味相投的人一拍即合,张廷璐也想抱上皇子的大腿顺便夹带自己的几个人。但他没想到这会承担多大的风险,即便碰到哥哥张廷玉的提醒也没往心里去真是利欲熏心。


弘时迫不及待的利用科考为自己谋取好处钱财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想通过舞弊让更多支持自己的人通过科举壮大自己的支持团队。这样他身边就会像老八胤禩一样逐渐积累更多的力量和势力,在夺嫡过程中支持自己。但是由于李绂和李卫的阻拦,科考舞弊案事发。唯恐败露的弘时没有提张廷璐遮掩和求情,反而请求迅速处斩以达到灭口的目的。



毒辣的弘时在科考案发后没有收手,在八叔胤禩的鼓动下在夺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导致被雍正亲手鸩杀

虽然通过科考没有达到目的,但是弘时在老八的支持下坚定了夺嫡的野心。老八其实并没安好心,因为无论弘时成败对于老八来说都是胜利者。弘时胜则雍正让弘历继位的愿望无法实现;弘时败肯定也不会有好结果,同样让雍正伤心。所以说弘时只是老八报复雍正的一颗棋子,只不过身在局中的弘时没有发觉罢了。所以老八拿到张廷璐的口供也没揭露,反而把供词交给了弘时就是为了坚定弘时夺嫡的心思。

弘时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的变本加厉。最后和隆科多、八叔胤禩等人以整顿旗务的名义,传统关外铁帽子王爷武力逼宫。如果不是老十三机警再次带兵平乱,也许弘时的阴谋就得逞了。最终隆科多把弘时招了出来,多行不义的弘时被鸩杀。走到这一步弘时才明白八叔包藏的祸心,所以在临死前一边抽自己一边骂老八。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我是叁拾,我来回答。

科举制诞生以来就如同股市操纵,泄密事件层出不穷。弘时泄露考题,既是个案,也是风气。

雍正登基时,朝廷到处都是“八爷党”的势力,雍正苦于朝中无人可用。对于自己“恩科取士”的首秀,雍正格外重视,每个环节都亲自过问,甚至不惜将尊为考生掌灯。为的是什么?笼络人心。

知识分子寒窗苦读十年,许多耗尽家族资源(那时没有免费师范生,也没有公费师范生,都是自费)进京赶考。如果没有相对公平的录取方式,朝廷的公信力以雍正的威信必然大减。弘时为了一已之私,罔顾雍正苦心。

掌握话语权,为自己造势:

参加科举的知识分子大多是官宦子弟,他们的家族掌握着舆论权。弘时把考题泄露给这帮人,作为回馈,哪些官僚自然会在舆论上对弘时进行包装。舆论可以影响民意,民意可以影响圣意。一旦自己的良好形象树立起来,在雍正那里也是加分项。

收买人心,壮大自己的势力:

当收益足够大的时候,人往往会铤而走险。弘时不惜违触朝廷法度,也要将考题泄露出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弘时作过权衡。弘时是雍正的儿子,也是皇位的潜在继位人,不到最后一刻,自己都是有希望的。争夺皇位,不仅需要取得雍正的好感,而且需要有自己党羽。那道考题的这帮人,必然会对弘时感恩戴德,成为弘时的门人,将来为弘时所用。

弘时的算盘打得响,却不知姜还是老的辣。在李绂以及李卫的干预下,科场舞弊被制止。事情败露,就需要有人出面承担责任,台上的往往就是马前率,张廷璐就是这么一个牺牲品。弘时在雍正的“照顾”下没被法律制裁,却被八爷抓住把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