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因为医治不好,就叫太医殉葬吗?如此谁会去当太医呢?

mmymmy74488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太医,究竟地位是怎样呢?真的会因为医治不好宫中人的身体,就会被殉葬呢?

也许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但事实确实是这样的。在古代历史前期,太医的社会地位是十分低下的。身为“方伎”一员,他们的性命掌握在统治者手中,诊治略有差池就会可能获罪。一代名医华佗就是因为曹操的猜疑,被下狱拷问致死。历代帝后驾崩,除非遗诏中有不需加罪之词,太医几乎都会被处置。除了为宫中帝后嫔妃看病之外,一些朝代的太医还需要为大臣问诊,随侍在皇帝左右,可以说,太医难当啊!

但是,太医的选拔也是十分严厉的。太医需要传承,或者举荐才能当成太医,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考试,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太医。

在电视剧中,《女医明妃传》刘诗诗饰演的谈允贤,《甄嬛传》中张晓龙饰演的温实初,给人印象深刻,但是与真实的历史有较大的出入。如果感兴趣,可以了解相关书籍。



历史小仕女


古代皇帝因为医治不好就叫太医殉葬?提问者这是听谁说的?从古至今,后妃、宫女殉葬者比比皆是,秦国的宣太后甚至曾经想让自己的“小鲜肉”情人魏丑夫殉葬。但是,让太医殉葬这种事情,似乎在史籍中是非常罕见的……

岐阳武靖王李文忠之死

明洪武十七年,大明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明太祖朱元璋的亲外甥——时任曹国公(岐阳王系追赠,谥“武靖”)李文忠病逝,年仅四十五岁。对于这样外甥兼养子的死,明太祖悲痛不已,甚至不惜迁怒太医!李文忠去世之后,明太祖怀疑负责其医疗工作的淮安侯华中谋害了李文忠,下令将华中革爵、全家流放建昌卫并诛杀太医及相关人员百余人!

华中何许人也?明初太医院的“大当家”。不过,他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淮安侯。太医院的“主管”居然可以封侯?不不不,中国古代的太医还没有这么高的级别!华中的侯爵并不是因为他的职务,而是因为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明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华云龙,华中是在华云龙死后承袭了淮安侯爵位。连开国元勋之子都遭到了这样的待遇,古代皇帝因为医治不好诛杀太医看来是板上钉钉了!

请注意,明太祖诛杀太医、将华中革爵流放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治好李文忠,而是怀疑华中谋害了李文忠。说白了,华中倒霉就倒霉在他那个淮安侯爵位上!因为他不仅仅是太医,还是政治圈子里的人物。这恐怕才是明太祖这次大规模诛杀太医的原因所在,其他那些被杀太医实际上是趟枪、受到了华中的牵连……除此之外,如孝慈高皇后马氏去世、懿文太子朱标去世时,明太祖并没有过多地迁怒太医,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中国古代的皇帝经常杀太医吗

前面说到了明太祖诛杀太医的例子,那么中国古代的皇帝经常杀太医吗?其实,皇帝诛杀太医的事情并不常见。作为临床医生,谁的手里没有几条人命?人有生老病死、病有轻重缓急,重病身亡是再正常不过事情了。皇帝虽然手握生杀大权却不都是“变态屠夫”,在明知病入膏肓、治不好的情况下还去诛杀太医,除非那位皇帝心理变态,不是吗?所以,中国古代皇帝并不经常杀太医,皇帝动不动就杀太医是很多人的一个认识误区。

再者,一位优秀医生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是长期临床经验的积累,尤其是那个没有医学院“大量批发”医生的时代更加如此!要成为优秀医生,还有经过各种选拔进入太医院,想必都是彼时一等一的杏林高手,杀一个少一个!如果皇帝动不动就杀太医,把这些优秀医生都给杀绝了,谁来为皇家治病?因此,除非像华中那样卷入政治漩涡的或者真正有过错的太子,皇帝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随意诛杀太医的。

当然,皇帝并不是专业人员,有时候判断也会存在偏差,这和现而今一些病人家属“伤医”其实差不多。好好一个人突然死了,不是你医生的过错,又是什么呢?面对亲人的离世,不理性的事情发生在所难免……明太祖对华中和那些太医们的处理不正是这样的情况吗?李文忠四十五岁就莫名其妙的死了,明太祖怀疑华中谋害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仅仅是一些特例,并不是主流。

古代当太医危险吗

虽说中国古代的皇帝并不经常诛杀太医,但是当太医也的确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首先,工作对象是手握生杀大权的皇帝及其家人,一旦出现什么差池,丢掉性命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诊疗过程,太医根本无法像现在的医生那样,对病人进行详尽的问诊、查体,就连传统中医最基础的“切”,都得跪着!至于后宫女眷,那就更别指望查体了,问诊有时候都做不到,很多时候太医连后妃们的面都见不到,只能由宫女或太监转述病情。在缺乏详细临床资料的情况下,太医还必须得用药治病,其漏诊率、误诊率可想而知……可一旦因为漏诊、误诊造成后果,等待太医的将是什么,不言而喻。这是一对矛盾,无法调和……

帝王有帝王的所谓尊严,臣下不能随意检查帝王的身体;后妃有后妃的“男女授受不亲”,太医更加不能直接接触查体;太医要诊断、治疗又必须获得第一手的临床资料……如此一来,太医们为了自保,也只能是急病缓治、大病小治,只要不在自己手里出事,慢慢拖死与我无关!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太医都是精挑细选的优秀医生,太医院的设备、药材也是全国一流的,为何帝王、后妃们英年早逝者仍然那么多的原因所在。即便是当世名医,进了太医院也成了庸医……不是水平不行,而是风险太大!当然,中国古代传统中医的局限性也是一个因素。

最后顺带说一句,皇帝杀太医和殉葬根本不是一回事。殉葬是指将活人或者被人为杀死的活人用于陪葬,通常为皇帝殉葬的都是妃嫔、宫人之类,太医为帝王殉葬者非常罕见。以明王朝为例,天顺之前,未生育的后宫妃嫔、藩王侍妾等要为丈夫殉葬。但已生育有子女者不用,正室也不用!


农民工歪说历史


引言:在古代给皇室看病的医生有着严格的区分,并不是谁都可以给皇帝看病的。在看病的时候也有严格的制度管理,不是说看不好病就要被处死。

要想知道古代医生的区分,就要看看医生是怎么区分的:在清代以前,宫里给皇族看病的医生都称为“御医”,直到清代以后,“御医”才更名为“太医”。

清代的御医院叫太医院,所以御医确实被人们尊称为太医,但是被尊为“太医”的绝大多数都不是御医。真正的御医是极少极少的 ,正如为官者常被人称为“老爷”,而被称为“老爷”者不一定是做官的。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首先来看看《清史稿-职官志》中关于太医院的记载:

太医院的人员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的叫“御医”,只有十三个人,清朝雍正和乾隆时期为七品,和当时的县令一个级别。第二等为“吏目”,只有二十六个人,其中八品和九品个十三个人。第三等叫医士,共二十人,“给从九品冠带”。第四等叫“医生”,有三十人,无品,相当于现在医院里的医生的助手。

在严格意义上讲太医院的“御医”只有第一等的大夫十三人,连院长和两位副院长在内才十六人。而能给皇帝看病的大夫也只有这其中的十六人有这个资格。

“太医院”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囊括了当时天下大部分的医学奇才,在这样一个拥有者绝对权威的中医团队里,是有很大的发言权的,不是一个人能轻易的撼动其地位的,就连当时的皇帝也不行。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的皇权统治下,皇帝名义上纵然是至高无上的,自认为是上天之子,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包括皇帝自己也知道,皇帝是人,也吃五谷杂粮,也会生老病死,这时候“御医”就派上了大用场。

首先、给皇帝治病,并不像电视剧里演的一样,皇帝一怒就把御医给杀了。因为皇帝一定要知道,御医也是人,也会紧张,如果给御医过大的压力,很容易导致御医诊错脉、开错药方。本来能够治好的病,却被这样给耽误了,到时间岂不是死在了自己手里。

其次、给皇帝看病的时候都是有专门的人在旁边看着,御医做的脉案记录,用的什么药,开的什么方子都是有案可查的。最后如果皇帝死了,根据病症,查看御医的脉案记录和所开药方,如果与病症吻合的话,御医是不用担责任的。如果开的御医诊的脉和开的药方与病症不吻合,才是大罪过。

就是有了这些保证,御医才能安安心心的给皇帝看病,只是面对着皇帝的病情要格外小心,不能出现差错。回过头来我们再说为什么给皇帝看病会冒很大的风险,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那里当太医呢?

  • 太医院是当时医学界最具有权威的地方,在这里有更好的医术,是每一个从医者都想要努力要学习的地方。

  • 在这里能够展示自己应有的价值,从而才有更好的收益。

结语:皇帝死太医殉葬这只是在电视剧里的情节,面对生老病死,皇帝比谁都在乎自己的命,更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的。能够接近皇帝,或许这是大部分从医者的心愿吧。


黎顾百年


一般不会,但有特例

给皇帝看不好,会殉葬吗?一般情况是不会的,但也有特例。

比如,最著名的医生之一华佗,就是代表人物,他还不是治不好,仅仅提出了一个可能威胁到皇帝的治疗方案,而且都没有实施,就给干掉了。

所以给皇帝治病的医生,一般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能治好病,只求用药没问题。至于医学,那也是阴阳五行,玄之又玄,总之外人是听不懂的,能如何忽悠就如何忽悠。


叶飘刀


医生是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所以大家都会非常尊重医生这个行业。但是在古代,医生们的地位似乎都不是很高,而且风险还很大,特别是皇室里的太医。就不说给皇帝看病了,就是给任何一位皇室贵族看病都可能伴随着被降罪的风险。关键是古代的医疗条件和技术都不怎么样,而得病致死率又是最高的,所以太医有时候想要保命可能还得看天。而且太医的收入也不是很高,如果治不好病把他们在皇帝的眼里就是一无是处。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Zhang说历史


没两把刷子的单靠贿赂能当上太医?相必是已在民间造福一方、再世华佗之类的人才会被抢去皇宫。一位太医可能会有偏颇,给皇帝的方子需要经过太医院层层审核,还会找人试药。如此依旧挂掉的只能冤他油尽灯枯,天命不可为。太医还要为皇室其他成员继续服务的!年老太医的也会见好就收,告老还乡,造福后人!


Au30


题目说的,是极端状况。多数情况下,不会发生。

皇帝毕竟是需要御医治病,而不是出气筒。

而且,只要能成为御医,基本都是水平比较高的,可以治很多病。

同时,也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和权势。相对来说,还是收益可观,风险可控。

所以,不用担心没人去当御医,而是要担心能不能进去。


一品天下


这要看黄帝儿子的心情了!不一定都会陪葬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2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c530008f959b7c4135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