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邈为什么要把吕布迎接到兖州?

晨晨264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备受人们喜爱。有人从小开始便读三国,看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听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书文。不过,小时候读三国看的是故事,长大后,才发现魏蜀吴三国争天下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故事,反而每个人的行为都有不同的深意。



今天的提问问到了张邈为什么要把吕布接到兖州?吕布,大家不陌生,他是三国中勇将之一,武力值很少有人能敌,擅骑射,人称“飞将”。不过,此人武力有多高,人品就有多差。他还被戏称为“三姓家奴”。

言归正传,为什么张邈要请吕布来兖州呢?

张邈得罪了袁绍,怕被袁绍和曹操杀死。曹操年轻时喜好广交好友,他曾与袁绍,张邈二人为好友。后来,张邈得罪了袁绍,袁绍私下里对曹操说想要杀了张邈,但是却被曹操拒绝了。因为张邈这个人年轻时狭义为怀,多次帮助曹操,所以曹操与张邈更亲近一些。


那么,他们二人友谊的小船到底是怎么翻的呢?

曹操占领了兖州后,当上了兖州牧,而张邈在仕途上却还是原地不动,昔日靠自己收留的好友地位都比自己高了,他心中肯定有些不舒服,而这也给他日后背叛曹操埋下了种子。曹操这个兖州牧上任后,多次打压兖州的本地名士,连带着张邈的权力也被削弱,这更加剧了张邈心中对曹操的不满。

而张邈身边有个叫陈宫的人,他颇有谋略,深知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的想法,所以就和张邈商讨,想要联合“飞将”吕布,把曹操赶出去。张邈因为心中对曹操有所不满,便听从了陈宫的建议,二人趁着曹操去攻打徐州的时候,亲自把吕布接回了兖州。

总体来说,他为什么要接吕布来兖州呢?因为张邈害怕了。以前他得罪了袁绍,有曹操护着,现在连曹操都得罪了,所以他怕袁绍和曹操联合起来报复他,所以就选择了先下手为强,联合吕布,占领了兖州,把吕布捧上了兖州牧的地位。


轻撷棠梨


曹操一生交友广泛,他在年轻的时候有两个朋友,这两人是袁绍和张邈。熟悉三国的朋友对于袁绍这个人都了解,他后来成为曹操统一北方的头号大敌。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而对于张邈许多人可能会感觉很陌生。事实上如果论关系张邈和曹操要更为亲近,两人曾一度亲密无间,但是不幸的是张邈后来还是背叛了曹操。

《三国志 魏书 张邈传》记载:“(张邈)少以侠闻......士多归之。太祖、袁绍皆与邈友。”从这里可以看出张邈在年轻的时候就结交了袁绍和曹操。在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在各路诸侯的拥戴下当了盟主,当时各路诸侯各怀鬼胎按兵不动,曹操主张主动进兵攻击董卓,只有张邈表示支持曹操的看法并派遣部将卫兹带兵资助曹操。

袁绍当了盟主之后不仅不把讨伐董卓这件事放在心上并且对人还表露出骄纵傲慢的态度。张邈看不惯袁绍便当着袁绍的面责备他,袁绍因此对张邈怀恨在心于是便私下里唆使曹操杀掉张邈。面对袁绍无理的要求曹操义正言辞的拒绝了袁绍,张邈得知曹操为了自己不惜拒绝袁绍而更加感激曹操。

董卓之乱.......邈遣卫兹将兵随太祖。袁绍既为盟主,有骄矜色,邈正议责绍。绍使太祖杀邈,太祖不听《三国志 魏书 张邈传》

在讨伐董卓之时可以说曹操唯一的知己便是张邈,两人有共同的理想都想除去董卓复兴汉室可谓是意气相投。在曹操征讨陶谦的时怕作战不力回不来,于是便向自己的家眷交待说道:“如果我此去回不来了,你们便去投奔张邈。”后来曹操得胜归来和张邈见面两人“垂泣相对”。从这里看出曹操和张邈之间的感情的确是很深厚的。

太祖之征陶谦,敕家曰;"我若不还,往依孟卓。"后还,见邈,垂泣相对。其亲如此。《三国志 魏书 张邈传》

那么后来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张邈勾结吕布背叛了曹操的呢?其实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一:获罪袁绍,怕被曹操所杀

这个原因可能许多人听起来会很牵强,事实上曹操的确有杀张邈的可能。除了上文提到的张邈在讨伐董卓的时候得罪过袁绍以外,后来又因为和吕布结交而激怒了袁绍。为什么张邈和吕布结交会激怒袁绍呢?原来吕布在杀了董卓之后不久便被董卓的部将赶出了长安,走投无路的吕布投奔了袁绍。但是袁绍因为吕布骄纵桀骜难便对其有了杀心,吕布察觉袁绍的想法之后便从袁绍那里逃走投奔了河内太守张扬。

(吕布)北诣袁绍,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而求益兵众,将士钞掠,绍患忌之。布觉其意,从绍求去。《三国志 魏书 吕布传》

张邈结交吕布很明显就是在和袁绍作对,这也是袁绍对张邈更加不满的原因。当时在各路诸侯力袁绍的势力算是最为强大的,张邈怕曹操顶不住袁绍的压力最终会加害于他于是便日夜心神不宁。

(吕)布之舍袁绍从张杨也,过邈临别,把手共誓。绍闻之,大恨。邈畏太祖终为绍击己也,心不自安。《三国志 魏书 张邈传》

二:曾为诸侯,不甘居人下

我个人认为这个原因是张邈背叛曹操的主要原因。陈宫曾和张邈有过一段谈话被完整的记载在了《三国志》里,其原文为:“宫说邈曰:"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邈从之。”

陈宫的这句话可谓是说出了张邈内心的想法,我们知道张邈和曹操在讨伐董卓时都有各自的部属,严格来讲两人是两路诸侯。后来曹操当了兖州牧,张邈便追随了曹操。这样一来张邈就成了曹操的部下,从诸侯到臣子不能不说在张邈心里还是有一定的落差的。因此当陈宫建议张邈带着自己的部下反叛曹操迎接吕布,在除去曹操之后和吕布“共牧兖州”时张邈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从张邈的反应来看他不甘心屈居曹操之下的想法并不是突然萌生的。


比尔吉沃特养爹人


曹操以报杀父之仇为由,再次征讨徐州。由于曹操的治世理念与陈宫等人不符,再加上曹操此前诛杀了名士张让等人而引发了陈留太守张邈与陈宫的不满,于是张邈和陈宫背叛曹操。

陈宫也是具有谋略之人,看清了曹操猜疑“宁叫我负天下人,休要天下人负我”。于是认为吕布是当世猛将,如果辅助吕布占据兖州,或许可成就一番伟业,张邈认为陈宫说的有几分道理,边听取了陈宫建议。

因此,陈宫和张邈乘着曹操征讨徐州之际,迎接吕布为兖州牧。





陈小二do


张邈为什么要把吕布迎接到兖州?简单地说,就是为反曹操,以及曹操背后的袁绍。


按出道时间算,张邈应该算曹操的创业前辈。张邈跟曹操、袁绍等人一样,年轻时就以侠义闻名,以济贫助人为乐。张邈帮人,真的是急人救急,为了帮朋友,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天下壮士闻其大名,纷纷来投奔他。就这一点而言,张邈颇似《水浒传》里的及时雨宋江。


因为性格相投,曹操、袁绍和张邈三人年轻时私交很好,大致可比作未经“桃源结义”的兄弟。曹操被董卓通缉、亡命天涯时,第一个去投奔的人,就是张邈。因为张邈的收留,曹操才有机会散尽家伙,在陈留郡的己吾县招兵买马,开始起兵讨伐董卓。后来,张邈不知什么事若怒反董联盟盟主袁绍,袁绍大怒,命曹操杀了张邈。曹操不从,反而责怪袁绍说:“孟卓(张邈字孟卓)是咱俩的哥们儿,无论如何都该容得下他。如今天下大乱,不应自相残杀啊!”张邈听说此事,对曹操越发敬重。


曹操与张邈的“友谊小船”是怎么说翻就翻的?


简单地说,就是曹操、张邈和袁绍这三个大男人在搞“三角恋”,相互间搅乎进各种恩怨情仇。具体地说,有三个原因。


一是张邈从内心深处不能接受曹操当他的领导,或不能接受他的领导方式。


张邈这个人,脾气暴、性格直,为人侠义,但这种性格的人往往喜欢自己做老大——可以豁出去罩兄弟,却不能接受昔日兄弟做自己的领导。昔日向他寻求庇护和资助的曹操,才几年时间,就越过东郡太守这个台阶,当上了兖州刺史,而自己作为曹操的最早资助人,这些年一直在原地踏步,还是个陈留郡太守,反过来成了曹操的部下。这也太不公平、太让人憋屈了。更气人的是,曹操一当上兖州刺史,就忘了当年的兄弟情谊,正儿八经地大搞改革整顿,弄得整个兖州鸡飞狗跳,完全不把我这个陈留郡守放在眼里。这还是当年那个一块瞎折腾的曹阿瞒吗?张曹二人渐生嫌隙。

二张邈曾跟吕布结盟对付袁绍,袁绍大恨。


吕布杀董卓后被李傕和郭汜攻破长安城,不得不四处逃亡。他先投奔驻扎在荆州南阳郡的袁术,后被袁术嫌弃,又投靠好哥们儿、司隶校尉部河内郡太守张杨,然后又北上冀州投靠袁绍。吕布帮袁绍干掉了无数黑山军,但袁绍承诺的东西没有兑现,还派人暗杀吕布,两人不欢而散。吕布于是离开袁绍再去投奔张杨,路过兖州陈留郡时,被张邈热情招待。因为张邈觉得,也许可以将吕布引为联盟,共同对付袁绍和曹操。


三是曹操跟张邈的仇人袁绍关系相当好,张邈担心曹操帮袁绍杀他。


袁绍很快听说张邈和吕布勾搭的消息,恨得咬牙切齿(绍闻之,大恨)。张邈心里惶恐不安,翻来覆去地想,决定先下手为强。机会说来就来。兴平元年(194年)四月,曹操再度率领大军征讨徐州陶谦时,曹操帐下谋士陈宫来找张邈,劝他趁曹操在外征战的机会,联合吕布,夺取兖州。张邈、陈宫和吕布还有张邈的弟弟张超等人一拍即合,张邈与陈宫叛曹迎吕布为兖州牧。


老李松鼠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c729a963ed32480a8878176700d1719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