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30年不上朝,但他僅憑一點,功勞就不比李世民遜色

不少愛好歷史的朋友認為,明朝後期的萬曆皇帝,近30年不上朝,導致關外後金蠢蠢欲動。到了崇禎皇帝,大明王朝則是徹底斷檔。然而萬曆皇帝雖近30年不上朝,可是通過不少歷史資料證明,萬曆此人並非是昏庸的帝王。相反,萬曆年間"海禁"政策得到放寬,不少沿海地區的商人,來到東南亞,歐洲大陸經商。在此期間,陳振龍,陳經綸父子,更是從東南亞帶回來了紅薯,萬曆皇帝就憑這一點,他的功勞似乎就不比唐太宗李世民要遜色太多。

萬曆30年不上朝,但他僅憑一點,功勞就不比李世民遜色

或許看完本文的第一段,不少朋友會覺得:筆者是不是自吹自擂?萬曆皇帝和紅薯有什麼關係?紅薯是如今畝產最高農作物之一。尤其是明朝時期,並沒有如今的雜交技術,所以紅薯適合乾地旱地種植的特點,非常適合全面推廣。然而大家清楚嗎?紅薯是經由陳振龍,陳經綸父子二人,遠赴菲律賓,從西班牙殖民者手中冒死將紅薯根莖帶回大明朝。由此,這個生長在溫帶以及亞熱帶的農作物,才得以到中國本土繁殖。紅薯又叫番薯、地瓜,相信所有人都吃過它,味道見仁見智。

萬曆30年不上朝,但他僅憑一點,功勞就不比李世民遜色

中國人有了紅薯之後,每到災害年間,它便成為百姓們的救命糧食。因為紅薯這個農作物,無論山地、沙地、水地,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種植。且紅薯內部有大量蔗糖,澱粉,可以用紅薯做成麵食,等等其他可食用的食物。所以紅薯來到中國之後,極大改善了我國農作物匱乏的弊端。陳振龍父子雖然是福建沿海人士,可若不是萬曆放開朱元璋所實行的"海禁"政策,陳氏父子也不可能遠赴東南亞,菲律賓等地經商。而這對父子於菲律賓看到紅薯之後,認為此物價值連城,所以不辭千辛萬苦將紅薯從東南亞帶回了中國。

萬曆30年不上朝,但他僅憑一點,功勞就不比李世民遜色

再通過一個很直觀的數據,和大家進行比較。從萬曆年間直到清朝康熙時期,我國人口進行了翻倍式的增長。清朝末期,中國總人口達到了4億左右!而萬曆時期,整個國家的人口也不超過6000萬。其中紅薯,對我國人口增長有著直接的幫助。所以萬曆皇帝,能夠實行如此開明的商業政策,讓更多沿海人士前去經商,帶回來不少有用的東西。除了紅薯之外,土豆、玉米,也為清朝人口大量增長,打下堅實的基礎。筆者清楚的記得,老年間不少農民師傅口中有句諺語"寶中之寶是糧食,糧中之寶是紅薯"。從這句諺語就能很好的表明,紅薯對於我國人口增長有多麼重要的作用。

萬曆30年不上朝,但他僅憑一點,功勞就不比李世民遜色

災害年間,傳統農作物不能生長,但是紅薯卻可以繼續存活。紅薯的種植成功,減少我國許多因天災人禍而餓死的平民百姓。而且紅薯口味也比較獨特,現在有不少吃慣了精細糧的朋友,或許每天還會吃點土豆、玉米等其他雜糧穀類。紅薯多吃對身體沒有任何影響,其中含大量碳水化合物,以及其他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紅薯就是萬曆皇帝,對中國所做出最大的貢獻。

萬曆30年不上朝,但他僅憑一點,功勞就不比李世民遜色

這位被大家誤解頗深的萬曆皇帝,所做的好事可多著呢。通過上世紀50年代,有關部門對明朝皇陵的發掘。我們才意外得知,萬曆皇帝腿部有殘疾,行動不便,萬曆皇帝不上早朝,或許和他身體殘疾有關。"拋開迷霧看本質",萬曆皇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明皇帝。當然,他的功勞或許還無法和嬴政、劉邦、李世民等人相提並論。但是萬曆能夠在明朝中後期,有如此開明的商業政策,就足以說明萬曆皇帝絕非小家子氣。

萬曆30年不上朝,但他僅憑一點,功勞就不比李世民遜色

他也通過統籌帷幄,大局掌控明朝方方面面。若不是天啟皇帝走了彎路,或許明朝不會如此這麼快滅亡。萬曆皇帝引進紅薯這一點成就,足以比肩不少歷史上有才華的帝王。當然陳振龍和父子也能功不可沒。

參考文獻: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