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春天时许的一个愿望,竟成了我们对春天的期盼,恍若穿越

今年春天,受疫情影响,很是特别。分明已是莺歌燕舞时节,草儿绿了,花儿开了,燕子来了,只是为了防控的需要,工厂未能全面复工,多数人只好安居在家,孩子也未能到校,只能通过直播来学习知识完成作业。

春天虽就在身边,触手可摸,却又如此遥远,不能踏青,不能放纸鸢,约上三两好友登山赏花的想法也成了奢望。

但,虽不能赏花于山野,我们依然可以在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去拥抱一抹灿烂。毕竟,希望之光是人间的烟火,没有了烟火,生活就缺少了生机,而生机就像这春天生长的花草树木,是万万不能少了,因为那是生命所在。历史上,曾有一个发生在早春的故事情景,与当下人们对春天的渴望很是相像,接下来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看能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触启发。

古人春天时许的一个愿望,竟成了我们对春天的期盼,恍若穿越

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孟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一代教育家孔子和弟子们围坐一起听琴煮茶谈论人生,当说到天下局势时,孔子问弟子们:如果有人了解你们,愿意重用你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又能做些什么?孔子问完,子路等几位弟子,就各自谈了自己的梦想。

他们每个都是弟子中的佼佼者,富有才学,也不失勇武,以子路为例,他的梦想是想去治理一个大国,以他的能力,可以短短几年之内,就能让这个国家强大起来,使他国不敢侵犯。子路是孔门大弟子,负有盛名,他这么讲,也并非什么无的放矢的大言,何况他从政经验丰富,能力也是经得过验证的。子路说完,另几位弟子也说了自己的期望,有的想去治理一个小一点的国家,使国民富足,有的愿意做一个负责祭祀的工作,使国家礼乐修明。

古人春天时许的一个愿望,竟成了我们对春天的期盼,恍若穿越

几位弟子说完,孔子点了点头,没说什么,而是把目光望向了远处的曾皙,此时的他正谈着瑟,孔子说曾皙你也来说说自己的愿望吧,听见老师叫他,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他把曲子弹完,放下手中的乐器,站起来说了自己的愿望: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

古人春天时许的一个愿望,竟成了我们对春天的期盼,恍若穿越

暮春,就是阳春三月,冠者指的是成人,童子,就是小孩子。他的愿望很简单,就是天气再暖和一些,那个时候春服已经穿上了身,我想约上五六位好友,带着六七位孩子,在沂水河边踏青玩水,登上舞雩台去吹吹风,然后开开心心地唱个歌回来。

曾皙说完,孔子长叹一声,说:“吾与点也。”这一声长叹里包含了太多的情感,孔子最认同曾皙的想法,也许这本就是他春天的愿望,只不过曾皙替他说了出来罢了。

古人春天时许的一个愿望,竟成了我们对春天的期盼,恍若穿越

与其他几位弟子不同,曾皙没有谈高大上的追求,他只是说了自己的小期盼,在还有寒意的初春,他想的是即将到来的暮春时节,能够约上朋友带着家人孩子,去踏春吹风就好了,他就心满意足了。我每次读到此段,也心生感慨,常常被曾皙的小期盼所温暖,孔子的长叹里,应该也带有几分这份感动的情愫在吧。

古人春天时许的一个愿望,竟成了我们对春天的期盼,恍若穿越

在今日这个初春之时,想到历史上这一画面,突然有穿越之感,古人的愿望,也成了我们的期盼。也许人生本应如此,建功立业固然是追求,有家人朋友相守,有孩子相伴,有春天可赏,何尝不是生命的珍贵追求所在。期待暮春时节到来时,每个人都能实现这份期盼,去拥抱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