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南方督撫施行東南互保,戰爭結束後,慈禧怎麼對待這些督撫的?

別酒流年


八國聯軍的屈辱之所以會爆發,其實最早來源於一場清朝皇族內部的矛盾。

在經歷了康有為等人的刺殺事件後,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的感情越發淡薄到了冰點。

慈禧是一個控制慾很強的女人,在她看來,光緒是在自己的扶植下才能當上皇帝的,如果沒有自己,那光緒就什麼都不是,所以在發覺光緒有可能參與到對自己的刺殺中後,她就漸漸產生了要把光緒踢下皇帝寶位的想法。


按照她在朝廷中所掌握的權勢之龐大,廢掉光緒的事情應該是沒有什麼難度的。

但是當時的情況有所不同,因為一些西方國家覺得慈禧廢掉光緒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在清利益,所以他們就阻止起了慈禧太后。

再加上後續一位親王欺騙了慈禧太后,誇大了西方人在這裡面的態度、誘導慈禧太后產生了西方人要幫光緒奪權的想法,慈禧這才縱容了義和團對北京城內的西方人進行了燒殺搶掠、對國內各個省份進行了戰爭動員,就要對西方人打響戰爭。

英國人對東南互保協議的影響

正是在慈禧的這一系列挑釁下,列強國家們才組建了聯軍,打響了對清朝的戰爭。

不過在八國聯軍侵華前,有一個國家卻首先考慮到了自己的在華利益。

這個國家就是當時在世界上聲望排行第一的英國,他們為了防止戰火會蔓延整個清朝,導致自己在上海租界中經營多年的財富被戰火付諸一炬,他們就首先對清朝東南一帶的實權派人物們進行了活動。



然後在英國人的牽橋搭線下,才出現了後來的東南互保協議。

當時,清朝東南一帶的很多實權派人物都參與到了這個互保協議中。

這些實權派人物分別有兩廣總督李鴻章、湖廣總督張之洞、閩浙總督許應騤、兩江總督劉坤一、鐵路大臣盛宣懷、浙江巡撫劉樹棠、山東巡撫袁世凱、廣東巡撫德壽、安徽巡撫王之春等多位清朝末期的封疆大吏。

除了他們這些人之外,雖然當時的陝西巡撫和四川總督並沒有直接參與到協議中,但是他們的所作所為,也差不多相當於默認了東南互保協議。

慈禧並沒有報復那些封疆大吏

後來,就是1900年八國侵華戰爭的爆發。

1900年,八國聯軍的先遣軍首度登陸了天津,他們在天津支撐到了後續軍隊的到來,然後才一起殺到了北京。

而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雖然慈禧太后焦急無比地不停調集這些東南一帶的封疆大吏,但是這些封疆大吏們卻理都不理慈禧太后,直接公開宣稱慈禧太后的命令是亂命,對其不予執行,很完好地和西方國家保持了中立關係。


也正是因為他們的不合作,導致了慈禧最終只能攜帶著光緒等一眾人等逃離北京,跑到了西北一帶去避難。

雖然歷史中並沒有確切記載下慈禧當時對這些封疆大吏們的感覺,但只要是正常人,我覺得都能想象出慈禧的憤怒。

按照常理來說,在慈禧重掌大權之後,理應是要對這些封疆大吏們進行報復的,不過歷史中的真實發展軌跡恰恰相反,慈禧在重新收回權力後,不僅沒有對這些封疆大吏們進行報復,反而繼續重用起了他們。

封疆大吏們的勢力龐大

至於慈禧為何這麼做,我覺得原因很簡單,不是她不想報復這些人,而是她根本就沒有辦法報復、也沒有那個膽子報復。

眾所周知,在太平天國起義爆發之後,清朝各地的封疆大吏們開始獲得了遠比以往龐大許多的權力,不再如同清朝中前期一樣處處受制於清朝朝廷的掣肘,開始漸漸走上了向軍閥轉變的道路。

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清朝的朝廷已經失去了對這些封疆大吏予殺予奪的能力,只能任由他們發展,小心翼翼的保持著和這些封疆大吏們之間的平衡。


從東南互保協議中,張之洞提出如果北京崩潰然後推選李鴻章成為中華新總統的決議,就可以看出他們當時其實已經發展到了足以自立的程度,只不過因為受到清朝廷的影響,才一直保持著以往的狀態沒有變化罷了。

以當時他們勢力的龐大,一旦他們發生了反撲,那結局將是無法設想的,因此我們也不難想象為什麼慈禧在重新獲得權力後,反而會笑臉迎向這些封疆大吏們了。

所以說這就是八國聯軍侵略戰爭結束後,慈禧對待那些“東南互保”封疆大吏們的態度,雖然很生氣,但在顧及到影響的情況下,只能強行壓下自己的怒火,繼續讓他們待在權力高位上。


孤客生


八國聯軍侵華之後慈禧回到北京並沒有對那些實施東南互保拒不入京勤王南方督撫們如何,不但沒有懲罰他們有些人反而還升了官。在戰爭之前南方的封疆大吏為了使得自己的地盤免遭戰火,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袁世凱等人和洋人談判,宣佈東南地區保持中立不參加戰爭。而慈禧給他們的懿旨卻是:“各督撫勿再遲疑觀望,迅速籌兵籌餉,力保疆土,如有疏失,惟各督撫是問。”但是對於慈禧如此嚴厲的命令他們依舊是無動於衷。

當時參加東南互保的主要有七個人,兩廣總督李鴻章,湖廣總督張之洞,山東巡撫袁世凱,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兩江總督劉坤一,鐵路大臣盛宣懷等,對於慈禧要求他們籌兵籌餉對抗八國聯軍這樣的要求他們都認為是不現實的,根本沒有任何勝利的希望,而且這些人甚至做了最壞的打算,一旦慈禧和光緒不幸被殺,他們就準備在東南擁立李鴻章做總統,實施政變,只是隨著局勢的發展這一計劃才被取消。

戰爭結束之後李鴻章不但沒有責怪李鴻章反而為他官復原職承擔起和八國聯軍的戰後議和,在曠日持久的唇槍舌戰中李鴻章揹負巨大的壓力下籤訂《辛丑條約》,條約簽訂之後李鴻章一病不起在慈禧還沒有回到北京時就去世了。張之洞在戰後積極遊說力圖保住慈禧的生命,慈溪回到北京之後不但沒有懲罰他抗旨不尊反而為他升了官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1908年加封太子太保銜,第二年病逝。

袁世凱是當時晚清最具軍事實力的人物,他訓練的小站新軍是當時中國最有戰鬥力的軍隊,也可以看成是袁世凱的私人軍隊,對於這樣一號人物慈禧自然不敢降罪,李鴻章去世以後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職務空缺了下來,後來慈禧就認命袁世凱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受到慈禧的重用,慈禧死後逼迫清廷退位成為清王朝的掘墓人。

奎俊,盛宣懷,劉坤一等人一切如常,並先後得到提升,慈禧也沒有對他們興師問罪,只有許應騤被開缺回籍。對於這些人按照慈禧早期的做法一定會把他們屠戮殆盡,但是八國聯軍之後慈禧唯一倚重的京城禁衛軍損失殆盡,回到北京之後她能依靠的只有江南督撫,如果慈禧在這件事上處置不當一旦他們聯合起來反對慈禧,那麼清王朝的日子也算是走到頭了。


微風書房


八國聯軍侵華的期間,慈禧向全國下詔,對十一國開戰。隨後有九位督撫級別的官員拒不奉詔,參與了東南互保事件。事後慈禧對這九個人的任免結果如下:


李鴻章:被慈禧寄予厚望,由兩廣總督調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擔任與八國聯軍談判的全權代表。簽署《辛丑條約》後不久,因胃血管破裂,於1901年病死在北京。

劉坤一:被委以重任,因東南互保有功,加封為太子太保,繼續擔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902年病死在兩江總督任上。

許應騤:起初被委以重任,繼續擔任閩浙總督一職。但很快就遭到御史的彈劾,說他在任期間碌碌無為,搞得福建積弊甚深。慈禧讓張之洞查復,張之洞調查後,認為御史是在胡說八道,主張不對其進行懲治。但清廷仍然死揪著不放,罷免了許的職務,將其開缺回原籍。最後許應騤於1903年病死在了老家廣州番禺。

德壽:唯一參加東南互保的滿族官員,時任廣東巡撫。李鴻章奉詔北調直隸後,他代理兩廣總督,病逝於1903年。

王之春:時任安徽巡撫,事後被平調,擔任廣西巡撫。在廣西期間因為賣國,將廣西的出路權和礦權低價轉讓給法國,引起諸多國人的憤恨,掀起了倒王運動。清政府被迫將王之春革職。1906年,王之春在老家衡州府病逝。死後朝廷追授其為光祿大夫和建威將軍。(均為正一品)。

張之洞:被委以重任,但由於權力太大,被慈禧架空,調至京城。慈禧臨終前,張之洞官至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

袁世凱:被委以重任,但由於權力太大,被慈禧架空,調至京城。慈禧臨終前,袁世凱官至軍機大臣兼任外務部尚書。

盛宣懷:因保護東南地方有功,被慈禧賞加太子少保銜。慈禧臨終前,盛宣懷被任命為郵傳部右侍郎。

劉樹棠:時任浙江巡撫(署理),其後事蹟不詳。


綜上所述,八國聯軍退出北京後,當年參與東南互保的督撫大員,慈禧基本上都沒有對他們進行懲治。不過,慈禧沒有懲治,不是她不想懲治,而是她不能懲治。具體原因有四點:

第一、慈禧手上無兵可用

戊戌變法被鎮壓後,清政府組建了一支武衛親軍,一共分為五部。這五支部隊的領導人分別是榮祿、宋慶、袁世凱、聶士成、董福祥。其中榮祿的部隊被八國聯軍全殲;聶士成戰死在天津前線,其部被宋慶收編;甘軍董福祥部因為得罪了洋人,被聯軍列為黑名單,強制要求將甘軍解散。

而北洋新軍的統帥袁世凱是東南互保的參與者之一,毅軍的扛把子宋慶跟袁世凱又穿一條褲子。慈禧拿他也是沒辦法。(毅軍和北洋新軍有很多軍官都是拜把子兄弟)

如此一來,慈禧辛辛苦苦組建的武衛軍,就這麼“全軍覆沒”了。

並且這還沒完。八國聯軍進北京時,沙俄以十九萬大軍突襲中國東北,將清軍駐守在東北老家的九萬主力軍隊全殲。這一事件稱為沙俄入侵東北之戰,也叫“庚子俄難”。

因此,清政府與聯軍簽訂《辛丑條約》時,慈禧實際上是一個光桿司令。她可以以皇太后的名義繼續號令東南督撫,但要是敢治東南督撫的罪責,她已經沒資本了。



第二、東南互保在名義上無罪

慈禧向八國宣戰後,李鴻章不想奉詔。但又不能明說,於是他想出一個絕佳的藉口:朝廷的宣戰詔書是義和團的“矯詔”,是奸臣脅持朝廷所下的“亂命”。(此亂命也,粵不奉詔)

此藉口一出,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閩浙總督許應騤、山東巡撫袁世凱等人立即響應。

過了兩個月,八國聯軍殺入北京,逼得慈禧不得不逃往陝西,並請東南互保的牽頭人李鴻章北上替自己擦屁股。

這實際上,就等於是慈禧承認朝廷錯了,自己下的是“亂命”,東南互保是對的。(否則幹嘛要請李鴻章呢?)

因此,倘若慈禧事後還去追究東南互保的各位督撫的“抗命”,那彷彿是說當初自己對外宣戰還是對的。這對於當時已經淪為洋人的走狗的慈禧而言,這不是打臉麼?洋人也不會放過她。

事後,慈禧以“庚子之變,顧全大局,保障東南,厥功甚偉”為由,嘉獎兩江總督劉坤一,賞加太子太保銜,湖廣總督張之洞賞太子少保銜。這實際上,就是清政府給東南互保定了性。

不過,李鴻章就倒黴了。他什麼好處都沒有撈到,還要替慈禧背鍋。



第三、互保十省的盤根錯節,勢力太大

互保十省督撫,基本上穿一條褲子:兩廣總督李鴻章是淮軍領導人;兩江總督劉坤一是湘軍江忠源的舊將;湖廣總督張之洞與湘軍和淮軍的關係都很好;鐵路大臣盛宣懷的父親盛康是湘軍胡林翼的軍需官,盛宣懷自己與李鴻章關係不是一般的好;山東巡撫袁世凱是淮軍吳長慶的舊部;閩浙總督許應騤的族叔許祥光曾與湘軍江忠源一起鎮壓過太平天國。

這些人,多多少少都有點關係牽連,是綁在一條繩子上的螞蚱。如果慈禧動一個,怕是互保十省分分鐘要造反。

事實上,東南互保十省當時也確實有聯合造反的想法。當宣戰詔書下至各地方時,湖廣總督張之洞就提出讓李鴻章當大總統。即一旦北京不保,就共同推舉李鴻章出任中國的總統,主持東南大局。而李鴻章幕僚劉學詢也寫信給孫中山,希望其回國幫忙。(因北方拳亂,欲以粵省獨立,思得足下為助,請速來粵協同進行。)

這種分分鐘要散的節奏,慈禧心知肚明。所以她對東南九省的態度就是一個字“穩”,先穩住再說。

事後,除了閩浙總督許應騤和安徽巡撫王之春被免職外,其餘都沒有被罷官。而許應騤和王之春被罷官,也不是因為他們曾經參與東南互保一事。

▼夭折的“兩廣共和國”▼


第四,還有利用價值

辛丑之後,清廷已經風雨飄渺,不得不同意改革(清末新政)。而恰好參與東南互保的幾位督撫都偏向於改革,是推動慈禧改革的中堅力量,需要加以拉攏。

李鴻章就不用說了;張之洞、劉坤一於辛丑之後上了《江楚三折》,請求改革;袁世凱編練過新軍,是改革派;盛宣懷辦過鐵路郵政,也是有改革經驗之人。

反倒是朝廷裡面慫恿利用義和團、慫恿對外宣戰的幾位,如載漪、剛毅等人,都是極端保守派,完全不懂改革。

因此清廷要搞“新政”,就不得不繼續倚重參與東南互保的幾位督撫。否則,慈禧連幫她推行改革的人都沒有。

類似於岑春煊那種既忠於清廷(主動帶兵勤王救駕),同又偏向改革的人,當時壓根就沒幾個。慈禧能用的人,只有東南互保的那幾個老油條。


不過,慈禧在事後沒有作為,不代表她不想有所作為。

李鴻章、劉坤一、許應騤三人病死後。慈禧在1904年以江南製造總局遷移為契機,委派鐵桿心腹鐵良南下,完成了“劃一營制”與籌措軍餉的任務,打破了東南督撫對東南地區財權和軍權的壟斷。互保局面至此瓦解。

其實這也說明在慈禧的心裡,她對東南互保還是很忌憚的。並非不想報復,只是報復的時機沒到。


Mer86


八國聯軍進北京時南方督撫施行“東南互保”,並不失為當時最佳的策略。慈禧如何對待這些督撫,也說明了她的腦子還不完全糊塗,對於此事至少看的比較清楚。


慈禧對於東南互保不但沒有進行批判,反而進行了承認。慈禧在“西逃”途中發佈:“前據劉坤一、張之洞等奏,沿海沿江各口商務,照常如約保護。今仍應照議施行,以昭大信。”次年,清廷再次正式發佈上諭:“當京師擾亂之時,曾諭令各疆臣固守封圻,不令同時開釁。東南之所以明訂約章,極力保護者,悉由遵奉諭旨不欲失和之意。”後來朝廷還把劉坤一、張之洞、袁世凱和盛宣懷都賞加太子太保銜,劉坤一死後更是被追封一等男爵。李鴻章病逝後詔贈太傅,晉封一等侯爵。其他巡撫也都沒有受到處罰,絲毫沒有受到這件事的影響。


探究慈禧為什麼是如此態度,就要從義和團開始談起

在鴉片戰爭後,列強的傳教士由於有不平等條約的保護,可以不受清朝的管轄,所以很多傳教士在華通過傳教包庇教民、無視法律甚至介入清朝的政治中,幫助本國政府侵害清朝主權。民教糾紛越來越多,開始出現暴力事件,由此引發了義和團運動。但是義和團是一種自發的對教會勢力的反抗,所以從一開始就缺少統一的領導,被慈禧所利用的命運也就此註定。




列強對南方長江流域的覬覦,促使了“南方互保”

雖然列強們一起進兵北京,但是在利益面前,關係永遠是錯綜複雜的。當時英國是在南方長江流域利益最大的列強,其他列強虎視眈眈的想要分一杯羹。而英國也想進一步實際控制住長江流域。這就引發了兩者的矛盾,如果英國敢進兵長江流域,法國等列強同樣會將清朝作為戰場,瓜分清王朝。所以英國既要保證長江流域不被義和團運動所破壞,又不能用兵進駐防守,這就給了南方督撫斡旋的可能,由此促使“南方互保”。

南方督撫們為什麼要“南方互保”

參與“南方互保”的有劉坤一、張之洞、李鴻章、閩浙總督許應騤、山東巡撫袁世凱、浙江巡撫劉樹棠、安徽巡撫王之春、廣東巡撫德壽和江蘇巡撫鹿傳霖等封疆大員。我們首先要肯定“南方互保”的正確性,在列強們虎視眈眈,國家因此戰禍將起的緊要關頭,南方以劉坤一、張之洞為首組織的“南方互保”,起到了穩定清朝局勢的重要作用。但是維繫國家危難是一方面,與自身利益也有關係。比如劉坤一四次擔任兩江總督,張之洞則在兩江、湖廣輪流擔任總督,可以說南方就是他們的大本營,如果大本營沒了,他們的改革成果和功名利祿都將煙消雲散。



不管怎麼說,在清廷與敵國開戰的時候,地方大員竟然與敵國和談,保持和平狀態,都是一種非常獨特的現象。不過,“南方互保”雖然阻止了清朝的分裂,但是卻也促使了清廷權威的瓦解,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傷。至於慈禧在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們已經很難再判定,她對義和團的態度一直非常曖昧,既暗中支持義和團進攻各國使館,又不為其提供軍事援助,而後來“南方互保”發生後,慈禧又絲毫沒有問責的意思,反而在之後對這些巡撫加官進爵,不得不說其中水很深吶。


邯鄲醉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同年6月,清王朝向外國列強宣戰。然而,兩廣總督李鴻章、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閩浙總督許應騤等漢人地方督撫,經過商議一致拒絕承認其有效性,堅持認為它是一未經皇室適當授權的非法召令。

為避免義和團內亂引發外國軍隊進攻東南富庶省份影響當地經濟利益,南方督撫們與駐上海的各國領事們達成一項非正式的協定:作為當地的最高長官,他們不僅保護外國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而且會鎮壓義和團民;外國列強則承諾不會派軍隊進攻他們的轄區。這便是近代史著名的“東南互保”。應該說,“東南互保”屬於抗旨行為,藐視了朝廷特別是慈禧太后的權威,有可能會被秋後算賬。那麼,《辛丑條約》簽訂後,回到北京權力中樞的慈禧太后是有沒有對上述督撫秋後算賬呢?從實際情況看,慈禧太后也深知形勢比人強,並沒有嚴肅處理上述督撫大員,相反還對他們的互保舉動加以讚譽。主要原因在於以下方面:

一是全面對列強宣戰無疑會徹底損害帝國的經濟根基,並非明智之舉。張之洞、劉坤一曾會銜電奏慈禧,歷陳苦衷,有理有據,使朝廷接受他們的所作所為,明確表示不贊同朝廷向各國宣戰和招募義和團民的政策,並勸朝廷改變政策,並得出為全國計、為朝廷計應實行“東南互保”的結論:“就目前計,北事己決裂至此,東南各省若再遭蹂躪,無一片乾淨土,餉源立絕,全局瓦解,不可收拾矣。惟有穩住各國,或可保存疆土”。此言將形勢說得相當透徹,因此,慈禧在“宣戰”後給他們的上諭中對他們的違旨不但沒有責備,反而在給他們的上諭中稱讚他們的“互保”是“老成謀國之道”,並且朝廷“與該督等意見正復相同”。

二是南方省份地方督撫實力強大,慈禧太后不敢對其進行懲處。自太平天國運動以來,憑藉興辦團練幫助朝廷剿滅太平天國運動,以曾國藩、李鴻章為代表的漢人官僚集團迅速崛起,至“義和團運動”爆發之時,全國絕大部分的督撫都由漢人出任。而表面上看,“東南互保”是由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等人牽頭,實際上是代表了整個漢人官僚集團的意志。如果慈禧太后以抗旨為由,對帶頭督撫嚴加懲處,將會引發帝國高層政治架構的全面震盪,清廷大廈或有傾覆的可能。“兩害相權取其輕”,慈禧太后雖有不滿,但維繫清廷統治,還要有賴於漢人督撫的支持,因此不但不能懲處,還要繼續加以重用。

事實上,李鴻章和張之洞劉坤一等人在這之後都繼續得到重用,張之洞還在慈禧太后去世後成為顧命大臣之一。劉坤一賞加太子太保銜,張之洞賞太子少保銜。1909年張之洞病故,清廷在褒獎上諭中還不忘提此一筆:“庚子之變,顧全大局,保障東南,厥功甚偉”。


滄海拾遺錄


就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時候,慈禧對於大清國的統治能力得到了空前的削弱,而東南互保可以說也是這樣的一種直觀的體現。


實際上到了宣戰的時候,包括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他們都很清楚事情的結局。那麼,作為大清的子民,保住大清國的底子就十分的重要了,但是這一刻,他們已經不是忠於慈禧,而是忠於大清國了。

當領導人慈禧太后腦子發熱的時候,他們要是再胡來,那真的是在史冊上面會留下了不堪的一幕,那麼慈禧呢?其實也沒有那麼重要了。

在前面的戰爭中,每一次的戰敗實際上都是對慈禧權力的一次削弱。但是最嚴重的就是八國聯軍了,這次失敗的直接後果,慈禧身邊大臣死了無數,滿清貴族付出了血的代價。所以慈禧幾乎失去了對大清國的控制。



但是另外,李鴻章他們著實還是忠臣,沒有落井下石。但是慈禧也沒有懲罰李鴻章這些人的力量了,都是官場上的老手了,這個時候互相留點面子還是很有必要的。於是慈禧也不再追究,李鴻章,張之洞他們還是大清國的忠臣。


而後續慈禧的一系列動作,也表示了她確實面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說新政,其中加強集權的表現也是十分明顯的。

最後,她慈禧太后獲得了勝利,張之洞等人損失嚴重,但是卻也是為袁世凱做了嫁衣罷了。


眾森淼


在晚清時期發生過一次歷史上少有的“集體抗旨”事件,那就是著名的“東南互保”。1900年義和團運動期間,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氣急敗壞的慈禧聽聞洋人要殺入北京將她趕下臺,於是下了一個對十一國宣戰的詔書(如今網上喜歡說是向全世界宣戰)。而此時在東南擔任督撫的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等人聯合東南地區的各地督撫一同發起“東南互保”,聲稱慈禧下的詔書是“亂命”拒不執行。由此八國聯軍與義和團的戰爭主要被控制在河北、天津和北京一帶,沒有蔓延至全國(或者說沒有蔓延至南方各省)。

抗旨換來加官進爵

“東南互保”時期,東南各省的總督和巡撫們聯合抗旨。這在其他王朝時期可以說是無論如何也要被追究的重罪。結果羸弱的清政府不僅不能將這些“抗旨”的督撫們問罪,反而在事後對這些督撫們加官進爵。

在八國聯軍攻破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狼狽逃往西安的路上,慈禧就已經開始拋棄義和團和守舊派的大臣,開始向東南的督撫們示好。到了簽訂辛丑條約,慈禧和光緒返回北京後,更是開始對參與東南互保的督撫們進行了大肆封賞。似乎這些督撫們不是大逆不道的“抗旨”,倒像是他們集體奉詔勤王救駕一般。

參與東南互保的督撫們的結局

參與東南互保的基本都是湘淮兩系的漢族官僚。其中的主要代表是劉坤一、張之洞、李鴻章和盛宣懷等4人,參與其中的還有袁世凱、許應騤等5人。而端方、奎俊等人雖沒有參與,但是也支持東南互保。

  • 在主要代表中,劉坤一、張之洞和李鴻章分別擔任兩江總督、湖廣總督和兩廣總督。在八國聯軍攻入北京之後,李鴻章被委以全權與聯軍議和談判,並在簽訂《辛丑條約》不久之後病逝,清政府追封他一等侯爵。而劉坤一和張之洞則留任原職,1902年,劉坤一病死在任上。張之洞則成為此後清政府內部權勢最顯赫的封疆大吏,直到慈禧病死前入京,在清朝滅亡前夕病逝在體仁閣大學士的任上。而在東南互保中四處聯絡督撫的郵政大臣盛宣懷在事件平息後,也一路高升,被賞太子少保銜,並官至郵傳部大臣。在武昌起義爆發後,因為盛宣懷鎮壓“保路運動”的政策被清政府革職。

  • 在參與“東南互保”的督撫們中,時任山東巡撫的袁世凱因為年輕且富有才幹。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武衛軍的最後力量,使他很快成為晚清最具權勢的大臣,最終在辛亥革命中逼迫清帝退位。而擔任廣東巡撫的德壽則是參與東南互保的唯一一位滿族官員,他在李鴻章北上談判議和時代理兩廣總督,後來在1902年病逝在漕運總督的任上。擔任閩浙總督許應騤則沒有那麼幸運了,他在1902年因為御史彈劾執政福建浙江的弊政被開缺回籍,第二年病死在家中。而時任安徽巡撫的王之春在後來調任廣西巡撫,在1903年,因為預借法軍鎮壓起義從而激起民憤被解職。而最慘的是擔任浙江巡撫的劉樹棠,他在東南互保時猶豫不決,導致浙江的民團與洋人的衝突激化,最終被清政府拋棄,反而因為保護洋人不力被革職。他也是唯一一個參與了東南互保而被問罪的地方督撫。

  • 而端方和奎俊當時分別是代理陝西巡撫和四川總督。兩人雖然沒有參與東南互保,但也是公開支持的。在後來兩人都繼續平步青雲,奎俊從地方督撫轉任中央大員,先後擔任刑部、吏部尚書,後來還擔任內務府大臣。在清帝退位後,被袁世凱的北洋政府解職。而端方則先後在湖廣、閩浙、兩江和直隸等地任職,在武昌起義前夕,受命鎮壓四川的保路運動,最終被譁變的新軍所殺。

綜上,參與和支持東南互保的督撫們除了猶豫不決,首鼠兩端的浙江巡撫劉樹棠基本都沒有受到追究。後來因為其他原因有幾個也被解職,但大都與東南互保沒有直接關係。

公然抗旨為何清政府無力追究

東南互保中,這些地方督撫公然抗旨,這在中國的封建王朝中是非常罕見的。至少在清王朝的歷史上是獨有的。而作為清朝政府的實際掌權人慈禧為何無力追究,反而要公開承認東南互保的合法性呢?


  • 參與的地方督撫實力太強:在這次東南互保中,參與的地方督撫有八個,明確表態支持的也有2個。而這些督撫管轄的地盤則包括東南半壁江山,這些地區是清政府的重要賦稅來源,失去而來這半壁江山,清政府的財政將立即崩盤。而劉坤一、張之洞和李鴻章都是最著名的洋務大臣,他們在地方的實力是無可質疑的。這些督撫盤根錯節,慈禧根本不可能將他們連根拔起。

  • 清政府的實力太弱:在東南互保時期,慈禧領導的清政府除了大義名分,估計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任何方面都無法和這些地方督撫抗衡。首先在經濟上剛才已經提到,這些督撫控制的地盤是清王朝最富庶的地區。其次在政治上,在鎮壓完太平天國之後,地方督撫尤其是東南地區的督撫基本上就是漢族官僚把持,尤其是湘系和淮系兩大勢力在東南各地盤根錯節,甚至在中央因為李鴻章等人的緣故,漢族官僚的地位也大大提升。最後在軍事上就更加明顯,從鎮壓太平天國起義開始,清政府的國防軍就基本被從東南走出的湘軍和淮軍取代,這些軍隊就是李鴻章、劉坤一等人帶出來的,清政府還真不一定能完全控制這些軍隊。雖然甲午戰爭的失敗,淮軍系統遭受重挫,而清政府也建立起了一支直屬的常備軍——武衛軍,但是八國聯軍入侵一役,武衛軍幾乎全軍覆沒,只有袁世凱的武衛右軍因為被他帶到了山東參與了東南互保成為僅存的一支。而慈禧倒頭來發現她從西安返回北京都需要參與東南互保的袁世凱保護。

綜上所述,在東南互保時期,清政府充分暴露了它的羸弱,與“坐擁東南”的地方督撫們相比,慈禧根本沒有辦法追究他們,所以她不得不公開承認東南互保的合法性,避免這些東南督撫們脫離清政府獨立。

圍爐品茗人


東南互保源自一份電報。

1900年6月,大清向11個列強正式宣戰前,慈禧通電全國各省督撫,作戰前動員令。


電報發出之後,郵電大臣盛宣懷第一時間獲悉。他覺得事關重大,便擅自將電報壓下,並立即將電報送給了老師,廣東都督李鴻章。李鴻章清醒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立即做出反應:壓下電報,聯絡南方各省督撫抵制。

之後,由盛宣懷的牽線,湖北,廣東,閩浙,四川等各省結盟,同英國等列強在上海籤立《東南互保》協議,明確南方各省受保護。這就是協議的由來。

正是這份協議,隨後北方戰火紛飛,而南方呈現一片祥和太平。

這份協議的起因屬於抗旨,與外國約籤屬於獨立,性質十分惡劣。所以,當時慈禧的憤怒,完全能夠想象。

隨著事態的發展,逃亡路上,兩宮遭受了百般苦難,而且慈禧汁匕漸次明白,原來是剛毅,趙舒翹的糊弄,才使自已作出了錯誤的決策,終釀大禍。因此,對於東南互保的頭目李鴻章等,慈禧並未降罪。這應當是原因所在。

後來,在定同八國聯軍議和人選時,除了李鴻章,慈禧環顧身邊,已無可用之人。




《辛丑條約》簽訂之後,李鴻章因病去世。當時,滯留開封的慈禧聞訊,極度悲傷,老淚縱橫。

2天之後的9月28日,慈禧降旨,追封李鴻章一等候,追贈大傅,諡文忠,入祀賢良祠。

10月3日,再次降旨,賜銀5千兩,加恩其子孫多達8人。

《庚子西狩叢談.卷四》錄:著再賞銀五千兩治喪。立功省分,建立專祠;政功戰績,宣付史館。伊子李經述,著賞給四品京堂,承襲一等侯爵;李經邁著以四五品京堂用,李經方服闋後以道員遇缺簡放。伊孫李國傑,著以郎中即補;李國燕、李國煦著以員外郎分部行走;李國熊、李國燾著賞給舉人,一體會試云云。忠勳遣蔭,澤被一門。

10月13日,第三次在邯鄲降旨,著京師建立專祠,列入祀典,由地方官春秋致祭。

二百多年的大清王朝,享受如此殊榮的漢人,除張廷玉外,唯李鴻章李公一人。


古鎮夜話


慈禧頭腦一熱,突然發了一個詔書,說要向十一個洋人國家宣戰,雖然她一直在給洋人拋媚眼,討好洋人,可是她心底確實也對洋人有恨意。

這11國是英、法、美、德、俄、日、意、奧、西、比、荷,可謂是當時實際上最為發達強盛的國家了。

可是,慈禧為什麼明明害怕洋人,卻又一定要向11個強勢的洋國家宣戰呢?

慈禧之所以會向11國宣戰,說白了是為了自保,是為了保住自己手裡的權力不會受到任何的威脅。

慈禧能夠坐穩位置,把持清朝的權柄幾十年,除了她自己確有幾分手腕之外,實際上還離不開洋人對她的支持,她也因此被視為洋人的在華利益代理人。但是,後來洋人卻幾次三番流露出要扶植光緒皇帝取代慈禧的代理人身份的想法,這引起了慈禧的警惕和恐慌。

所以,慈禧在戊戌政變中一度想要廢了光緒皇帝,斷了洋人扶植光緒的念頭,可惜為洋人所阻,最後只能軟禁光緒。

她雖然軟禁了光緒,可是洋人卻沒有放棄過扶植光緒的想法,光緒的存在對她而言始終是一個威脅。

拳民的出現讓慈禧看到了一個契機,一個能夠藉助拳民報復和教訓洋人的契機,一個讓洋人不再拿光緒威脅她的契機。

拳民愈演愈烈,他們本便打著“扶清滅洋”的口號,如果能夠引導他們真正地去對付洋人的話,不僅能夠化解拳民和清政府之間的矛盾,也能夠在戰爭中消耗拳民的勢力,同時,還能夠教訓洋人,可謂是一石二鳥。

只可惜,號稱刀槍不入的拳民被洋人的槍炮打成了篩子,榮祿好不容易整編出來的武衛軍也被打廢了。

於是,便有了慈禧攜光緒倉皇逃出京城的一幕,她當時只要晚一步,或許已經被洋人給活捉了。

那麼,在慈禧和光緒被困京城的時候,東南督撫為什麼沒有派兵入京勤王?慈禧明明已經將宣戰詔書下發到各省了,東南督撫難道是在裝傻充愣?

實際上,東南督撫不僅沒有裝傻充愣,反而是直截了當地告訴慈禧,你愛宣戰宣戰,反正到時候我們不去!

張之洞給慈禧的回覆是:“坐擁東南,死不奉詔。”

李鴻章在張之洞、劉坤一等人的裹挾下,給慈禧的回覆是:“此亂命也,粵不奉詔。”

張之洞、劉坤一等人之所以在慈禧向洋人宣戰的緊要關頭唱“東南互保”這一出,一則是因為他們不認為清政府能夠打得贏洋人;二則是他們對拳民始終處於敵對狀態,他們始終不同意慈禧對拳民的“招撫”政策;三則是他們想要為了保護自己在東南的利益,這一點也是最本質的一點。

清朝自發起洋務運動以後,東南一帶便成為了實業的根據地,實業又是官督商辦,說白了便是官僚在主導,錢也進了官僚的口袋。

所以,所謂的“東南互保”雖然確實起到了保境安民的作用,也保護了東南一帶的實業,可說到底官僚們也是出於保護自己的利益的目的。

那麼,清政府在和洋人談妥了條件,用錢用地買到了洋人的原諒,慈禧返回北京中樞之後,慈禧又是怎麼對待這些加入了“東南互保”的東南督撫的呢?

實際上,李鴻章的利益和慈禧的利益早已經緊緊地捆綁在了一起,他們兩人可以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所以李鴻章當時未必是真心加入東南互保,只是他孤身一人遠在廣東,不得不被張之洞等人所裹挾罷了。

所以,在慈禧逃出京城後沒多久,便又發了一道命令給李鴻章,讓李鴻章北上和洋人談判,好讓慈禧和光緒能夠早日迴鑾。

談判幾乎不會傷害到東南督撫的利益,所以他們也沒有對李鴻章北上有所阻撓。但是,李鴻章在和洋人簽訂完《辛丑條約》後吐血,沒過多久便一命嗚呼了,慈禧聽聞李鴻章的死訊後還忍不住落了淚。

慈禧和光緒“兩宮迴鑾”雖然是李鴻章死後的事了,不過慈禧也給了李鴻章一個“文忠”的諡號,更是差一點讓他配享太廟,最後雖然沒能配享太廟,卻也成了清朝唯一一個能夠在京城建祠的漢族官員。

張之洞雖然喊出了一句“坐擁東南,死不奉詔”,可是,他實際上也沒有背叛清朝,雖然當時有人確實慫恿他這麼做。

不過,張之洞在慈禧回京後也沒有受到什麼責罰,坐到了他這個位置,實際上風雨飄搖的清政府已經不敢輕易動他了。

對於袁世凱,也是如此。

榮祿整編了武衛軍,分為前、後、左、右、中五支軍隊,但是洋人一打過來,除了袁世凱手裡的武衛右軍得以倖免之外,餘下四支幾乎全廢了。

這麼一來,袁世凱手裡的北洋新軍在成為了清政府最後唯一一支能夠拿得出手的軍隊的同時,也讓清政府產生了忌憚。

貿然對袁世凱下手的話,怕引起袁世凱的反彈,畢竟北洋新軍是他一手帶出來的,要是逼急了,他帶頭反了怎麼辦?

更何況,袁世凱也在宦海沉浮了幾十年,也看得出來清朝壽命未盡,所以也還在討好著慈禧,這讓慈禧也不好對他下手。

載灃上臺後一度想要殺了袁世凱,可是被張之洞給勸住了,他如果真敢對袁世凱動手的話,袁世凱兵權在握,又怎麼可能會乖乖束手就擒?他對北洋軍的控制力,即便被罷官三年,也仍然如臂使指。

這也是慈禧事後沒追究袁世凱責任,反而重用他的原因。

東南督撫們之所以敢在慈禧下發宣戰詔書後,直截了當地拒絕慈禧,已經明顯地告訴了人們一個事實——清政府對於地方的控制力已經很弱很弱了,清政府對地方的統治只不過是在勉強維持罷了。

所以,清政府雖然和洋人議和了,慈禧也回到了京城,可是卻不敢對這些參加了“東南互保”的東南督撫們下手,反而還得哄他們和重用他們。

因為,慈禧還得靠他們繼續維持自己的統治,保住自己的權力。


流浪的侯爵


在八國聯軍侵華之時,有人曾質疑為何八國聯軍可以那麼輕易的殺入北京城?其實這就與南方各路督撫的東南互保有關。


那東南互保是個什麼政策呢?

在八國聯軍藉口鎮壓義和團運動侵華前,列強為了減輕阻力,曾與清政府的南方各省督撫達成這個“東南互保”協議。

東南互保,即東南地區督撫聯通起來違抗慈禧支持義和團的命令,對列強不抵抗。對於慈禧的命令,東南督撫們只稱慈禧是在義和團脅持下的“矯詔”,可以選擇不聽從。



其實早在列強來找東南督撫之前,督撫們就一直在商議著如何保存東南各行省的穩定,對於慈禧太后之後又向十一國宣戰,督撫們也都知道這是不現實的,於是在列強找來要合作之時,立馬就答應了,簽定了《東南互保章程》。

東南督撫們甚至都已經想好了二手準備,若清朝完了,慈禧“仙逝”了,就推舉李鴻章出任“總統”以主持大局。只不過之後清政府還是沒完蛋,苟延殘喘了下來。

參加這個東南互保的督撫們主要有七人,他們都是當時權傾朝野的大臣,除了我們熟悉的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山東巡撫袁世凱,還有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鐵路大臣盛宣懷,兩江總督劉坤一這四人。

那麼這七人在清政府與八國聯軍求和後,到底如何了呢?我們以1900年為界限看,因為1900年這檔子事才發生,所以要看這七人如何?則得看這七人在1900年之後是如何了。



先說李鴻章,他在此事過後反倒被慈禧繼續重用,慈禧在逃亡之中著李鴻章為全權大臣,並調任為清朝封疆大臣中的最高職位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讓李鴻章來收拾爛攤子。李鴻章被迫北上,在巨大壓力(背鍋與列強漫天要價)面前,李鴻章在到達北京後病倒,在簽訂完《辛丑條約》後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張之洞在此事後,沒收到任何處罰,依舊照常,在後來慈禧死後還成為中樞重臣。

袁世凱我們都很清楚了,他也依舊受到慈禧重用,在李鴻章死去,被慈禧受命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接班李鴻章。



許應騤也開始沒受到慈禧的報復,不過他在1902年御史李灼華上奏彈核督閩不佳,被開缺回籍。此後迴歸鄉里深居簡出。奎俊、盛宣懷、劉坤一也是一切照常,甚至在後來還受封了,比如當時盛宣懷沒過多久就被加上了太子少保。

總的來看,慈禧並沒有報復他們,大多是和往常一樣對待,甚至有些還被升了官。而這其中原因,並不是慈禧心地有多善良。

慈禧需要倚仗這些人,特別是李鴻章,他還得要李鴻章去簽署條約,而其他人她也需要他們支持,因此慈禧是不會對他們怎麼樣的。而且慈禧也沒能力去報復他們,東南督撫們有膽量不去救,當然也能有膽量聯手起來反,若慈禧還想著算賬,怕東南督撫們就只能放手一搏了。

在那個時候,清政府其實已經沒有實際統治力了,對地方的控制力相當的弱,所以慈禧要做的也只能是當作什麼都沒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