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进入离婚“深水区”,光棍潮又逢“少奶奶”,农民心酸又无奈

在农村,60后和70后年轻的时代,离婚是所有农民都比较忌讳的话题,虽然那时候也有人离婚,但翻遍整个村子,甚至附近的几个村子里边也不会有几个,要是真有人在那个时候离婚了,出门都会躲着人走,因为担心别人会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不正经”“不是什么好人”。一直到现在,村子里的60后和70后夫妻还都相敬如宾,虽然争吵可能从来未断过,但不管是口头争吵还是上升到了把锅碗瓢盆都砸了的地步,但从来没有人会说离婚。

农村进入离婚“深水区”,光棍潮又逢“少奶奶”,农民心酸又无奈

用村里老人的话说就是“少来夫妻老来伴”,农村的老人们对这句话感受很深,知道生活免不了有意见不合​的时候,但生活还是要继续。对老人说的这一套东西,农村的小年轻们似乎就不怎么觉得好了,尤其是现在农村的80后和90后相继都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农村也迎来了离婚的小高潮。有人说农村现在进入了离婚的“深水区”,在有些村子里,离婚的小年轻竟然占了两三成。

农村进入离婚“深水区”,光棍潮又逢“少奶奶”,农民心酸又无奈

有人说农村离婚的多是现在很多村子都爆发了光棍潮,所以现在的女人都有恃无恐,不管是嫁人前还是嫁人后,都把自己当做“少奶奶”一样,平时非得惯着哄着,谁让她们心里不爽了,马上就要提离婚。光棍潮又逢少奶奶,出现这种情况也就不难理解。按说农村一直都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习俗,为何短短的一二十年时间,就进入了离婚的“深水区”了呢?

1、经济基础薄弱让农村很多家庭矛盾不断

农村有句老话叫“贫贱夫妻百事哀”,意思是不管这对夫妻多恩爱,但由于家庭贫贱,很可能导致家庭里不断爆发矛盾。这句话放在现在的农村特别能让人感同身受,尤其是农村已经不是以前那种一抓一大把,大家都穷的状况了。人人都爱过好日子,只不过有些农村妇女能吃苦,虽然羡慕,但也能恪守本分,安于现状。

农村进入离婚“深水区”,光棍潮又逢“少奶奶”,农民心酸又无奈

话说回来,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吃苦,也不是所有人在贫困的生活里都没有怨言,有些农村女人在嫁人后不愿意跟着吃苦,本来生活的信心就不坚定,再加上生活中难免会有诱惑,所以很多人就选择了离婚。当然了,我们也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只是对农村家庭来说,娶媳妇的难度本身就大,挑一个还要靠谱,难度就更大了,但愿你能找到。

农村进入离婚“深水区”,光棍潮又逢“少奶奶”,农民心酸又无奈

2、一些“不良”媒体过于宣扬新时代女性的地位

在农村,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女人在家庭当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农民工之所以能放心出去打工,就是有个贤惠的妻子留守农村,负责整个家庭的运转,但这不代表女人就像是一些“不良”媒体宣传的那样,要处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就像是农村的60后和70后一样,虽然他们那个时候农村“男尊女卑”的思想还很浓重,但不管是大事小事,很多男人还是会和妻子探讨,这起码体现了尊重和过日子的态度。所以不管是男青年还是女青年,要想日子过得好,都要互相尊重,相敬如宾,相濡以沫。

农村进入离婚“深水区”,光棍潮又逢“少奶奶”,农民心酸又无奈

3、相亲解决了娶妻难问题,但弊端明显

对农村的男青年来说,每个人对相亲应该都不陌生,尤其是现在这个节骨眼上,不少未婚的男青年都在家人的安排下,以一天见好几个的频率在频繁的参加相亲。表面上看,农村男女青年由于平时在外打工,没时间搞对象,靠相亲能解决终身大事,但其实这样做的弊端也很明显。

农村进入离婚“深水区”,光棍潮又逢“少奶奶”,农民心酸又无奈

在所有的弊端当中,最大的弊端就是农村相亲后就像是“商品交易”一样,见了面,可以或不可以都要给媒人回话,如果行,基本上就到了订婚,择日结婚的步骤,彼此双方对彼此的感觉就来自于为数不多的接触,等到娶回家后,由于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久了,怎么看都觉得彼此不顺眼,所以只能离婚。

农村进入离婚“深水区”,光棍潮又逢“少奶奶”,农民心酸又无奈

4、长辈的因素,不可忽视

除了前边提到的几点因素外,农村离婚的所有人当中,有不少是因为长辈的因素。尤其是现在的女人,对“愚孝”都讨厌至极,但偏偏有不少的农村男青年,依然受农村传统“孝”的影响,在判断对错的问题上,就以长辈说的为准,只要是觉得父母受到了委屈,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和妻子吵架。

虽说大多数农民都是希望儿子儿媳生活的好,但其实农村也不乏一些比较“奇葩”的老人,整天没事儿就要找点事儿,搞得家里整天都鸡犬不宁,这样的日子,谁能过得下去呢?

农村进入离婚“深水区”,光棍潮又逢“少奶奶”,农民心酸又无奈

在农村,提到离婚,往往很多人都会指责女方,其实这样不对,因为现在农村的女人已经不是上世纪80、90年代那会儿的女人了,他们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疼惜,日子可以苦一点,但在家中必须要被理解,所以农民也不要只顾着打工,要体会到妻子留守农村的不易。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分享,评论,让更多的农民都能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