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耍手段得到楊玉環,是否得到她的心?

今古大觀


1.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愛經不住生死的考驗。

唐玄宗處心積慮地讓兒媳變成自己的貴妃後,對其恩寵日盛,最後到了六宮粉黛無顏色、三千寵愛集一身的地步,玄宗終日有美人相伴,樂不可支,從此君王不上朝,唐玄宗視這位比自己小34歲的能歌善舞通音律的美人為心肝寶貝。

儘管楊玉環是貴妃,但自王皇后被廢黜後,玄宗後宮再沒立皇后,所以楊貴妃實際上就是後宮真正的主人,待遇甚至超過了皇后,楊貴妃的生活非常奢侈,據說宮中專為她一個人織錦做衣的員工就有700多人。


楊玉環喜歡游泳,玄宗開闢華清池作為她的私人浴場。

楊貴妃愛吃新鮮荔枝,玄宗下令專門開闢了從嶺南到長安的幾千裡貢道,以便快馬將荔枝運到長安。………

表面上看:玄宗對楊玉環恩情無限,愛到了骨子裡,但在馬嵬坡兵變面對生死抉擇時,玄宗還是讓美人香消玉殞以換自己苟延殘喘!看來帝王對美人用物質表達的愛意是靠不住的,經不起生死考驗。


2.楊玉環成為貴妃有被逼的成分!

楊玉環原本是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是他的兒媳婦!玄宗在自己的愛妃武惠妃死後,讒於楊玉環的美貌,才橫刀奪愛,費盡周章把楊玉環從兒媳婦變成自己的愛妃!

自古嫦娥愛少年,郎才女貌,兩情相悅,人家小兩口婚後恩恩愛愛地過日子,作為皇帝的唐玄宗卻以權謀私,活生生地拆散了一對鴛鴦,況且這對鴛鴦是自己的兒子與兒媳呢!有悖倫理就不說了,關健是風華正茂的的22歲的女子嫁給一位56歲的老態龍鍾的男人,她心裡不憋屈嗎?


楊玉環出身名門大戶,通情達理———這在她榮寵後宮後,從沒幹政就能看出來;如果沒有好色公公的陰謀詭計和霸王行為,她是位安分守己過日子的人,相夫教子後含飴弄孫,會壽終正寢!而正是由於玄宗貪戀其美色才使之於38歲的英年死於馬嵬坡了,楊貴妃死前應該是有遺憾的!

3.在皇權決定一切的時代,楊玉環只能委屈求全,忍辱負重地活著。

皇帝看中了她,她的兄弟姐妹們也平步青雲、鳮犬昇天了!

楊玉妃曾經使小性被兩資攆出了皇宮,回到楊府後,楊氏家人成了熱鍋的螞蟻,亂成一團!

楊玉環懂得,自己一旦離開玄宗,楊家兄弟姐妹們的高官厚祿、榮華富貴會瞬間化為烏有,這是殘酷而冷漠的現實!

迫不得已,為了家人只好犧牲自己,冷靜了的楊玉環使用小伎倆又回到了率宗身邊,這是為自己而活還是為家族的興盛而生不得而知!就人之常情來忖度:有心不甘情不願的成分,保不定是行屍走肉,外人看來她還光鮮亮麗,幸福無比,實際上,冷暖只有她自己知道!


女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在當時人們的觀念中已根深蒂固,縱使楊玉環傾國傾城、色藝俱佳也逃不出這個規律!她不死心塌地討好皇帝,家族不說了,自己何去何從呢?


所以,我認為:唐玄宗對楊玉環的愛依然是帝王對美人的普通的愛,是對她色藝的喜歡,沒有真心實意!而楊玉環的內心也不真正愛她稱為三郎的唐玄宗,只是在當時的大氛圍下,虛與委蛇、強顏歡笑罷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唐玄宗耍手段得到楊玉環,是否得到她的心?

眾所皆知:楊玉環原本是壽王妃,也就是唐玄宗的兒媳婦!由於唐玄宗讒於楊玉環的美,才橫刀奪愛,把楊玉環從兒媳婦變成自己的女人!

確實,小兩口剛剛恩恩愛愛過小日子,沒有想到愛海橫波!那麼,做了唐玄宗的女人,唐玄宗是不是真正俘虜了楊玉環的心呢?個人認為,初入宮時,楊玉環是被逼去愛的,因為唐玄宗是皇帝!但是,隨著唐玄宗真心的寵愛,楊玉環畢竟是個女人,自然而然她的心和人都給了唐玄宗!

為什麼呢?



一,儘管唐玄宗是皇帝,但是作為兒媳婦,一下子成為公公的女人,楊玉環雖然只得依從,但內心裡是牴觸的!

楊玉環跟壽王李瑁的相識,可以說是緣份,也可以說是一見鍾情!

郎才女貌,兩情相悅,真的是恩恩愛愛賽神仙!

當高力士來到壽王府宣楊玉環入宮時,楊玉環跟壽王李瑁心裡都覺得不是什麼好事情!

果然如此!入宮後的楊玉環就再沒回到壽王府邸!

先以祈福為由留住宮中,然後唐玄宗得到了楊玉環這個人!其實這個角色的轉變,楊玉環是牴觸的!

從她入宮不久,就耍脾氣,被唐玄宗攆出皇宮,可以看出楊玉環是多麼的心不甘情不願!



二,攆出皇宮的楊玉環,在兄弟姐妹們的勸說開導下,才知道自己離開了唐玄宗,什麼也不是了!

攆出皇宮,回到楊國忠的府中,楊氏一家像熱鍋的螞蟻!

因為楊玉環一旦失勢,楊家兄弟姐妹們的高官厚祿榮華富貴什麼都沒有了!於是,紛紛說楊玉環的不是,還開導她向唐玄宗認錯!

冷靜了的楊玉環,認真想想自己真的離開了唐玄宗什麼也沒有什麼也不是,於是就用點小伎倆再次入宮!

歸來的楊玉環也改變了性子,唐玄宗呢?越來越寵愛楊玉環,正如白居易的《長恨歌》:三千寵愛於一身!

曾記得有個情愛專家說:女人的心是糯米餈粑,只要你捂熱了,她就死心塌地的粘著你!楊玉環在唐玄宗的真心相捂之下,那顆心真正的成為了他的糯米餈粑!



由此可見:唐玄宗真心喜歡楊玉環,那種成痴,成魔的境界,楊玉環終究是一個女人,她的心也是肉長的,當然會動情!

【古今多少事,都在歷史中!歡迎關注!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大唐開放之遺風,在中國封建歷史上是濃墨重彩的存在。唐玄宗李隆基更是一個痴情皇帝,後宮佳麗三千卻獨痴三人,更專情一人。

白居易《長恨歌》有云: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雖然李隆基是通過不齒手段將楊玉環攬入懷中,但在那樣一個君權至上的封建社會,皇帝的行為就是王權就是權威,不容置疑更不容挑釁。李隆基痴情更專情楊貴妃,兩人也上演了一段傳奇的愛情故事。小哲從三個層次加以分析。


一、楊家有女初長成

楊玉環出生在一個宦門世家,她天生麗質,再加上優質的教育環境,使得她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懂音律、擅歌舞,總之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大美人。正因如此,楊玉環後來光榮入選“中國古典四大美女”。

楊玉環初入宮中,被立為壽王李瑁之妃,而且兩人在一起生活了五年,很是幸福。李瑁之母是武惠妃,深得李隆基寵愛。李隆基甚至為了武惠妃對自己另外三個兒子痛下殺手,可見李隆基的痴情。

在楊玉環之前,李隆基還有一個寵妃。大家知道,武惠妃死後,李隆基鬱鬱寡歡,身邊沒有寵妃,後來高力士不忍李隆基這樣,尋得“梅妃”(江採萍),李隆基對梅妃的寵愛也是無以復加。

但隨著楊玉環的進宮,梅妃的地位逐漸被取代。梅妃也心生嫉恨。

梅妃:“撇卻巫山下楚雲,南宮一夜玉樓春。 冰肌月貌誰能似,錦繡江天半為君。”

楊玉環覺得梅妃寫詩對自己是一種侮辱,隨後向李隆基告狀。唐玄宗一怒之下,將梅妃打入冷宮。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唐玄宗才想起梅妃,可梅妃已經死於亂軍之中,後來為了紀念梅妃,李隆基還為她寫下了詩句,可見李隆基不是一個薄情寡義之人。

李隆基:“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御得天真; 霜綃雖似當時態,爭奈嬌波不顧人。”



二、一朝伴在君王側

話分兩頭,李隆基痛失武惠妃,對於這樣一個情種,不免黯然神傷。唐玄宗整天不思朝政、渾渾噩噩。旁邊的大臣也都看出了他的心思。

在一次出遊散心的過程中,李隆基看到了李瑁的妃子特別惹眼,此女正是楊玉環。雖然李瑁心有一萬個不願意,但最終楊玉環還是被父親帶入宮中,兩人五年的愛情生活宣告結束。

對於皇帝父親的心思,作為兒臣的李瑁早已有所察覺。據《舊唐書》記載,唐玄宗驪山泡溫泉的時候,就要求楊玉環一同前往,楊玉環沒有推辭,當然也不敢推辭,對於這樣的不齒之事,李瑁也只能忍者。

李隆基雖然鍾情楊玉環,可畢竟是自己的兒媳,所以礙於輿論,李隆基想了一個辦法,他先把楊玉環送進尼姑庵,開始一段修行,之後再接回宮中,這樣一來,人們便不會再去過問楊玉環之前的身份和經歷。這等欲蓋彌彰的做法,也就是一個情種皇帝才能想出來的“妙招”。更為主要的是,經過這次“洗白”,大臣們也不敢再言語什麼。

要說專情,李隆基確實對楊玉環專情,當然兩人肯定也是真心相愛。即便在潛在的輿論壓力之下,兩人仍然如沐春風,哪管世俗眼光。


三、“紅顏禍水”自難留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李隆基對楊玉環是真愛,也是真心。

翻開大唐歷史,馬嵬坡下的傳說一直流傳至今。也許你要說李隆基不是真心喜歡楊貴妃,否則楊貴妃也不會含恨而死。楊玉環的死也有很多說法,但《新唐書》與《舊唐書》記載,大都認為楊玉環確實死於馬嵬坡。自古紅顏多禍水,安史之亂在朝廷上下,一致認為是楊玉環引起,不殺楊玉環難慰軍心、難以振士氣,最終李隆基才逼不得已賜死愛寵。

反觀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李隆基雖然從兒子手裡奪了楊玉環,但二人後來的愛情,倒也留下佳話。只是這種現象猶如李治娶了武則天極有相似之處。一個是父親娶了自己的兒媳,而另一個卻是兒子娶了父親的女人。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可正是映射了大唐開放遺風的景象。


山城小哲


又是一個八卦的話題,(怎麼答個歷史題都要被餵狗糧啊!單身狗傷不起,汪汪!)


言歸正傳,李隆基得到楊玉環心了嗎?我的答案是:大概……得到了!

簡單概括一下他們的故事:李隆基看上了兒子的媳婦楊玉環,饞她的身子,所以就讓她出家當道士了,然後五十多歲的李隆基就跑過去勾搭年輕的道姑。終於在他六十一歲的時候,把楊玉環放到檯面上了,封為貴妃。在接下來的生活中,楊玉環兩次得罪了玄宗,兩次被攆回家,但是又兩次被召回(李隆基還是捨不得年輕的小媳婦)。十一年之後,安史之亂爆發,李隆基倉皇出逃,然後陳玄禮在馬嵬坡發動兵變,逼得貴妃死去。

看!就是這麼簡單。老子搶兒子媳婦的事,但是經過詩歌藝術的美化,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美談。你說可笑不?再想一想李治娶了武則天,這李家的人還真有意思,一個是兒子娶了父親的妃子,而另一個卻是父親搶了兒子的妃子。

他們的愛情故事這麼喻戶曉,功勞都在白居易、李白這些大詩人,如果沒有他們,估計現在就不會有人稱道他們的愛情,而是罵唐明皇老牛吃嫩草。


李隆基後宮佳麗三千人,卻三千寵愛都在楊貴妃一人身上,李隆基為她在花萼相輝樓大辦宴席,太液池內七千金美酒,花萼相輝樓外一萬株牡丹,這是何等的浪漫與寵愛?我想任何一個女孩子都扛不住這種世間唯一的愛情攻勢吧!畢竟在現代你沒錢就很大程度上跟愛情無緣,在古代也是一樣道理。嫁給皇上肯定比王爺風光。(說的有點勢力了,但是真實的人性還真是這樣,噴我我也這樣說)


而且楊玉環早年父母雙亡,寄養在叔父家裡,我想寄人籬下的孤苦無依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而李隆基給了她無與倫比的寵愛與溫暖,楊玉環肯定是感動的,而感動之外或許就是愛吧!但是遺憾的是李隆基為了權利,在江山和美人之間選了江山。


既然聊到這了就多聊一聊吧,說說李隆基。都傳李隆基是個痴情的皇帝,但是我覺得呢,這個人非常的薄情。

李隆基的原配王皇后家是一般,長得也不是那麼漂亮,李隆基不是特別喜歡她。後來有了武惠妃,李隆基就打算以不生兒子為由廢掉王皇后。後來發生了"姜皎事件"和"符厭"事件(不知道的百度一下,很無語的事),王皇后果然被廢,不久之後就去世了。當時的李隆基的故舊,大臣都覺得他太薄情了,王皇后可是在他還是王爺的時候就在幕後協助他,為他登基做了巨大的貢獻。


當然還有李隆基一日殺三子的事情,都證明了李隆基的薄情。我想一個殺妻害子的人,怎麼可能就因為一個女人重情重義了呢?李隆基在馬嵬坡為了保住腦袋和皇位放棄楊玉環,我覺得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事後的惺惺作態,感覺更令人噁心!

歷史上的事,有時候都靠文人一張嘴。還真挺可笑的。

清朝有個人叫袁枚,寫過《子不語》,這個人很有意思,他有一首詩叫《馬嵬》,就以這首詩作結尾吧。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文史漫談


唐玄宗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千古傳唱。在很多的的影視和文學作品中,唐玄宗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愛情故事是如此的攝人心魄。我們來看一看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事蹟。

  

“自古帝王多薄情”是恆古至今世人所認同的一句話,皇帝很多時候都會承諾很多甜言蜜語,就像現在很多男孩子騙小女孩一樣,這些是無法改變花心的本質,因為食色性也,人之本性。楊貴妃也能算是歷史上的一個奇的女子,有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之美譽。  

唐玄宗與楊玉環的相遇: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自從唐玄宗非常寵愛的一個妃子武惠妃死後,唐玄宗變得鬱鬱寡歡,很是頹喪。後宮佳麗千人中,沒有一箇中意的。身為玄宗心腹的高力士瞭解主子的心意,於是身出宮外尋佳人,在壽王府見到王妃楊玉環的絕世容顏,舉世無一,便即刻稟報玄宗。於開元二十八年十月,唐玄宗派人把楊玉環接到臨潼溫泉宮。一見果然驚歎,楊玉環能歌善舞,智慧過人,玄宗龍顏頓開,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世人對她容顏的讚歎,不及一眼的終生”。他此刻顧不上楊玉環是兒媳婦了,禮義廉恥已然不存在,在唐朝也是一個性開放的王朝,玄宗先將楊玉環度為女道士,賜道號“太真”,納入後宮己用。當時的唐玄宗56歲,楊玉環剛22歲。

唐玄宗得到楊玉環:

唐玄宗娶壽王妃楊玉環,在如今來看定是父亂倫的醜聞。但在古代一位帝王想得到的人或者是物,是那麼的容易。可是帝王是一國之君,應當約束自己讓子民們效仿,這一行為多少得避些嫌疑。故一直到5年之後,於天寶四年(745年)的8月,才冊封楊玉環為貴妃。至此,唐玄宗對後宮三千佳麗全都拋下,整日與楊貴妃形身影相隨,不論百官聚宴,還是登朝理政,都有楊貴妃的身影。為了像楊貴妃示好,玄宗動用七百人專為楊貴妃製造錦繡,還專為她開闢了溫泉浴場位於驪山的華清池“可能為許嵩的曲詞(那一年的華清池旁,留下太多愁)”。楊貴妃出生於四川,愛吃荔枝,玄宗為取悅貴妃,每年夏天玄宗不惜財力物力派人從千里之外的四川涪州以驛馬晝夜不停地送來皇宮,保證運到長安時色味不變“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總而言之,從玄宗得到楊貴妃之後,玄宗心中之愛,皆為貴妃所用,如《長恨歌》所嘆:“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如春。”玄宗對貴妃如此痴迷,楊玉環的容顏是一原因。我想更重要的是,楊玉環與符合玄宗之意。玄宗對音樂很是迷戀,他精通音律,意境相當高。而楊貴妃不僅能歌善舞,而且對音樂的理解也有獨到的天賦。這就為唐玄宗晚年與楊貴妃為知音埋下種因。玄宗在溫泉宮初見貴妃時,奏起他得意之作《霓裳羽衣曲》,楊貴妃彷彿有先天的感應,隨即起舞,仿如仙女飄逸,讓唐玄宗相當沉迷。從那以後,玄宗常讓貴妃跳《霓裳羽衣曲》,自己親手打鼓,於一旁伴奏。玄宗與貴妃在一起盡歡的形式,只能是歌舞音樂了。“霓裳羽衣曲幾番輪迴 為你歌舞”

玄宗是否得到貴妃的心:

唐玄宗為帝王,他能獨佔楊貴妃,卻不會讓楊貴妃獨佔自己。而貴妃履歷尚淺,一時興起,難免有齟齬。有兩次曾惹得玄宗發火,以忤逆之罪,把貴妃趕回了孃家。可玄宗心中所有,已是楊貴妃。當玄宗第二次把楊貴妃譴出宮後,楊貴妃淚流滿面,此時的玄宗也是茶不思,飯不想,整日愁眉苦臉。心腹高力士知道玄宗的心之所想,遂奉上主意請賜御膳與貴妃道歉。楊貴妃見高力士來,傷心地剪下一綹青絲,託高力士奉上以表真誠。玄宗見物思情,於是兩人破鏡重圓。從此,玄宗與貴妃情比金堅,難分難捨。“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彷彿證實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正是玄宗對貴妃的寵愛,玄宗讓貴妃的親戚都身兼重職為唐朝政治腐敗埋下了伏筆,也導致了楊貴妃的悲劇結局。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邊鎮節度使安祿山和步將史思明率領15萬人馬,以討伐楊國忠為名直逼長安,“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與楊國忠帶著貴妃姐妹和一部分子孫、近侍、大臣悄悄往西直奔蜀郡(今四川)。在行至陝西興平之西馬嵬驛時,隨從護駕的禁軍忽然兵變。他們首先殺死了楊國忠,又唐玄宗所在的驛站圍的水洩不通,要玄宗交出貴妃。此時的唐玄宗想起了他與貴妃十幾年的相愛,立過的山誓海盟,哪能交出貴妃!然而,玄宗深知大勢已去,救不了自己的愛妃,與貴妃抱在一起泣不成聲,玄宗賜給貴妃三尺白綾,貴妃於一間佛堂前的梨樹上溢死。

由上可看出玄宗得到了貴妃的人,也得到了貴妃的心。


禮葬籬落


唐玄宗李隆基封絕代佳人楊玉環為貴妃的時候,李隆基已經60歲,楊玉環只有26歲,一個到了現在退休年齡的老頭子與一個青春正盛的絕世美女之間怎麼可能有真正兩情相悅欲仙欲死的愛情,所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只是後世文人對李隆基與楊玉環之間愛情的誇張。


何況楊玉環本來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兒媳,她與原配丈夫壽王李瑁年齡相當郎才女貌,一個二十多歲的英俊青年又是初戀原配,一個年近花甲的老頭子又是橫刀奪愛,何況這個英俊青年只愛楊玉環一個人,而這個老頭子妻妾成群美女如雲,你說楊玉環真正愛的男人是誰?無論生理還是心理能真正滿足楊玉環的只能是李瑁而不可能是李隆基。

當然,唐玄宗李隆基作為天下最有權力的男人,能讓楊玉環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李隆基與楊玉環之間當然有愛情,但這樣建立在權力地位財富基礎上的愛情不可能超過李瑁與楊玉環之間青年男女之間自然而然的愛情。

楊玉環後來紅杏出牆,與手握重兵的乾兒子安祿山偷情,也可以證明李隆基與楊玉環之間的愛情並不是那麼深。

安祿山雖然是五大三粗的胡人,但安祿山的情商非常高,擅長逗李隆基與楊玉環開心,楊玉環逐漸愛上了安祿山這有趣的靈魂。

當然比楊玉環大16歲的安祿山在生理上也比大她34歲的李隆基更能讓她滿足。楊玉環沉醉在李隆基與安祿山兩個男人的愛情中不能自拔,但安祿山的貪得無厭想真正佔有她,最終導致安史之亂的悲劇,37歲的楊玉環也在馬嵬驛香消玉殞。


厚德載物49847


在很多藝術作品中,唐玄宗李隆基與楊玉環之間的關係被描繪成了忠貞不渝的愛情。可事實真的如此嗎?個人認為恐怕未必。就說一點,“安史之亂”期間唐玄宗進入蜀地避難,行至馬嵬坡時軍隊譁變,最後唐玄宗為了保命,也為了安撫譁變將士、穩定局面,賜死了楊玉環。請注意,“賜死”二字,不管是否出自真心,是唐玄宗下令“殺”了楊玉環!而不是譁變將士私自處決了楊玉環。這難道就叫忠貞不渝的愛情?“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可唐玄宗連“各自飛”的機會都沒有給楊玉環……為了自己,唐玄宗輕而易舉便犧牲了自己“最鍾愛”的楊玉環!換言之,楊玉環對於唐玄宗而言,恐怕也不過就是一枚棋子、一件玩物罷了。

唐玄宗李隆基的“扒灰”史

楊玉環原本是唐玄宗第十八子壽王李瑁之妃,也就是唐玄宗的兒媳。按理說,李瑁是唐玄宗的哥哥、讓皇帝李憲養大的,和唐玄宗父子感情相當一般,與唐玄宗之間的走動想必也不會太勤。換言之,彼時唐玄宗能夠接觸到楊玉環的機會並不算多。別跟我說什麼公公跟兒媳在大庭觀眾之下見幾面就擦出了“愛情的火花”!您覺得現實嗎?說白了,唐玄宗看上楊玉環根本不是因為所謂愛情,無非就是一時雄激素氾濫罷了、色心上來了,根本沒有那麼高尚、純潔……

為了得到這個兒媳,唐玄宗正式開始了“扒灰”生涯!也真實費勁了心機,先是以為自己已故的生母昭成皇后竇氏祈福的名義下敕書、命楊玉環出家為女道士,算是接觸了楊玉環與兒子李瑁的婚姻。至於這期間二人有沒有發生點兒什麼,各人自己腦補!繼而,唐玄宗又為兒子李瑁另尋了一位王妃韋氏,在韋氏進門之後,男已娶、女未嫁,於是唐玄宗順理成章將楊玉環給收了房、封為了貴妃,其地位已經高於了楊玉環原先的婆婆惠妃武氏。因為唐玄宗在廢黜原配皇后王氏之後沒有再立繼後,楊玉環的貴妃某種程度上就事實充當了皇后的角色。平心而論,在女人身上唐玄宗還是相當捨得下血本的!

唐玄宗李隆基是否得到了楊玉環的心

唐玄宗如此明目張膽地搶了兒媳,他真的得到了楊玉環的心了嗎?別扯那麼高深!唐王朝皇家的婚姻、尤其是在初唐和盛唐時期,說白了就是關隴世家的政治聯姻,哪裡有那麼多愛情在裡面?當初楊玉環嫁給壽王李瑁恐怕也未見得是因為所謂愛情……

楊玉環雖然出身著名的弘農楊氏、是隋王朝的宗室之後,而且其曾祖父楊汪還曾經位居隋王朝的上柱國!可不要忘了,彼時的皇帝已經姓李了而不是姓楊,弘農楊氏早已過氣……加之其曾祖父楊汪是死於唐太宗李世民之手,楊玉環家這一支實際上在唐王朝已經沒落了!但瘦死的駱駝終歸還是比馬大,畢竟是出身弘農楊氏、擁有關隴世家的貴族血統,沒落的楊玉環家族依然屬於關隴世家的大圈子,這也是楊玉環一個因罪死於獄中的犯官之女能夠堂而皇之成為親王王妃的原因所在。

換言之,楊玉環之所以能夠嫁給壽王李瑁,無非是楊氏家族想要藉此攀上隴西李氏的高枝兒!說白了,為的還是家族利益,哪有那麼多的愛情成分在裡面?話又說回來了,如果楊玉環和李瑁真的感情深厚,她也就不會爬上公公唐玄宗的龍床了……既然是為了自身的榮華富貴、為了家族的利益,壽王李瑁對於楊玉環及其背後的楊氏家族而言,無非就是一架攀龍附鳳的梯子罷了。

現在“龍”直接看上了楊玉環,連這個攀龍附鳳的梯子都已經用不上了,楊玉環已經直接爬到了龍床之上!還有什麼反抗不反抗的?對李瑁本就無所謂心不心的,又何談唐玄宗有沒有得到楊玉環的心?

相互利用、各取所需

在成功爬上龍床之後,晚年的唐玄宗“孤家寡人”、空虛寂寞,正需要有人撫慰,而年輕貌美的楊玉環恰好充當了這樣的角色。二人的感情迅速升溫、唐玄宗對楊玉環寵愛有加也就沒有什麼可奇怪的了。畢竟人老了最需要的就是關愛,不是嗎?而這一點,楊玉環給了唐玄宗,這就足夠了。至於什麼奢靡的生活、什麼“一騎紅塵妃子笑”,對於九五之尊、富有四海的唐玄宗而言,這又算的了什麼呢?既然楊玉環喜歡,給她就是了!現而今土豪們包養“二奶”不也同樣是不惜一擲千金嗎?什麼驢牌之類,都已經算是次品了……說白了,楊玉環不過就是唐玄宗包養的“二奶”而已,只不過她比“二奶”多了一個妾的名分。

至於楊玉環,想要的也都得到了。丈夫的寵愛、奢靡的生活、家族的榮耀……該有的都有了,不僅堂兄楊國忠成了宰相,連楊玉環死於獄中的犯官父親楊玄琰也搖身一變成了唐王朝的追封齊國公!要知道,尉遲敬德、程知節這些唐王朝的開國元勳們在戰場上流血拼命、九死一生,到頭來也不過就換來個國公爵位罷了……楊玉環和整個楊氏家族的榮華富貴全部都拴在唐玄宗的褲腰帶上,楊玉環又怎能不極盡全力地如討好唐玄宗。於是,一場“夫妻恩愛、忠貞不渝”的所謂愛情就這樣出現了……什麼所謂“忠貞不渝”終究也抵不過軍隊的一場譁變,為了自己,唐玄宗毅然決然地犧牲了楊玉環!由此可見,恐怕楊玉環在唐玄宗的心目中也並沒有那麼重要,不過就是玩玩的“二奶”罷了,該扔的時候毫不猶豫……

綜上所述,楊玉環與唐玄宗李隆基父子之間,說白了無非就是相互利用、各取所需罷了,哪裡有什麼“忠貞不渝”的愛情!又何來唐玄宗是否得到了楊玉環的心?一場軍隊譁變,眾生皆被打回原形,楊玉環不過就是唐玄宗的一枚棋子、一件玩物而已,與唐玄宗自己的性命和皇位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農民工歪說歷史


楊玉環是個悲劇人物,但不代表她沒有心機。唐玄宗耍手段得到了她,她就沒有耍手段?那麼,楊玉環有沒有真心?

懂得耍手段的女人

楊玉環非常會勾住男人的心

楊貴妃曾經因為自己的驕傲放縱,得罪過李隆基兩次。有一次,楊貴妃又被送出宮,李隆基派人賞賜飯食,楊玉環藉機承認錯誤,還把自己的一縷頭髮送給李隆基。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除了表達對李隆基的重視,“青絲”更有“情思”之意,李隆基更是對她寵幸備至。

這一招,就叫欲擒故縱綰君心,所以楊貴妃是個善於利用愛情的女人。

嫁做壽王妃,也是心機女

人們對李瑁與楊玉環的印象絕大多數是:

恩愛有加。但是,楊玉環是怎麼嫁給李瑁的呢?

楊玉環自幼父母雙亡,被寄養在叔父家。楊貴妃的父親和叔父都是官不過7品,雖然祖上是隋朝上柱國,但唐初就被李世民所殺,可見楊貴妃的夫君不能是什麼達官顯貴

但是楊玉環卻生得天生麗質,又精通音律舞蹈,這都是在為她的“好嫁”做準備。終於在咸宜公主的婚禮上,楊玉環因相貌和舞蹈,被壽王一眼相中。

楊玉環是懂得追求的女人,這種場合無非是男女結識的最佳聖地,或許除了壽王還有很多人看上了楊玉環,只不過當時最有競爭力的還是有望奪太子之位的壽王。

所以,楊玉環能嫁做壽王妃,不是壽王與她兩情相悅,而是她大有心機。當她又被李隆基看中時,有人替她惋惜,可憐她漂如浮萍。

但楊玉環有任何挽留之意嗎?她馬上忘記了壽王,轉身和李隆基愛得死去活來。這樣的女人,永遠在尋求最強的男人的庇護,這就是她是愛情觀

楊玉環的“昧良心”

楊玉環兄妹三人權傾朝野,唐朝官員都通過討好他們去買通關係,加官進爵。相比長孫皇后,多次勸阻李世民罷了長孫無忌的相位,楊玉環卻縱容自己表兄掌權

,這不是“昧良心”亂政?

安史之亂後,李隆基想掛帥親征,但楊國忠怕太子監國不利於他們楊家,於是讓楊貴妃去勸阻李隆基。可見楊玉環從來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私慾有擾亂朝綱之嫌

此外,楊玉環對自己的驕奢從來不知檢討,反而縱情揮霍。她喜好天下珍品,從不關心百姓疾苦。就連武則天當年還曾兩次組織親蠶禮,至於千古賢后長孫皇后,她就更不能相提並論了。

楊貴妃雖沒有皇后之名,卻享配皇后之實,身為國母她卻只會貪圖享樂。面對李隆基的腐敗,她沒有做到一個妻子應盡的義務,反而肆無忌憚的滿足私慾,這是真正的愛著對方嗎?

所以,楊玉環愛李隆基嗎?相信你已經有了答案,她從來沒有過真正意義上的愛。


歷史裡的女人


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並且感興趣的人也逐漸地瞭解到楊貴妃原本就是唐玄宗的兒媳婦,所以對此也有些不能夠接受,認為楊貴妃很有可能是忌憚唐玄宗的權勢與地位,不得已之下方才成了唐玄宗的貴妃,如此看來,唐玄宗似乎就是那個橫刀奪愛的惡霸,尤其所搶奪的還是自己兒子的妃子,更是罪不容恕。通常在我們的印象當中,這種橫刀奪愛之人正如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所看到的橋段那般,“得到了她的人,卻得不到她的心”,按理來說也確實如此,霸王硬上弓豈有兩全的道理?不過,在唐玄宗和楊貴妃這兒,還真得兩說…

唐玄宗“父納子妃”

正如我們所知的,楊玉環原本是唐玄宗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我們先來談談楊玉環成為王妃的過程。這個壽王是唐玄宗與武惠妃的兒子,其實在武惠妃還在世的時候,唐玄宗的心意也一直在武惠妃那兒,甚至其寵愛程度並不亞於後來的楊貴妃,所以在當時來說,壽王的也算得上是寵冠諸王,畢竟是沾了母親的光。而一直以來,武惠妃也有意讓自己的兒子去爭奪太子的位置,所以對於兒子的選妃重視程度也要高上不少,必然得優中取優,好中選好,而楊玉環正好就是這樣一個人選。



對於楊玉環的容貌,我們就不再過多敘述,白居易的那首《長恨歌》中的“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便能夠說明一切。我們這裡主要來看看楊玉環的身世,因為當時對於壽王妃的人選標準必然需要一定的身世,而楊玉環出身弘農楊氏,雖然其生父養父的官階品位都並不高,但是這個出身門第卻是比較優秀的。容貌加門第,這兩個因素都是楊玉環得以成為壽王的的重要條件,所以對於這個兒媳婦,武惠妃委實是滿意。而在開元二十三年,壽王就正式納楊玉環為自己的王妃,如此男才女貌,可謂是天造地設,雖說在史書上對於兩人的感情生活並沒有什麼記載,但是從兩人的性格也能夠看出,兩人之間也是頗為合意的。然而,這種平靜美好的生活也就持續了五年之久。

這件事還得掰扯到武惠妃,在為兒子選妃兩年之後,也就是在開元二十五年,武惠妃因病去世,時年四十歲,被唐玄宗追贈為貞順皇后。自己心愛的女人去世了,唐玄宗自然是非常空虛的,雖說後宮三千,卻無一人能夠討得自己歡心,於此唐玄宗在感情上也就出現了一段空白期。而這樣的生活持續了三年之久,因為在此後唐玄宗即將遇見自己的下一個“武惠妃”。正如白居易所寫的“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所以,唐玄宗第一次遇見楊玉環,很大可能是在大澡堂子裡(咳咳,準確來說是驪山溫泉)具體的細節就很難描述了,還是得發揮大家的想象力。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唐玄宗就開始決意要將自己這個兒媳婦給納為自己后妃。



身為皇帝,唐玄宗要搶自己兒子的媳婦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然而皇帝也要臉面的,所以這種事情必然不可能大張旗鼓地滿世界吆喝,不過唐玄宗還是想到了一個辦法。我們知道,在唐高宗時期,為了將武則天納入自己的後宮,便讓武則天先去感業寺當了一段時間的尼姑,而後等待風聲和緩再徐徐圖之。而如今想要將自己的兒媳婦納入後宮,同樣適用這種辦法,只不過為了表示自己對於抄襲行為的深惡痛疾,唐玄宗聰明的讓楊玉環先去道觀待了一段時間(開個玩笑,其實是因為當時崇尚道教)

《唐大詔令集》:“聖人用心,方悟真宰,婦女勤道,自昔罕聞。壽王瑁妃楊氏,素以端懿,作嬪藩國,雖居榮貴,每在精修。屬太后忌辰,永懷追福,以茲求度,雅志難違。用敦宏道之風,特遂由衷之請,宜度為女道士。”

既然皇帝都下令了,那麼無論是壽王還是楊玉環,都不得不從,於此楊玉環就逐漸地遠離了壽王,與唐玄宗建立了關係。而為了安慰一下自己兒子受挫的心靈,唐玄宗也決定給壽王另外找一個王妃,也就找到了韋氏,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能夠算作是掩人耳目以及斷絕念想吧。不過,最後楊玉環還是迫於壓力成了“太真”,而後才有了我們所耳熟能詳的愛情故事。

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感情生活

正如以上所說,楊玉環完全是被自願的,甚至不難想象在剛開始楊玉環對於唐玄宗也有著怨恨與無奈,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正是在時間的撮合之下,楊玉環也逐漸地放下了自己心中的芥蒂,因為她發現這個“四郎”對於自己真是格外的寵愛。當然,楊玉環並非是那個給顆糖就會跟著人家走的傻女孩,實際上唐玄宗確實是有著特殊的人格魅力,這也是楊貴妃逐漸對唐玄宗上心的最大原因。當然,正所謂“弟兄姊妹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楊貴妃倍受唐玄宗所寵愛,以至於她的家人們也深受其利。不過,對於楊貴妃來說,這些可能只是次要的,因為從後來楊貴妃的表現看來,她確實是比較在乎唐玄宗的心意。



也許很多人會以為楊貴妃和唐玄宗之間的感情生活是一帆風順的,有如相敬如賓那般平靜,其實不然。實際上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也出現過幾次情感上的矛盾,不過這也能夠證實唐玄宗已經抓住了楊貴妃的心。在天寶五載,這個時候距離楊貴妃得到貴妃的名分也已經將近一年,不過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唐玄宗卻直接讓楊貴妃回孃家反省,其理由便是“妒悍不遜”。很顯然,楊貴妃會起嫉妒之心肯定是因為唐玄宗和別的妃子搞曖昧。唐玄宗曾經設立了花鳥使的職位,專門負責在民間為自己選美,然而這樣一種行為卻令得楊貴妃有所反感,故此才有上面所說的“妒悍不遜”。

不過,床頭吵架床尾和,雖說唐玄宗一怒之下讓楊貴妃回了孃家,但是畢竟不可能真的放下她,所以也就想了辦法打算將楊貴妃請回宮,而楊貴妃自然也是聰穎之人,也知道自己不可能任性到底,也就順著梯子往上爬,“伏地謝罪”。危機往往包括兩個方面,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在這次事情發生以後,“自是恩遇愈隆,後宮莫得進矣”,兩人的感情扶搖直上,同往常不可同日而語。

另外還有一個“楊貴妃復忤旨”的事情,對於兩人的感情來說也是極大的考驗。當然,和上次不同的是,這一次唐玄宗比較耐的住性子,並沒有很快的將其召回皇宮,相反還是楊貴妃主動地通過各種辦法,間接的向唐玄宗表達了自己的悔過態度,將自己的青絲剪下令宦官轉交給玄宗,稱“妾罪當死,陛下幸不殺而歸之。今當永離掖庭,金玉珍玩,皆陛下所賜,不足為獻,唯發者父母所與,敢以薦誠”。既然楊貴妃都已經低下頭來認錯,那麼唐玄宗自然也不好意思繼續苛責於她,故此兩人也就再次同歸於好。



當然,在此後兩人之間未免也仍然會發生一些情感上的問題,然而卻也並不算得嚴重,最後也總能夠迎刃而解,正所謂有失才有得,也正是因為經歷過一些事情後,兩人方才更加的默契,也更加懂得珍惜對方。所以依照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的情感經歷來看,楊貴妃是真的對唐玄宗頗為上心,因為她也很清楚的意識到唐玄宗對於自己的重要性,可以稱得上是不可或缺的。

總的來說,儘管楊貴妃在前期可能因為對於唐玄宗不夠了解等諸多因素,心中難免會對這個“橫刀奪愛”的人心生顧慮與反感,然而經過長時間的磨合,尤其是在唐玄宗“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的追求下,楊貴妃也容易深陷愛河,徹底地放下心中的芥蒂,將唐玄宗視為自己的靈魂伴侶。所以,正如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所寫到的,經過長久的相伴,兩人確實能夠稱得上是到達了“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境界,成就了宮廷史上難得的愛情佳話。


妙齡老翁談歷史


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可謂是家喻戶曉,但是他們之間是否是真心相愛,也許只有當事人知道。我們可能從一些史書記載些許看出點端倪,也不過是後世的猜測而已。既然說到了他們的愛情,咱們不防分析一下吧。

唐玄宗是如何得到楊玉環的

在唐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病死後,他深受打擊,變得鬱鬱寡歡,後宮三千佳麗也無法令他重開歡顏,由此可以看出唐玄宗也是一個情種。這時有人向玄宗進言,說壽王的妃子楊玉環體態豐腴,美豔無雙,玄宗便派人將楊玉環接入宮中侍酒。楊玉環生性聰慧,善於逢迎,又通曉音律,舞姿優美。這令本就精通音律的玄宗如獲至寶,自此與楊玉環尋歡作樂,不再勤於國事。

壽王是唐玄宗和武惠妃的兒子,唐玄宗奪子之妻有悖倫常,為了能名正言順得到美人,玄宗先是令壽王妃楊氏自請為女道士,入住南宮,賜道號太真,南宮也更名為太真宮。後又將楊玉環從南宮請出作為自己的貴妃,這一系列的操作也就是問題中所說的耍手段得到的。

唐玄宗寵愛楊玉環的表現

楊玉環正式入宮以後,恩寵日盛,最後竟然集三千寵愛於一生,而玄宗終日與美人相伴,從此君王不上朝。

唐玄宗視這位比自己小34歲的傾國美人為心肝寶貝,稱其為“解語花”。

天寶四載,冊封楊玉環為貴妃,而後宮並無皇后,所以楊貴妃就是實際上的後宮之主,一切待遇實同皇后。楊貴妃的生活非常奢侈,宮中為她織錦做衣的就有700多人。

楊貴妃愛吃新鮮荔枝,玄宗為了滿足美人的口福,下令專門開闢了從嶺南到長安的幾千裡貢道,以便快馬將荔枝運到長安,晚唐詩人杜牧曾有詩云:

“紅塵一騎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安史之亂,唐玄宗被迫縊死楊玉環

在安史之亂中,唐玄宗等人逃到馬嵬坡,憤怒的將士們要求殺掉禍國殃民的楊氏豪族。他們將楊國忠父子亂刀砍死,又要殺掉楊玉環。玄宗無可奈何,只好命高力士縊死楊貴妃以平民憤。

在唐軍收復長安、洛陽之後,玄宗終於從蜀中回到了長安。已經是垂垂老矣的太上皇,加上心愛的貴妃已逝,晚景淒涼,身體也很快垮下去了。在寶應元年,玄宗在寂寞中辭世,終年78歲。

由此我們多少可以看出唐玄宗是愛著楊玉環的,而楊玉環的心也可能是屬於她的三郎唐玄宗的。至於其他說法,也是各有千秋,任人評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