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交近攻和假道伐虢矛盾吗?

大龙的生活记实


这是事物的一体两面,用的好也就好。

远交近攻:即交往离自已地理位置远的伙伴,进行合作从而、共同打击距离自已近的对手,来达到目的一种策略。历史较为著名的如,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266年,秦昭王驱逐了擅权的魏冉,任用范雎为相,并积极推行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远交近攻先把斗争重点放在近旁的三晋,对较远的齐楚暂置不顾,从而“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从而达到破坏东方诸侯国的“合纵”策略。

假道代虢:即表面和善的借用相领国家的道路,.经过此道,去处理事物,达到目的后,再回头把此国占领己有。历史著名的案例如,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但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于是晋国依利诱之虞国,离间二国不和谐,.不互相帮助。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可虢国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晋国经过谋划又顺便灭了虞国。

其实,任何一种计谋不是单纯的一种形式,而是吸收了多种智慧综合而成。水无常形就是其理。


历史天平


远交近攻和假道伐虢是两个国家在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的战略战术,无法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优劣,也没法说孰优孰劣。

晋国假道于虞在前,是秦穆公时期的事,远交近攻在后,是秦昭王时候的事,两者相差389年。

假道灭虢灭虞出自《左传·僖公五年》中的《宫之奇谏假道》公元前655年晋国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是要利用虞国的信任,在灭掉虢国之后,再在回来的时候消灭虞国。虞国大臣宫之奇看破了晋国的阴谋,劝说国君不要借道给晋国,并说明“唇亡齿寒”的道理,但虞国国君不听,借道给晋国,宫之奇就带着家人逃跑了,虞国在宫之奇推断的日期里灭亡了,著名的大臣百里奚也被俘虏到了晋国。

公元前266年,秦“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推行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把攻打的重点放在近旁的韩赵魏,对较远的齐楚燕采用交好的策略,从而“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蚕食诸侯,最后完成了帝业。

两者都是成功的战略战术,并无矛盾可言!


Elegant


表面上看起来,远交近攻和假道伐虢是矛盾的,但事实上两者的本质思想是一样的,所以并不矛盾。

远交近攻的意思是联络相隔较远的国家,进攻与己相邻的国家。因为冷兵器时代不存在空军,步兵和骑兵部队受到地势的限制和阻碍,加上后勤方面的制约,所以只能步步为营,首先攻取距离较近的敌人。如果舍近求远,付出巨大的代价越过近距离的对手转而攻取远距离的敌人,显然是不明智的。另一方面,近距离对手造成的威胁,必然大于远距离的敌人。

假道伐虢,典故是春秋时期晋国借道虞国攻占虢国,但在灭虢后回师时顺道灭了虞国。在军事上, 假道伐虢的意思就是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以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所以,假道伐虢的最终目标仍是消灭距离较近的邻国,只是为了增加胜算,暂时采取了麻痹策略,也就是借道。因此,远交近攻和假道伐虢的根本思想是一致的。

远交近攻更像是一种从宏观着眼的战略思想,而假道伐虢则在远交近攻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升华。从晋、虞、虢三国的地理位置来看,如果晋国直接进攻虞国,由于虞国和虢国的国力加起来也比不上晋国,所以极有可能导致两国联合起来对抗晋国,即便晋国实力强大无惧于此,但是肯定要付出大得多的代价。同样,如果晋国要在不经过虞国的前提下进攻虢国,就必须走远路绕过中条山,代价同样不小。所以,如果以借道的名义麻痹虞国,没有后顾之忧地先攻取虢国,再回过头来收拾被夹在中间的虞国,无疑省事得多。


古时明月照吾心


不矛盾。两者都是上位者根据实际情况而做出的自我判断和决策而已,客观上不分谁对谁错,哪个决策更优。


具体分析时我认为需要参考以下几点:

第一,两种策略的层面和范围不同。远交近攻是战略层面,是秦国一直采用的策略,而假道伐虢只是战术层面,只被晋国使用了一次,后世很难复制。一千多年后的大明万历年间,日本丰臣秀吉使过这么一招,跟朝鲜说想要“假道征明”,好在朝鲜是中华历史文化的好学生,国王在大事上也不糊涂,严词拒绝了。

第二,两种策略都抓住了人性的弱点。不论是远交近攻还是假道伐虢,秦国和晋国都抓住了关联国家的贪婪、短视、自扫门前雪的弱点,让他们认为跟自己无关,甚至还能够占到便宜,这才是最高明的。

第三,两种策略的产生的时代背景。“远交近攻”产生背景是战国末期,战争规模空前巨大和惨烈,任意一国包括秦国都无法单独应对多面,所以只能稳住其他国家(远交),而攻取一路(近攻);“假道伐虢”是春秋时期,当时大国小国并存,且春秋时礼乐尚未完全崩坏,不找个合适的理由和借口,随随便便就想恃强凌弱是不太可能的。

总结起来,就是一个是战略一个是战术,一个是无可奈何一个是惺惺作态,两者都抓住了人性的弱点,采用哪种策略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指正。


强哥说文史


“远交近攻”策略先把斗争重点放在离秦国较近的韩赵魏三家,而暂时对较远的齐楚置之不顾。

“远交近攻”不仅巩固了秦国所攻取的土地,还破坏了东方诸侯国的“合纵联盟”,加快了秦国统一的步伐。

相信大家看了之后就会明白远交近攻的真正含义了。

然后在看看假道伐虢,假道伐虢也是一次历史事件,大家先看看这个故事: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

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

献公哪里舍得?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

虞国大臣宫之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

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经过四个月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相信大家把这两則故事看完就知道真正的含义。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希望对你所说的有帮助。谢谢!


江湖诗客


假道伐虢和远交近攻是两码事。假道伐虢是一个计策,属于一种战术;而远交近攻是秦国为了灭六国而制定的长期战略。

如果假道伐虢真的就是借道征伐远方之国,那就称不上是计谋了。

假道伐虢,其真意并不是借道去征伐别国,而是以借道之名行灭国之实,借道之初就存灭国之心,借他道是为了灭他本身,目的不是借其道而是灭其国,是不违背远交近攻的。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假道伐虢的由来: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之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经过四个月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雁77


远交近攻是秦始皇想灭六国提出的策略,而假虞伐虢是晋献公使用的策略,不要将两个不同人的策略混为一谈。




六扇门人jgy


两者并不矛盾,主要是战略目标和攻击对象不同而已。晋献公只想灭掉家门口的两个小兄弟,而秦昭襄王想的是吞并天下!

晋献公假虢灭虞,对象是虢国和虞国这样的小国,灭掉他们没有军事上的难度,之所以还耍了个小把戏,不过是进一步降低难度而已。

秦昭襄王远交近攻那可就不一样了!当时秦国的战略对象主要是韩、魏、赵这三国。这三个国家的实力可不是虢国和虞国能比的。要想击败这一等级的对手,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同时,还要防止强大的楚国和齐国插手干预。远交近攻的策略就是在这个时候由范雎提出,先亲近齐楚,集中力量对付韩魏赵。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妙计!


caniforget999


字面意思倒是刚好相反,实际操作则不然。其一,远交近攻用《亮剑》中楚云飞的话来说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怎么办呢,那就稳住外围,先吃旁边,吃饱喝足消化好了,再看看外围啃不啃得动。当然在《亮剑》中老楚遇上硬茬了,偷鸡不成还蚀把米。

二,假道伐虢更有意思了,沟通好邻国来个隔山打牛,凑效之后再来个搂草打兔子,顺便把邻国收拾了。

所以说远交近攻和假道伐虢殊途同归,有异曲同工之妙。


静以修身4169760


不谋而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