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兒媳堅持回同城孃家:婆婆不是媽,我要和我媽一起過年

說到過年這個話題,有很多大男子主義的男人手一揮,以不容置疑的語氣表態:過年必須去男方家,夫唱婦隨,千年的傳統,誰想推翻都不可以!

也有很多經濟獨立的女人一甩頭,用不屑的眼神看著男人說:什麼?千年的傳統?千年的傳統女人不上班,抬起你們那不爭氣的腦袋看看,多少男人如果沒有妻子上班賺錢幫扶,三口之家都養不了。

既然一樣掙錢,一起養家,憑什麼過年必須去男方家?婦唱夫隨也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就要回孃家過年。

為了回誰的孃家過年的問題,每年都會有很多夫妻吵架吵得天翻地覆。


年三十,兒媳堅持回同城孃家:婆婆不是媽,我要和我媽一起過年

程程是九零後,她丈夫是八零後,兩個人有十歲的年齡差。程程是去年春天結的婚,穿著一條和丁香花同色的婚紗,美得像個小仙女。

婚後九個月,就是過年。程程的孃家和婆家同城,離他們的小家都不算遠。

程程丈夫說:去我家過年吧,按照傳統,初五之前得一直在我家,初六才能去你家呢。程程當時就不樂意了,過年按照傳統,結婚怎麼不按照傳統呢?

程程有說這話的底氣,因為他們的婚房是孃家提供的,一百多平的全款房,婆家沒出一分錢。

丈夫雖然有點大男子主義,終究住著妻子的婚前房子,底氣不足,也不敢跟程程硬來,只好商量。好說歹說,程程總算同意去婆婆家過年了。


年三十,兒媳堅持回同城孃家:婆婆不是媽,我要和我媽一起過年

大年三十。程程和丈夫、公婆圍著桌子吃晚飯。她看丈夫給公婆敬酒,說他們一年辛苦了,祝福他們健康長壽,程程心裡很不是滋味,她想,我的父母養我這麼大,我每年也都吃飯的祝福自己父母健康長壽。

今年結婚了,正所謂長大成人了,大過年的卻不能陪父母了,他們是不是會很難過?這樣一想,她心裡非常不是滋味。

低頭吃著飯,偶爾一抬頭,看見婆婆吃得滿嘴流油,一邊給她兒子夾菜,一邊笑得春風得意。

程程彷彿瞬間明白過來了:我有父母,我為什麼要來這裡過年?婆婆不是媽呀!為什麼陪著她?不行,我要回家,陪我媽一起過年。

勉強吃了幾口食不知味的飯菜,程程就放下了筷子。等那原生的一家三口吃完,程程說:“晚飯我在這裡吃,年夜飯我要回孃家去。”

丈夫不同意:你得初六才能回去。

程程也不同意:憑什麼呢?我父母不在意,我不在意,你在意?沒有用,我必須回孃家。說完,拎著自己的包兒走了,回家去陪著她的父母吃年夜飯去了。


年三十,兒媳堅持回同城孃家:婆婆不是媽,我要和我媽一起過年

相信看到這裡,相信已經有很多婆婆和丈夫憤怒了,會有人跳出來說:既然離不開孃家,為什麼要結婚?就永遠在孃家陪著孃家父母得了。

也會有思想獨立前衛的女性,翹著蘭花指說:這句話也可以反過來說:既然男人離不開家離不開父母,為什麼要娶媳婦?乾脆別娶妻生子,就在原生家庭陪父母得了,好好做孝子得了。

既然結婚了,既然得女人和你一起養家,憑什麼過年就得陪你父母?

其實,在筆者看來,誰的話都不能算錯。遇到這樣的事情,最好不要道德綁架,不管男人還是女人,都要遵從自己的內心,心裡想回哪個家,儘管回去好了。

甚至在過年時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也是個挺不錯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