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蓝天里的守望者

当我提笔开始写这篇短文的时候,脑海里跃出许多画面,许多场景:孤岛上的守望者,工地上的守望者,草原上的守望者,戈壁滩上的守望者,城市环卫的守望者,祖国边防线上的守望者……这些人,或守卫着国家领土的安全,保家卫国;或守卫着城市环境的整洁干净;或保护一方财产安全;或成为草原、戈壁、孤岛上一道文明的靓丽风景线。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名作《麦田里的守望者》,更是以细腻的笔墨,描写了一位凡人的内心守望:小说主人公是一位被学校开除的中学生,他貌似玩世不恭,厌倦现实中平庸的一切,但他并非没有理想。他想象悬崖边有一大块麦田,一大群孩子在麦田里玩,而他的理想就是站在悬崖边做一个守望者,专门捕捉朝悬崖边乱跑的孩子,防止他们掉下悬崖。这个理想在我们看来,算不上崇高伟大,但在他心中,这就是他的精神家园,是他心中盛开的善良之花。

岳阳:蓝天里的守望者

在我身边,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年龄,但怀揣着同一份理想和同一份精神守望。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岳阳蓝天救援志愿者。

这个团队的领头人是一位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退伇老兵,热血男儿,一腔赤诚。他转业到我们市某一行政单位工作,后因一群志同

岳阳:蓝天里的守望者

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就决定着手组建一支民间公益救援队伍。这一决定让他带领他的团队在公益救援的路上坚定地一走就是九年。

九年的时间,可以折算成3285天,78840小时。岁月流转,四季更迭,风雨变换,日月交辉,世间万事万物都在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但那道闪现在城市、乡村、街道、学校、社区、企业耀眼的蓝色,一直没有改变过。有人将这群身着蓝色的队伍称之为“蓝闪电”“蓝超人”。市民们的雅称,折射了这支队伍在救援过程中的精气神。我始终认为,名字只是一个符号,你叫它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配得上这一称呼。它的内涵和外延,蕴藏着多少真实的故事。

记不清有多少个日日夜夜,我所在的团队微信群和QQ群里,闪烁了多少次出队的消息:接市民求助信息,**地方有人溺水;**地方有人被困;**地方有人走失;**地方出现险情,需要蓝天救援队出队救援……这些无助的人们,他们在遭遇亲人离去,遭遇突发事件,遭遇一连串的打击时;在茫然失措,束手无策,焦虑攻心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将绝望的目光转向这群求助者,希冀抓住的救命稻草是他们绝望状态下那个可以托底的人。我们理解这群人内心的痛苦,理解他们求助的迫切心情。报名出队显得异常积极,因为我们知道紧急情况下的生命不能够等待。

报名出队就意味着这一程的风险和责任。但没有人选择畏惧和退缩。最顺利的救援也需要耗时好几个小时;最艰苦的救援往往需要耗时几十个小时,甚至长达一周,队员们往往要忍受饥饿的困扰;瞌睡的困扰;蚊虫的叮咬;烈日曝晒下的灼痛;寒风雨雪的刺骨侵蚀......这些困难和问题,也时时在考验队员的毅力和意志。并不是人人都能经受住这样没有工资,没有报酬,没有鲜花和掌声,甚至还要经受生命考验的默默无私付出。有人选择了默默退出。当理想追求和实际生活相摩擦碰撞时,按照生存第一的自然法则,每种选择都是可以理解并值得尊重的。但当获得救助的当事人或其家属向坚守的队员们深深鞠躬,甚至感激涕零一跪时,又有多少五味杂陈的情愫撞击着队员们的心胸!人心总是向善的,对弱者的悲悯情怀是向善者的精神高地。这些朴素的理念始终植根于队员们的心中,才有了这份坚守蓝天阵地的源生载体。

岳阳:蓝天里的守望者

犹记得“东方之星”沉船事故发生后,蓝天救援队不分日夜在江面上奋战几天几夜不下战场的感人故事。当时,涛天巨浪和凄风冷雨袭卷长江沿线,沉船陨命的四百多位遇难者尸沉江底。对遇难者家属来说,痛苦之余,找到亲人的遗体,是他们心底最大的安慰了。我们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和全国各地的专业救援组织一道,冒着刺骨的寒风沿长江搜寻和打捞,尽最大努力告慰逝者的亡灵,抚慰悲痛欲绝的逝者家属。

犹记得2018年除夕前夜,湘阴一辆面包车坠落河中,接到救援电话的陈队长和其他人士一道,籍着月光和手电光,在刺骨的河水中将坠河的车辆和遇难者打捞上来,凌晨三点多才踩着月光回到岳阳家中小憩,大年三十的计划就这样被救援的节奏打乱了。

犹记得2019年正月初六,许多人还沉浸在年味的余温中,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又在陈队长的耳边炸响:洞庭湖有人驾驶快艇失踪了。春寒料峭,湖风凛冽。陈队带领搜救队员在宽阔的湖面上进行了几天几夜奋战,将翻沉的快艇打捞上岸,终因风浪太急,湖面太宽,溺亡人员几天搜寻未果,队员们遗憾上岸。

犹记得2019年十一月的某一天,天气突变,狂风大作,去洞庭湖扁山岛附近钓鱼的三位人员被迫困于岛上,紧急求助岳阳蓝天救援队。冬日的黄昏来得特别早,六点不到,天气已接近全暗。湖面上十一级大风怒嚎着,浊天巨浪张开血盆大口似要吞噬一切。队友们踏着齐膝盖深的泥泞艰难跋涉,车辆陷入泥淖中几度抛锚,后方的队员一拔接一拔往救援地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两条救生艇拖到岸边,放艇下水实施救援。那晚的救援场面可谓是惊心动魄。我在后台值班,密切地关注着前方救援队员的一举一动,心几次被提到了嗓子眼。快艇迎着十一级的大风在湖面上艰难前行,湖面上漆黑一片,不远处闪烁的点点光亮,鬼魅般碜人。信号一度中断,两条快艇上的队员只能通过喊话的方式相互联系,相互鼓励。几个小时的时间,仿佛漫长得无边无际。当快艇接近受困者的荒岛时,恶劣的天气一次次将快艇推回来。风雨交加,队友们全身湿透,在凄风冷雨中冻得瑟瑟发抖。队员们一次次靠岸救援,却被巨浪一次次无情击退。此时,饥困交加的队员体力渐感不支,更危险的是有队员出现了失温现象。午夜十一点半左右,作为指挥长的陈队赶紧下令收队,与岸上的受困者有效沟通后迅速折返,保证队员们的自身安全也是至关重要的。第二天一早六点多,陈队又率队员出发将三名受困者成功救下荒岛。救援结束,十几名出队的队员全部感冒发烧住院治疗。

岳阳:蓝天里的守望者

岳阳:蓝天里的守望者

犹记得2019年四月的某一天午夜,蓝天救援队的值班电话铃又急促响起,求助的是一位惊慌失措的父亲,焦急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不安,他家的两个小孩和朋友的一个小孩集体走失,家人朋友找了几个小时都没有看见孩子们的踪迹。接到求助讯息后,蓝天救援队紧急召集十几名队员,在午夜的街头分头寻找。根据调取不同路段的监控录像,小孩走失的地点大概锁定,然后一路分析,一路寻找,终于于凌晨两点多将走失的三个小孩交到父母亲的手中。

像这样类似的救援,几乎每天都在岳阳的街头巷尾、城镇乡村上演着......

岳阳:蓝天里的守望者

九年来,岳阳市蓝天救援队所参与的全国性、跨省及省内救援多达四百余起;参与政府组织的抗洪抢险多起;协助政府应急部门等展开救援百余起。防溺水讲师团的足迹遍布全市多个地区的角角落落,九千多公里的行程,普惠了十余万师生。帮助失智失能老人免费安装黄手环,让一百多位老人找到了回家的路。全城发布寻人启事,找回走失人员三百多名……我纤瘦的笔尖难以将这些事例一一写尽。数字往往是枯燥的,但在这些枯燥的数字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啊!军人出身的队长身体素质一向挺棒,有时连续几天的救援令他极度疲惫。当新的救援任务来临,正在输液的他拔下针头又紧急赶赴救援现场;过生日的队员还沉浸在幸福快乐的余温中,救援任务一来,立即同前来庆祝的队员们整装待发,第一时间赶到集合地点奔赴现场;午夜的救援铃声骤然响起,有的队友从热被窝里迅速爬起来,来不及向熟睡的家人打一声招呼,就直奔救援现场。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队友们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减少了多少与家人相聚的机会,那些灾难救援、水域救援、山野救援、医疗保障、应急安全培训、无线电保障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在高频次的常规训练和高标准的专业培训中一一掌握,在高要求的持续考核中不被淘汰。所有的这一切,并没有谁强迫队员们去做,他们只是一群普通的志愿者。面对没有工资,没有假期,甚至没有关注的志愿服务,有人来来往往,去去留留,实属正常,但我们曾来过,在公益救援的路上,一路风尘。突发脑溢血离开我们的爱民大哥、患癌离世的彭峰老弟,他们都曾是蓝天大家庭的一员,却将仁爱、善良、温暖的火种传承。离去的,是凡尘的肉体;留下的,是不熄的蓝天精神。爱民老兄生前就签订了器官捐赠协议,他离世后,将眼角膜、肝、肾等器官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在他的影响下,十七名队员自愿签署了器官捐赠协议,这不仅是对爱民老兄的深切缅怀,更是一种大爱无疆精神的升华。

岳阳:蓝天里的守望者

有人曾对自己的志愿服务情况做过如下记叙:培训、会议、救援。每一天的工作都在忙碌中渡过,辛苦了一天才坐下来。在公益路上遇到过许多不解与嘲笑,我也一直在想:为什么?想清楚了才知道,真的不为什么;只想做一点开心快乐的事,用自己的专长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正所谓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对于不解,我认为我们看待事物的理解程度取决于与谁为伍,成长的环境决定了你的眼界。高傲也罢,低调也罢,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曾经一度倾心过,也一度失望过。做事不需要太多人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与对的人为伍,做适合自己的事,不夸大其词,不虚伪做作,只为那一份心灵的升华。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从而沉淀净化心灵。这一份心灵独白,道出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心声,也是行走在蓝天公益救援路上所有人的心声。免费救援,不图任何回报,付出的不只有时间,金钱,精力,还要承担救援过程中带来的压力、责任和风险,这样的事情,无论说给谁听,似乎都要心存疑虑和不解,毕竟世俗如此,这个社会,带给普众的印象就是没有什么是值得信任的,大家都在追名逐利的路上急切行走,在精神空虚的黑暗中前行。对于在阳光底下兀自透过来的这种光亮,很不适应,值得怀疑正适合大众的从俗心理,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对我说过:蓝天救援队并不像你们所说的那么伟大,很多时候也是在向社会索取名誉。我不知道她说这句话的底气和依据来自哪里?如果她在蓝天救援队真实地、真正地呆过一天,亲眼看到蓝天救援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获取了报酬,索取了名誉,这句话的可信度还值得推敲。但我只能很无奈地摇摇头:道不同不相为谋。确切地讲,蓝天救援队没有向外界进行任何形式的行象宣传,我们只是用朴素的理念和一颗颗朴素的心,认真地对待我们所选择的道路罢了。

每一个志愿者都是一位普通的凡夫俗子。我们所要面对的,也有相同的时代疾患,即信仰缺失和物质主义盛行背景下的生活意义的丧失。但我们试图通过高扬人的精神性的内在生命力,来为自己寻找一条摆脱困境的出路。为什么我们救援的对象里,有相当一部分的抑郁症自杀者?为什么他们会感到生命的空虚和失落?我们比任何时代的人都更加繁忙,也享受着比任何时代更加丰裕的物质,却仍然感到失落,那就证明我们身上有着一种东西,它独立于我们的身体及其外在的活动,是它在寻求、体验和评价生活的意义,也是它在感到失落或充实。正是基于这种精神追求,必隐含着一种超越的信念。往往在做出选择的过程中,每个人其实也是在独自面对自己的上帝,靠自己获得个人的精神个性。于是,重新占有精神生活的过程也是赋予生活以意义的过程。许多缺乏内在精神活力的人被挫折和不幸击倒,唯有在已经拥有精神活力的人身上,苦难才能进一步激发此种活力,从而带来精神上的收获。我想,这很好理解为什么大家前赴后继地成为公益救援团队里的志愿者了吧!占有精神领地,并且在前行的道路上守望那一 片纯净的蓝。守护着心灵中的那一块精神园地。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这群人怀着虔诚的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他们守的是人类安身立命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超凡脱俗的精神之天。

面对救援过程中生命的来来往往,我们深谙生命存在的巨大意义。我们不仅在时时温暖他人,也深情地抱团取暖。因为,“在我们的世界里充满着危险,充满着恐惧与惊慌失措;是平等、人道、博爱、奉献赋予了我们坚持的勇气!因为我们始终坚信:这个世界总有些美好,值得我们去努力,去奋斗!”“有一道光,人间就不会冷,无论多么深沉的黑夜,总会有蓝天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