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十年“篆刻”夢想

“北漂”十年“篆刻”夢想


韓冬,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牡丹江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東寧市文聯副主席、書協名譽主席、韓社創始人,中國書法家協會首屆國學與修養書法篆刻高級研修班成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二、四屆篆刻培訓中心教師,曾多次擔任全國書展評委,書法篆刻教育工作者。


說到夢想,相信大多數人的腦海裡都會浮現出相關的詞彙,而“篆刻”則是刻在韓冬腦海裡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他經歷了10年的“北漂”生活,好在,他在這條路上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並帶領著越來越多的書法篆刻愛好者繼續前行,在傳承中華文化的同時,將藝術轉化為價值,服務於社會,讓更多的人受益。


從小喜歡篆刻 大學終圓夢


因為喜歡,所以執著。韓冬對“篆刻”的喜歡,是從小學就開始的。他回憶說,當時因為一堂語文書法課,他寫的一篇楷書得到了老師的誇讚,讓他對書法有了最初的喜歡,而書法與篆刻是“同根同源”的,所以,那個時候,他就對“篆刻”產生了深厚的興趣。但是,學習“篆刻”需要投入的資金較大,而當時他的家庭條件不允許,他只有將這份喜歡暫時放在心裡。


韓冬真正接觸到“篆刻”則是在大學時代。2001年,他考入了牡丹江師範學院體育教育系,因為需要上書法課的緣故,他才開始接觸“篆刻”。而對於學生來說,資金不足則是“硬傷”。為了能堅持學習下去,韓冬邊做家教邊學習“篆刻”,就連寒暑假都在牡丹江邊打工邊學習。就這樣,他與“篆刻”算是結了緣,且憑著這份喜歡與執著,一直堅持著。


“北漂”十年 只為走更遠


而學習的道路上並不是一路順暢的,因為學習本身就是循序漸進的,呈“階梯”式。韓冬在學習“篆刻”過程中也遇到了類似的“瓶頸期”,頻率基本上為每兩三年一次。為此,他內心非常苦惱,也曾為是否繼續走下去產生過懷疑。但最終內心真正的“喜歡”,讓他無法割捨,只能一點點突破,然後通過一個個“瓶頸期”。韓冬的學習方式除了自學外,就是到外地進修學習,北京、哈爾濱等地都留下他學習的印跡。


其中,2009年至2019年這10年的“北漂”生活讓他記憶猶新,也正是那段經歷,他接觸了“篆刻”這一領域更加前沿的東西。2014年,他在北京創辦了韓社印學團體;2018年,為了提高社員創作能力,他們又特意開創了《一週一印》臨摹、創作學習活動。


與此同時,他個人也收穫著越來越多的各項榮譽,第四屆“筆歌中國BTV北京電視書法大賽” 總冠軍、全國第三、四屆蘭亭獎佳作獎、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雙年展等,其論文、書法篆刻作品還多次發表於全國各大專業刊物,被諸多博物館收藏。他的作品曾代表中國書法家協會在俄羅斯、韓國、葡萄牙等地展出。同時,韓冬曾在中國美術館為全世界駐華使節表演篆刻藝術創作,設計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北京榜樣”的篆刻logo、先後為茅臺集團篆刻了兩款茅臺酒的logo,被譽為當代最具有潛力的書法篆刻家。


熱衷公益活動 幫扶更多人


予人玫瑰,手有餘香。韓冬在“篆刻”這條路上一直努力著,而將藝術轉化為價值、服務於社會,也是他一直以來追求的夢想。


韓冬說,藝術是語言重要的補充方法,每一件藝術品都有它獨特的訴求,這種訴求,就是藝術的生命力;助人,是道德的種子,是充滿人情味的社會溫情,是對他人的同情,是人的德性、良知和教養的體現。在他人急需的時候,能主動熱情地給予幫助和照顧,急人之急,幫人之苦,憂人之憂,救人之危,以幫助別人為快樂,這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高尚行為。2017年,韓冬在家鄉組建了“愛心星火團隊”,扶持穆稜一個貧困兒童;2018年開始,韓冬又在他的家鄉東寧老黑山鎮中心小學扶持10個“留守”兒童;有時,他還在網上通過義拍籌積善款捐贈給有需求的群體。


對於未來,韓冬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將書法“篆刻”發揮光大,讓它走向全國各地;並且,在有能力的情況下,他和他的團隊將獻出更多愛心,讓更多人從中受益,“不忘初心,鐫刻未來!”


晨報融媒體首席記者 張建華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