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因偷歡生子被囚,皇帝殺二十七位求情者,為何放過第二十八位

太后因偷歡生子被囚,皇帝殺二十七位求情者,為何放過第二十八位

“茅焦請諫,王召鑊將烹之,焦數以桀、紂狂悖之行,言未絕口,王母子如初。”

說起戰國時期秦國的太后們,最出名的莫過於宣太后羋八子和秦始皇的母親趙姬了,宣太后因為秦惠文王去世多年過於寂寞,於是在宮中豢養男寵取樂。但是宣太后如果與趙姬相比可就是小巫見大巫了,趙姬不僅豢養男寵,而且還與其生了兩個兒子,秦王政得知後幽禁母親於雍城,並且殺掉了二十七名前來求情勸諫的人,直到第二十八位茅焦的出現,才使秦王茅塞頓開,最終與母親和解。這其中有著怎樣離奇曲折的故事呢?

從舞姬到太后的坎坷之路

秦始皇的生母是趙國人,史書上對她的名字語焉不詳,只稱之為趙姬。趙姬原本是鐘鳴鼎食之家長成的溫婉女子,卻因為家族的敗落成了大商人呂不韋的歌舞姬,

雖然如此,趙姬也因為出身於名門望族而從小接受精英教育,舉手投足之間自然比普通女子更有韻味,因此深得呂不韋的歡心。

呂不韋是一個善於投機的商人,他看中了在趙國為質的秦王孫贏異人,雖然當時的贏異人只是一個落魄的人質,但是呂不韋相信這個人將來必然能給他帶來富貴。

太后因偷歡生子被囚,皇帝殺二十七位求情者,為何放過第二十八位

“奇貨可居”一詞就是呂不韋發明的,為了讓這個“奇貨”發揮自己的價值,呂不韋不惜花費重金去秦國求見太子安國君的寵姬——華陽夫人,在華陽夫人的面前把異人的心願向她訴說,並表明將來如果異人能做秦王,一定視她為生身之母,永不違逆誓言。

華陽夫人聽說異人在趙國常常思念她和太子以至於痛哭流涕,又聽到了這番誓言,因此非常感動,就對安國君吹枕邊風,讓安國君同意選擇異人為繼承人。經過呂不韋的一番周旋,異人成功的被指定為繼承人,為了讓異人以後能記住他的功勞,呂不韋又把自己最喜歡的趙姬送到了異人身邊。

異人非常喜愛趙姬,對她百般疼愛,二人在一起不久趙姬就懷孕了,此時的趙姬還沉浸於喜悅之中,想著異人回去就會擁有榮華富貴,自己也是王孫夫人,對生活充滿了期待。然而事與願違,異人雖然是指定的繼承人卻仍然是趙國的人質,此時恰逢秦

趙長平之戰。

趙國節節敗退,趙王隨時都可能殺了異人洩憤,太子繼承人的承諾就猶如風中的白紙,需要他們自己去抓住機會,因此呂不韋和異人策劃逃回秦國,並且最終成功逃脫,把趙姬和肚子裡的孩子留在了趙國。

太后因偷歡生子被囚,皇帝殺二十七位求情者,為何放過第二十八位

趙姬在戰火連天之中生下了贏政,此時的趙國完全戰敗,四十五萬趙人被秦將白起活埋,舉國上下都恨透了秦人,而趙姬作為秦國王孫的妻子,嬴政更是正宗的秦人血脈,因此他們母子從小就活在趙國人的歧視之中,就連趙國的小孩子都可以隨便欺辱他們。趙姬對此也無可奈何,秦王孫一去消息如同石沉大海,似乎不會接他們母子回來了,為了生存,趙姬只好重操舊業又當起了舞女,一做就是七年,遭受了無數的屈辱和白眼。

此時的秦國也出現了轉機,秦昭王贏稷去世,太子安國君繼位,即為秦孝文王,然後改異人的名字為子楚,正式冊封太子。但是孝文王在位三天就去世了,子楚正式登基為秦王,史稱秦莊襄王。這時的子楚終於想起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命人將他們接回秦國,立趙姬為夫人,立嬴政為太子,在位三年之後,秦莊襄王也去世了,

十三歲的嬴政繼承王位,趙姬就成了太后。

太后因偷歡生子被囚,皇帝殺二十七位求情者,為何放過第二十八位

太后失德,茅焦諫秦王

趙姬是由呂不韋送給秦莊襄王的,因此與呂不韋之間多少有些感情,秦莊襄王死後呂不韋擔任秦國丞相,他覺得自己如此身份如果再和太后糾纏不清會導致朝野非議,但是太后年輕守寡有時難免寂寞,所以

呂不韋給太后送來了一個假太監,名叫嫪毐,長相英俊瀟灑,太后非常滿意,就向秦王請求到雍城居住。秦王同意了,二人就在此地長久居住,並且趙姬還為嫪毐生下了兩個兒子。

秦王一天天長大,對於母親的傳聞也是早有耳聞,他似乎知道母親在雍城幹什麼,但是一直隱忍不發。直到母親請求封嫪毐為侯,秦王才起了疑心,想要收拾嫪毐。而嫪毐被封侯後居然無法無天,自稱是秦王假父,不高興就要廢了他,秦王聽到後大怒,決定起兵討伐嫪毐,嫪毐也想奪取王位,最終起兵造反。但是他的軍隊如何打得過秦王的精銳,很快嫪毐就被俘虜,秦王下令將其車裂,撲殺他與太后的兩個兒子,並且把太后永遠囚禁於雍城。

太后因偷歡生子被囚,皇帝殺二十七位求情者,為何放過第二十八位

眾多大臣一看太后被囚禁,紛紛向秦王求情,秦王遭受如此奇恥大辱自然是不肯罷休,於是下令誰敢替太后求情就馬上處斬,並將屍體肢解堆放在宮廷闕樓前來警告他們,沒過幾天,闕樓前就堆滿了二十七位勸諫者的屍體。

這時一個叫茅焦的人也出來勸諫秦王,秦王正打算像往常一樣將其處死,茅焦卻讓秦王稍等,待他說完以後要殺要剮也不遲,然而奇蹟就在此刻出現了:《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齊人茅焦說秦王曰:‘秦方以天下為事,而大王有遷母太后之名,恐諸侯聞之,由此倍秦也。’秦王乃迎太后於雍而入咸陽,復居甘泉宮。”

太后因偷歡生子被囚,皇帝殺二十七位求情者,為何放過第二十八位

勸諫的藝術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茅焦以國際形式分析秦王囚禁生母的不妥,這是茅焦勸諫的第一處藝術所在。當時的列國已經存在了數百年,各國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而孝文化首當其衝,是列國都十分看重的。秦王作為當時天下最強大國家的君主,將來是要一統天下的。

如果對於自己的母親都如此殘忍不孝,那麼與夏桀、商紂這樣的昏君又有何不同?給列國留下了秦人殘暴到連親生母親都要囚禁起來的印象,那麼必然會懼怕這樣的國家將來會進行怎樣的恐怖統治,在作戰時也會拼死力爭,不願意戰敗後做秦國的奴隸。

太后因偷歡生子被囚,皇帝殺二十七位求情者,為何放過第二十八位

第二層勸諫的藝術是茅焦把握了勸諫的時機,如果他做第一個勸諫的人,那麼此時秦王正怒火中燒,無論他怎樣能言善辯也會被處死,而他勸諫的時候秦王已經殺掉了二十七個人,如此毫無節制的殺人想必秦王也是受夠了,只不過君無戲言。

他想停止殺戮卻又不能違背自己說過的話,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而茅焦的勸諫無疑是給了秦王一個臺階,秦王明白如果再殺下去必然會使秦國人才凋零,還談何一統天下?茅焦此時勸諫既緩解了秦王的尷尬處境,還能讓他順水推舟的解除對太后的圈禁,母子和諧,何樂不為?

太后因偷歡生子被囚,皇帝殺二十七位求情者,為何放過第二十八位

其三是從倫理道德方面論述秦王囚禁生母的錯誤,連動物知道養育之恩,何況是人呢?如果沒有趙姬在趙國對他的保護和照顧,他又怎麼能活到平安歸秦的那一天,恐怕早就是一堆白骨了,因此無論趙姬做錯了什麼都是他的母親,對他有養育之恩,作為人子就要原諒母親的過錯,以仁孝治天下,才能讓列國都看到秦君的仁慈,然後心甘情願的歸順。

茅焦的勸諫可謂是非常成功,並且一舉三得,秦王不僅沒有殺他還稱讚他是高潔之士,即刻命人從雍城接回母親,與母親共享天倫之樂。茅焦之諫,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次勸諫,其口若懸河並諳熟語言技巧,開創了中國勸諫歷史的先河,是後代眾多諫臣學習的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