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为康熙铲除奸臣,立下不世之功,为何最后被贬呢?

Avrola™


李光地是清康熙年间的重臣之一,曾官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在还没有军机处的那个时代,大学士兼任实权部门吏部的尚书,绝对可谓是位高权重了!只可惜,康熙一朝名臣众多,索尼、鳌拜、遏必隆就不说了,什么索额图、纳兰明珠、陈廷敬、施琅等等,名气一个比一个大!以至于李光地这样一个人竟被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要不是电视剧《康熙王朝》,提到康熙朝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想起李光地来。



从提问者所提出的问题也能看得出,提问者认识李光地想必也是通过电视剧《康熙王朝》。但偏偏是这部电视剧,对李光地作出了大幅“戏说”,里面的那个李光地与真实历史上的李光地根本不是一回事!就拿提问者所说的李光地被贬一事来说,真实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么一出。史载,康熙五十五年,李光地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谥“文贞”。换言之,李光地是死在了大学士任上,根本没有被贬这回事。再者说,清王朝只有降几级留任、降几级调任的处分,从来没有把枢臣直接贬谪为知县的先例。我们根本无法从真实历史这个层面来回答提问者的问题,提问者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基于电视剧《康熙王朝》而不是真实历史。因此,我们只能就电视《康熙王朝》本身来回答这个问题。



李光地为何会异军突起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李光地入仕就与真实历史完全不是一回事。剧中,李光地几乎是被“半绑架”进入仕途的,这件事给康熙帝造成了一种错觉,李光地这个人名利心不重,而这一点也成了后来康熙帝重用李光地的原因之一。



剧中,李光地崛起于平台之战,因为是福建人,对福建前线比较熟悉,加之迁界禁海牵扯到福建沿海土著居民,选择一位福建人比较容易让这些人接受。因此,李光地被康熙帝派往了福建,协助福建总督姚启圣处理平台及相关行政、后勤事务。



当然,这是摆在台面上的。私下里,李光地还接受了康熙帝一项重要使命,那就是监视姚启圣和施琅,同时从中协调二人的关系。因为李光地是本地人,姚启圣需要他,因为李光地与姚启圣、施琅都没有私人恩怨,二人都能接受。对于康熙帝而言,用李光地监视姚、施二人也比用旗下的官员更加隐秘,不易引起二人的反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在平台期间,李光地既充当了康熙帝的眼线,将姚、施二人的一举一动密折上奏给了康熙帝,同时又充当“和事佬”缓和了姚、施二人之间的尖锐矛盾,为平台立下了“看不见”的大功。施琅一举平台之后,康熙帝正好借大封功臣之机提拔了李光地,一切按部就班、名正言顺。



李光地为何能位列中枢

电视剧《康熙王朝》里,李光地平台之后不久便进入了中枢系统。那么,康熙帝为何对一个汉臣如此器重呢?原因很简单,就三个字——掺沙子!



彼时,以索额图和明珠为首的两大满臣外戚集团已经剑拔弩张、斗得不可开交。朝中大臣基本上分为了三派,除了索党、明党,基本上就剩陈廷敬那样本分做事的的“老实人”了。让陈廷敬去跟索额图、明珠斗显然是不现实的,而朝中的满臣基本上都已经或明或暗地站队了。康熙帝急需独立于索、明之间、又“聪明、听话”的第三方力量来平衡朝局,李光地当仁不让!论“聪明”,在姚、施之间斡旋时李光地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论“听话”,李光地缺乏根基,只能依靠康熙帝!



就这样,李光地成为了康熙帝牵制索额图、明珠的第三股力量。靠着康熙帝的支持,李光地的势力也在不断发展,慢慢从“掺沙子”变成了“三方争斗”,李光地将矛头指向了明珠和索额图,大有取而代之之势。



康熙帝为何贬谪李光地

康熙帝重用李光地的初衷原本只是往索、明势力中“掺沙子”,以达到权力平衡的战国。换言之,康熙帝只是想用李光地作为自己的“看门狗”,让他咬索额图还是咬明珠得看自己的意思。可是,羽翼渐丰的李光地显然不愿意当“看门狗”了,他直接卷入了索、明之间的争斗,让朝局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很显然,这是康熙帝不愿意看到的。



与此同时,随着康熙帝准备对索额图、明珠下手,李光地原本的作用已经失去了。一旦索额图和明珠被彻底拿下,谁来制衡李光地?这是康熙帝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李光地既然已经卷入了三方争斗,让他主动退出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康熙帝只能通过其他途径给李光地上眼药,以期他能“迷途知返”。可见,康熙帝与李光地还是留了几分情面的,并没有打算置之于死地!



于是便有了升魏东亭那一段,在说升魏东亭的同时,康熙帝“征求”起了李光地的意见。其实,这个时候李光地已经什么都明白了,康熙帝这是打算“卸磨杀驴”,只是在给自己最后一个机会!李光地是聪明的,既然康熙帝已经容不下自己,倒不如老老实实“出局”,以换取平安。就这样,李光地“自愿”出任台澎知县……康熙帝兵不血刃解决了朝中的党争。而李光地也因此得以善终,虽然只是个知县,可总比人头落地强吧?



说到底,电视剧《康熙王朝》从头至尾李光地都只是康熙帝棋局上的一枚棋子而已,在这枚棋子失去作用之时,被康熙帝当成一枚弃子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李光地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而最终的“自愿”也救了李光地一命,如果不去当这个台澎知县,李光地恐怕就要布索额图、明珠得后尘了……



当然,这只是电视剧《康熙王朝》里剧情而已。真实历史上的李光地并没有卷入索额图与明珠之间的争斗,相反晚年的清圣祖对李光地还是比较“有情有义”的。晚年的李光地上书“乞骸骨”、申请“退休”时,清圣祖就对李光地说出了一番让人心酸的话:“见到卿的奏折,朕心中惨然。回想当年一班旧臣,今已杳然而去。像卿这样的,不过只有一二人还在朝中,现今朕也老了,实在不忍再多说什么。”李光地终究还是没能落叶归根、回乡养老,最后死在了任上。李光地死后,清圣祖还特地派遣皇五子恒亲王胤祺前往吊唁,对李光地也算了善始善终了。


农民工歪说历史


这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李光地的故事。

李光地得到康熙欣赏,提拔重用。用他来牵制索额图、明珠。可李光地却陷入两党之中。李光地为自保,向康熙认罪并且告发二人。康熙大怒,将李光地下狱。后李光地官复原职。即上疏对索明二人弹劾。索明二人倒台后,李光地挟私报复,要对牵涉官员、皇室宗亲赶尽杀绝。康熙认为李光地为人阴狠。将他贬官到台湾。



历史上的李光地是什么样的人呢?

李光地是康熙时期最重要的汉人大臣之一。李光地自康熙八年进京,官运亨通,一路升至龙渊阁大学士(即宰相)。死时尽享哀荣,后朝雍正也极为赞赏。善始善终。更难得的是以77岁高龄去世。

李光地为官清正廉洁,忠心朝廷。耿精忠举兵造反时,正在福建老家省亲的李光地拒绝拉拢,还及时将探的的情况上报朝廷。后领兵布防,迫使尚之信不敢入闽。为平定三藩献计立功。

收复台湾时,李光地全力担保,举荐施琅担任水军提督,一举收回台湾。

李光地任直隶巡抚,兴修水利,疏浚河道。

李光地没有什么惊天之功,也不是靖难之臣。但做官勤廉尽职,政务清朗。

在清朝历史上,康熙皇帝应算一代明君。康熙在位六十年。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空前繁荣强大。以李光地为代表的汉族官员做出了很大贡献。


爱冬的文


李光地深得康熙信任,没有被贬。不要把电视剧等同于历史,观看影视剧时可以上网搜寻史料,这样就不至于混淆史实。

李光地官至直隶巡抚、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1681年李保荐施琅领军,结束明郑;为官期间,政绩显著,贡献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吏部接到康熙谕旨:“李光地居官甚好,才品俱优,着升为文渊阁大学士。”这样,年过花甲的李光地正式登上了相位。

康熙四十九年(1711年)后,李光地数次上疏请求休致。而晚年的康熙因立储不当之事心中郁郁,身体多病,对李光地这位老臣很是眷恋。他慰留李光地道:“见到卿的奏折,朕心中惨然。回想当年一班旧臣,今已杳然而去。像卿这样的,不过只有一二人还在朝中,现今朕也老了,实在不忍再多说什么。”

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五月,李光地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77岁。皇帝派遣恒亲王允祺前往吊唁,赏赐千两金,谥号“文贞”。

康熙帝对他评价甚高:“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


史事求是君


“知朕之真,朕知亦无过光地者”,李光地77岁去世时,康熙如是说,可见李光地晚年并不悽惨,还十分荣光。李光地去世,康熙派亲王吊唁,可见,丧礼规格之高。

康熙甚至让李光地,介入调停自己几个儿子争储,也就是所谓的家事,可见康熙对李光地信任之高。


安平144796971


康熙爷已经说过,乱世治臣子需心狠之人,盛世治天下需宅心仁厚之臣。所以李光弟去台澎做这些最合适。


陇右释家


关于李光地很多人都受到电视剧的影响,以为李光地的结局悲惨,其实不是这样的。在康熙朝李光地还是挺受重用的,同时康熙对李光地也不薄。

李光地的职场之路,李光地,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进士。康熙十九年,授内阁学士;康熙二十一年,授翰林院掌院学士;康熙三十三年,督顺天学政;康熙三十七年,出任直隶巡抚;康熙四十四年,拜文渊阁大学士。

康熙五十二年,李光地参加了千叟宴,不仅如此康熙还对其赏赐有加。不久李光地因病上疏乞休,康熙温旨挽留。两年后,再次因病乞休并且又加了一条其“母丧未葬”。这次康熙给了李光地两年的假,并且在辞行的时候还赐了一首诗。康熙五十六年,李光地还朝,期间多次上疏乞休,可是康熙都以借口拒绝了他的要求。

康熙五十七年,七十七岁的李光地去世了,康熙派恒亲王允祺前往吊唁,还派工部尚书徐元梦护送其棺木归乡。康熙还向阁臣说:“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李光地者!”可以说,李光地的一生都是比较幸运的,其文武方面都有建树,和康熙朝其他大臣相比算幸运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