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財產品選擇之所見

不成體系的閒談,供看閱朋友參考!自認為有足夠足夠的資歷談這個話題。下面談的利率都指年化利率。

1、利率高於6%的理財產品儘量遠離,或者說一定遠離。為什麼?給你6%,是這筆資金使用產生的淨利潤率裡面的一部分,那麼預期一定比6%高才有實際的募集、使用價值。現在經濟形勢,什麼行業能保障資金產生超過10%的淨利潤率?這裡重點要考慮“淨”字。大家理解的話,你再看所謂的8%,12%等利率,不是騙局,就是笑話。

2、p2p、p2c等,參見上面的第一點所談,你就應該理解了吧。騙局過後,一地雞毛。也許有人要說,不是騙局,是真實的通過平臺借貸呢?這個問題提的好,但也參見第一點所談,此類平臺給你8%—12%收益,再給平臺銷售員工獎勵0.5%-1%,某企業通過平臺借款,幹什麼買賣能做到淨利潤率過10%以上?雖然不是騙局,但還不上借款,最終損失的還是參與者。

3、信託。100萬起大家都知道,但不保本、不保息。過去近十幾年大多預期年利率在6%-9%之間。同時很少有信託產品出事,僅雲南、山東、吉林等省份的某些信託產品出現違約,這是不爭的事實。但以後不建議大家再購買了,為什麼?過往是資金池,說的通俗一些就是信託公司募集來的資金可以放在一個大池子裡面,有拆東牆補西牆的操作餘地。以後專款專審,專款專用,專款專戶,一旦出事,就實質違約。參見第一點提及6%的理解,也和信託產品說再見吧。

4、券商資管產品和銀行的資管產品。不保本、不保息。只要涉及股票市場,一律遠離。僅涉及貨幣市場、債券市場的資管產品風險可控,可適當參與。家庭資產可參與。預期收益率目前大多在2.5%—6%之間。類貨幣基金的偏低,類債券基金的目前較高,但後者部分銀行大多50萬起。可能有人說類債券基金(類債券基金的意思就是運作和債券基金相仿,畢竟債券基金是基金公司才有資格發售,雷貨幣基金同理)有的收益率過7%甚至更高為什麼?你就大體知道此類產品有槓桿就好,購買之前可耐心詢問發售方,銷售人員回答不清晰,讓他們反饋總部解答即可,不建議大家購買有槓桿得此類產品。

5、社會上的三方理財。不多說了,還是參見6%,你只要腦子裡有6%這個概念,我們彼此之間就容易溝通。未來理財的雷區,個人認為這是重災區,影響遠比p2p大,因為大多都100萬起,現在有局部產品暴雷,但這應該是前奏,看2020年。我們拭目以待。

6、私募。100萬起,股票、期權、期貨衍生品等高大上的噱頭加身,很吸引人。裡面確實有牛逼閃閃的大鱷,業績也十多年得到市場驗證。但是,你和管理人很熟悉?不熟悉,也就說再見吧。因為過往不少大鱷還跑路了,畢竟監管不像公募基金那麼嚴格和完善。

7、公募基金。中國人好賭。所以股票二級市場我國以散戶為主。國外是公募基金(國外大多稱為共同基金)為代表的機構為主。建議買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為主。如你是某行業專家,對這個行業非常熟知,可考慮買某行業基金,比如軍工基金、消費基金等,否則,特定行業的基金建議遠離。

8、銀行理財。銀行理財產品,銀行破產,一分錢不賠。大家看仔細了,是一分錢不賠。銀行存單最多賠償50萬,是存單,不是理財產品。大家牢記。但無須擔心,哪怕近幾年某地方銀行經營不善,銀行理財產品也對付了,畢竟我們有強大的國家為背景,但銀行賤同業業務國家就不管了,活該倒黴。存單分大、小額。大額一般過20萬起,有的最長3年,個別有5年的。利率在3.8%-4.8%之間。時間久一些,利率高一些,過100萬的往往加近一個百分點。建議大家重點配置。理財大多在3.5%-4.5%之間,安全性也非常高。畢竟銀行的理財都出問題的話,國家金融系統也就完蛋了,但這裡還是建議儘量買一些大行的理財產品,你懂的。

9、國債。3年期,5年期的。5年期的大多4.2%,3年期的3.8%。我身邊有錢朋友,往往買個200萬左右。追求個穩定。

10、期貨,股票,外匯(銀行間的)這裡就不說了。高收益,高風險。稱之為理財不妥當。普通老百姓遠離最佳。想靠這些暴富,往往和正常人生活說再見了。

我的建議:銀行存單、銀行部分理財產品、國債為主。債券基金、貨幣基金為輔。總體來說,收益都不“高”,但穩妥。也許有人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是p話,你信你離倒黴真不遠了。不過多解釋了。

越窮,越要穩。先活下來再說。而不是越窮,越激進。也許和其他人觀點都不一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