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谁,为何老师从来不说?

司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谁,为何老师从来不说?

历史上有一本很著名的书,叫做《资治通鉴》。

这本书的作者叫司马光,不过他和《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却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至少在史书上没有找到任何两人有关系的记载。

不过两人同姓司马,又都有一本传承数百世的著作,这不得不说两人为司马这个姓氏增添了很大的光彩。

想必,大家对于司马光也并不陌生。

毕竟他曾经出现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里,而在小学课本里的少年司马光,那可是集聪明、智慧、果断于一身的人物。

至于大家对于司马光的这个印象,还是源自于一个故事——司马光砸缸,这件事在历史上并不是虚构,而是被真真实实记载在《宋史》中的: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得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宋史》


司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谁,为何老师从来不说?

那么司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谁,为何老师从来不说,而只是一味的褒扬司马光呢?

这件事我们还得从司马光这个故事说起。

少年司马光。

司马光从小时候就表现出了很聪明,他出生于光州光山(现在的河南光山县),他的父亲叫做司马池,是这地方的县令,所以司马光的名字,也就是以地点起的。

司马池对于司马光的教育很是重视,照现在的话说,就是从娃娃抓起,在司马光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让他读书,到了七岁的时候,司马光已经能够背诵《左氏春秋》了,此外,此时的司马光还通晓了这本书中所记载的故事背后的意思。

司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谁,为何老师从来不说?

爱玩是孩子的天分,司马光也不例外,而且那时候孩子的玩耍总是一群一起玩,想想也是,飞鱼在小的时候,也是一大帮孩子一起做各种游戏,简直好不快乐。

不像现在的孩子一样,看电视以及玩其它的电子产品则占据了一天中很多时间,他们的快乐似乎只是存在于虚拟的世界中。

司马光砸缸。

小孩子在玩耍时,那是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危险,比如说司马光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就是无所顾忌,而巧的是,这群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偏偏看到了一口盛满水的大缸。

而司马光的小伙伴中,还有一个胆大的,愣是爬到了这口缸的上面,意图为小伙伴们表演,缸沿走秀,结果却一个不小心,失足掉进了大纲里。

周围的小朋友见到这种情形,自然吓得不知所措,而且很快就一哄而散,照这样的情节发展,这个掉进水缸中的小孩子,自然只有死路一条。

司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谁,为何老师从来不说?

不过好在司马光没走,面对水缸中小伙伴的呼救,司马光灵光一现,举起水缸旁边的大石头,就照水缸砸去,别看当时司马光只有七岁,力气还是很大的,愣生生地把水缸砸出了豁口。

结果没一会,水缸里的水就从豁口处留了出去,而掉进水缸里的那个小朋友也得救了,自此之后,司马光得以声名远播,他的故事也被写进了课本里,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司马光救出的小伙伴。

在司马光砸缸之后,大家都记住了司马光,但是他救出的小伙伴却很少有人知道,那么此人在历史上究竟是谁呢?

这个人叫做上官尚光,原名叫做上官尚,为了铭记司马光的救命之恩,就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了光字,那么为何老师在给我们讲这一课的时候,并不说详细说说这个人呢?

司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谁,为何老师从来不说?

这是因为此人在历史上并没有多高的成就,而且在正史中并没有出现此人的名字,说到这或许就有人要说了,既然正史中没有记载,为何能确定此人就是司马光当年砸缸救的小孩?

这是因为在现在居住在光山县的上官姓氏家谱中对于此事有着明确的记载,而现今上官姓氏后裔大多数也应该知道这件事。

结束语:

司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谁,为何老师从来不说?其实追根究底是因为被救出的这个小孩并不出名,而且司马光在后世中那是相当有名气,这两者一对比,自然就没人关注上官尚光了。

司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谁,为何老师从来不说?

不过司马光长大之后的所作所为,却让不少人为之诟病,因为在王安石为了图强而进行的变法活动,却被司马光给全权否定了,以至于有人把宋朝的疲软和没落都算在了司马光的头上。

不过,无论如何,司马光因为砸缸一事,已经家喻户晓,因为《资治通鉴》一书,得以流传百世。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宋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