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内容:这回为什么说知乎的吃相太难看

讲内容:这回为什么说知乎的吃相太难看

------本期内容导读------

用户的素质早就提高了,大家对于隐私也并不是过去草木皆兵的心态了。但凡逻辑关系清晰、关联理由充足的话,就连银行卡、身份证都可以一并提供

------以下正文详情------

知乎一向都是在标榜自己的精英特质、或者说是友善、专业的内涵,如果说前一段时间所曝出的知乎官方员工与网友之间的言语冲突,还只能算是“临时工”式的失误,那么这几天由其官方正式推出的“用户隐私政策升级”的通告,则让自己无可回避地再次做实了“傲慢”、“自以为是”以及“吃相太难看”的标签。

按理说,各家互联网平台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隐私政策,有的说得清楚点,有的说得含糊些,但说白了,大家的区别都不大,都是说归说,做归做,该怎么玩都继续怎么玩。而这些知乎的“隐私政策升级”却是主动对接国家有关部门对于互联网公众隐私权重视的管理意见,看起来是一件有利于网民隐私者保护的好事啊!

是的,在这次知乎升级后的隐私政策里,把过去的许多关于用户隐私使用的细节一一明确化、公开化且透明化了。但是问题却在于,在这些细节公开的同时,知乎却处心积虑地玩了一把小花招:提供给你了“同意”与“不同意”两个按钮,而如果你不同意的话,则会转一圈信息提示后再次循环到你重新确定是否同意的地方。换句话明确点说,过去是偷偷摸摸地用你的隐私信息而不说,如今变成明说了之后,却剥夺了你可以选择“不同意”的权利。

和尚摸得,为何我摸不得?

这应该是知乎在确定这一政策升级操作手法之前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其实这种选择按钮的流程设计并不是知乎首创的,早在N年前的流氓互联网时代,包括百度、阿里、360(其前身3721)都曾玩过,即使你点击“不同意”,也会显示“哦,虽然你并不同意,但是我们觉得还是有必要给你安装上”云云的流氓手段。于是,有过这样的前例,知乎觉得,自己的手法还算温柔,和尚们是使劲掐了小尼姑的脸,而自己不过只是轻轻捏一把,有何不妥呢?

可是问题却在于,一方面人家那是在N年前网民隐私概念尚不成熟、又是在各家原始积累发展之阶段时的产物,另一方面你知乎又多以知礼高尚自傲于他人,却又如何在今天落入此等下作之手法呢?

生存艰难,用户变现压力过大

已有内行之人指出,知乎虽怀揣美好理想,却总撑不过上市目标渐远,赢利的压力沉重。而充分挖掘利用用户的隐私信息,则成它这种知识分享平台实现商业价值的最主要核心。因此,人若不是饿到一定的程度,也难以有这种过于难看的吃相。唯一忽略的就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反过来烫伤了嘴,下面还会更饿。

因为用户的素质早就提高了,大家对于隐私也并不是过去草木皆兵的心态了。但凡逻辑关系清晰、关联理由充足的话,就连银行卡、身份证都可以一并提供。可是讲不清楚的道理,就像门口摆摊卖馄饨的小贩也想查验身份证,这也就难免遭到广大网友的喝斥与拒绝了。

早知今日,何必鲁莽的当初呢!

随后知乎官方赶紧出来声明:虽然它在隐私政策声明的流程上有一点失误,但是不同意这个隐私政策并不影响用户的基础性使用。说白了,就好比你突然遇到半路上有人过来收钱,点同意就交,点不同意让你想一下还要交,但是你要真下了狠心无视他绕过去的话,发现也没什么区别,还是能通过的。

原先知乎不过是来诈呼呼地,想捞一把隐私的红利啊!只是这种手法实在说不上高明,而且相当地不地道。真正合适且正常的做法,还是应该给用户一个最低限度的隐私条件,比如只收需要用户名、头像这类最基础的信息,即可继续应用,这也实际上正是实际情况。然后再在之后,根据不同的服务进一步提升隐私信息的授权要求,比如用户有了现金奖励想提现时,需要绑定你银行卡信息;用户想进行实名认证时,需要提供身份证信息;用户想提高帐户安全级别时,需要绑定手机信息……事实上,如此对应关系明确的隐私信息收集,现实生活中,大家又有多少可拒绝的理由呢!

真是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的,结果脸都快被舆论打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