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颠沛流离中走来的北大

在中国只有两类大学,一是清华北大,二是其他大学。北大全称北京大学,行政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在综合实力上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九校联盟之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9,类似于美国的常春藤。

北京大学的前身为创立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的京师大学堂,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推行“戊戌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从颠沛流离中走来的北大

京师大学堂

辛亥革命胜利后,在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北京大学首任校长。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的这十年,被视为北京大学校史上的一段辉煌期,奠定了北大的传统和精神。

从颠沛流离中走来的北大

国立北京大学

1937年由于日本的侵略北京大学南迁至长沙,与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又迁至昆明,中国教育史的丰碑——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诞生了。

从颠沛流离中走来的北大

西南联大旧址

恰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中国文学系有朱自清、胡适、闻一多、刘文典、外国语文学系有钱钟书、吴宓;算学系有陈省身、华罗庚,物理学系有吴大猷、叶企孙……哪一个不是开宗立派的宗师!

从颠沛流离中走来的北大

西南联大老师合影

国立西南联大办学九年间本专科、研究生毕业3882人,在校生共8000人左右,其中90人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外籍院士),6人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奖章者共23人),3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政道、杨振宁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6年北京大学返回北平。1952年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2000年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北京大学,但北大医学院与北大其他院系是分开招生的。

从颠沛流离中走来的北大

北京大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