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爱--雨天


台积电,TSMC,全称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同时也是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

台积电从一家起初并不被看好的小公司,成为可以比肩甚至超越英特尔、三星等巨头的企业,堪称屌丝逆袭的典范。

首先,台积电是以一己之力改写了整个行业模式的公司。

在台积电没有入局之前,半导体行业公司的模式是IDM(垂直整合制造)模式,典型的如德州仪器、Intel,他们自己设计芯片并且自己生产和封装。

表面上看来似乎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这种模式的诟病在于技术门槛极高,因为无论是设计、制造还是封装,都需要大量的技术,同时也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就造成了后入局者几乎没有可能在短期内盈利。

台积电成立后并没有盲目照搬欧美IDM大厂的经验,它提出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专业芯片代工。

就是说,其他公司负责电路版图设计和封装环节,我台积电专门负责芯片生产。

这个方案极大降低了后入局者需要兼顾多个环节的顾虑,降低了技术与资金门槛。于是就成就了以高通与台积电为例的“Fabless(无晶圆厂设计商)+Foundry(代工厂)”的合作典范。

在这之后,一大堆代工厂先后建立起来,但始终无法撼动台积电在代工领域一骑绝尘的地位。

2017年全球晶圆代工企业排行榜

台积电是一家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的公司。

任何一家企业的首要任务都是盈利,从这个角度来讲,台积电无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比起贾跃亭、刘强东这些只赚吆喝不赚钱之流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在网上搜到了一些数字,从1994年上市到2015年:

台积电的股价涨幅为57倍。

晶圆产量增长了39倍。

收入规模扩大了44倍,净利润扩大了36倍。

台积电在1994-2015年间的营业收入

到现在为止,台积电在台湾、中国大陆、美国、新加坡都建有晶圆厂,其中12寸厂5座,8寸厂7座,6寸厂一座,并有4座封测厂。单单从规模来讲,就已经是国际一流了。

台积电部分晶圆厂分布以及产能

台积电也是一家在技术上受人尊敬的公司。

在2015年,台积电在逻辑制程上就已经追上了三星和Intel。

虽然现在大家的最先进节点的名称有点不统一,但晶体管密度是同级的。台积电的EUV 7nm+将于今年量产,从时间上实际已经领先了半个身位。

半导体行业的一大特点就是,需要持续不断的巨额烧钱研发,才能在未来持续地保持竞争力。台积电也深知这种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道理,在研发方面也是不遗余力。

2010 年台积电的研发支出为 9.43 亿美元,首次进入全球半导体研发支出十大企业。 此后 5年时间里,台积电始终是前十大企业里面唯一的Foundary 厂商,并且其排名逐年上升, 2010/2011年为第10,2012年的第9,2013年第6,2014/2015 年排名第5。

台积电1994-2015年的研发支出

台积电2017年的年报中披露的未来研发重点,5nm赫然上榜

正是有了台积电,消费者最新款的苹果、华为手机才用上了性能最先进的处理器和通讯芯片。

从这个角度说,台积电可谓是数字产品更新换代的最大促进者。


老李打板


台积电,全称是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十分伟大的半导体公司,由张忠谋于1987年在台湾创立,目前是全球第一家、也是规模最大的专业集成电路制造服务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台湾新竹科学园区。公司目前最新市值是2300多亿美元,是台湾地区最大的上市公司。

公司创始人张忠谋先生于1931年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1949年赴美留学,本科读的是哈佛大学,硕士读的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张忠谋的人生,一开始就是学神级别的大人物。张忠谋开创的晶圆代工模式,改变了半导体产业的游戏规则。,当时把日本厂商逼上绝路,也因此加速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公司在2017超过美国英特尔,成为全球第一半导体企业,可以说是张忠谋凭一己之力,把台湾的半导体业拉到世界顶尖水平。

IEEE将荣誉奖章授予他,并不是因为他是斯坦福的博士,也不是因为他赚到了大笔的利润,也不是因为台积电是行业老大,而是因为他一个人改变了整个微电子业的格局。现在,台积公司为全球数百家客户包括苹果、华为等提供芯片代工服务,生产近万种芯片,被广泛地运用在计算机产品、通讯产品与消费类电子产品等多个用领域。在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台积电以29387.9百万美元营业收入排名369位。


震长


张忠谋青年时期颠沛流离,但他也却是一个年少得志,考入哈佛大学,30多岁便成为德州仪器的高管,带领德州仪器与当时的半导体龙头因特尔打了很多次世界级的商战。

张忠谋在他56岁的时候,放弃了美国安逸的生活,回到台湾创办了台积电,经过了30多年,现在台积电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半导体公司之一,市值超过2000亿美金。

那为什么张忠谋能够做成台积电呢?

I. 商业模式创新

张忠谋说:“技术创新固然重要,而商业模式的创新,往往是最值钱的创新”,而当时54岁的张忠谋就想到了“代工”这一商业模式,使得台积电能够成就今天的地位。

而在1987年,这一“代工”商业模式并不被人看好,原因是当时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工厂,而不会把自己的单子给代工厂。而台积电能做生意的就是那些小的,只有设计没有工厂的小公司,据张忠谋回忆,大概有20多家,而这20多家大多都是摇摇欲坠的公司,如果做这20多家的生意那肯定是万万不行。

那为什么张忠谋还是认为“代工”这种商业模式可行呢?

当时,张忠谋看到了很多人没有看到的一个趋势:当时,很多在大公司的设计工程师,是想自己出来创业确实很多。张忠谋认为,一旦有可以依靠的制造公司,他们就可以通通可以出来创业。

后来,果真如张忠谋所预见的那样,在87年到97年的那十年间,这种设计公司风起云涌,在1997年的时候,就有几百家这样的设计公司。

而正因为这样的商业模式,我们才看到如今,高通,ARM等芯片设计公司的完全崛起,而这一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彻底改变了整个半导体行业的生态。

II. 体制建设

张忠谋退休后,别人问他,你对台积电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张忠谋说,便是台积电的体制与文化。

台积电的体制与文化,体现在对于人才的态度上。张忠谋说他有一个办法,让不同性格的人在一起共事,而且整个台积电的人才流失率很低,而这就是因为张忠谋十分重视人才。

而对于留住人才,张忠谋这么说道:

台积电留才的祕诀首先是丰厚的报酬,钱很重要,但光是钱还不足以留住人才,也要让员工喜欢自己的工作;此外,公司要选到对的商业模式,让员工对未来有信心。

说到这里,我就不得不对比一家,在90年代在台湾与台积电几乎一样地位的企业,台联电。

台联电是由曹兴诚创办,而曹兴诚与张忠谋不同的是,他没有张忠谋那么漂亮的履历,而是一位在台湾土生土长的半导体专家。

在1983年,台湾半导体如火如荼正要大发展之时,台湾电子所所长胡定华在一众博士中相中了硕士生曹兴诚,理由是:“做研究和经营事业不一样,他的话不多,但意见很多,有大格局。” 这便让当时年仅33岁的曹兴诚变为了联电的副总经理。

当然,台联电在与台积电的竞争中败下阵来,这一方面有运气的成分,就是在1997年的一场大火,一场因人为疏忽导致的火灾便吞噬了联电的厂房,百亿新台币投资化为乌有、已经收到的20亿订单泡汤,客户也大量流失,使得联电十分受伤。

另一方面也有意识形态的问题,2000年,被台积电收购的“世大”创始人张汝京前往大陆,创办中芯国际,复制了台湾晶圆代工模式,大陆地区由此诞生了第一家专业的半导体代工企业。

彼时,台湾当局对于晶圆厂严防死打,严令禁止台资投资大陆。虽然曹兴诚和张忠谋都对大陆的发展前景高度看好,但行动却大相径庭。张忠谋选择了按兵不动,等到“法令”允许,才尝试赴上海松江投资设厂,但曹兴诚却“顶风作案”,迫不及待地前往大陆创立了苏州和舰科技。而这一举动,使得曹兴诚遭到陈水扁当局的严厉打击,并引发“检调”大动作、超频率搜索台联电,就连高层人员的私人住宅都遭到多次突击检查。这使得后来2006年,曹兴诚被迫辞去联电董事长的职务,进入退休状态。

但是如果我们去看这两家企业的体制与文化,却有很大的不同。在台积电,张忠谋的形象非常崇高,是威权的象征,下一级主管和他都相去甚远,而在台联电,团队最大的特点就是没大没小,大家可以相互吐槽和开玩笑。

同时,曹兴诚一直在联电内部鼓励创业精神,并推动内部创业。他从制度安排上推动各部门负责人自己建立新公司,担任总经理。

这令台联电孵化出一批新兴企业,也孵化出一批新兴企业家,其中的代表性企业包括联发科、联咏、联阳、智原科技等等。这些企业均由联电的部门转变而来,这些部门的负责人也都转身成了企业的老板,组成了蔚然壮大的“联家帮”。

一个台积电是留住人才,另一个联电是鼓励内部创业,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两种体制。

III. 时代的机遇

不得不说的是,从整个50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半导体可以说是人类科技的一次大的时代浪潮,而也正是这个时代的浪潮也让张忠谋有了做成台积电的机遇。

当我们每次回望这样大的时代浪潮造成的造富机会,总是令人震撼。而对于未来,张忠谋退休前就这说道:

中国大陆半导体业会在未来5~10年“有相当大的进步”,同时,深度学习和区块链应用将引发半导体产业新浪潮,并将带动之后几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需求。

每每在这样的时代浪潮里面,我们总是看到很多特殊的时刻。比如,在2009年,当时已经退休的张忠谋复出台积电,并且,在金融周期的底部逆势扩张,每年支出超过100亿美金,使得台积电牢牢的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浪潮。

而现在,我们也正处于“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爆发的前夜,我想,在这样的时代机遇下面去发展半导体产业,对于中国是一个极好的产业方向,而当然,这里也会受到很多的阻扰与困难,比如我们看到的“中兴事件”与贸易战。

最后,再回到张忠谋,在他的一个访谈中,他也这么谈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不以辉煌不辉煌来做我的人生目标,我是以健康和快乐来做我的人生目标。

而张忠谋很早就把这两点当成一个事业来做规划,设计,我们祝福张忠谋先生在退休之后,能够健康与快乐。


钱真理


台积电是台湾一家半导体高科技公司。现在的拳头产品主打七纳米芯片。七纳米芯片已成规模生产,并且已经植入到苹果a12晶片上。(该芯片植入到a12晶体上,已经上升到人体感应功能)


用户105266471980


应该是伟大的公司。


吴方成716


晶圆厂,比如芯片在生产之前,先需要设计,就像建造高楼大厦,需要设计,但是设计并不施工,台积电就是施工方!只是工种不同!


芯M通科技


台积电全称: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于1987年成立,是全球第一家也是最大的一家晶圆代工企业。创始人张忠谋,他的经历可谓是一部标杆式的励志奋斗史,他是半路出身学习半导体,一年的时间就成了专业人士,曾在TI任职21年。TI就是德州仪器,很多人都知道,一个专门做芯片的美国公司,涉及各个领域的各种芯片和解决方案。TI的产品我用过不少,实话说价格很贵,但是就是好用啊。张忠谋从这么一个公司出来,可以想象他去做半导体公司应该在技术上问题不大。

台积电开始的时候也是经营惨淡,没什么订单,但是经过努力拿到了英特尔的代工合同,在那个年代得到英特尔的认可那就如同当今在中国得到了阿里爸爸的赏识一样,全世界都看好台积电。后来台积电的代工技术、生产效率和产能都到了世界前列或者说第一,从此奠定了晶圆代工一哥的位置。

历史只是过去,如今台积电已经把5nm制程提上议事日程了,听说过几年要3nm,这是要逆天了。而且台积电不是也在南京建厂了么,不知道这会给中国内地的芯片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张忠谋的人生历程可以是年轻人努力的榜样,同样,台积电的发展历程也说明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对祖国内地的芯片行业还是充满期待的,毕竟每年光芯片进口就给外国人送去几十上百亿的钱,哗哗的不心疼么。


HeloneTech


张忠谋先生于1987年创立的。在集成电路制造方面几乎是领先的,成长迅速,从他股票走势就可看出,曾经9年上涨600多倍,不是虚的。


太阳125933863


台湾的企业,我的感觉就是精,精算过计算机,毫无人文关怀可言,只重利润,不及其余。


良163668973


全球第一家芯片代加工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