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宅家里干什么?

点苍俗士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古代种植业不发达,没那么多秸秆可烧,砍柴挑水要做吧?一天两顿饭的话总要吃吧?淘米洗菜不能用喝的水,河边是要去的,厨房要待的,全套下来三个时辰是要的。天黑了,点蜡烛费钱,就像现在开空调一样,能不点就不点,一般只起夜的时候才点。能早睡就早睡,还要想着明天去哪弄吃的!古人一直在解决温饱,寒门举子还要一边解决温饱一边勤学苦读。不然没钱娶妻生子,香火就断了。那时就算给他个手机,估计他也会当柴烧掉了吧!


Au30


众所周知在古代是没有电的,那就意味着晚上没有电视看,没有电脑玩,没有手机刷,甚至连灯都没有。在很多农村及边远地区,夜里只有一项运动,那就是爱的鼓掌。

不过在大城市里夜生活就比较丰富了,但是这一切到了晚上熄灯的时候,就有戛然而止。因为在宋朝之前是有宵禁的,一旦宵禁之后,如果你还漫无目的的在城市里晃荡,那么城里巡夜的武候可就要来找你麻烦了。

所以马亲王的长安12时辰只能选择元宵节这一天,因为只有在元宵节的时候,大唐朝才能做到金吾不禁。当然,这只是在长安城的道路上出现的场景,在各个坊市还是比较热闹的,喝酒聚会依然是人声鼎沸。只不过这种热闹的场景一般不会超过19点。

到了19点以后,对于古代人来说,这已经算是相当晚了,夜生活基本上已经结束,都得乖乖的上床睡觉了,只有那些读书人还在秉烛夜读,为将来博取功名而努力着。

但是到了宋朝以后,宵禁逐渐取消。东京汴梁成了一座不夜城。并且逐渐有了夜市,在这个夜市里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各种美食自然不在话下。比如孙婆婆肉饼,这可能是当年东京城的头号美味。还有各种各样的表演,使得夜市始终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还有各种各样帮闲的人,靠着夜市生活。

当然,除了夜市之外,还有一个去处也是夜生活中的组成部分,那就是青楼。古代的青楼可不同于我们现在印象中的妓院,那可是文人雅士们去的地方。逛青楼绝不是为了单纯的满足生理需求,在青楼里面发生的事情,可以说是很风雅的,绝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龌龊。

当时去青楼的可不是嫖客,大多都是读书人,知识分子,一个著名的青楼女子一个人想要见上一面,可不容易。她会对你的才华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考量,并不是有钱就能见到姑娘。想当年宋徽宗想见到李师师,还吃了三天闭门羹呢。

见到了姑娘之后,双方还要进行攀谈,谈的可不是风花雪月,而是吟诗作对,或者交换对于艺术上的见解。谈完之后就各自回家睡觉,对你没有看错,他们不是在一起睡觉,而是各自回家睡觉。

所以应该这么说,逛青楼绝大多数的时候,是满足一种精神上的慰藉,而不是肉体上的。正是因为如此,在我国的青楼,诞生出了许多名篇佳句。

所以在古代,一般的夜生活就是有钱人吃吃喝喝,玩玩逛逛,读书人秉烛夜读,一般家庭女性缝缝补补,男性则是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准备,穷人家自然就是上床睡觉这一条路了。




兰声语录


古代的下层劳动人民自然不会有整天宅在家里的清福。

除此之外,古人宅家里能干什么?

年轻时宅在家里读书做学问,为科举和做官做前期的准备。寒窗苦读,他们可以数十年不出户、不下楼、不窥园。

战国时苏秦游说秦王失败后,头悬梁,锥刺骨,闭门读书,终于由布衣而成卿相。

年轻时的范仲淹在南京读书,也是足不出户,惟知埋头苦读。有一次宋真宗皇帝路过南京,许多读书人争相一睹龙颜,范仲淹不为所动。“日后再见,也未必晚。”后来果然日日伴君王。

晋代陆机,三国名将陆逊之孙,吴灭后,退居乡间,闭门苦读了十多年。后来耐不住寂寞,携弟弟陆云北上洛阳当官去了。后为司马氏所杀,临刑前,悲叹:“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顺便说一句,他的《平复帖》是神作。

当然也有被父母勒令宅在家中读书的例子。

清末左宗棠刚开始只是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僚,总理剿灭太平军事务,虽然地位不高,但骆巡抚放手,左师爷权力就很大。一次骆秉章麾下一总兵樊燮认为左宗棠只是一个师爷,见到左宗棠也不下拜,左师爷的牛脾气上来了,一脚踢过去:“王八蛋,滚出去!”后来还借故参了一本,让樊燮彻底滚蛋了。回老家之后,樊燮越想越憋屈,不就欺负我是一介武夫没文化吗?于是,把两个儿子关在家里读书,把“王八蛋,滚出去”六字刻成木牌,放在祖宗牌位边,称为“洗辱牌”,以此激励儿子。还令儿子穿上女人的衣服,科举不中不得脱去女装。后来,次子樊增祥果然高中进士,在科举功名上终于超越了仅是举人功名的左宗棠。

科举无望或官场失意之后,他们宅家著书立说,做三不朽的伟大功业。

东汉经学家郑玄,受党锢之祸,从被禁锢到解禁之间经历十四年,他闭门不出,研习经学,注释和著书几百万言。

唐代陆羽在曹溪边筑舍读书,唯与高僧、隐士坐而论道,著《茶经》。

宋代历史学家郑樵,隐居夹漈山三十年。期间除外出借阅图书、收集资料之外,一直宅在山间草堂读书,写作《通志》。

大凡学业有成,板凳要坐十年冷。

甲骨文字刚被发现时,孙诒让见到刘鹗墨拓的《铁云藏龟》,闭门谢客,两个月不下楼。两个月后打开书房门,大叫一声:“我解通了!”孙诒让是解读考释甲骨文字第一人。

1先生晚年躲在租界的亭子间里,读书写作,偶尔会会文友。

西南联大时期,闻一多除了上课,也是足不出户,潜心学术。人送雅号:何妨一下楼主人。

也已经作古的陈忠实,躲在乡下老宅里,历时四年创作出可以让他用来垫棺作枕的《白鹿原》。

当然,宅家期间,除了读书写作做学问之外,也会有别的事,如琴棋书画、参禅念经……,还可以——

张良随刘邦入关之后,因体弱多病,一年多闭门不出,就在家静居养生。后来干脆跟赤松子跑了。

王维则是跑到乡下辋川搭建了一幢别墅,参禅念经、吟诗作文,偶尔走到门口看看乡下的暮色。

嵇康宅家就喜欢打铁,来人了也爱理不理,甭管你官大不大。

唐太宗想长生不老,服食丹药吃死了,他儿子唐高宗也不吸取教训,再接再厉,继续吃。为了提高药效,啥事不干就深宅内宫,把国事交给儿子去监理。

宋代陈抟宅家就睡觉,一睡几个月,称睡仙。

清代左懋第在家守孝,三年足不出户,只在家写慎终追远悼念父母的文章,悲悲戚戚。

张静江辞掉浙江省主席后,在上海家中闭门礼佛敲木鱼,见了来访的友人,双手合十顶礼:阿弥陀佛。

当然,条件允许还可以有别的消遣。

明武宗整天宅在豹房里,不上朝了,夜夜笙歌,顺便看看豹。

洪秀全定都天京后,躲进天王府再没有离开一步,陪着他的有八十八个妻妾和一千多号宫女,妻妾太多记不住,就编号第一妻、第二妻、第三妻……。整天美色当前,灵感来了,就写写打油诗。


历史的犄角旮旯


那要看是那种古人了,先说富人官僚这些上层,男的饮酒作诗赏花赏月赏佳人,参考贾宝玉。女的琴棋书画针织女红也可以吟诗作赋,林黛玉不用说了吧。

再说穷人,男的种田去,坐家里屎都没得吃,女的在家纺线织布做鞋做衣服之类的,不行也去田里和丈夫一起干活,小孩子嘛放牛放羊割草估计和四五十年前的农民差不多



清风照佳人


琴棋书画

古代的君子讲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高山流水觅知音,古琴历来被视为娴静淡雅的象征,是文人自我陶冶的一种雅好。嵇康一曲《广陵散》,事无后继,绝响至今。伯牙钟子期,以琴会友,传为美谈。

围棋是一项娱乐竞技游戏,古时称弈。它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流传于世界各地。唐宋时期是围棋发展的鼎盛时期,围棋能够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长智慧,被人引为风雅之事,广受男女老少的喜爱。清朝国手范西屏、施襄夏"当湖十局"传位千古佳话。

书法,即文字的书写艺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存在差异。强秦一统天下,实行书同文的政策,全国通行小篆。中国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推"书圣"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画,是生活中灵感的结晶,包含着艺术家强烈的思想和情感。吴道子未弱冠便已穷丹青之妙,他的画作勇于创新,不落俗套,提倡"不以装背为妙,只以墨踪为之"。被后世誉为画圣。

饮酒品茶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古人好吟诗,以酒助兴,以酒入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一首首名诗命句,从酒而来。

喝茶是雅事,注重一个品字。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清茶,选一处静雅之地,自斟自饮,在品鉴茶叶优劣的同时,也品味人生,涤荡灵魂,使精神世界升华。


当然,古代人们还有很多游戏像投壶、蹴鞠、藏钩等等。


文史漫谈


古时候没有通讯设备,没有微信、qq,更没有王者荣耀。古人在家没事的时候是怎么度过的,不可能一直睡觉吧,这样岂不无聊要死。其实是我们孤陋寡闻了,古人的生活也是很丰富的。

一、捣鼓书法、字画

古人有文化的人宅在家里都是练练字,专研书法。邀请两三近友一起探讨书法的精髓之处,也即作画开弓。谈论到深处,就一起喝杯小酒醉天明。此种生活实在惬意不过,丰富了精神世界,也丰富了闲暇时光,岂不快哉。

二、吟诗作赋

古代文人闲鹤最喜欢无聊时,大家出题作诗、吟诗,一起玩弄学术。大家相互切磋,相互评论。不然今天我们所能读的诗都少之又少,还得感谢这些闲暇之余。

三、班弄乐器

中国古代十大乐器一般是指琵琶、二胡、编钟、箫、笛、瑟、琴、埙、笙和鼓这十种民族乐器。可见古人为了解闷也花费了心机,闲时在家弹琴赋乐,修心养性。





青峰酒史


因疫情严峻,曾经大家渴望的吃了睡,睡了吃的日子如今真的实现了。可这样的日子还没一个月,就让大家大呼无聊,喊着好想上班,那么古人不能出门宅在家的时候都做些什么呢?

女孩子们一般都在家做这些事:

女红,女红是古代女孩必学的一项技能,绣花绣鞋、做衣服等,古代女子应该都会的吧。闲暇时绣绣花,想想也还挺美好的。

喝茶,喝茶以修身养性。大家有没有发觉古代女子的仪态等看着都非常舒服呢?也许和品茶、读书等都有关系吧?

男子一般都在家做些事:

射箭。古代射箭不仅作为竞技运动、军事项目还是一项娱乐活动。

饮酒。男子在一起谈谈理想抱负,把酒言欢,好不畅快。

那么夫妻之间都做些什么呢?

画扇。闲来没事,给老婆和小妾画个扇面,妻妾应该很开心吧。

听曲儿。正是“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的时节,听人弹唱几首小曲儿也不错


小柴历史


有一种修养,叫琴棋书画。古人说,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在古代,弹琴(多指弹奏古琴)、弈棋(大多指中国象棋和围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即“文人四友”。琴棋书画不仅是人生雅事,更是个人文化素养的直观表现。


新疆岐哥


古人和现代人说到底也是一样的!

虽然没有电视,手机,网络智能,但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他们也要柴米油盐!

我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种:

一,有钱的且有抱负的,宅在家里,男子或读圣贤之书,效仿先贤智者,有朝一日,厚积薄发;或约三五志趣好友煮茶喝酒,棋局中讨论国事民生或谈谈风花雪月!女子:琴棋书画,三纲五常,相夫教子!

二,有钱没抱负的,宅在家,男子投壶蹴鞠斗蛐蛐,或约三五狐朋,醉生梦死,或去风花雪月之地;女子可以琴棋书画,可以对镜花黄!

三:没钱有抱负的,宅在家,男子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得拼命读书,梦想有朝一日,榜上有名,飞黄腾达!女子,柴米油盐,相夫教子!

四,没钱没抱负的,男女,柴米油盐!毕竟肚子才是大事!

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流云看天下


通过流传下来的一些画作,看看古人们宅在家中都过得什么样的生活。

【文的意境】

此画为明代画家沈灏所画。沈灏,字朗倩,苏州人。善诗文,工山水,画风清秀,设色清妍。画中,有一老者正在苍松翠竹之间的茅屋里伏案写书。“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麟。”松竹挺拔,古藤缠绕,景致风雅。老者专心著书,清风明月作伴,自得其乐,超凡脱俗。

这幅《闺秀诗评图轴》中,一名女子端正地坐在案几之上,手持一本诗文书卷,面容姣好,神态娴静,正在专心致志地进行阅读。

【艺术的意境】

此画为老子玩琴之景。周昉,唐代著名画家,字仲朗、景玄,是中唐时期继吴道子之后而起的重要人物画家。擅长人物、佛像,用色柔丽,其佛教绘画有“周家样”之称。画中所绘老子端坐于地毯上,书卷、器皿、团扇,整齐置于身旁。老子双手抚琴,认真严肃,似已将弹琴、哲思、冥想合为一体。

此画为五代南唐画家周文矩所绘,描摹的是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会棋的情景。

棋不仅可供休闲,还是十分考验智商。高明之人甚至可以通过棋局来解码信息,在对弈的过程中窥探人心。重屏会棋图构思奇巧,画中有画,兄弟四人各怀心思,棋局暗藏玄机。

【饮的意境】

钱选《扶醉图卷》绘的是陶渊明饮酒的故事。

钱选,字舜举,号玉潭,浙江吴兴人,“吴兴八俊”之一。南宋时考中进士,宋亡以后归隐,绘画终生。画中左侧坐于榻的人便是陶渊明。

陶渊明好酒,此刻正半眯着眼,衣襟半敞。右侧题字“我醉欲眠君且去。”可见已经微微有些醉意。画中右侧倾倒的三只酒坛可以看出,刚刚这场酒局定是酣畅淋漓。

古人好酒,同样也好茶,茶道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赵原,元末明初画家,师法董源、王蒙,工山水,笔墨圆劲秀逸。此画大幅笔墨用于远处连绵起伏的山水,景致清远,笔墨苍润。临溪岸边有一座茅屋,屋外丛树掩映,屋内头戴峨冠,倚于榻上者正是唐代学者陆羽,身旁有一童子,拥炉烹茶。

陆羽嗜茶,有《茶经》传世。据《茶经》记载,唐时煮茶,先要将饼茶放在火上炙烤,用茶碾将茶饼碾成为粉末,过筛,才能放到开水中去煮。饮茶之道,并不仅为满足口腹之欲,更是蕴涵了许多哲理。古人通过研修茶道而增进素养,烹茶,品茗,修身,养性,隐居生活跃然纸上。

【赏的意境】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全套共有12幅图,均为清代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所作。描绘的是雍正皇帝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游园生活,圆明园的四时之景也尽收眼底。

此画为“三月赏桃”,恰逢桃花盛开,春色满园,远处数人身骑马匹依山观景,近有两人倚靠栏杆,指着桃花轻声交谈。人人都沉浸在春日美景中。

张家。字天驰,号平山,工人物、花鸟。“浙派”名家。师法吴伟,用笔豪放纵逸,酣畅淋漓。此画为山野之人观画的场面。

人人都爱美的东西,每个人都有欣赏艺术的权利。画中共有八名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有的穿着草鞋的,有的衣服上还打着补丁,但这都不妨碍他们观画的快乐,人人脸上的神情都眉飞色舞,场面十分有趣。

【劳的意境】

刘松年,号清波,南宋画家,浙江钱塘人,工山水人物,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画风着色清丽典雅,笔墨精妙。

画中有两名僧人坐于禅榻上,老者正潜心补衣,旁有一人抱膝旁观。人物表情鲜活,居家劳动也别有一番乐趣。

陈枚,字载东,雍正年间的专职画家。其所作《耕织图》图册共46幅,详细记录了耕作与蚕织的过程。此图中有两名女子正在屋中织布。常言道,劳动的人最美丽,没错,蓝衣女子手扶机器,专注的神情为她增添了几分劳动的魅力。

【闲的意境】

明代画家赵左作画,在险峰俊林之中,有一间小小茅屋,茅屋之中,有一高士趴在窗前眺望。此画笔法流畅,富于韵律,草木山景皆清新雅致,想必这位高士此刻定也感到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