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青島非遺】嶗山玄真內家拳

人物:匡如湖

【走近青島非遺】嶗山玄真內家拳

嶗山道教玄真內家拳第二代掌門人


柔中帶剛,遊刃有餘

從青島市嶗山區曲家莊社區居委會沿曲折的山路而上,行至幾百米,一處別緻的小院讓人心怡。在這個名叫“玄真道浣”的小院內,嶗山道教玄真內家拳第二代掌門人匡如湖正帶弟子們習武。

【走近青島非遺】嶗山玄真內家拳


所謂的八手,意味著八方來敵,天羅地網,前挪後擋,左攻右防,技擊防身之實用拳法。



匡如湖身著樸素精氣神十足,說話間,他帶著徒弟打了一套“玄真八手拳”。匡如湖的一招一式柔中帶剛,動作從緩到疾,幅度不大,出拳有力,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他的腿功,順勢出腿疾快,側踹去勢威猛,不時會聽到他踢腿時空氣摩擦發出的聲音。 這一套拳下來,讓人著實見識了“武林高手”的厲害。

【走近青島非遺】嶗山玄真內家拳

取其精華,源遠流長

據匡如湖介紹,關於嶗山道教武術的起源,這個最早要從張三丰說起。據明崇禎年間編纂的《嶗山志》記載,張三丰一生三次來嶗山,並將拳術、劍法、氣功、點穴等傳授給嶗山道士,為嶗山道教和嶗山道教武術的發展奠定基礎。

【走近青島非遺】嶗山玄真內家拳


“嶗山玄真內家拳”分為三階段:初級階段為嶗山玄功拳、中級階段為嶗山玄真拳、高級階段為嶗山龍化劍、嶗山龍化拳和嶗山玄化拳。



而匡如湖的師祖匡常修,正是素有“南郭北匡”之稱的近代武術大師,他對嶗山道教武術的傳承和發揚功不可沒。匡常修得師祖李師慶道長和師父匡真覺道長的真傳,以武當內家功法為主,中國傳統武術為輔,同時又將少年所學各地武術精華融為一體,上承張三丰祖師之餘緒,發展和創新了道家武學,開創了武當嶗山派系,即“嶗山玄真內家拳”。

【走近青島非遺】嶗山玄真內家拳

自幼習武,繼承衣缽

談到爺爺匡常修,今年52歲的匡如湖一臉自豪,因為他的一身武藝就是跟隨爺爺匡常修學的。

【走近青島非遺】嶗山玄真內家拳


我的老家在膠州,小時候跟隨父親一起從老家到嶗山,一邊照顧爺爺起居一邊練武。



匡如湖說,從接觸到嶗山拳法起,他就產生了興趣,拜爺爺為師後,全心練武,開啟了他多年練習玄真內家拳的習武生涯,“13歲即正式入門習練嶗山道教玄真內家拳,這一練就是三十多年。”自爺爺病逝後,匡如湖便繼承了爺爺的衣缽,成為嶗山道教玄真內家拳第二代掌門人,嶗山道教玄真內家拳也於2010年4月入選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走近青島非遺】嶗山玄真內家拳

品德為收徒原則

匡如湖說,爺爺在世時門徒眾多,全國各地同道皆慕名前來拜師學藝,最多時習練者達到1000多人,這其中便有現為國家女子散打隊總教練的師兄邱國友。而談到他收徒的原則,匡如湖說,他最看重的是“品德”。

【走近青島非遺】嶗山玄真內家拳


只有品德好的好孩子才可以跟著我習武。



對於當前嶗山道教玄真內家拳在推廣傳承中面臨哪些困難,匡如湖坦言最大的困難還是資金。“不少國家邀請我們前往交流,但因為經濟問題我卻只能婉拒。”匡如湖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弟子們也面臨著掙錢養家的現實問題,但武術團資金有限,導致一些人最終不得不離去。

【走近青島非遺】嶗山玄真內家拳


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吃苦,不願讓孩子練武,其實在七八歲正是練功打基礎的最佳時期。



【走近青島非遺】嶗山玄真內家拳

匡如湖的徒弟現在有十幾個,年齡都在二十歲跟三十歲之間,跟著他習武都在七八個年頭,他希望他的徒弟能真正做到向外推廣傳播嶗山道教玄真內家拳。

【走近青島非遺】嶗山玄真內家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