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30了還沒對象呢?”“請你閉嘴。”

前幾天看《歡樂頌》,看到王柏川事業失敗而不想面對的時候,樊勝美抱著酒杯,流著眼淚說,“我三十一了,我都這麼大了,可是我現在什麼都沒有。”


在劇裡,她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我們這個年紀的女人……


“到了我們這個年紀,大一歲,小一歲已經升級為原則問題。”


“我們這個年紀不一定非要攢錢,攢點知識、交情、經驗,最不濟攢點教訓也行。”


她三十一歲,剛剛邁過三十的“坎”。


是的,三十歲在大多數人眼裡,早已變成了那頭心裡的猛虎,並且再也無法細嗅薔薇。


三十歲了,你理應事業有成,理應從一個毛手毛腳的職員,變成一個處變不驚的管理者;


三十歲了,你理應家庭美滿,理應把丈夫孩子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把婆媳關係處理得滴水不漏。

“快30了還沒對象呢?”“請你閉嘴。”

沒有理由失敗重來,沒有理由幼稚哭喊,生活的苦該怎麼就得怎麼受著,還要保持微笑。

因為你三十歲了。


之前有個轉發量很高的視頻,叫《我今年二十七八歲》,裡面有這麼一句話:


“我今年二十七八歲,沒有了年少的輕狂,把遇到的挫折困難都當作一種人生的閱歷,試著去包容試著去忍耐…”


像是跑著馬拉松,身邊的人一遍一遍告訴你,如果無法卯足勁完美地完成事業婚姻這些項目,你就永遠無法輕鬆邁過寫著“三十歲”的那條界線。

“快30了還沒對象呢?”“請你閉嘴。”

但“三十歲”真的是個那麼艱難的路標嗎?


至少我的一個朋友一提起這個數字,就如臨大敵。


她對自己人生的規劃近乎嚴苛:26歲結婚,27歲生孩子,30歲之前回歸職場,幾年後事業有成。


“不然人生跟虛度光陰有什麼區別?”她一邊翻著相親資料,一邊問我。


被時間綁住的滋味不太好受。


把自己的整個人生變成一張排期表,終日都為完不成deadline前的任務而焦慮。


但你也許樂此不疲。


因為周圍的人經過你身邊,以過來人的姿態叮囑你:


“你三十歲了,你沒有時間了。”


電視劇《荼靡》裡,女主角鄭如薇在即將步入三十歲的一年,遇到升職加薪的重要契機,而前提是,要放下即將結婚的男朋友,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

“快30了還沒對象呢?”“請你閉嘴。”

生活的壓力推著你做出選擇,因為你三十歲了,必須成熟到有選擇的能力了。


沒有人在乎你的迷茫和不安。


劇情設置了兩個平行世界,Plan A的鄭如薇選擇了事業,彷彿在向期待中的女強人形象更進一步,卻和異地的男朋友越來越疏遠,在職場上也開始迷失;


而同一時間的另一個世界裡,選擇Plan B的她,留在本地,卻不得已辭掉工作,照顧男朋友患病的父親。即使結了婚,也一再退讓,把生活過成了無止盡的瑣碎。


選擇事業的她,懷念擁有愛情的日子;而選擇愛情的她,卻在思考自己放棄職場的對錯。


面臨30歲的危機,難道怎樣選擇都是錯嗎?


我想鄭如薇開始選錯的一點,在於她沒有意識到這是自己的人生。選擇事業,是因為同事勸說“三十歲來不及”;而選擇愛情,是迫於男友的壓力。


她沒有想過為自己而活,所以怎麼選都是錯。

“快30了還沒對象呢?”“請你閉嘴。”

“3”打頭的這個數字,就像洪水猛獸。面對它的時候,只能束手就擒,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嗎?


在日劇《我不是結不了婚,只是不想》裡,女主角說,“我和我周圍的人沒有把結婚當成是全部,更大的興趣跟關心是在自我投資和專業上的進步;也有遇到好的人,不過說實話,我有能力一個人活下去,所以我不是結不了婚,是不想結。”


不把婚姻當成有時限的任務,不強迫自己過上設定模版的生活。


更不把三十歲當成人生的終點


孔子說三十而立,我想三十歲和其他年齡並無二致,都是起跑線。


不同的是,那些內心深處的聲音,只有經過時間的淘洗才顯出本貌。與其說時間在發號施令,不如說它在安靜注視。


就像樊勝美在故事的結局,終於開始認清自己,“以前覺得三十歲以後就不堪了,想著一定要把自己在三十歲之前嫁出去,後來想想為什麼呢?只有該結婚的感情,沒有該結婚的年齡。”


時刻都精彩,才是人生啊。

“快30了還沒對象呢?”“請你閉嘴。”

“快30了還沒對象呢?”“請你閉嘴。”

插圖 / 網絡

首發 / 曲瑋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